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脑与创新药:院士们谈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

article/2025/7/31 10:09:33

·AI可能成为继人脑之后的“另一个原始创新的中心”。

·大脑的高效与复杂性源自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千余种细胞类型,以及高度专业化的连接与功能分布。AI算法还可以继续从大脑中汲取灵感。

人工智能(AI)与生命科学正上演着一场科学史上的“双城记”。一方面,从基因序列到蛋白质结构,从细胞通讯到药物靶点,AI正以前所未有的算力试图破解生命这本古老的密码之书,另一方面,演化了数十亿年的生命系统,尤其是人类大脑,其无与伦比的复杂性、能效和创造力,可能成为AI突破自身瓶颈的灵感源泉。如何通过AI理解生命、造福人类,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问题。

在刚刚闭幕的2025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多位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耕耘数十载的院士在不同专题报告中分享了对AI的思考。他们深入理论原点、对标生命本源、立足产业实践,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更为冷静、深刻且相互关联的思考图景。

陈润生:从理论原点探寻AI的“创新火花”

人类历史上所有创造发明皆为大脑智能的体现,那么一个可工程化实现的“数字脑”,其潜力不言而喻。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看来,AI的本质正是通过算法构建这样的“数字脑”。“如果我们能造出来,社会将难以想象地变革。”他说。

作为我国最早从事理论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研究的科学家之一,陈润生在过去三十余年间系统地推动了该领域在中国的发展。他认为,AI技术的发展可能是人类文明演化的一个重要节点。2024年诺贝尔奖授予AI相关领域,已昭示AI的不凡学术地位及其对自然科学的现实推动。当下的AI不再只是一种工具,而在潜移默化间重塑着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陈润生指出,当前大模型的理论基石是“两个理论体系加一个技术”。理论之一是基于机器学习或者复杂神经网络理论,它负责制造一个足够庞大的系统来存储知识;其二是基于语言构成的统计理论,它认为语言由单词通过统计相关性组合而成。这两套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成形,但彼此割裂。直到2017年,谷歌团队提出Transformer架构,通过将语言中的单词变成一个矢量,才使得语言能够被复杂网络“可读取可认知”,从而将两大理论体系缝合起来,催生了今日的大语言模型。

陈润生说,AI展现出的“涌现、顿悟和幻觉”等现象,预示着“这个系统可以产生我们(训练数据)里面没有的新的知识”。如果这些新知识符合客观规律,那么它就可能是“新的智能的火花”,是AI可能成为继人脑之后的“另一个原始创新的中心”的重要苗头。

AI这种超越工具性的潜能,也引出了更深刻的科学哲学问题,即物质世界除了通过生物进化,如今还可能通过人工智能产生新的智能体系。

然而,陈润生也指出了AI与人类智能的巨大差距。AI目前在学习、记忆等“一般智能”上表现出色,但距离人类所拥有的意识、思维、情感等“高级智能”仍遥不可及。他从物理层面比较,人脑在复杂度、集成度(860亿神经元在1400立方厘米颅内)和能耗(仅20-30瓦)上,均远超当前的人工智能系统。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当前AI理论体系是“不透明的,不可解释的”黑箱,未来需要从更底层研究其工作机制,才能实现真正的理论突破。

蒲慕明:为人工智能寻找“大脑”的真实蓝图

作为国际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长期致力于神经突触可塑性、神经环路功能等领域的研究。他在报告中指出,大脑的高效与复杂性源自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千余种细胞类型,以及高度专业化的连接与功能分布。AI算法还可以继续从大脑中汲取灵感。

与AI只有一种神经元相比,蒲慕明以空间转录组学图像为例展示了大脑皮层的惊人复杂性:“每一个彩色的点,是不同基因表达模式的细胞,所以可以说不同种类的细胞在大脑的皮层……上千种不同的种类。”此外,通过比较小鼠与猕猴的大脑,他指出在进化过程中,灵长类动物的神经元投射变得“高度专一”,这可能是复杂认知功能的基础。这种细胞与连接的异质性和特异性,是当前AI模型远不能及的。

蒲慕明强调,神经网络的“可塑性”是理解智能本质的关键。无论是Hebb法则为代表的可调突触连接,还是长期增强(LTP)与长时抑制(LTD)等生理机制,都对应着人工神经网络中的“参数可调”。而大脑中更为精妙的生物学习法则远不止于此。他详细阐释了“脉冲时序依赖可塑性(STDP)”,即神经元脉冲发放的几毫秒先后顺序,就精确地决定了连接是强化还是弱化。这一“持续依赖”的学习法则,为更高效的脉冲神经网络提供了理论依据。

他还强调了大脑具有的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转换机制,其生理学基础是“间隔性学习”,对信息进行筛选、巩固和遗忘的机制,正是当前AI模型所缺乏的。

蒲慕明进一步列举了大脑网络中诸多在当前AI中尚未被充分引入的高级特性:包含大量反向连接和侧向连接的复杂网络结构、发育过程中的网络修剪与生成等。因此,蒲慕明认为,只有引入真实神经系统的多样性、可塑性与自适应的调控,AI才有望更好地向“类脑智能”迈进。

从脑科学出发,蒲慕明倡导一种“反向借鉴”:一方面利用神经原理为AI提供启示,创造“类脑智能”,另一方面通过AI与大脑的比较研究促进对人工智能特性与高等智能本质的理解。他认为,脑科学的经验可以成为新一代AI伦理、标准制定与边界探索的基础。

陈凯先:AI加速中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药物革命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是我国药物化学和创新药物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他的报告立足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实际,系统阐述了AI如何作为一种革命性力量,推动药物研发全链条的创新,并助力中国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陈凯先说,一方面,我国新药获批数量快速上升,已进入全球药物研发的“第二梯队”;但另一方面,他也指出了核心“痛点”:“赛道不是我们开的,从0到1往往是人家先做……面向未来我们要加强原始的创新。”而AI可能是实现这一跨越的关键变量之一。

他系统地梳理了AI在靶点发现、药物设计、临床前研究到临床试验优化等全流程的应用,指出AI技术正从处理“单一模态的数据”,发展为能够整合基因、蛋白、病理等多模态信息的“生物医药大模型”,并开始具备推理能力,能够“进行原创的生物假设,并且进行实验验证”。他以上海临港实验室的“元生”虚拟疾病生物学家、华为云的“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分子之心的蛋白质生成大模型、深势科技的AI for science平台等国内实践为例,展示了AI在加速新药发现上的巨大潜力。

陈凯先认为,AI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前景在于构建“主动数据驱动的智能药物发现新范式”,其中包含两方面。一是将“干法和湿法结合起来”,即AI的“大脑”(虚拟筛选、模型预测)与高通量自动化实验平台的“双手”相结合,形成“设计-执行-学习”的快速闭环。二是通过构建“虚拟细胞”、“虚拟患者”等数字生命体,在计算机中模拟药物作用,以极低的成本预测疗效与毒性,从而“大大降低临床研究的失败成本”。他相信,这种新范式将是推动中国生物医药实现原始创新的强大引擎。

    责任编辑:宦艳红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施鋆

    http://news.xdnf.cn/PiHSYReDKH

    相关文章

    海南厅官种润之被责令辞去省人大代表职务

    7月30日,海南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在海口闭幕。会议表决通过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据《海南日报》公布的《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5号)》,昌江选出的省七届人大代表种润之,被责…

    国际锐评丨“如期展期90天”对中美解决经贸分歧意味着什么

    当地时间7月28日至29日,中美双方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新一轮经贸会谈。根据会谈共识,双方将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有分析认为,在中美短时间内难以化解经贸分歧的情况下,这一共识为双方保持对话磋商争取了更多时间,符合国际社…

    长三角中医药概念验证及成果转化中心在沪启动

    7月30日,“萃取自然创领未来”2025上海农业科创谷推进会在奉贤新城举行。大会聚焦植物萃取、核心种源、生物合成与基因技术、智能设施装备四大赛道,集中发布一批重大成果、重大平台和重大赛事,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成势。建设一年以来,上海农业科创谷“1+N+X”空间格局全…

    AI观察|既能“炫技”又会干活的人形机器人,为何还是不能让买家痛快下单?

    技术的迭代肉眼可见,在去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形机器人“十八罗汉”还在展馆列方阵、走正步;到了今年,人形机器人不仅会打螺丝、剥鸡蛋打螺丝,还可以做爆米花,打红酒。不过在热闹的背后,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形机器人还在产业发展的初期。成本高、单价贵、执行效…

    2025上海书展今天中午12点开票!上海书城会场自由进出

    上海书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介绍,2025上海书展将于8月13日(周三)至8月19日(周二)举办,设置上海展览中心、上海书城“双主场”。上海展览中心会场门票将于7月31日中午12时开始,在大麦售票平台上实行预售;上海书城会场自由进出,无需购票。敬请市民读者注意。书展场次和门票…

    河南省委副书记张巍再添新职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官网“教育工委领导”更新显示,河南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巍已同时担任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职务。公开资料显示,张巍,男,汉族,1968年11月生,湖北松滋人,1991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武汉大学法律系经济法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法律硕…

    2025年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在南昌启动

    7月30日,由商务部主办的2025年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在南昌启动。商务部部长王文涛、省长叶建春在启动仪式上致辞。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省领导夏文勇出席。王文涛在视频致辞时说,多年来,商务部连续组织举办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系列活动,促成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等采购各类农特产品…

    去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01%

    经核算,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42908亿元,比上年增长6.7%(按现价计算),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增速高2.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18.01%,比上年提高0.43个百分点。什么是“三新”经济?“三新”经济是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活动的…

    7月制造业PMI为49.3%

    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3%,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3%,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49.5%,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

    川剧《丁宝桢》天桥上演:重现晚清名臣风采和都江堰历史画卷

    7月29日晚,川剧《丁宝桢》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丁宝桢是一位晚清名臣,在任四川总督期间,他大修都江堰、整顿吏治。川剧《丁宝桢》故事正是取材于丁宝桢修都江堰的这一段历史。剧中,在依照惯例塑造一位清官旧臣的人物形象之余,也重现了都江堰的历史画卷。剧中通过“明暗…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专家解读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专家表示,这次会议对于“十四五”圆满收官,开启“十五五”新局面作出了细致部署,指明了重要方向。政策“持续发力 适时加力”,强化民生导向会议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

    陕西周至县公布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税收收入同比增长68.8%,非税收入同比下降41.4%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公布2025年1-6月财政收支情况。2025年前6个月,周至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4646万元,其中税收占比62.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231857万元。周至县财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4646万元,完成预…

    风大雨急!他们筑牢上海社区安全防线

    台风天,许多基层工作者一夜无眠,夜以继日。在等待抢修的过程中,川北街道居委干部拉开警戒线。7月30日4时30分,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热带风暴级)在浙江舟山朱家尖岛登陆。16时40分前后,台风中心在上海奉贤区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这是1949年以…

    百年灯会何以闪耀暹罗?

    2025年6月28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豫园灯会,于中泰建交50周年之际,在泰国曼谷璀璨绽放。从中国上海走向全国多地,再亮相法国巴黎,如今又点亮泰国曼谷湄南河畔的夜空,豫园灯会不断主动破圈、向新而行,以“文化出海”的生动实践,传递着海派文化和东方生活…

    从明代著作《长物志》看贝聿铭的园林美学

    “我是中国人,也是苏州人”,20年前建筑大师贝聿铭在苏州博物馆开馆时这句深情的告白,揭示了他与故土文化的血脉联结。作为拥有狮子林的贝氏家族后裔,贝聿铭年少时便浸淫于苏州园林的意境中——叔公贝润生购下的狮子林,成为他建筑美学的启蒙课堂。“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即…

    70多年前,一批大画家画下了他们看到的上海

    当一位画家拿起画笔,开始描绘一座公园的时候,这座城市园林或许正在从传统绘画中象征隐逸理想的林泉高致,转化为普通市民休憩游玩的公共空间。7月29日,上海中国画院推出的“都市林泉”展览在上海程十发美术馆开幕,以独特视角,呈现1950年代“新国画运动”催生的一批创作,展…

    “家+书屋”:藏在上海城市褶皱里的温暖角落

    古籍修复师的毛刷轻扫过泛黄的书页,一旁的孩子踮着脚睁大眼睛;社区书架前,妈妈和女儿头挨着头读一本绘本;儿童空间中,父母带着孩子参加亲子阅读讲座;活动室内,几位家长围坐在一起,听老师讲解儿童心理发展知识……这些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温暖场景,都来自同一个名字—…

    堪察加遇73年来最强地震、海啸波及多国,地球进入“震动模式”?

    俄罗斯科学院“统一地球物理局”堪察加分部通报,堪察加半岛附近海域7月30日发生8.7级地震,为1952年以来该地区发生的最强地震。当天,堪察加半岛近海再次发生两次6.5级和5.3级地震。此外,强震发生后,已伴随发生100多次5级及以上余震。受强震影响,太平洋沿岸多国发布海啸预…

    防汛抗灾不容谣言添乱!4起涉汛网络谣言案被查处

    防汛抗灾是一场争分夺秒的硬仗,宝贵的社会注意力与救援资源如果被谣言牵制,不仅容易引发公众焦虑恐慌,更可能干扰指挥决策与救援部署,影响防汛抗灾工作正常开展。近期,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部分地方出现洪涝险情,面对肆虐的洪水,广大群众团结一心,多部门迅速响应,第一时…

    LV“巨轮”“洪水滔滔”?解放日报:谣言不可“兴风作浪”

    台风“竹节草”来势汹汹。在城市严阵以待、全力抗台之时,社交平台的传言、谣言也此起彼伏,形式多样——有的使用数日前阵雨时外滩游客避雨视频造谣,称游客被困在外滩。事实却是,外滩地区早就根据应急预案封闭清空,并不存在所谓的游客被困情况。7月30日16时许,“路易号”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