牧草之王苜蓿的江南驯化史

article/2025/5/5 8:34:34

原创 严六滧 苏州吴文化博物馆

谷雨已过,万物复苏,春日的苏州餐桌上,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南苜蓿”,成为不可或缺的时令鲜蔬,让人唇齿留香。这寻常的野菜,最初是西域战马的饲料,却在江南水乡历经千年岁月,完成了从牧草到美食的奇妙蜕变。一株苜蓿的发展历程,恰似一部饮食文化与人类文明相互交融的历史长卷。

牧草之王:跨越千年的绿色传奇

苜蓿俗称“三叶草”,在农业、生态、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苜蓿叶,或三片,或四片,呈倒卵状长圆形,边缘有细微的小柔毛,触之略感阻碍,颇有趣味。其花朵色彩丰富多样,有紫色、黄色、橙色等。

开紫色、黄色花的两种三叶草

公元前10世纪,伊朗开启人工栽培苜蓿的历史,随后苜蓿传入阿拉伯地区,并被命名为“Alfalfa”,意为“马的饲料”,用最直白最形象的名称,展现了苜蓿与马的密切关系,以及在家畜饲料领域中的重要性。

作为上佳的养马饲料,苜蓿伴随着军事征服,一步步向世界各地传播。苜蓿经由埃及辗转至北非地区,公元前100年左右被罗马帝国引入种植。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苜蓿又进一步传播到阿尔泰山脉地区。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通过西班牙将苜蓿带入欧洲,之后又陆续传播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并在16世纪经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之手传入美洲。

苜蓿是豆科苜蓿属植物,全世界大约有85种,其中的紫苜蓿与南苜蓿,可谓大自然对人类的一大馈赠。紫苜蓿适应性极强,耐寒、耐旱,适宜在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沙质土或黑土中生长,其富含蛋白质,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牛马等家畜的重要饲料,被誉为“牧草之王”。南苜蓿则偏好温热、湿润的气候环境,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壤土、红壤和黏土中,耐寒性较强,适应范围广泛,耐旱但不耐水淹,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核黄素和钙等营养成分,适合草食家畜和单胃动物食用,其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有助于提高后茬作物的产量。

在文学领域,苜蓿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比如西方人广泛将苜蓿视作幸运的象征。传说它是亚当和夏娃从伊甸园带到人间的礼物,代表着希望与新生。关于苜蓿叶片,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一叶代表希望,二叶代表付出,三叶代表爱情,而稀有的四叶苜蓿则代表幸福,正如爱尔兰谚语所说,“找到四叶草,就找到了幸福”。

2023年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的加冕徽章

包含玫瑰、蓟花、黄水仙和三叶草

四叶苜蓿与拿破仑之间还有一段传奇故事。据说拿破仑在领兵期间,经过了一片常满了苜蓿的草原,散发着鲜嫩的气息,引得战马流连忘返,无奈之下,军队只好驻足歇息。等待期间,他偶然发现了一株四叶苜蓿,弯腰抚摸叶子时,恰好躲过了一颗敌人射来的子弹。从此,四叶苜蓿便有了“幸运草”的别名。

相比于西方,中国的文化故事更看重苜蓿的实用价值。传说二郎神麾下的哮天犬偷喝了太白金星的剩酒,醉后在南天门边的草地上打滚,浑身沾满草籽,之后下凡来到西沙江边洗澡。清醒后,哮天犬知道自己无意中犯下了私入人间的重罪,为逃避玉帝惩罚,它急忙躲到王母的蟠桃园里面晒太阳,希望能消除痕迹。它的此番举动,将南天门边的仙草带入凡界,化作西江边上的野菜,百姓食用后觉得鲜嫩可口,视作青黄不接时的“救命草”。

《十骏犬墨玉螭轴》郎世宁 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除在畜牧领域有着重大作用外,苜蓿在医疗、化妆等行业也被开发出新的价值,应用在各类现代产品中。例如,苜蓿芽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健康的食材;在医药领域,苜蓿可能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功效;在化妆品行业,苜蓿提取物常被用于制作具有护肤功效的产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苜蓿应用前景愈发广阔。它不仅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丝路印记:苜蓿入华与无名英雄

苜蓿自汉代传入中国,其身影常常与天马相伴,史学大家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

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馀石,久者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葡萄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葡萄、苜蓿极望。

“天马”指的是西域大宛国所产的良马,尤其是闻名遐迩的汗血马。汉武帝派人打通西域商路后,获得了这种神骏非凡的良马,并将其命名为“天马”,蕴含着征服广阔天地的雄心。“及天马多”一句,明确表明了引种苜蓿最初的目的,正是为了满足饲养汗血马的需求,正所谓“苜蓿随天马”。

《天马赋图》(局部)赵孟頫 元 弗利尔美术馆藏

张骞在通西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带回了丰富多样的物产,如无花果、甜瓜、西瓜等,因此后人常将其视为苜蓿传入中国的源头。例如,南梁学者任昉在《述异记》中提到,“苜蓿本胡中菜也,张骞始于西戎得之”。

可惜张骞并未将紫苜蓿引入中国,这只是一个美妙的误会。他第一次出使西域(前138—前126年)被匈奴羁押多年,逃脱时处境仓促,难以携带物种;第二次出使(前119—前115年)虽派遣副使分赴大宛等地,然而史料未记载副使带回苜蓿种子。东汉王逸在《正部》中首次提出“张骞使还,始得大蒜、苜蓿”,后被《齐民要术》等文献引用,逐渐形成“张骞引种说”。

《太平御览》卷第九百七十七“蒜” 北宋 李昉 著

四部丛刊中华学艺社借照日本帝室图书寮京都版

在中国古代,人们在讲述发明创造时,常常习惯把功劳归于名人或者帝王。比如,认为黄帝始创衣冠、建造舟车、制定音律、开创医学,认为炎帝发明了农业工具耒耜,制作了五弦琴等。同样,在开通西域商路之后,从西方引进的各类物品,无论是乐器歌舞,还是瓜果蔬菜,很多都被归功于名人张骞,以至于他被认为是苜蓿传入中国的第一人。

凭借开通西域的卓越功绩,张骞成为后世诸多文人墨客敬仰的对象。梁启超赞誉他为“世界史开幕第一人”,其已然成为一个文化符号,被当作民族英雄受到众人的尊崇。例如,苏州名士吴兆骞,表字汉槎,显然是在致敬“张骞寻河源”的典故;吴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朱碧山银槎杯”,其中身穿道袍、神态安然的道者形象,或许也带有几分张骞的影子。

元 朱碧山银槎 吴文化博物馆藏

真正将苜蓿引入汉朝的,乃是一个群体。司马迁认为,是汉朝使节将苜蓿种子与果实带回长安,并在武帝的离宫别观旁边大面积种植;班固在《汉书・西域传上》中也提及,“汉使采蒲陶、目宿种归”。

据学者考证,汉使引种苜蓿的时间大致在公元前113—前104年,即张骞第二次出使(前115年返汉)后至大宛之战(前104—前101年)爆发前的十年间。此时汉使频繁西行,“使者相望于道”,为苜蓿种子的采集提供了条件。《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去世后:

(汉)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黎轩、条枝、身毒国。而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於道。诸使外国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馀人,人所赍操大放博望侯时。

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是导致苜蓿传入中国的直接原因。大宛马“嗜苜蓿”,为保证其在汉地的饲养,必须配套引入饲料作物。汉使在寻找和获取大宛马的过程中,必然关注其食性,从而将苜蓿作为“马草”带回,形成“马—草配套引种”的逻辑。

《太平御览》卷第九百九十六“苜蓿” 北宋 李昉 著

四部丛刊中华学艺社借照日本帝室图书寮京都版

在开西域的宏大历史背景下,苜蓿作为一种绝佳的战马饲料,被引入中国。正如史书所载,这种作物的引种并非一人之功,而是无数无名使者在十余年间持续探索的成果。他们负使命、携草种的身影,为中原大地铺就了接纳异域文明的通道,也让汗血宝马的嘶鸣得以回荡在长安城外的苜蓿田埂之间。

江南生根:苜蓿的饮食文化蜕变

自汉代传入中国后,苜蓿历经扩散、普及等多个阶段,从一介外来物种化身为牧草之王,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畜牧业,成为中外物种交流的典范。

伴随着汉匈战争,西域来的骏马地位不断提高,与之而来的紫苜蓿作用也开始凸显。苜蓿因其高营养价值(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被选为战马的优质饲料,这直接推动了它的引入。为了满足后勤的需求,苜蓿在华北、西北等适宜地区(如关中平原)得到广泛推广栽种。其耐旱、耐寒的特性,使其成为北方草原与农耕交错地带的重要作物。

《齐民要术》卷第三“种苜蓿第二十九”

南北朝 贾思勰 撰 四部丛刊景明钞本

魏晋至唐代时期,苜蓿进入扩散阶段,北魏学者贾思勰在《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苜蓿的栽培方法:

(苜蓿)地宜良熟,七月种之。畦种,水浇,一如韭法,亦一翦一上粪,铁耙耧土,令起,然后下水……一年则三刈,留子者一刈则止。春初既中,生噉为羹,甚香。长宜饲马,马尤嗜此物。

书中明确提出“地宜良熟”,强调苜蓿对土壤条件的适应性(肥沃熟地),同时采用“畦种,水浇,一如韭法”的标准化种植管理模式,将韭菜的成熟栽培技术迁移至苜蓿种植,实现跨作物借鉴与经验复用。“一年则三刈”一年之中可以多次收割,类似韭菜可以一茬茬长,减轻种植者的压力,可谓降本增效的典范。

“春初既中,生噉为羹,甚香”表明苜蓿嫩苗可直接食用,作为春季蔬菜补充,丰富了食物来源,尤其在青黄不接时缓解粮食压力“长宜饲马,马尤嗜此物”更是展现其作为优质牧草,在畜牧业中的价值,尤其对养马业大有裨益。古代战马对饲料的需求量大,苜蓿的高产量、高适口性使其成为战略物资,对军事和运输业至关重要。

南苜蓿 图源:岩崎灌园《本草谱图》

在紫苜蓿扩张的同时,开黄花的南苜蓿也传入中国,据学者推测,其传入时间晚于紫苜蓿。南苜蓿起源于地中海及相邻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澳大利亚的南部和东部较为常见。在国内,多数省份均有发现,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以及陕西、甘肃、贵州、云南等地,多呈栽培或半野生状态。

最早记载苜蓿花为黄色的是宋代大诗人梅尧臣,他在《芸花》一诗中写道:

有芸如苜蓿,生在蓬翟中。

黄花三四穗,结实植无穷。

梅尧臣描绘了一种形似苜蓿的芸花,生长在杂草丛生的荒野之中,每株开三四串金黄色的花序,结出的籽实丰硕,种植后可不断繁衍。这首诗恰好反映出南苜蓿类似野菜,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本草纲目》李时珍 著 明万历二十四年金陵胡成龙刻本

南苜蓿在古代文献中多以“黄花苜蓿”“金花菜”等名称出现。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明确记载其开黄花的特征:“入夏及秋,开细黄花,结小荚圆扁,旋转有刺”,并描述其生长于田野,陕陇地区有种植,嫩苗可作蔬菜。至迟在明代,南苜蓿已被识别为与紫苜蓿不同的物种,两者不能混同。

清代《植物名实图考》则称呼广泛分布在江南的南苜蓿为“野苜蓿另一种”。此外,上海、江苏等地的地方文献(如《上海蔬菜品种志》)记载,南苜蓿作为蔬菜在南方广泛栽培,说明其在南方的适应性和利用历史。

《救荒本草》中的苜蓿 图源网络

身为重要外来物种的苜蓿,被包容开放的中国文化所浸润,扎根在这片沃土上,开出绚烂的花朵。从汉武帝时期服务于战马培育的战略需求,到如今成为长三角地区备受喜爱的绿色时蔬,苜蓿在两千余年的岁月里,完成了从战略物资到民生食材的华丽转变。

结 语

苜蓿的故事,是一株植物跨越地域的生命史诗。从西域牧草到江南菜蔬,从战马精粮到养生佳肴,它舒展着身姿,适应着人类的需求,相互伴生,共同繁荣。两千余年过去,田垄间的苜蓿依然在春风里萌发新绿,既承载着畜牧业发展的物质根基,也延续着饮食文化的细腻脉络。

参考文献:

1.严靖,张文文:《植物大移民: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入侵物种》,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版。

2.刘国志:《金花菜种质资源评价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扬州大学2016届硕士论文。

3.孙启忠,柳茜,李峰,陶雅:《我国古代苜蓿的植物学研究考》,《草业学报》,2016年第5期。

4.孙启忠,柳茜,李峰,陶雅,徐丽君:《我国古代苜蓿物种考述》,《草业学报》,2018年第8期。

5.李鑫鑫,王欣,何红中:《紫花苜蓿引种中国的若干历史问题论考》,《中国农史》,2019年第6期。

展览讯息

展览时间:2025.01.17-2025.05.18

展览地点:吴文化博物馆第一特展厅

统筹:吴文化博物馆

技术支持:苏州多棱镜网络科技

原标题:《牧草之王苜蓿的江南驯化史》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的观点或立场,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http://news.xdnf.cn/JChUsQVoyh

    相关文章

    苏杯登顶看到老将新人冲劲,国羽用冠军为奥运新周期开好头

    国羽队员欢庆胜利。又一届苏迪曼杯,中国观众又一次见证了最圆满的结果。5月4日,国羽在厦门举行的苏迪曼杯团体赛决赛击败韩国队,成功登上巅峰。这是创造历史的一战。赢下冠军之后,国羽将队史的苏杯冠军数增加到了14个,继续刷新历史纪录,同时这也是国羽的苏杯四连冠。在开…

    体坛联播|拜仁提前2轮德甲夺冠,赵心童11比6暂时领先

    凯恩。拜仁提前2轮德甲夺冠5月5日,德甲第32轮,勒沃库森未能战胜弗赖堡。拜仁因此确保提前2轮夺得2024-25赛季的德甲冠军。这是拜仁队史第33座德甲冠军,遥遥领先德甲其余俱乐部。上赛季,勒沃库森提前5轮夺得德甲冠军,打破了拜仁对德甲11年的垄断。如今拜仁收复失地,时隔一…

    想要“逆转”糖尿病,减少这两处脂肪是关键

    原创 常笑健康 众所周知,肥胖与糖尿病冥冥之中存在某种联系,越胖糖尿病风险越高。英国科学家经过研究就指出:“逆转”糖尿病不是梦,最关键的就是要燃烧你的卡路里!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你是不是遇到过一个人明明很瘦,体脂含量低却意外发现是糖尿病?你是不是遇到过一个人…

    这样喝酸奶相当于在喝糖水,会导致娃龋齿、肥胖

    原创 科学育儿编辑部 科学家庭育儿 说起酸奶,那在奶制品界可以算是男女老少心中的“团宠”了! 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健康食品,相比牛奶,更适合乳糖不耐受的宝宝。 特别是换季过敏高发期,呼吸道疾病高发,喝酸奶可以帮宝宝缓解咽炎、扁桃体炎或是口腔溃疡带来的不适。 …

    在海拔3980米驻守:“全国先进工作者”刘鹏与洛戈梁子警务站的9年

    四川省甘孜县,海拔3980米的洛戈梁子警务站,如灯塔一般,常年闪耀在国道317线上。坚守警务站的公安民警刘鹏9年如一日守护在这里,为过往旅客和乡民服务。无数接受过帮助的人来来去去,获赞无数的刘鹏却从未离开。这里也因此被誉为317国道上的“忠诚高地”和平安高地。2025年五…

    超越关税陷阱,不遗余力塑造产业的长期竞争力

    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采用对等关税政策加速变革全球贸易格局,核心在于通过贸易保护、产业补贴和供应链重组,重塑美国制造业竞争力,同时巩固政治基础盘。透过关税政策的表象,可以看到美国虽仍试图通过高关税和出口管制维持技术优势,但效果有限,甚至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

    2年就过气!ChatGPT催生的百万年薪岗位,大厂不愿意招了

    明敏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大模型元年最热门的AI岗位,现在已经过气了—— 提示词工程师,不用写代码、不限专业、不要求学历,只需研究如何和AI聊天,就能在2023年拿到25-33万美元年薪。 但如今,它已经沦为企业最不愿意扩增的岗位之一。 微软一项涉及310…

    我给狗狗上课,月赚四五万

    有人花5万元学费成了训犬师不上班还有哪些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这个问题是不少年轻人的心声,很多厌倦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在网上求教,还有哪些新的职业方向,宠物训练师就这么走进了他们的视野。宠物训练师顾名思义就是帮宠物主训练宠物养成良好习惯的人。近些年,随着养宠理念、…

    五一车市消费观察:政策赋能、企业发力,汽车消费火热

    从上海车展的科技盛宴到多个城市的购车热潮,从新能源汽车的绿色转型到汽车促消费活动的持续推出,今年的五一假期汽车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蓬勃态势。政策“真金白银”的支持、车企“价值战”的转型、消费者对品质与体验的追求,共同绘就了一幅车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在2025上…

    当AI开始谋财害命:从骗钱到卖假药,人类该如何防范?

    不是,现在AI造假都这么离谱了嘛?前几天央视曝光了“苗古金贴”骗局,这款产品宣传的名头可不小,号称由传承“千年秘方”的非遗传承人制作,而且还有模有样晒出了“非遗传承人”证书跟“非遗传承人”照片,这下子销量猛涨,登上了电商畅销榜,总销量几十万,当真是恐怖。图片…

    上海成五一国内最热门的入境游目的地,国际消费明显提升

    今年“五一”假期,携程平台入境游订单同比增加173%,而上海则是国内最热门的入境游目的地。与此同时,上海国际消费数据也明显提升。5月3日,美国游客安迪在打卡陆家嘴、豫园、外滩等上海标志性景点后,特地要求导游带他去南京路步行街。此前,他在豫园已经购买了筷子、扇子等…

    农村青年寻路纪|劳动者的书信⑤

    【编者按】历史的魅力,也许也藏匿于一摞摞尘封书信的褶皱之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双手和土地的联系逐渐松动,人们扔掉锄头、走出村落,跨进流动的世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张乐天收集整理了大量劳动者的书信,它们来自乡镇工厂、民营企业、少女心房,也来自…

    一周观展|上海浦东美术馆透纳展还剩最后5天

    五一小长假即将结束,一系列重磅展览仍在持续,但也一些特展迎来闭幕倒计时,如浦东美术馆特展“对话透纳:崇高的回响”还有五天即将落幕。在上海,黄浦江两岸隔江同展“贝聿铭:人生如建筑”(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上海浦东美术馆“陈逸飞回顾展”,成为城中热事;在杭州,…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破局之道何在?

    在全球经济迈向数字化的浪潮中,中小企业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数字技术可以显著提升企业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市场空间,但实施过程中的复杂性、高昂成本与人才短缺,却让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如何破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重困局,正成为政…

    AI世界的年轻人|横跨教育与产业,他说攻克前沿问题是研究者的使命

    【编者按】“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百余年前,《新青年》以纸笔为新世界呐喊。今时今日,新青年以算法为笔,算力为墨,在划时代的人工智能新世界作答未来。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他来到位于徐汇区的“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并鼓励…

    人民日报今日谈:坚决克服麻痹思想,狠抓工作落实

    5月4日,贵州毕节市黔西市一景区发生游船倾覆事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要千方百计搜救落水人员,全力救治伤员”“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强化安全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多发势头”。安全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疏忽。事故的发生,往往跟…

    特朗普关税风暴中的“稳”与“变”:新加坡国会选举观察

    当地时间2025年5月3日,新加坡总理、人民行动党秘书长黄循财(右二)在竞选集会上感谢支持者和选民。 视觉中国 图5月3日,新加坡举行第14届国会选举,来自11个政党的204名候选人和两名无党籍人士争夺32个选区的92个席位(另有5席为人民行动党无对手当选),这也是1963年以来候…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经贸关系不是零和游戏,滥施关税损人害己

    2025年5月3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举办开放日暨甘肃省推介活动,谢锋大使出席并致辞。谢锋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经济全球化已从涓涓细流汇聚成滚滚浪潮,各国优势互补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经贸关系不是零和游戏,贸易壁垒如同抽刀…

    蓝佛安主持东盟与中日韩财长和央行行长系列会议并举行多场双边会见

    2025年5月4日,第28届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意大利米兰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全球和区域宏观经济形势、10+3区域财金合作等议题,并发表了联合声明。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出席并作为联合主席主持会议部分议题,副部长廖岷陪同参会。蓝佛安表示,当前世界经济格局…

    黎巴嫩9年来首次举行地方选举

    黎巴嫩地方选举当地时间5月4日在黎巴嫩山省启动,这是该国自2016年以来首次举行地方选举。根据安排,本次选举将分4个阶段在不同地区进行,黎巴嫩山省4日举行投票,黎巴嫩北部省份11日举行投票,贝鲁特省、贝卡省和巴尔贝克-希尔米勒省18日举行投票,黎巴嫩南部省份24日举行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