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入境游第一站”的上海,正在吸引越来越多海外游客,尤其是泰国友人。
据上海文旅部门最新统计数据,今年1月至8月,上海接待入境游客约551.95万人次,同比增长37.08%;其中外国人410.52万人次,同比增长50.21%。仅8月份,上海接待入境游客68.08万人次,其中外国人49.33万人次。主要客源国中,韩国、泰国游客量保持高速增长,今年前8个月,泰国来沪游客约28.8万人次,同比增长117.41%。
曼谷唐人街夜晚非常热闹 本文图片均为记者 李闻莺 摄
“泰国人觉得和中国很亲近,也一直希望来中国旅游参观。”泰国驻沪总领事彬娜·安平乐(Prinat Apirat)对这样的数据并不意外。近日,她在接受(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多年来,两国在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持续深化。2024年3月1日,中泰互免签证协定生效,泰国人“中国游”的热情急速升温。同时,中国也是泰国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之一,欢迎更多中国朋友去泰国,体验不同地区的美景、美食以及特有的风土人情。
彬娜·安平乐也期待着,两国年轻人有更多交流和往来。“青年是我们的未来,也是我们的文化大使。”在她看来,互访和交流是了解彼此的最佳方式,也将更好地促进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泰国游客“涌入”中国
在泰国人眼中,中国有什么对他们构成吸引力?答案可能是网红景点、人气美食,也可能是某品牌的奶茶、文创IP、新能源汽车,甚至也会是演艺界明星。
泰国商场里泡泡玛特颇具人气
四个多月前,泰国导游阿慧(化名)和家人来上海旅游,他们“打卡”了外滩、南京东路、上海迪士尼乐园等景点,还品尝了网上攻略帖提到的酸菜鱼、寿喜烧以及上海特色的小笼包。阿慧说,这不是她第一次来中国,以前还去过广州、深圳、厦门、义乌等地。对于上海这座城市,她的印象是非常繁华,很有大都市的感觉,出行便捷,地铁线路非常多,一些景点也适合大人小孩一起玩。
今年4月初,泰国导游阿宁(化名)带领泰国游客前往云南、川渝地区。阿宁是中泰混血,妈妈是山东青岛人,中国对她来说并不陌生,但去丽江、大理还是头一次。她告诉记者,除了风景、美食,泰国游客对前往中国看雪情有独钟,这次去云南虽然已是春天,还可以看到雪山,大家对它的美惊叹不已。
佛统府Thai Tawee柚子园,经营者表示七成的产量销往中国
长期以来,中泰两国在旅游方面往来紧密。特别是2024年3月1日起,中泰进入“免签时代”,旅游、交流热度持续攀升。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前往泰国的中国游客达673.3万人次,占在泰外国游客总量19%。来到中国的泰国游客数量也在迅速增长,2024年超过110万人次,比2023年增长近3倍,中国成为泰国游客出国旅游最受欢迎目的地之一。
“泰国人觉得和中国很亲近,也一直希望来中国旅游参观。2024年3月中泰旅游签证开始互免,去年上海接待泰国游客超3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300%。”泰国驻沪总领事彬娜·安平乐告诉记者,中国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很多美丽的地方、美味的食物。上海也有不少值得体验的地方,不仅仅是外滩,还有一些具有创新实践的公园绿地,在当地的魅力社区也会有“宝藏发现”。
在上海工作生活两年,彬娜·安平乐更为深入地感受着长三角的魅力,她提到了苏州、杭州、湖州、黄山等城市。“因为有了高铁,从上海去这些地方都很方便和高效。此外,泰国与长三角还有非常紧密的经济联系。”据她介绍,泰国与长三角区域的贸易,占到中泰贸易总额的38%。
曼谷湄南河
同样,彬娜·安平乐也欢迎中国朋友去泰国旅游,体验不同地区的美景、美食,以及特有的风土人情。
“很多中国朋友应该已经去过曼谷、清迈和普吉岛了。我们还有一些离曼谷比较近的地方可以去参观,比如佛统府、叻丕府等。”彬娜·安平乐表示,游客可以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并品尝传统的当地美食,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尖竹汶府并品尝各种不同时令水果,比如榴莲、柚子、椰子等,“我们还有非常不错的可可和手工巧克力。”
“中国元素”无处不在
事实上,从早年出境游首选“新马泰”,到当下流行的各种“体验式”旅游,中国一直是泰国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之一。在泰国旅游行业工作40余年的余泽里最直接的感受是,过去中国游客大多是跟团游,随着英语能力提升、需求多样,如今更多人选择了自由行,路线也相对精品化、个性化。
这种变化会给泰国导游行业带来冲击吗?余泽里谈到了转型。在他看来,连接两国的不仅是旅游,中国还是泰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和最主要外资来源国,两国在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合作,也为擅长中文的泰国导游带来新的机会。
位于叻丕府的陶泰丰陶瓷厂
余泽里祖籍福建福州,是出生在泰国的华人“二代”。他告诉记者,泰国的华人群体,大多是父辈、祖辈早年来东南亚打拼,逐步扎根融入当地,其中以潮汕人、客家人居多,中国的文化、习俗、文字也由此引入泰国。
另据新华社此前报道,17世纪,许多华人从广东和福建开通的商港移民至暹罗(泰国古称)经商。18世纪中叶,泰国民族英雄郑昭建立吞武里王朝。其父祖籍广东潮汕地区的澄海,因此郑昭在位期间鼓励潮州人来泰经商务农,湄南河东岸开始出现华人聚集区。19世纪以后,由于贸易繁荣,曼谷与中国华南地区通航且以汕头最早,大量华人移民涌入,与当地人通婚并落地生根。
叻丕府怀克博拉地区,当地居民制作糕点
如今,在距离曼谷1-2小时车程的佛统府和叻丕府,当地的大目豆腐工坊、陶丰泰陶瓷厂都由华人后代经营,该企业的制作工艺最早来自中国,再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升级优化。企业经营者蓬萨(Pongsak)告诉记者,不久前他刚回国看望了潮汕的亲戚,自己不会讲中文,大家就用英文交流,也很亲切。中国的高铁之发达、电子支付之便捷,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叻丕府怀克拉博地区的百年老街,当地居民中有不少华人后代
叻丕府的怀克拉博社区(Huai Krabok Community)也是一处华人聚集区。当地有一条百年老街,居民仍在家门前贴春联、制作中式糕点。当地居民陈老伯在泰国出生长大,仍会讲中文。他告诉记者,自己的祖籍为广东汕头,但一直没有回去过,期待未来有机会回去看看。
曼谷“唐人街”
视野回到泰国首都曼谷,无论是传统热闹的“唐人街”,还是仍要排队购买的泡泡玛特,“中国元素”无处不在。当地人士介绍,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手机在泰国颇受欢迎,不少泰国年轻人也开始学习中文。
“青年是我们的未来,也是我们的文化大使。”在彬娜·安平乐看来,中国有非常不错的学术机构,泰国学生也有更多机会前往中国学习。同时,泰国也有许多国际学校、国际项目,可以让中国年轻人进一步了解体验泰国文化。她表示,互访和交流是了解彼此的最佳方式,也将更好地促进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