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一条朝向高原的路上 | 专访杨海滨

article/2025/7/14 17:18:55

图源:受访者

撰文 | 张圜

编辑 | 柳逸

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宫崎骏《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中,神对孩子发出的天问。在哲学家眼中,更多时候,这是一个关于选择的议题,而对许多普通人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在历经困苦与宿命之后才会到来。对作者杨海滨而言,写作非虚构的过程,就囊括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选择。

1996年,父亲去世数年后,母亲也已病重。杨海滨从北京回到河南温县老家照顾母亲,准备药物,洗衣做饭,料理家中事,陪母亲聊天。那段时日,空闲时,他开始整理思索,回溯过往,一种隐秘念头,从心底冒出。上世纪八十年代,因求取事业升迁的念头,杨海滨主动调离了青海牧区,辗转西宁、武汉、北京,最终回到平原上的郑州工作。从那时起,他离开了自己从小生活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对当时年轻的他而言,这是一个好选择,他选了平原,它意味着更有上升空间的职场环境,更丰富的生活条件。但当时间行进到那段闲日里的某一个节点时,他忽然发现,生活步入了一个可以回溯并再次迈步的阶段:关于青海,关于果洛,藏地的回忆,这一次,他要选择开始写了。

2019年,在镜相栏目开设非虚构专栏“藏地往事”以后,杨海滨陆续将自己在藏地牧区生活的见闻回忆整理了出来,他的笔下,有牧民、藏区司机,还有挖虫草的农民。2020年以后,他又写出一系列平原故事,写河南的“新朋友们”。病毒肆虐时仍给社区老人送菜的郑州快递小哥贠社起,温县太极拳大师陈照丕,豫北村官马国力,还有热爱考古、精准定位曹操墓位置的安阳农民龙振山……出现在杨海滨文章中的所有人,都有个共同点,他们都是普通的、不起眼的人。

接受这次采访时,杨海滨又一次回到西宁,寻访一位旧日友人进行采写。离开青海多年,他仍不断回乡采访、又回到平原,在各地奔波找寻素材,写完后又开始下一篇的酝酿,细碎漫长的写作之路,种种决定似乎已经拼合成一种完整的习惯。

“如果可以的话,我应该要留在青海生活的。”问及写作之路的缘起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无数次离开又回归,他不停地奔走在朝向高原的一条路上。上世纪五十年代,杨海滨的父母从老家河南出发,到青海支边下乡建设,搬到了果洛,他也因而在边地出生,自幼以胡儿语为母语。

如今,时间过去七十年,在他的视界里,回忆的路途与风景是怎样的?

今年春夏,杨海滨的新书《在阿尼玛卿脚下》出版,专栏“藏地往事”系列文章收入书中,终于形成一段完整的生命故事。书中写着奔腾而过的黄河,封山季放牛人壶里的青稞酒,杨海滨的青春回忆中,果洛县城从未老去,故事中的人却几多移换。聚散是草原上牧人的换季,生死不过是雪山脚下藏民的日常。

而写尽生死之后,自己又要朝向哪儿去?关于这个选择,我们与他深入聊了聊。

《在阿尼玛卿脚下》(杨海滨著,青海人民出版社,2025)

命运如纸鸢,“死”也很平常

镜相工作室:

你在镜相栏目开设的“藏地往事”专栏已经更新多年了,能否简单谈谈你所知道的果洛,当地藏民的生活方式与我们生活在城市深处的人有什么不同?

杨海滨:

差别非常大。城市的人对于生死大多很忌惮,希望回避谈论这个问题。我是从藏地出来的,在当地长到了30多岁才离开,到平原地区跟他们谈起生死的时候,大家一脸严肃。在牧区谈论生死,其实和谈论喝茶一样,是很平常的话题。

当时我和一个藏族同事,我们每一年都要下帐——下乡到农民的家里,九十年代前,高原的交通非常闭塞,有些地段根本就没路,我们要在原始的高原上行走。有天早上,这个同事要远去巴颜喀拉山附近的一个大康公社,去下帐。他早上走时,围绕着我们单位的土坯房,开玩笑地喊:“朋友们,我的兄弟们,我要走了,我要跟你们永别了!”

藏族人把死看得很平淡,他认为自己也许出去就真的回不来了。

后来,他有次下帐,骑着马渡过玛可河边的一条小路,马一打滑,他真的就掉到黄河里淹死了。死对我们就是很平常的一件事。

我再举个例子。班玛县离西宁有将近八百公里,中间有几座雪山,比如说阿尼玛卿雪山,都是很高大的,冬天去办事,必须坐便车,交通非常不方便,想从班玛县到西宁去一趟,你需要费很多心机,给司机准备好吃的喝的用的,所有的东西,才能搭车,三天以后才到西宁。

班玛每家人都有很多只牦牛,冬季山路很滑,车走在半路,如果突然一头牦牛脱队跑到路上,一个猛刹车,整个车都容易打滑滚到山脚下。站在山的公路边缘,往下看,过去的事故汽车就像一块块小黑点。因为死亡经常发生,当地人对死亡有种从容的态度。与其他地区相比,生死观差异还是很大的。

1954年建成的班玛县,整个县城的规模只相当于北方一个中等大小的农村,居民不超过500人,人少,人和人之间就特别真诚,说话都直截了当。从青海调到郑州后,我在单位里无法用在青海时候的方式对待河南人,文化的差异特别大,我当时觉得我无法适应这里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我很早就离开那个单位的原因。

镜相工作室:

您开始写作之初,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除了藏区故事,后来您也一直在书写河南人,回到河南生活之后,也记录着新地方的寻常生活故事,这种焦点的转变顺利吗?

杨海滨:

这个问题还是很伤感的。我写青海故事的时候,看着从前我父亲的故交们慢慢死去。他们以前看着我长大,我非常了解他们,好像闭着眼睛就能看得到这一大帮的人。我30多岁离开青海,我写的时候又过去了30年,这些人早已化作果洛天上的白云了,在我这个心灵里一直飘着。我无法再和他们说话了。

我也会回到青海,寻找我父亲的那些还健在的老同志,进行采写。有时候,我也会直接打个视频电话,微信采访,昨天晚上我又到西宁来了,也是来采访一个人。我得不断出行,换各种交通方式,克服距离的不便,有时候还有其他尴尬的问题。但总而言之,不断采访、写作,就是一个爱好,我也收获了很多。

有时候我觉得当时回郑州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我应该继续留在青海的。在牧区,写作会更顺利。我毕竟对那儿的生活很熟悉,到了郑州,不适应,又离开了单位。后来受到编辑们的鼓励,我也尝试去找一些身边的小人物、新朋友们:月嫂,村长,打太极拳的。除了写青海,我还愿意去了解一些边缘的小人物,他们非常淳朴,都很愿意跟我聊,这也是我尝试了解他们的生活的原因。

镜相工作室:

不断出发、采访、写文章,对于很多写作者而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是怎么支撑自己“全职写作”的?

杨海滨:

我在果洛的时候,在银行工作,后来调到了西宁市里,又从市里调到了湖北省,最后借调到北京总行,父母年纪大了以后,我回到了郑州市的银行工作。我是2000年左右离开银行的,但我一直交着社保,退休后还有点退休金。我不抽烟,不喝酒,不做生意,费用也就是勉勉强强够用。写作这个爱好是我生活很重要的调剂。

镜相工作室:

生活在大城市的受访者们,很多是不是边界感会很强?比方说受访者们会不会更内向,谈起自身生活经历时更谨慎?想听您聊聊这之中的一些有趣经历。

杨海滨:

采访当中啊,那真是一言难尽。有很多很伤脑筋的事,有的选题拟好,我甚至准备就绪,要买票去青海了,受访者们这边就突然会出现问题。比如青海格尔木市那边,是个石油重镇,那儿有个很优秀、很有意思的四川女工。她年轻时从四川流浪到青海,最后成为了车间的党支部书记。我觉得这个故事是可以写一写的,但是约她的时候她同意,真的要写,就不同意了。那个女工说,你一写,我岂不是就像贪官污吏一样被曝光了?他们思想确实可能会相对保守。反而是在河南,我之前采访的我身边的小人物,月嫂、牛肉店老板,他们会很真诚地给你讲自己的故事。

我还有一个困惑的问题,就是语言。

彝族诗人吉狄马加,他的一个朋友是青海师大英语系的教授,姓黄。我看过当年他们一起做过的一部纪录片,讲二三十年以前,一个美国人拿着天主教会发给他的500万美金,到藏区建立学校的故事。这个学校当时旨在给牧民的孩子提供学习机会,算是对中国的文化投资。我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题材,我从吉狄马加那里知道了这件事后,就想采访这个人。

我把这个想法说给黄教授以后,他非常支持,跟美国人联系了,把联系方式也给了我。但我正面临一个问题,语言的问题。我是草原上出生成长的,我不会英语,而那个美国人汉语非常蹩脚。

我是一个民间的写作者,说好听点,一个自由撰稿人,一切采写所需费用常常都需要我个人来支付,不像大学教授,有经费,我没有。我也没有记者证。我一直想去云南采访这个美国人,邀请他讲讲他在中国牧区帮助牧人孩子接受教育的事。但我负担不起翻译的费用。我有时候面临的困境,是各式各样的。

我们民间的写作者,其实是比专业做新闻、文学的人要艰难。在我看来,写作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找选题,怎么找到受访者,这才是目前对我来说比较困难的事。

图源:受访者

“想起写过的人物,我还是会掉下眼泪”

镜相工作室:

您在《在阿尼玛卿脚下》第一章提到,在雪山脚下遇到一次山难之后,你获救时想到阿尼玛卿之外的大陆,西宁、郑州,还有许多我们经历过并将要经历的生活,两种生活的极大反差让你“觉得很不真实”。在河南的生活和整个青春时代在藏区的生活,有什么巨大的不同吗?你与青海的藏民们的生活也有众多交集,在你眼中,他们的人生是值得过的吗?写他们的故事,对你自己的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杨海滨:

毫无疑问,我喜欢藏区的生活。那里毕竟是我的出生地。是我的初恋,也是我事业成长的地方,假如我不离开那个地方,我的事业、生活都会更好,我会进步得非常大,但是命运有时候就像风筝纸鸢一样,飘到哪你不能确定,命运不可自主。

我觉得我这一代人的命运和我父辈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是从中原来的第一代移民,他的漂泊命运注定了我这一辈的流浪。如果他们不去青海,我可能会在河南出生,我会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接受很好的教育,然后有很好的工作。但正因为他去了青海牧区,我才会长到13岁才第一次吃到橘子。

那一年,阿坝县跟班玛县之间的公路修通了,有人买了一车四川产橘子,拉到班玛县,他们开始分,我不知道这是啥东西,一次吃了五斤。后来我父亲才告诉我这是橘子。

班玛县太闭塞、太艰苦了,我小学的老师教我们念书时说,“向张海迪阿姨学习”,她不认识那个字,就胡念,念“张海由”,那个时期牧区的教育质量非常差。当时,我们这一辈的年轻人都觉得,果洛这么艰苦,就都想调离那个地方,想回到西宁或者回到内地,我也不例外。所以我当时拼了命去西宁。

我调任到西宁时就已经开始写作了,只不过当时只是散落地写一些私人的回忆,不像今天,写成一个个完整的故事。

“我的藏族叔叔阿拉旦巴”这一章节的故事就是个例子。我这个叔叔1958年被诬陷叛乱,被判了无期徒刑,我父亲帮助他平反,他在狱里待了十三年,八十年代才平反。八十年代之后,他觉得青春已逝,就用补发的十八万工资疯狂挥霍,买酒喝。酒这个东西,藏民都爱喝,因为天气冷。但他喝酒逐渐成了瘾,最后喝到去医院抢救,清醒过来以后看见桌子上有一瓶酒精,他又把那个酒精喝掉,然后就死了。

我父亲让我帮叔叔办一场天葬。来天葬的兀鹫吃了他的身体以后,甚至飞不起来了,醉了。天葬师把自己喝的茶水倒在碗里,抱起那些兀鹫一个一个喂,过了好久它们才清醒过来飞走。在青海,这类的奇异故事很密集。像这样的事,我多年之后才能把它写成一个故事的模样。

写了这么多以后,我现在常很忧伤。想起他们,就很忧伤。人生的意义我说不清楚,但是我有一种感受,就是我所写的这些人物身上都充满了忧伤,甚至想起他们的时候,我还会掉下眼泪。

我越写,就越会感到困惑,生命的意义何在?我经常想起这样的问题,我们活着难道仅仅是为了承受这些苦难吗?

当然,也有快乐的时候。比如我中学时代的初恋,我跟一个女孩子在草地上坐着,看着遍地的野花,看着成群的鹰隼,那也是一种动人的,让人永远不能忘记的时刻。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无奈、痛苦和失望。

镜相工作室:

总的来说,您写过的所有人身上都有着一种专注、纯粹的品质,生活的秩序也很素朴。作为他们故事的书写者,他们也反过来影响着你?他们的生命经验中,打动你的独特价值在何处?

杨海滨:

我和他们,我们对生命的历程的感受不同。如你所说,无论是写果洛,写藏地的人,还是写郑州的故事,我其实都是在写一种生命现象,即生命的过程。我从果洛出来以后,因为看惯了生死,加上藏族人的信仰对我的影响,我慢慢变得对“生命”这个词格外看重,我感觉我写过的任何一个故事,几乎都体现了这些人对生命的讴歌。我们都是在歌颂生命。不论伤感,绝望,暴烈,那都是生命的一种现象。

镜相工作室:

您未来写作的方向会是怎样的?是继续深入,回到这片藏地,还是会更加关注自己现在身边的生活,写河南人的生活?

杨海滨:

我非常愿意继续写我的藏地往事。

我昨天到西宁来,就是约了两个老朋友,都是一些果洛人,年龄比较大了。上个月我约了一个朋友,说好这个月来跟他见面的,但是他上个月就去世了。当别人告诉我他去世了的时候,我非常遗憾,明明约好了,就要能见面了,还是没能赶上。

我还是愿意写果洛,毕竟,我还是会想到故乡给我的回忆和力量。我觉得故乡就是舌尖上的对某一个食物的深刻记忆。想起班玛来,我一定会想起那个冰凉的羊肉。我对果洛这片地方,永远都不可能忘记的,我永远愿意去写它。

当然,其实我也挺愿意关注郑州这一带的生活,主要是对一些当地的文化感兴趣。去年我采访了一个曹操墓的发现者,安阳的一个热爱考古的农民,前段时间,我还去了唐三彩的主要生产地——洛阳孟津区朝阳镇,全村63家作坊,都在做唐三彩。我觉得跟中国文化有关的内容,我还是非常感兴趣,以后我也会继续写。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的观点或立场,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http://news.xdnf.cn/biTENgWvQU

    相关文章

    肖向荣履新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曾多次承担国家重大庆典创作执导任务

    7月14日,北京舞蹈学院官网发布消息称,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肖向荣同志任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此前,肖向荣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科技融合创新中心主任等职。公开资料显示,肖向荣,男,汉族,1973年5月生,在职研究生,艺…

    房屋不拆迁却被停水停电?包头市东河区:自来水管道被拆,已设立集中供水点

    房屋不拆迁,水电却全不给通了?近日,包头市东河区回应网民这一投诉称,已经协调设立集中供水点,接下来将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进一步完善该区域的基础设施。6月14日,有网民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投诉称:“包头市东河区东河村新苑(编辑注:欣苑)东面有一块不太大的平方迟迟…

    【社论】发放高温津贴不能打折扣、搞变通

    最近一段时间,高温天气频繁,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面对高温“烤”验,如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劳动者撑起一片荫凉?连日来,多个省份总工会发出提示函,要求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执行高温作业时间规定,足额发放高温津贴,完善防暑降温措施。“赤日满天地,火…

    国务院国资委原副部长级干部骆玉林一审被判死缓

    2025年7月14日,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部长级干部骆玉林受贿、内幕交易一案,对被告人骆玉林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

    局地可达40℃以上,湖北发布高温橙色省级预警

    湖北省气象台2025年7月14日15时59分发布高温橙色省级预警:预计7月15日白天,除西部高海拔山区外,湖北省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其中随州、襄阳、十堰、宜昌等局地可达40℃以上,请注意防范。责任编辑:王嘉琦图片编辑:施佳慧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

    洪灾之后贵州榕江“村超”26日将重开,球场的新草坪已铺完

    7月14日,“村超”发起人、榕江足球协会宣传部部长杨亚江向澎湃新闻证实,公众期待已久的“村超”将于7月26日下午重新开赛,足球场草坪已于7月13日铺完。本文图片来源:榕江县融媒体中心“昨天已经铺完草,当下正加班加点推进周边的附属工程建设。”杨亚江表示,按照预定时间开…

    “历史最冷”大满贯收获三冠,为何说国乒美国之行喜忧参半

    当王楚钦高举双手竖起大拇指,WTT美国大满贯落下帷幕。相比王楚钦横扫老对手张本智和夺冠的强势,国乒本站赛事的表现难言出色——男单七人参赛,首轮即折损四将,林诗栋也未能突破张本智和;女单赛场,孙颖莎和王曼昱接连爆冷出局,让大满贯赛场诞生了新的女单冠军;相对薄弱的…

    如果你也在读布劳提根,那就是我的名字

    布劳提根怎样才能拥有布劳提根想象力呢?哪怕只是跟上他的脚步。它造出的不只是某个画面:“我绕着房子踱步,像一架缝纫机。”不,它会延伸出前因后果:“我感到害怕。她不/爱我”,缝纫机“刚把一个无赖/缝在一个垃圾箱的盖上”(《我感到害怕,她不》);没有一个出人意料的…

    夏日运动中的“黄金处方”,还不赶紧看过来

    原创 沪小康 又到了尽情玩水的季节啦!我每周都要约上好友一起去游泳呢~ 而且游泳还被称医生们誉为夏日运动中的“黄金处方”呢!我们听骨科专家为我们一一道来~ 医学顾问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 李凌峰、吴俊国(主任医师)游泳不仅是消暑良方,更是骨科医生推荐的“零冲…

    北美票房|新版《超人》创票房佳绩,但海外观众更爱恐龙

    上周末北美票房的看点,无疑是华纳出品、詹姆斯古恩一手打造的DC超级英雄电影《超人》(Superman)收获大胜。这部由大卫科伦斯韦、瑞秋布罗斯纳安、尼古拉斯霍尔特主演的新版《超人》,在4135家影院获得1.22亿美元开画票房,稳居票房榜榜首,也成为2025年北美开画周末票房第三…

    首部检察公益诉讼大型纪录片《人民的利益》7月15日播出

    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厅、新闻办公室指导,检察日报社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共同出品、爱奇艺联合出品的首部检察公益诉讼大型纪录片《人民的利益》,将从7月15日起每周二晚10点档于东方卫视“新纪实”时段播出,看东方、爱奇艺、快手等平台同步推出。纪录片《人民的利益》海…

    校地协同打造人才高地,共筑辽宁全面振兴新优势

    7月10日下午,第十届大连理工大学国际青年学者交流会暨2025年大连全球人才创新发展交流会举行。本次交流会以“新创新智新优势”为主题,聚焦服务国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大连理工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旨在通过全面推介海外青年人才引进政策环境、深度分…

    《少年李的烦恼》:李商隐的命运迷宫

    近日,“天才诗人李商隐与他的命运迷宫——《少年李的烦恼》新书分享会”在北京举办。对于本书作者马鸣谦而言,本次写作本身就是一场文化寻根,他受前辈学者陈贻焮、郑在瀛等的指引,进入李商隐这座“迷宫”,他称自己的写作“站在古典文学的延长线上”。马鸣谦选择以小说的方…

    缅甸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7月14日16时06分在缅甸(北纬21.71度,东经99.70度)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图责任编辑:王嘉琦图片编辑:施佳慧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奋勇争先实干家|她们用脚步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从普通柜员到大堂经理,再成长为团队负责人,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营业部营业室副主任傅静,23年来始终扎根一线,她将多年历练沉淀的经验梳理成系统的服务教程,用平实话语、从容应答与贴心服务,为客户提供专业专注的金融服务。2017年,以傅静名字命名的“小静工作室”成立…

    “无名之辈”的传奇人生:宁波商人卢洪昶亲历的甲午与辛亥

    《鸿痕老人年谱》是一部没有作者姓名的草稿,写在半页十行的朱丝栏稿纸上,前后字迹不一,修订涂改的地方极多,几乎每一页都有。《年谱》正文五十页,附录《遗嘱》一份四页,从《遗嘱》看,他本姓戎,后改姓卢,浙江宁波人,共有子女五人,其中长子卢成章,次子卢成德;三子成…

    国防部:中方坚定支持建立东南亚无核武器区

    7月14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大校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记者:据报道,菲律宾防长近日接受采访称,中国同意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只是做做样子”,中方作为世界最大核武库之一,应率先实现无核化,才能展现诚意。请问发言人有何评…

    法治课|大连工业大学公告里的几个法律问题

    7月8日,大连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官网发布的《关于拟给予李某某同学开除学籍处分的公告》,在几天后引发热议。李某某2024年12月16日与上海CS赛场的外籍男子“Zeus”交往后引发舆情,舆论认为学校或基于此事,认为该不当行为造成恶劣负面影响,因而拟对其开除学籍。对此,有必要…

    国防部:“台独”武装挑衅引战,终将自取灭亡

    7月14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大校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记者:据报道,台防务部门负责人近日称首支“海马斯”多管火箭导弹连成军,有效提升台军精准打击能力和整体防卫效能。此外,台防务部门批准从美国采购168辆M109A7自行榴弹炮。请问发言人有…

    国防部:希望广大台湾同胞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

    7月14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大校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记者:据报道,针对民航局宣布启用M503航线W121衔接线,民进党当局称,此举压缩台空防纵深及预警时间,试图彻底抹去“海峡中线”,对台构成“军事威胁”。有媒体称,此次调整正值台“汉光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