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由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守护传承 阐释创新——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暨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北方工业大学举办。现场推介了入选的中国100个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其中,上海有多个项目入选推介名录,包括杨树浦水厂、雷士德工学院、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 、华亭宾馆、龙柏饭店等7个项目。
了解到,自2016年9月至今,该活动共向社会推介了十批1000个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在致辞中表示,应充分关注20世纪建筑遗产,对见证新中国发展历程及重要建筑师的近现代建筑予以更充分的关注、挖掘与再研究,特别要以“活化”为动能,积极探索城市更新与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新模式、新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则表示,20世纪建筑遗产的理念需要阐释与展示。
杨树浦水厂
记者了解到,在上海的7个入选项目中,杨树浦水厂是年代最悠久的,建于1883年。该水厂位于杨浦区杨树浦路830号的杨树浦水厂建于1881年,是中国近代第一座现代化自来水厂,也是首个采用地表水源的供水工程。厂区内现存警卫室、大门、大礼堂及一至四号车间、办公楼等建筑,保存较为完整。20世纪30年代,该厂发展为远东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供水量最大的水厂,见证了中国市政供水系统的早期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技术价值。
雷士德工学院
雷士德工学院修缮后鸟瞰图,摄影:SFAP
雷士德工学院建于1934年,由德和洋行设计,曾是土木工程类私立大学,用雷士德基金会部分基金建造。主楼中央耸起半圆形的穹顶,两翼沿东西方向徐徐展开,兼具英国哥特复兴风格和装饰艺术派风格,是上海近代多元建筑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
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建于1903年,现存建筑物均为1917年至1935年间建造,有10幢4到6层的监楼,将近4000间囚室,以及工场、医院、炊场、办公楼等建筑。1946年初,盟军美国军队曾在该监狱设军事法庭,审判47名日本战犯。这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境内最早的审判日本战犯的场所。
黄浦剧场
黄浦剧场前身为金城大戏院,位于上海北京东路780号,由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新恒泰营造厂承造,1933年建成,1934年2月1日正式开幕,原设1786座。1935年,《风云儿女》在此首映,《义勇军进行曲》在此传唱。1957年由周恩来题字更名“黄浦剧场”,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四层,入口位于街道转角处。立面简洁,墙体主要为浅色粉刷,两翼开窗,窗上下有深色水平装饰线脚拉通。建筑整体呈现代派风格。
华亭宾馆
龙柏饭店
上海的华亭宾馆建于1986年,由香港王董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由主楼、综合楼、设备机房和锅炉房四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整体建筑呈“S”形布局,宛如英文单词“Spring”的首字母,寓意“华亭春早”,象征着改革开放时代上海旅游业的春天;而龙柏饭店建于1982年,原名上海龙柏森林花园饭店,是一座典型的园林式宾馆。主楼采用欧洲蒙莎式建筑风格,共六层,设有客房149间。该项目饭店坐落于虹桥俱乐部西北角,该项目由建筑师凌本立与张耀曾设计,是我国自主设计、建设与管理的高级旅馆代表之一;而上海浦东软件园一期、二期工程是我国最早设计建成的软件园,基于长条形基地尺度和软件研发建筑尺度采用了环形车道、中心庭院的规划结构,职工餐厅的绿化屋顶与微地形景观有机衔接,形成公共生态休闲空间。
颐和园外务部公所
而在北京的项目中,则有建于1908年的颐和园外务部公所、天桥剧场、北京动物园早期建筑、 北方工业大学早期建筑等。其中,颐和园外务部公所由两处院落组成,一号院为三进四合院布局,二号院为三合房式结构。作为清末外务部派出机构之一,这座融合中西风格的新式洋房是中国建筑近代化的重要见证。1942年,颐和园民众学校迁入,1949年后改为颐和园小学。
北京动物园早期建筑
北京动物园原称“万牲园”,前身为清农工商部设立的农事试验场,是中国最早对公众开放、饲养动物最多的动物园之一。农事试验场正门始建于1906年,为砖结构,采用仿文艺复兴风格的券柱式设计。园内豳风堂初建为五开间中式建筑,嵌有冰梅玻璃窗;畅观楼为欧式风格,七楹两层,墙体为土红色,东侧设三层圆形楼体,西侧为八角形二层楼;鬯春堂为传统中式建筑,采用三卷勾连搭式屋顶,灰色筒瓦歇山顶,风格典雅。北方工业大学早期建筑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1-4号等,建于1953年至1954年。建筑为砌体结构,墙体为红砖砌筑,屋顶为人字柁木屋架。
朱启钤故居
在天津,推荐项目有朱启钤故居、天津南市食品街、旅馆街建筑群等。朱启钤故居该建筑又称蠖园,英国庭院式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带地下室),具有哥特式建筑特征。朱启钤先生在此筹划成立中国营造学社、编辑自选文集《蠖园文存》。这是一处具有建筑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
在江苏,推荐项目包括了南京夫子庙建筑群、南京科技会馆等。南京夫子庙建筑群是一组富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的历史建筑。1985年,南京启动古建筑群的修复与重建工程,尊重“庙寺合一”的历史格局与地块特征,充分融入原有历史环境。重建工程再现了明清时期南京的城市肌理与建筑风貌,使夫子庙成为当时国内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典型代表;南京科技会馆由钟训正院士设计,是中国式现代建筑探索的成功典例之一。
南京夫子庙建筑群
武汉古德寺
在湖北,则有武汉的古德寺、武汉平和打包厂等。古德寺始建于1877年,1914至1919年两次扩建后定名。建筑融合哥特、罗马、印度及中国传统风格,圆通宝殿顶部九塔兼具伊斯兰与中式阁亭元素,展现多元宗教建筑美学;平和打包厂是武汉现存最完整的早期工业建筑之一,也是最早的大型钢筋混凝土建筑;在山东青岛,推荐项目有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该建筑由德国与英国商人合资兴建,第一批建筑包括办公楼和糖化大楼,由汉堡F·H·施密特公司施工兴建,德国青年派风格,采用红砖清水墙、花岗岩墙基、红瓦斜坡屋顶,是中国第一家且持续经营至今的啤酒厂。
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围绕建筑遗产的分类与工程设计实践,总结了中国建筑文博界的学术进步及地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全胜,从长期主义的设计与文化耕耘的角度,讲述建筑师对遗产保护传承创新的认知。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霁翔,系统地梳理了20世纪遗产的当代及未来价值,阐述了20世纪遗产在中国从概念阐释到理论建构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活动现场
在当天活动上,首发了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与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历时近三年完成的《传承与创新——工程建设活化利用示范案例》手册,其彰显了国家建设科创企业在遗产保护、城市更新、文化传承诸方面的成绩。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共同开启《20世纪建筑遗产概论》编撰启动仪式,该书旨在填补20世纪建筑遗产教育国内外教材的空白,展现中国建筑文博界持续十多年耕耘研究的成果。
活动还发布了《建设文化强国·20世纪建筑遗产北京倡议》,来自建筑文博界、教育界的专家代表表示,要肩负保护传承20世纪建筑遗产的时代责任,20世纪建筑遗产教育应走进高校课堂,20世纪建筑遗产实践需创新跨学科合作模式等。
附: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