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边境线上,枯黄草甸与湛蓝天穹在视野尽头交会。一辆摩托车碾过苍茫草地,护边员莎仁图雅的身影划破寂寥,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坚毅的动感符号。
莎仁图雅骑着摩托车去巡边。记者 苏荷 摄
9月10日,(www.thepaper.cn)随“北疆党旗红”主题采访团行至内蒙古达茂旗边境地带。在这88.6公里的边境线上,几代牧民以徒步、骑马、骑骆驼、骑摩托巡边的方式,完成着最朴素却最持久的守护——他们用人生轨迹诠释着“只有荒凉的戈壁,没有荒凉的人生”。
“夫妻哨所”:40年不改的戍边诺言
1985年,退伍军人阿迪雅做出了人生选择。当战友纷纷留城,这位曾立三等功的蒙古族汉子毅然返回出生的草原,将家安在距中蒙界碑仅5公里处的达茂旗满都拉镇巴音哈拉嘎查。
“部队教育我四年,守边不仅是军人的职责,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他说。
妻子娜仁其其格仍记得早年岁月:无水无电,冬季蒙古包内温度低至零下30℃,风声呼啸。但她没有一丝退缩:“他守边,我守他,这就是我们认定的生活。”
四十年,十万公里巡边路,相当于绕地球两圈半。磨破百余双鞋,骑坏六辆摩托车,上报边情三百余条——那些孤独的跋涉织就了北疆最牢固的安全网。
阿迪雅,这位1962年出生的老党员,用整整四十载协助破获偷盗牲畜、越境偷猎、走私等涉边案件数十起,参加军警民联合巡防百余次,他对每一道山梁、每一片草场都熟稔于心,成为边境线上名副其实的“活地图”。
荣誉等身,初心不改。从“内蒙古好人”到“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从“北疆楷模”到“全国文明家庭”——每一项荣誉都是对他半生戍边的国家认可。
更可贵的是精神的传承。
阿迪雅与小儿子阿迪立一起巡边。受访者 供图
在上海工作的小儿子阿迪立返回故乡,接过父亲的巡边接力棒。受其感召,越来越多牧民加入护边队伍。如今达茂旗护边力量不断壮大,宛如一道扎根草原的“民心长城”。
摩托巡边:24年雷打不动的守护
距巴音哈拉嘎查百余公里外的查干哈达苏木腾格淖尔嘎查,莎仁图雅发动了摩托车。
“父亲守了一辈子边,我从小跟他巡线。如今该我接上。”2001年从部队退役后,作为一名有6年党龄的同志,他放弃进城机会,回到家乡成为护边员。
每日巡边,雷打不动。
草原天气诡谲难测。去年夏日暴雨中,摩托车深陷泥潭,他硬是推车步行三公里完成巡边。“边境无小事,一旦疏忽,可能就是大问题。”
这位粗犷的蒙古族汉子心细如发:能从陌生车辙中判断异常,也能从羊群异动中察觉端倪。24年来,他上报信息200余条,协助破获涉边案件5起。
莎仁图雅。记者 苏荷 摄
守边更是血脉相传的使命。8岁时,莎仁图雅就在腾格淖尔湖畔的蒙古包里跟着父亲认边境地图;“这些界碑连成祖国的边境线,守护她就是守护我们的家”——父亲的话随马蹄声烙入童年。
1990年,16岁的他参军入伍,在边防部队淬炼11年。退伍时放弃优渥安置,毅然回乡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24个寒暑,他创下年均310天巡边的纪录。
他是边境“活地图”,巡边笔记里密布沟壑走向、珍稀动植物分布;他是牧区“明白人”,那本被翻至毛边的《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管理条例》,他嚼碎了再讲给牧民听。
同时,他也是草原纠纷的“调解员”。仅今年3月,就成功化解多起牧企纠纷。自担任护边员以来,累计处理矛盾纠纷30余起,反馈牧民意见200余条。
“他就像边境的梭梭树,把根扎进北疆大地。”一位牧民感叹道。
青春守边:“95后”夫妻的国境线情怀
在满都拉边境派出所,“95”后的鲍雨朦正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巡边。
鲍雨朦和她的丈夫王鹏宇都曾是普通边防战士,2019年公安边防部队转隶后,一同成为国家移民管理警察,先后入党并调至满都拉边境派出所。
鲍雨朦、王鹏宇夫妻。受访者 供图
满都拉边境派出所辖区1850平方公里,仅住着1500多人。为不让牧民跑冤枉路,走访三百多户牧户,把办事流程画成手册。鲍雨朦还用简笔画为不识汉字的牧民做注释。
“刚来时确实不适应。它的气候非常恶劣,饮水、饮食均有不方便之处。”鲍雨朦笑着说,“夏天晒脱皮,冬天冻裂脸。但牧民们特别淳朴,她们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让你觉得在这里工作就像是回家了。”
鲍雨朦的职业生涯也是从这里起步,“是在派出所的领导、同事的带领和帮助之下,我学会了很多执法办案的技能及与牧民相处的方式,一切都值得。”
2023年,两人获评“中国网事·感动内蒙古”年度网络人物。颁奖台上,他们誓言:“要续写‘清澈的爱’,用青春陪伴界碑,用脚步丈量边境!”
变与不变:新时代北疆守护进行时
今日北疆早已旧貌换新颜:水泥路通往家门口,光伏板解决用电,卫星电话保障通讯,无人机、电子围栏、远程监控等渐次覆盖。
但“人”,始终是不可替代的核心。
阿迪雅的儿子成为新一代护边员;满都拉镇护边队伍扩至62人,多是本地牧民。他们一边放牧,一边巡视,成为移动的“哨兵”。
当被问及是否孤独,莎仁图雅憨厚一笑:“大城市吵闹,只有守在这里舒服。”
从小在城市长大的鲍雨朦说:“这里自然条件恶劣,但其余都是顶配。”
“只有边境安定,才有千家万户平安”——这是阿迪雅对儿子的叮嘱,也是所有守边人最朴素的信念。
在这片辽阔北疆,守护故事仍在续写。变的是面孔与方式,不变的,是一颗颗永远为祖国跳动的赤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