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随着最后一场比赛的结束哨音划破长空,这场为期6天的门球决赛在深圳龙岗大运中心体育场正式落下帷幕。此前的6天里,来自全国各地的28支代表队、459名运动员齐聚这片绿茵场,他们顶着烈日、挥洒汗水,在一次次精准击球、一场场战术博弈中,为现场观众呈现了数场精彩绝伦的较量。当终场哨声响起,各项目奖牌也终于“名花有主”,为这场激烈角逐画上圆满句号。
(www.thepaper.cn)在现场见证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收官时刻。
门球以槌击球过门、以球落终点柱定胜负,规则简洁易懂,运动量张弛有度,既能考验选手的全局战术布局与击球精准度,又对体能要求适中,因而适配各年龄段人群参与。
比赛中,全龄选手同场竞技的热血、市民深度参与的热情,以及科技力量全程护航的保障,更是生动诠释了“活力大湾区 激情全运会”的时代主题,也让门球运动的魅力在全运舞台上绽放得愈发耀眼。
全龄竞技,尽显门球魅力
本届门球赛事意义非凡,作为首次纳入全运会群众比赛的项目,它通过细致的组别设置,让“全民全运、全龄参与”的理念落地生根。赛事共开设混合五人制A组(男子61-70岁/女子56-70岁)、B组(男子19-60岁/女子19-55岁)、C组(12-18岁),以及团体赛、男子双人赛、女子双人赛六个组别,覆盖不同年龄段与参赛形式,为各群体提供了竞技舞台。
也正因如此,赛场上呈现出各年龄段运动员同场绽放的鲜活画面:老年选手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沉稳布局、精准击球,每一步落杆都透着从容;年轻选手则带着蓬勃冲劲,以敏捷身手发起凌厉攻势,用活力打破“门球只是老年人运动”的刻板印象,尽显这项运动的多元魅力。
这份全龄竞技的热情,在参赛者的心声中更显真切。安徽队领队王子臣告诉记者:“第一次站上如此高水平、高规格的比赛赛场,我们感到很兴奋。深圳赛事组织专业、服务细节感满满,尤其是赛场氛围极佳,我们听到了观众为我们欢呼喝彩,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他透露,队伍里既有球龄7年、刚斩获全国青少年门球锦标赛冠军的高中生,也有入门仅一年的小学生,全龄段的热爱在此汇聚。
远道而来的中国香港队同样收获满满,领队李春华表示,队员们近期密集往返深港训练,对参赛成绩很满意:“深圳的比赛场地太漂亮了,能在这打球特别幸福。这次香港队来了41人,算是参赛队伍里规模较大的。目前香港门球场地比较紧缺,希望借着全运会的契机,推动政府提供更多场地和资源,助力项目发展,尤其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
门球主题嘉年华助力运动推广
十五运门球竞委会综合协调处处长、深圳市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邹慧锋介绍,本次赛事的一大亮点便是积极发动民众参与,“每天观众的预约量都在1000人以上,高峰时能达到2000多人”,越来越多市民因这场赛事走近门球、关注门球。
为了让民众不只是“看客”,而是成为赛事的“参与者”,十五运会还专门设置了嘉年华活动,搭建起从“观看”到“实践”的桥梁,让大家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门球魅力、培养运动热爱。
活动中的五大运动体验区,自开放起便人气爆棚。门球体验区里,不少市民围在场地旁,认真跟着指导学习握杆、瞄准、击球,每一次成功落杆都带着满满的成就感。中国门球协会一级裁判员王淑杰也来到现场,一边为大家普及门球规则与历史,一边手把手纠正动作细节,她坦言:“希望能为门球运动的推广出份力,让更多深圳市民爱上这项运动,把全民健身的氛围推得更浓、走得更远。”
除了门球体验,其他区域也各有精彩。趣味足球和投篮挑战区成了孩子们的欢乐天地,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纯粹快乐;游泳拉力器体验区则贴心照顾到怕水的市民,大家通过器械模拟泳姿,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游泳”的别样乐趣。
为进一步提升互动感与参与热情,现场还特别设置了集章抽奖环节。市民领取集章卡,参与任意五大体验项目并集满4枚及以上通关红章后,即可在“巨型扭蛋机”参与抽奖,且中奖率高达100%。奖品更是丰富多元,既有十五运会文创产品、深圳大运中心演唱会观演权益,也有体彩刮刮乐、龙岗区商圈及酒店景点优惠券,实实在在的福利,让更多市民愿意停下脚步、参与进来,真正实现“全民共享赛事乐趣”。
此外,深圳大运中心还设立了特许商品区、全运观赛站、门球体验区和十五运拍照打卡区的四大宣传展示区,不仅串联起科技、游玩与消费体验,更是赛事激情的延伸与湾区创新活力的缩影。
科技产品全方位保障赛事运行
这场十五运门球赛,既是门球爱好者切磋交流的体育盛会,更成为龙岗区属企业展示科创实力的“舞台”。近百家龙岗企业携“硬核”产品与暖心服务助力赛事,不仅为赛事保驾护航,更生动诠释“活力大湾区 激情全运会”主题。
比赛现场,科技产品的身影随处可见。每次比赛开场前,灵锶智能的机器狗会稳稳托举门球走向赛场中央,成为赛事独特的 “科技名片”;康风环境的AI除臭背包与空气净化器,为户外参赛的运动员解决衣物异味、改善休息区空气质量;健成星云的心理咨询机器人,为中老年选手疏导赛事压力…… 这些产品覆盖健康医疗、智能装备等领域,从细节处全方位保障运动员需求。
而在赛事运转的“生命线”——供电保障上,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的“科技防线”同样坚实。本次赛事深圳赛区涉及108个保电场所、三分之一的变电站及约450回输配电线路。为守住供电安全,供电局依托“AI+机器人”构建起“海陆空”立体化智能巡检体系。
空中,无人机按航线巡查线路、绘制三维模型,还能“一键精修”树障。深圳供电局输电管理所技能专家舒铭杰表示:“无人机1个多小时即可完成原需1天的人工工作量。”变电站内更可远程指挥其自主巡航弥补监控盲区。
地面,机器狗快速完成红外测温、表计识别、异响检测等任务,并实时回传巡检数据;今年深圳供电局还在国内首次应用水下机器人巡检海上输电线路桩基础,“以220千伏变电站为例,智能巡视1人30分钟即可远程全览,远超传统巡检效率。”深圳供电局生产指挥中心生产监测部副主管王勋江举例。
效率的提升更离不开后方的“智慧大脑”支撑,在深圳供电局电力指挥中心主控室大屏上,十五运会群众比赛门球项目所在场馆——深圳大运中心体育场的所有供电情况都“浓缩”在“保电一张图”里。供电设施数据实时更新、现场视频画面滚动播放,保电人员可以从220伏插座“一路”监测到相关联的500千伏高压设备运行状态,场馆供电一有异常就能被捕捉并预警,确保赛事供电 “零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