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家范小青推出最新长篇小说《江山故宅》。
在《江山故宅》中,古建筑专家言子陈为某课题调研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苏州,同时也收到家乡街道的通知,本以为消失多年的老宅却依然存在,踪迹扑朔迷离。言子陈在一位接一位街巷故人的指引下,探寻言氏故宅“不易堂”的真正所在。在早年间因事故去世的恋人、一封家族密信、一幅影响两个家族近百年的神秘画作,都成为“不易堂”真相的背后线索。

书影
范小青通过不断切换各个角色的叙述者身份,融合苏州古建、园林、刺绣、评弹等文化符号,书写了一座城和几代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浮沉变迁。
值此书出版,近日,“于琵琶吴语中写尽中国百姓的忠诚情义——范小青长篇小说《江山故宅》新书发布会”举办。
范小青是江苏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城市表情》《女同志》《赤脚医生万泉和》《香火》《我的名字叫王村》《灭籍记》等。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二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等。
范小青为大家分享了苏州老宅的掌故,她谈到,本书的创作灵感源自苏州城众多富户人家的传奇故事——从抗战时期潘氏家族深藏大盂鼎、大克鼎以避日寇劫掠,到铁琴铜剑楼后人依据“苜蓿树”的暗语发掘祖传金石印章,这些真实的历史片段让她萌生了书写老宅故事的想法。
故事围绕着一幅古画展开,通过这幅画牵出言家老宅“不易堂”的下落,而背后则是几代人坚守承诺的忠诚情义。范小青坦言,创作中她设置了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众人对古画与老宅的寻找,暗线则是对中国人精神内核的探寻。为了契合当下审美习惯,她突破了传统小说文体边界,融入了日记、书信、传记、回忆录、评弹等多种文体形式,为小说注入故事性与悬疑色彩。
深巷故宅本身也极具象征性——幽深的巷弄、阴森的后花园、尘封的阁楼、吱呀作响的木楼梯——都充满了故事感,一座故宅,既是庇护所,也是牢笼;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这座故宅开启的记忆迷宫中,不同人物不断回溯与故宅相关的记忆。这些记忆是碎片化的、相互矛盾的,共同构建了一个关于过去真相的“罗生门”。

范小青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表示,范小青一直专注于对苏州的书写,“从方言,到苏州人的日常生活,再到当地的风物书写,例如古建筑、历史、河道、街巷,她的写作都自然且地道。同时,她的叙述方式充满变化,叙事人具有多重的身份。而小说也因其传奇色彩而具有可读性——从故事开始,作者便抛出悬念,那座故宅究竟有没有被拆去?它在哪里?这个悬念推动着一个个谜题的解答,找到之后再行推翻,线索之上再生线索,这种‘往前推’的紧张节奏贯穿始终。最后是人物命运,每个人物都有复杂厚重处,不仅超越了普通的善恶美丑,而且折射出了中国的民族性,乃至人类的复杂性。”
范小青认为,一个人养成了写作的习惯,写作就会自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她用多年前的一次经历来形容自己的写作生活:在20世纪80年代,她第一次走进了苏州的状元府,推开那扇门,见到了从古代到现代苏州的老街、小巷、老宅的文化,便沉浸在了文字与文化的世界之中。“我到现在也没走出来,还是兴致勃勃地在里面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