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港 视觉中国 资料图
今年是洋山港开港20周年(2005-2025)。现在大家都知道洋山港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洋山港就没有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十多年在世界上排名第一。但是洋山港的发现和建设的过程,却还没有广被人知。这是一个非常上海的故事,可以从中看到上海城市的品格和精神。其中三个小故事最具吸引力和代表性。
一是走出上海在洋山岛发现新港址。1992年中央宣布上海建设“一个龙头、三个中心”时,还没有包括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运中心是1995年在《迈向21世纪的上海》的战略研究中第一次提出,同年正式得到中央同意。
上海要在洋山港建设新的深水港,是因为位于长江口的上海外高桥码头面临国际航运事业急剧发展的挑战。当时长江口每年淤积泥沙几千万吨,形成历史上著名的拦门沙挑战,航道水深只有7.5米。1990年代改造建设外高桥码头,吃水虽然可以扩张到容纳第三代第四代集装箱船(3000-4000标箱),但无法满足第六代(6000标箱)集装箱船吃水15米深的要求。有研究显示,若无法突破水深瓶颈,上海港有可能在十年内被釜山、神户、高雄等港口取代。
从1995年到2001年,上海花了6年时间进行深水港选址研究。建港方案最初先后选在长江口的罗泾和外高桥以及杭州湾的金山咀,但都因航道水深不够、岸线不足作罢。1995年,上海跳出上海考虑问题,在杭州湾口的大小洋山岛发现了比较理想的建港位置。测算显示,在洋山建设深水港,集装箱吞吐成本可比外高桥降低40%。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和上海市长徐匡迪在实地考察之后慎重拍板,决定做好研究方案,向中央提出建议。一个传神的细节是,1999年上海政府官员飞北京向当时的国家计委提出工程建设建议,飞机的货舱里装了满满一个集装箱近2吨重的论证文件。
二是洋山港建设与长江口疏浚同时并举。上海提出洋山港方案时,正值交通部准备在长江口投入巨资开展长江口航道整治工程,目的是使航道水深能够从7.5米提升至10米-12.5米,跳出长江口另外搞深水港,与交通部的整治工程有冲突。时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分管这方面事务的张国宝后来在《筚路蓝缕》(2018)一书中写到了上海与交通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上海觉得疏浚长江口不能满足建设一个水深15米以上的全天候深水港的战略需要,但是在交通部认为疏浚长江口有利于发展长江航运的情况下,上海向中央表态可以两种方案同时进行,并且愿意在进行深水港建设的同时出钱支持长江口整治工程。
建设洋山深水港的意见终于得到了国务院批准。但是在洋山港建设深水港,需要建设长达30多公里的跨海大桥,为了不给中央增加困难,黄菊表态由上海承担建设跨海大桥费用。对于集装箱运输通过桥梁需要收费问题,上海再次做出决定,跨海大桥建成后可以不收过桥费,桥梁建设费用由综合效益偿还。
东海大桥 视觉中国 资料图
三是开发洋山港与浙江利益共享。上海开发洋山港,对浙江发展航运事业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宁波北仑港当时是年吞吐量120万标箱的大港,距洋山仅70海里。若洋山港建成,北仑港规划的远洋航线会被部分分流。针对浙江顾虑,黄菊提出了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解决方案。一是在洋山岛的行政归属上提出“属地不变、利益共享”的设想。洋山岛的行政归属是浙江,上海在洋山搞深水港是租借关系。即土地所有权是浙江的,港口管辖权是上海的,土地施工由上海来,资金由上海出;洋山的土地租金和税收归浙江,所有领航费的收入也归浙江。二是对于洋山港与北仑港的分工问题,在两地交流协商基础上,2002年国家发改委拍板,北仑港主攻大宗散货,洋山港专注远洋集装箱,两港共享航运信息平台。
洋山港建设的设想最终得到了最高领导人的支持。2000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作出长文批示,明确指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各方面要有全局观点,通力协作。这之前,同济大学前任校长、两院院士李国豪曾牵头与15位院士和专家联名向国家领导人写信,建议此事重大,需要尽快下决心。江泽民的批示成为工程启动的最终推力。洋山港2002年正式开建,3年后于2005年正式投产,几年内很快发展成为国际领先的集装箱码头。与此同时,上海在东海大桥的另一头规划建设南汇新城,发展与港口有关的产业与经济,形成了“一港一桥一城”的港城联动开放格局。我记得2000年去台湾高雄开会,高雄还在强调要建设亚洲航运枢纽,洋山港建成后高雄就逐渐没有声音了。
洋山深水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视觉中国 资料图
回顾洋山港开港20周年,我最想说,建设洋山深水港使上海从河口港成为海洋港,称得上是上海发展历史上一个具有当代意义的黄浦夺淞工程。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发展,要说封神的项目是什么,我首推洋山深水港。
正是洋山深水港,使得孙中山100年前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的东方大港梦想,100年后在杭州湾口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实现了。特别是过去20年,洋山港的开港抓住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好时机,给中国高速度增长带来了强劲动力。上海承载国家战略,与相关部门和兄弟省份精诚合作,一举建成对外具有领先地位、对内联动长江经济带的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的故事如一滴水见太阳,可以从中看到上海人与上海城市的开放精神、创新精神和包容精神。
(本文作者诸大建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