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房翻建为何难?基层盼政策适度松动

article/2025/4/29 1:51:15

城市更新热火朝天,郊区农房翻建也等不得了。

上海郊区部分村镇房屋破旧问题日益突出。房屋破旧,不仅有损风貌,还关乎市民居住安全和质量。特别是农村宅基地自建房(以下简称“农房”),是农村居民的生活甚至生产的场所,也构塑了农村“风景线”。上海农房现状的成因是什么?村镇房屋翻建难在哪里?

2025年3月以来,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调研了上海郊区的奉贤区、浦东新区、嘉定区的7个行政村,并基于调研情况采访基层资深房屋管理人士,分析相关数据、政策——特别是《上海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上海16号令”)。

七成以上农房房龄超25年,翻建需求急迫

在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下,农村宅基地,指农村村民基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而享有的可以用于修建住宅的集体建设用地。一般来说,村民可以在原有宅基地房的基础上自行翻建、更新。随着改革开发以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翻建农房也成为农村居民提高居住生活的质量和安全度,并改善农村风貌的主要方式。

据统计,上海共有农村自建房近90万套。其中2000年以前建造(即房龄25年以上)的农房占比超过7成,而近15年建造的农房不到9%。

近期住建部已宣布将“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全部纳入城市更新改造范围”,并“鼓励居民自主更新改造”。在上海农村,2000年以前建造的农房占比高达73.7%。此类“老旧”农房不仅建造时间较长,更重要的是由于早期建筑工艺的局限,大都采用预制板砖混结构,房屋质量、安全和使用寿命略逊于当前更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我们一到台风季节、汛期雨季很担心的,特别去年台风天,房子都是要像倒塌一样的,就怕房子吹垮了,压下来砸到人了,这边离海又更近……非常担忧住在里面的居民。人家想建又没有通道。(只能)赶紧转移一些居民到村委会、居委会……”浦东新区大团镇三墩居委书记吴华娟对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吐苦水”。这并非孤例。

可见,农房应该翻修,无论是从居民居住安全、质量,还是从总体风貌来说。同时,上海农村居民也有能力负担、有意愿翻建自家农房。在长三角城市中,上海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4年)排名第9名,落后于杭州(第5)、苏州(第7)、宁波(第4),却高于南京(第14)、温州(第21),温州(第10)等几个重要城市,靠近长三角第一梯队。基于统计局公开数据并经澎湃研究所研究员测算,与上海城镇居民相比,近10年上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更多;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倍差,从2013年的2.34倍缩小至2024年的2.04倍。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所调研的各村村委,无一不倾诉有关农房翻建需求多、但“无通道”没法翻建的困惑。

2025年3月,嘉定区曹王村一处农房,该区域因河道拓宽工程将被拆迁。本文图片均为 周燕玲 摄

2025年3月,嘉定区曹王村一处正在建造的农房别墅,与上图农房仅一墙之隔。现场建筑工人说,在这块地被确认不被拆后,房主很快积极翻建。

政策变化导致农房翻建难

农房日显老旧,翻建需求日增,但为什么近年农房翻建数量却很少呢?原因可能是多样的,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审批政策。农村居民希望翻建宅基地上房屋,但是,未经审批擅自翻建重盖的属于违法违规行为。

调研发现,近年上海农村宅基地自建房面临更严格的规范、限制,已在基层出现许多张力。特别是2019年新的《上海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简称“上海16号令”)出台(替换老办法,即2007年71号令),对上海农村自建房产生了重大影响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通过访谈部分基层规建工作人员和农村村委人员,并对比上海16号令和71号令,发现政策上的三点变化可能是造成了农房翻建难的客观结果。

第一个变化,规划先行,大多数农房“不能”翻建

16号令强调,农村自建房不仅要符合宅基地用地性质,还必须符合且基于规划。其第六条新增规定:翻建、改建住房前提是“位于规划确定的农村居民点范围内”(业内常称为“规划保留区”),而在此范围外即“规划非保留区”的农户只能选择“上楼”或选点“集中建房”。

“规划先行”使大量农村自建房处于“除非危房,不得翻建”的处境。“规划”被视为农房翻建前提和刚性要求,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其自身的完善、周全、确定性、合理性也应经得住挑战。仅从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调研的几个村镇来看,就发现存在几个有待商榷的疑问:

其一,不允许农房翻建的“规划非保留区”的农房数量多于“规划保留区”。

据上述基层资深房屋管理人士提供的数据,某镇大概有11,000多户宅基地自建房,其中约8000户在“规划非保留区”,而在8000户中至少有6000户建造于1990年之前,但不允许农房翻建,只能引导集中上楼、集中平移或拆迁。如果超7成的农房需要靠政府多级财政之力拆迁、修建集中居住完成住房安全和质量改善,这在各地财政吃紧,上海农民集中居住政策面临“转换”的背景下,是否可行呢?

其二,规划本身具有远期性、不确定性,却宰制、刚性地影响了农村实际生活。

部分农房属于“规划非保留区”,即便有规划,也是在10年以后,或者规划本身存在不确定性,但也不能翻建,甚至一些基础设施更新、乡村振兴项目“也不可能再来投钱”;部分农房所在区域还可能因为“规范没落地”,暂时没有规划,因而也不能审批农房翻建。

还有些村,因为全镇集体土地因“以土地换保障”政策已被政府代征,即便还未正式征收、改换土地性质,农村村民也不能翻建宅基地房。

第二个改变是,资格收紧、用地上限降低,申请人“不愿”改建

首先,建房用地人的资格要求趋严,部分农民或农村家庭成员失去了建房资格。相比71号令规定的村民资格为“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本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6号令增加了“具有本市农业户口”的要求。这一要求使得一些农村家庭,能够申请建房资格的人数减少,其被审定的翻建房面积数也相应缩小,从而使得一些农户“不愿/不敢”翻建。

例如上海市人大代表瞿磊就曾公开建议“赋予失地农民房屋翻建权限”,他指出,“上海的失地农民数量庞大”,“一部分因被征收承包经营地而转为非农户口性质的农民失去了建房资格”,而他们“生产、生活、居住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1]。他还举例:“以奉贤区南桥镇为例,现存宅基3700余户,除近千户采用集中上楼安置以外,剩余宅基地房龄大多在30年以上,农民改善人居环境愿望强烈。”

还有一些农村家庭成员,被新政策排除在申请资格之外,如“外来媳妇/女婿”。按上海户籍制度,外省市人员与具有本市家庭常住户口的居民结婚登记后,须等待10年(且35岁以上)才能在上海(配偶户口所在地)落户,因此在成为家庭成员10年之内,暂无上海户口。此类情形,以往可以按照“标准家庭户”进行核定、提前纳入的,只要证明“家庭成员接纳”,但新政策明确强调“具有本市农业户口”,无法如此操作。

其次,建房用地面积上限不断压低。从上海71号令到新的16号令,可用建房占地面积上限从200平方米下调至160平方米。

这被很多村民理解为,要改建旧房,审定后的一些房子会“变瘦”,从而也“不愿/不敢”翻建。当前农村自建房多为老人居住,他们偏好“接地气”,活动不便,居住活动多在一楼,不喜上楼。占地面积的缩减明显将降低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并且,农居不仅是生活场所,也常具备农业生产设施工具储放功能。

可见,村民并非真不愿翻建,所谓“不愿”“不敢”,只是在既有制度/政策下不得已的选择。

第三个变化是,程序繁琐,增加费用,拉高农房翻建成本

上海16号令实施落地的过程,因强化了管理规范、线上报备等,导致落地时间和执行流程都客观上延长。

上述基层资深房屋管理人员透露,16号令作为市级文件2019年就下发,但很多区2021年才发布区级文件,而且还须发布镇级文件。这层层下达的几年时间内,都无法办理农房申请/审批程序。并且2022年开始,农房审批在原有线下基础上加入线上流程,线上线下同步,更拉长了办理时间。同时,农房建设审批流程中,参与部门更多了,从之前以规建口为主,改为部分环节需要农委、规资、建交其下若干条线“联审”。程序上更严谨,但同时也变得繁琐。

某不愿具名的村干部因遭受村民的诸多压力和责难,向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吐槽:“三年多了政策是否落地都不知道。(申请)翻建房屋流程、时间很长,就算是可批准的。我现在碰到一个两年前申报翻建(的农户),到现在还没有审批通过。”

此外,新政下,鉴于流程规范化和房屋质量管控等的需要,农房翻修申请过程还产生了一定费用,比如用于购买用地测绘、定界报告与施工图纸服务。

2024年4月,中央多部分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农村房屋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重申,对农房实施改扩建,应当依法办理用地、规划建设等有关审批手续,严格按照相关工程建设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农房建设确实需要规划和规则,各级政府建立规范、规则,甚至“规划先行”在原则上是正确的。但在各地执行和实施过程中,这些规划、政策会如何影响当地农村、农民的实际生活,是否会产生非预期的政策后果,甚至是否真的有利于达成政策目标,需要纳入观察和考量,形成上下互动并考虑做一定优化调整。

4月16日,上海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会上提到,“要持续优化乡村人居环境,大力解决农民居住困难,实事求是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品质”。

适度放开房屋翻建的“通道”,在可行的引导和规范下,不难想象,上海将在短期内以较少的投入,改变农村的房屋风貌及人居环境。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公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责任编辑:吴英燕
    校对:施鋆

    http://news.xdnf.cn/dJxSPeZtkQ

    相关文章

    马上评|治理“龟速车”,也是一次驾驶文明的升级

    4月上旬,上海内环内高架道路将实现无人机自动巡飞全覆盖,其中,“分心驾驶”的龟速车将成为查处的目标。对此,网友纷纷表示“大快人心”。所谓“龟速车”,指的是在道路通行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尤其是在有最低限速的道路上,一些行驶速度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的车辆。之所以要做出…

    被指违反代理协议遭南航暂停售票资格,去哪儿网:今起恢复

    针对有博主曝出“去哪儿网无法购买南航机票”一事,4月21日上午,去哪儿网相关人员回应称,被暂停的相关航班机票已恢复正常。此前有媒体报道称,4月18日,南航客服人员回应此事称,去哪儿网近期出现了部分违反南航销售代理协议的情况,因此南航暂停了去哪儿网的销售资格,暂停…

    被指违反代理协议遭南航暂停售票资格, 去哪儿网:今起恢复

    针对有博主曝出“去哪儿网无法购买南航机票”一事,4月21日上午,去哪儿网相关人员回应称,被暂停的相关航班机票已恢复正常。此前有媒体报道称,4月18日,南航客服人员回应此事称,去哪儿网近期出现了部分违反南航销售代理协议的情况,因此南航暂停了去哪儿网的销售资格,暂停…

    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在成都召开

    4月21日,由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办的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在四川成都召开。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单忠德、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秘书长布达维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刘敬、沙特核与辐射监管委员会主席哈立德以及科威特、卡…

    沙龙 | 新书分享:中国电商崛起的制度密码

    4月12日,中信书店上海江湾里店,乔治城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刘立之携其新书《从点击到繁荣:中国电商的政治经济学》(英文原标题:From Click to Boom: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E-commerce in China),与上海纽约大学助理教授林垚围绕“中国电商崛起的制度密码”展开对谈,对中…

    特朗普亲自介入美日关税谈判:以势压人还是给对手“送助攻”

    特朗普 视觉中国 资料图在4月16日的美日关税谈判中,美国总统特朗普无视此前的外交协调,在部长级会谈前率先同日本经济再生担当相赤泽亮正举行超规格会谈。对此,日本国内及国际的解读大体分为两类。一种解读认为,特朗普此举表现出对日本的高度礼遇和重视,是日本的外交“惊…

    澎湃思想周报|哈佛与特朗普政府之争;学习适应“混乱世”

    金钱、权力和地位——哈佛与特朗普政府之争2025年初特朗普当选后,随即对美国高校展开一系列行动,随着时间步入4月中旬,特朗普和以哈佛为首的高校之间的对抗愈演愈烈。据澎湃新闻4月15日的报道,特朗普政府4月11日向哈佛大学提出多项整改要求,包括遏制所谓的“反犹主义”和终…

    电子产品已拆封,还能申请“七天无理由退货”吗?上海法院这样判

    消费者网购电子产品,拆封使用后因对产品不满意发起“七天无理由退货”,商家以已拆封为由拒绝。已拆封的电子产品,可以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吗?消费者网购遭遇“退货难”怎么办?顾女士通过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投影仪,试用后发现,投影仪遥控器卡顿且播放画面不流畅,便…

    消费维权周报丨上周合同纠纷类投诉多,合同未到期关闭门店等

    上周(4月14日-4月20日),澎湃公众互动平台“服务湃”(https://tousu.thepaper.cn)收到合同纠纷类投诉较多,涉及合同未到期但关闭门店等方面。广东佛山消费者李琳于2024年7月与珍爱网佛山祖庙门店签约1年期3.44万元会员服务,期间还购买多项增值服务,累计消费7.7万余元。签…

    徐之凯评《突如其来的勇气》|早熟的抵抗

    《突如其来的勇气: 法国青少年与德军的对抗,1940—1945》[美] 罗纳德C.罗斯伯顿著,焦静姝译,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2025年1月出版,344页,88.00元1964年,在印度支那与阿尔及利亚战争惨败的阴影之下,再次掌权缔造了第五共和国的戴高乐做出决定,将二战时代表自己奔走本土…

    分离19年后:陈杨梅首度露面,父亲亲手喂棉花糖给女儿吃

    4月21日,陈生梨在贵州省纳雍县举办团圆宴,欢迎阔别19年的女儿陈杨梅回家。 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图4月21日,“棉花糖爸爸”陈生梨在贵州省纳雍县举办团圆宴,欢迎阔别19年的女儿陈杨梅回家。陈杨梅于4月19日晚到达纳雍,但直至仪式前,她都未出现在镜头前。对此,陈杨梅通过其…

    纪念沈渭滨︱沈渭滨先生与新修《清史》

    2025年4月12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召开纪念沈渭滨教授逝世十周年座谈会,本次座谈会也是复旦大学历史学科创建100周年纪念活动之一。澎湃新闻经授权刊发参加座谈会的部分发言稿和提交座谈会的交流稿。一生惬意是文章——纪念沈渭滨教授逝世十周年座谈会2006年2月19日,先生开始撰…

    讲座|在数字化时代,“记住”到底意味着什么

    【编者按】近几十年来,记忆和媒介这两个主题在人文社科领域备受关注。记忆承载着人类过往,媒介则成为记忆传播与建构的重要载体,二者相互交织,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历史、现实的认知,也促使研究者不断探索其内在关联与作用机制。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话语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4月1…

    一年一CT,十年进ICU?关于CT检查致癌的真相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感冒没好彻底,“做个CT看看”;体检中心新推出套餐,“肺部筛查”自动带个低剂量CT;哪怕你摔了一跤、肚子痛、头晕目眩,CT仿佛成了“现代医学的万能锦囊”。可你有没有想过:CT虽然高清清晰,背后却藏着一把看不见的“辐射之刀”?在某些社交平台上…

    用了半年的洗衣机竟比马桶还脏,别再这样洗衣服了

    原创 腾讯医典 一提到家中最脏的地方,不少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卫生间和马桶。 但事实上,家里还有个物品可能比马桶还要脏,那就是——洗衣机! 是不是不敢相信? (来源:soogif) 又有点担心……典哥今天就来好好聊一聊,看起来干净的洗衣机,背后有哪些 “真面孔”。你…

    心源性猝死正“猎杀”年轻人,这几招保命法则要学会

    原创 喵大夫 猫大夫医学科普原标题:《心源性猝死正“猎杀”年轻人!这4招保命法则要学会》 阅读原文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

    女子拿蘸料时触电受伤,海底捞回应

    近日,苏州陈女士在网络上发帖求助,她于3月30日中午在海底捞相城天虹门店就餐时,触碰到蘸料台的金属边缘导致左手触电受伤,之后持续出现僵硬、乏力、麻木症状。陈女士就医治疗大半个月后,医院建议她后续再进行两到三个月的康复治疗。身为游泳教练的陈女士感到很郁闷,“近期…

    竹子砍了地却种不上,贵州赤水被指“整改复耕”存形式主义

    赤水市是贵州省竹资源第一大县,有“中国竹都”之称。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要求,赤水市从2023年开始推进流出耕地恢复整改工作。但前不久,赤水市多位村民反映称,有不少整改地块已撂荒闲置,“整改复耕”流于形式。近期,记者实地走访赤…

    路面突陷大坑致车毁人亡,家属称不知谁来管,长治当地回应

    4月16日凌晨,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境内国道309线K810+530处路基塌方,过路车辆遇险,有家属发布视频称造成车毁人亡。4月20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从当地获悉,此事正在协调处理。>>>路面塌陷车辆坠落后又被弹起,55岁货车司机被甩出驾驶室4月19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今年一季度,上海对东盟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7.1%

    4月21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海关获悉,据上海海关数据,今年一季度,上海市对东盟进出口总值达1435.2亿元,同比增长7.1%。马来西亚是东南亚第二大汽车市场,汽车零部件产业具有较大增长空间。近日,10.8万件汽车仪表盘配件搭载“HOCHIMINH VOYAGER”货轮,在上海外高桥港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