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台县旗山村的多名村民称,该村十四组多年来一直在涪江河滩进行“造地”:大量废弃渣石被源源不断地运来倾倒,填埋了过去的采砂场、河滩,甚至挤入江内,然后被改造成土地,种上了麦冬。
“新旧地块,总共接近40亩。”村民们多次举报,均不了了之。
村民介绍,红线外均为填埋的河滩地。本文图片来源 记者 胥辉 摄
根据防洪法相关规定,禁止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倾倒垃圾、渣土,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
一位村民说,前一段时间经村民再次举报,有监管部门到现场查看。
十四村民小组长张军称,村民小组在填埋改造这些土地时没向水务部门报备,违反政策规定,现在水利部门已经立案调查,但这里的地块本就属于他们,将这块地租出去只是为了给村民谋些福利。
9月23日,三台县国土资源局北坝自然资源所所长诸永伟告诉(www.thepaper.cn),涉事地块位于河道内。
三台县水利局执法大队工作人员随后进一步说,无法明确涉事地块是否合法,该局已经要求停止填埋渣石。下一步,将经过研判再处理,“既要尊重历史,也要符合现在的要求。”该工作人员确认,涉事地块以前是河滩,老百姓自发在上面种地,并表示,“那地方原是一个坑,要种土地,就必须要把它填起来,不然怎么种?”
此前填埋的河滩地已经种上麦冬,新地尚在拓展中。
涪江河滩上倒建渣强改农田
据住在涪江该河段附近的村民们称,运作这片麦冬田的老板一边提供建筑垃圾倾倒场地收取费用,另一边再平整成土地,种植麦冬,都是在涪江河道内进行。
“填河造地”至今仍未停止,麦冬田继续向涪江延伸。9月18日,在现场看到,北坝镇旗山村十四组居民区下方是涪江明台水电站库区,当地人称之为“小明湖”。
含有木板、砖块瓦砾、垃圾袋的渣土堆出了一块足球场大的平地,边缘几乎已挤进涪江。紧挨着这块空地,是一大片麦冬田,面积是现在新填地块的两三倍。当地村民介绍,这块已经种上麦冬的地是前些年填起来的,种植麦冬已经两三年了。“新旧地块,总共接近40亩。”村民说。
“每天晚上12点渣土车都还在往这里拉,整得乌烟瘴气的,不仅噪音大,还把水泥路给我们压得稀烂。”这位村民表示,这里过去是一个采砂场,采完砂之后留下一个大坑,村小组就将他填平,变成了河滩地,总共大概只有七八亩。村民都想耕种,但不够分,小组就将它租了出去种麦冬,租金不到两万一年。
麦冬是一种中药材,三台是全国有名的麦冬种植区,种植麦冬经济收益比较高。
据当地村民介绍,新鲜麦冬亩产3000斤左右,2024年每斤能卖到14元。价格高、收成最好的年份,一亩麦冬地最高收益达到7万块钱,多数时候也有三四万左右。
村民们称,因为收益高,租下这块麦冬地的老板开始不停地填埋建渣、扩展土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人介绍,城里很多房地产公司、建筑、拆迁项目的建渣无处堆放,麦冬老板收了他们的钱,让他们把建渣都拉到这里倾倒,并以此为基础平整改造出麦冬地,两头都能挣钱。
地块不仅在涪江河道内,也属于电站库区。
承租人和村民小组称土地合法,水利局确认河道被填
然而,该填河造地行为在麦冬地老板和村民小组长处,是另一番解释。
麦冬地老板黄某告诉,填河造地是村民小组干的,与他无关,他只是租地的人。
“我们是从生产队(即村民小组)租来进行复耕。”麦冬老板的一名合作人告诉,目前这些还没耕种的土地是村民小组填埋扩整好之后,租赁给他们种植麦冬,租金是8000块钱一年。
关于此前那块已经种上麦冬的土地,该合伙人则称,当时是采砂场留下的大坑,他们从生产队租赁下来,将沙坑填埋之后种了麦冬。这块地共26亩左右,租金为1.8万/年。
关于“填河造地”的情况,旗山村党委书记李小华拒绝了采访,称太忙。
填埋的建筑垃圾,特征很明显。
第十四村民小组的小组长张军称,这块原本是村民小组的河滩地,当年租给了砂石场,采砂结束,村民小组重新平整之后租给了本村一位村民种麦冬。张军表示,这中间还有个插曲,在修建明台水电站的时候这些河滩地已经被征用,但因水电站没有兑现承诺,他们又将河滩地转给采砂场采砂。电站为此起诉了采砂场要求撤离现场,因水电站没有证据证明合法拥有这块地的所有权,诉讼请求被法院驳回。张军认为,村民小组据此重新合法拥有此处的河滩地。
“现在整块地都是当年砂石场遗留下来的。”张军说,他承认在填埋、改造这些土地的时候没向水利部门报备,按现有政策属违规行为,但这地一直就属于自己的村民小组,他此举只是为了给村民谋福利。张军称,填埋的都是好土,是几百块钱一车购买来的。
新填埋的土地将近20亩。
不过,一位村民否认了张军的说法,称村民小组只是收取租金,具体都是承包人操作。填埋的是建筑垃圾还是好土,一眼就能看出来。“渣石继续源源不断地运往这里。昨天晚上都还在往这里运。”这位村民还提供了一段近日拍摄的视频做证明。
9月23日,北坝镇政府工作人员称,目前镇政府还在了解核实相关情况,针对村民所称的“填河造地种植麦冬”情况,镇政府并不知情。镇党委书记曾春表示,已经将这一情况反馈给水利局。
三台涪江两岸是全国主要麦冬产区,寸土寸金。
三台县水利局一位工作人员随后告诉,水利局执法部门正在办理此事。该部门一位工作人员随后向表示,现在很难界定这块地是否合法,因为村社拿出了当年与水电站的判决书。
不过这位工作人员明确,该地块在河道内、按界线归水利局管理,过去是河滩,只是老百姓过去在河滩上种植农作物,但该行为不受法律保护,该部门已让当地停止填埋河滩的行为。工作人员表示,这里填埋的不是建渣,而是以前没有人管理,老百姓在采砂水坑处堆积的垃圾。
工作人员表示,会研判确定如何处理,既要尊重历史,也要符合现行政策的一些要求。他还解释道,此前有砂场租赁下来采砂,之后没有还耕,留下了一个大坑,成了历史遗留问题。于是村民联名盖手印,将这块地进行改良。“要种土地,就必须要把它填起来,不然怎么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