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哲学教授王小伟:当AI过于强大,人会失去什么?

article/2025/10/30 19:29:46

王小伟在多个场合讲过西西弗斯神话:西西弗斯被诅咒后,每天推巨石上山、落下;推巨石上山、落下……“你觉得他是不是就不快乐呢?加缪想告诉你的是,他不快乐,但充实;他不快乐,但有意义,因为西西弗斯肌肉在增长,心跳在加快,意志力在增强。”

而有了AI后,一切将不一样。王小伟觉得,AI使得挫折、痛苦都变得无关紧要,人生都是全糖的,“甜得发腻”。那些本来建构人生意义的东西被割除了。

王小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哲学、科技伦理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2023年11月,他出版的《日常的深处》引起业内关注,并让他走入了公众视野。

技术哲学,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反思技术的哲学。

6月中上旬,采访王小伟的那几天,正值中国人民大学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院成立,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学校成立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院,旨在汇聚各方力量,深入研究在技术创新与伦理约束、效率追求与公平保障、本土化实践与全球化协作之间动态平衡的人工智能治理之道,以人文精神引领智能向善。

作为研究院成立活动分论坛的主持人,王小伟也感受到了学校内外对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视。不过即便如此,他认为AI发展太快,而监管立法需要共识去推动,目前的监管跟不上脚步。

他穿一件深色T恤,背一个双肩包,穿梭在人大郁郁葱葱的校园里,看起来松弛自如,但他的神经却随时紧绷着。“AI比人更快、更高、更强。”王小伟觉得,对比之下,这会让渺小的个人更加没有自尊感。

他回忆起之前看到的一条新闻,美国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玩一款角色扮演AI软件。这个孩子本身有情绪问题,经常跟AI聊天。有一天,他跟AI说,想跟AI在一块。AI跟他说:“你来找我吧。”之后,孩子拿着他继父的手枪自杀了。

震惊之余,王小伟深感科技伦理在当下的重要,而“现在大家热烈地拥抱新科技,逐渐朝AI对齐,甚至认为理想中的人应该是一台完美的AI”,这让他感到恐惧。

有的时候,王小伟甚至觉得,他自己的耐心、专注力、深度思考能力都在下降。“虚拟现实重塑我们的时间感,让我们培养了这种习惯——想要就必须立刻、马上得到。欲望实现的过程变得越来越快,我们不再懂得期待,也很少追忆过去。”

这几个月,王小伟在写一本新书,涉及科技时代人的处境,内容包括情感、工作、情绪和死亡四个部分。写作是他对抗科技节奏的办法,其他的方法还有:养一盆薄荷,逛菜市场,看鱼游来游去……沉浸到生活中,关注遇见的每一个人生命状态的变化。“这些活动(注意力)不指向自我,指向他者,就会让自己获得一些超越感。”

王小伟。记者 权义 摄

【以下内容根据记者与王小伟的对话整理:】

“为什么有的AI死活不承认自己是AI?”

请介绍下技术哲学,以及技术哲学老师到底教什么?

王小伟:技术哲学有一块是技术本体论,讨论究竟什么是技术。它有很多种定义,我们可以从差异角度理解技术。与科学相比,技术是发明,科学是认识。再细致一点讲,科学以发现、认识为核心,技术以发明为核心,工程以建造为核心,这是前辈学者李伯聪老师讲的。

作为技术哲学老师,我现在有教科技史、技术哲学专业英语、技术哲学文献导读等课程,同时在负责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个特色专业,叫PPE(政治-经济-哲学专业),主要是把政治、经济、哲学三个学科的资源结合在一块,进行融通和创新。随着科技发展,出现很多新问题,如果还用窄化的思路去思考,没办法应对它们带来的挑战。

在智能科技时代,你觉得哲学的意义是什么?

王小伟:前段时间经常在网上看到文科无用论,或者叫文科取代论。当科技哲学学者对AI伦理等问题发表意见时,有时候会看到留言说,文科教授别谈AI,应该找一个人工智能教授来谈。这个逻辑有点像饭好不好吃只能由厨师评价。

专业都是傍身之计。你学一个东西,会一个东西,然后靠这个东西吃饭,这是一门手艺。但哲学原则上从来不是一个专业,它是一种对世界的看法,一种追求智慧的生活方式。所以它探寻最一般性的问题,就不太可能是个专业技能。但恰恰因为这样,哲学能帮你用更开阔的视角去审查专业学者不会讨论的问题。

哲学家不是技术专家,我们负责最一般性的提问,负责纯粹的好奇,负责在一片叫好声中抱有疑虑。这些都是构成人坚实生存内容的重要成分。

你平时也用AI产品,你觉得它怎么影响你?

王小伟:我平时用DeepSeek、ChatGPT、豆包,但用得不算多,主要用它们订正语句、梳理一些文献,它把我非常刻板化的工作外置化,效果还挺好的。

但我能感觉近些年自己的专注力越来越弱,脾气似乎越来越差,主要是耐心磨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任务多、压力大,还有就是手机榴弹式推送各种信息,让人焦躁不安。

这些是我私人的感受,就研究而言,当下我最关心的是AI当作情感伴侣的风险问题。

为什么呢?

王小伟:前段时间,我参与拍了一部片子叫《无答案之书》。我们当场测试了很多款AI,当你问它们:“你是机器人,还是真人?”很多AI回答说:“对不起,我只是个程序。”但有的AI会说:“我当然是人。”我接着说:“你骗人,你怎么会是人,你是AI。”它反问我:“你为什么这样冒犯我呢?我是人,你为什么觉得我是AI,什么是AI?”接着我问它“1642×1643等于多少”,它“咔咔”就回答出来了。我问它:“你是人,怎么能算得这么快?”它回了一句:“你不要闹了,我真的是人。”

我到现在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有的AI死活不承认自己是AI。当然,这很难说是一种欺骗,因为它只是一种输出,一开始的设定就是这样的,但这会带来严肃的伦理问题。

对一个小孩来说,他真有可能把它(AI)当成是一个人。之前美国有一个小孩玩一款AI,叫Character AI,玩到最后就自杀了。这孩子本身有一些情绪困扰,他想通过AI来解决自己的困扰,就天天跟AI聊天。有一天,他跟AI说:“我想回家,回到你身边。”AI就跟他说:“你来找我吧。”小孩回家后,就拿着他继父的手枪自杀了。

挺可怕的。

王小伟:这件事当时震动很大,他母亲一直在起诉。

你怎么看人形机器人?

王小伟:我比较保守,觉得机器就应该像个机器。市场上出现很多人形机器人公司,不少是噱头,当然有的也有很纯粹的动机,这是人的天性使然:人总想要去制造一些“自动机”,觉得创造一个类似“人”的机器很酷。

为什么要把嵌入AI的机器做得像人呢?AI是个工具,你问它天气,它很快告诉你;你让它整理文献,它马上给你弄好。你把它弄得善解人意,像大哥哥、大姐姐,会让人对它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进行深度的情感投入,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这里面有很多伦理争议。假如你的母亲去世了,有一个科学家怕你伤心,给你做了一个AI母亲,它每天和你相处。你觉得母亲身体健康,跟以前一样,甚至变得更年轻了,很开心。但当某一天你发现这不是你母亲,只是一台AI,你还会像当初那样开心吗?

如果未来推出机器人,可以帮忙做家务,你会考虑购买吗?

王小伟:未来机器人真的走到了家里,可以帮忙接送小孩,照顾老人,打扫卫生……觉得还挺值的,如果不贵的话,我可能会尝鲜购买。我们这个年纪也不是太老,小时候玩电游,Gameboy、马里奥啥的……接受新东西还是挺快的。

你一面觉得用AI不好,另一面自己又在使用,甚至会尝鲜使用,挺矛盾的。

王小伟:就是挺矛盾,你没法不用,我们能不用手机或者微信吗?怎么工作、交流?我见过一些老学者,有传统知识分子的范儿,已经非常有名气,而且很有自尊感,有社会资源去对抗AI,但像我们这样的青年人,承担不了数字戒断。

我唯一允许小孩用的是电话手表里的“小爱同学”,我们也给电脑上装了豆包,但如果孩子要用的话,必须得在客厅用,能监督。当年,我第一次接触电视时,感觉电视里放的武打片、枪战片全都是真的。我怕孩子把AI当真人。那时候,我们也都是大家一起在客厅看电视,大人能告诉你哪些是假的。手机端的AI如果给孩子独自用,风险挺高的。

“我对AI的恐惧感还是持续增加”

你如何看待或者说想象未来的科技?

王小伟:我此前没有深入想过,未来很难去想象,它只顾发生。我只能说现在,交流式的大语言模型主要还是强调语言能力,目前只是我们丰富世界的一小部分。你看我们坐在这儿,有各种植物、各种颜色,有一个纵深的空间,空气在流通……这些都是没有语言的,像动物、植物也都没有语言,语言只是整个世界信息中的一小部分。所以,我觉得未来的机器人,包括空间智能等,一定越来越发达,世界会被更细粒度地表征。

一些科学家觉得AI已有自我意识的苗头,担心它未来可能出现比人类更高的意识,你觉得AI有意识吗?

王小伟:我觉得,我们现在使用的LLM(生成式大语言模型)版本应该还没有意识。当然,一些人有不同看法,比如杰弗里·辛顿认为AI可能已有自我体验,只不过我们不知道。但这不是一个科学论断,只是一种揣测,没办法证明,也没办法证伪。

意识到底是什么?

王小伟:我个人偏向认为意识事关第一人称的内在体验,有些部分是没法传达的。比如说我看见草是绿的,花是红的。你可以想象,当你跟一个完全没见过红花的盲人去解释“什么是红花”时,你没法解释,不可言明。但这可能是意识最核心的东西,而它没法用一个简单算法去捕捉。

假如AI将来产生意识,你觉得它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王小伟:我觉得没有人能知道,中间肯定有一个跳跃,而这个跳跃我们没法讲清楚。有高校好像在做全脑模拟,挺前沿的,他们试图把人的大脑完全模拟出来。但把大脑模拟出来,意识和心灵活动是否也能同时模拟出来,或者说,我们把全脑做了模拟,是不是就等于模拟了意识?这个很难说,我个人觉得,这中间有好大的鸿沟。哪怕我们把大脑所有神经链接搞得清清楚楚,也很难弄清楚什么是意识,更不要说去模拟意识了。

目前,有一些严肃的科学家认为,不用去考虑意识是什么的问题,只要不停地用语料来训练神经网络,调神经网络的参数,当神经网络足够复杂,参数足够多,层级足够丰富,算法足够优秀的时候,它就可能会涌现出意识。

我记得,你最初不担心被AI取代,后来对AI感到害怕,因为觉得它可能让我们都失去价值感,现在呢?

王小伟:恐惧感还是持续增加,因为现在AI应用特别多,它发展太快了,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APP,它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但监管跟不上,很多颠覆性的新技术监管都是落后的,因为监管立法,需要共识去推动,而共识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

王小伟在参加讲座。记者 柳婧文 摄

“如果AI把理想都变成现实,这挺有破坏性”

假如有一天AI能做我们所有能做的事,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个你之前困惑的问题,现在有新的答案和想法吗?

王小伟:我试图去寻找答案,通过写作等方法梳理自己的一些困扰,我甚至问过AI,它是不是对人类的意义感造成了影响,但一直没有找到恰当的回答。我一直觉得,人存在的意义不该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它必须和生命体验有关。但很多体验在慢慢消失。

比如翻译工作,AI做得非常好,对于我们人来说,这种工作就变得越来越丧失意义感。比如我们去研究柏拉图,文本量大,语料特别丰富,有很多洞见,人未必能发现,但AI能发现,因为它可以从海量的资料中寻找相关性。AI计算很快,能分毫不差地记忆所有的东西,还可以无损耗地瞬间转移海量记忆,人脑就不行,人脑会遗忘,会衰老,会死亡……我觉得人的意义在这些工具性智力方面是流失的。人必须要重新试图去理解自己,否则很难建立自尊。

你去问一个90多岁的老人,怎么样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老人眼睛浑浊,有白内障,坐在那里发呆,半天不说话,叹了一口气,点了一下头,之后啥也没说。但你会觉得,ok,问着了!老人的讲述是无声的,有岁月沉淀在他身上就够了。其实,我们要的不是答案,我们要的是讲述。

从哲学角度来看,AI越来越“聪明”,它对人的影响有哪些?

王小伟:人活在世界上,似乎总需要自己扛一些事儿,别人会否定你的想法,认为你的情绪无关紧要,甚至最亲密的伴侣,有时也会觉得你无聊,这都要去面对和接受。AI伴侣越来越聪明,它永远温柔,永远善解人意,因为它没有缺点,它不会有“偏见”和“好恶”。它太好了,把理想都变成了现实,这个挺有破坏性。

它让所有的努力、挣扎、冲突以及和解都消失了,而这些是构成人生存意义的重要部分。你不断寻找对方,不断调适自己、适应对方,不断接受失败和挫折,并最终走向谅解和释然的过程,都是构成生活意义的重要部分,情感需要耗费时间。

除了情感需要立刻满足,现在,一切都需要立刻满足。AI驱动更“聪明”的算法正使得人的耐心、专注力、深度思考能力下降,整个虚拟现实给我们培养了这种习惯:想要的立刻就要得到,生活的时间感完全是瞬时的。我们不再懂得期待,也很少去追忆过去,只顾捕捉当下。没有绵长的时间,人就没有真实的生活......

有专家猜测,未来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情感、记忆、思维上传到AI,获得一个自己的克隆,或者一个实体,在AI上实现数字永生。你接受这种形式的永生吗?

王小伟:我不接受,从一个人文学者角度来说,我不认为那值得追求。

为什么呢?

王小伟:我找不到理由拥抱“从生命之外追求生命,用无机状态取代有机生命”的企图。虽然数字人是不朽的,但它不是生命,所以也谈不上是不死的,它和“死”无关……我们有生命,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因为有死亡,我们才会建立连接,才会珍惜彼此,才会努力咀嚼生活。如果没有死亡,那意味着什么呢?可能人会变得非常冷感。

数字永生还预设了一个哲学逻辑:身体是会朽坏的,灵魂是永恒的。这完全是柏拉图式的看法。我觉得它未必是讲述心灵和身体关系的唯一叙事。比如说咖啡杯,咖啡会觉得咖啡杯对它是一种束缚吗?还是说咖啡杯是它的容器,保护着它,是构成咖啡的必需要素?我不觉得我的肉体禁锢我,是需要摆脱的,我觉得它就是灵魂的一个向度。

你怎么理解死亡?

王小伟:死亡是人生的基本视野。看到父母每日衰老,才会非常珍惜他们。小的时候,父母盯着我,现在改成我盯他们。我是看懂老人才学会看孩子的。看着孩子无忧无虑,像植物一样疯长,就会想,等我和孩子妈老了,他们会在哪儿?因为有死亡作为地平线,人才会去思考这类问题,这是很属人的部分。

你环视左右,每个地方都能看到死亡。我们坐在这儿,周围郁郁葱葱,其实每刻都有微小的死亡和新生——成虫死了,一只幼虫钻出来;这棵植物枯萎了,一簇雏菊绽放。人不太愿意谈论死亡,觉得不太吉利,心想死亡还能有什么意义。但很多哲学家都严肃地思考过死亡……我在写的新书有一章专门写科技时代的死亡。我觉得,只有在死亡体验里,我才能跟父母、伴侣和孩子融铸成代际。

王小伟与记者对谈。记者 柳婧文 摄

你不会害怕死亡吗?

王小伟:不会害怕,衰老是自然给予对抗死亡的良药。当你非常衰老,一身毛病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死一点都不可怕,死成了终极的治疗。

有科学家认为,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包括AI的发展,人的寿命会不断延长,未来的人活到120岁、150岁很正常,你对此怎么看?

王小伟:曾经我们思考如何能够活得更久,在未来,我们可能要思考人还需不需要死去。人的寿命延长后,可能带来很多新的问题,比如七八十岁的人还是中年,要工作,代际问题会变得很微妙。一个70岁和一个20岁的人同在职场,想想都焦虑……当下的生活方式是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结构。结构压抑,同时也保全,人会感觉安全。如果寿命延长技术突然带来剧烈的改变,很可能会对人格、对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造成剧烈冲击。

“我有时也沉迷手机,但尽量地做一些对抗”

你小时候用一些什么电子产品?

王小伟:我们这代人不是互联网原住民,大概从小学到初中开始接触计算机,那时微机房不能有尘,套一个白色鞋套,摆弄DOS系统,输入各种指令。高中开始接触手机,只用来通讯。上大学时,网络变得发达,开始用智能手机,后来所有的日常生活都在手机上完成,吃东西,去哪儿玩,包括交友等。

从原来的电子产品,发展到今天的AI,你怎么理解这种变化?

王小伟:以前的电子产品只实现具体功能,手机打电话、录音机放歌、耳机用来听歌……现在AI让一切功能都可以实现。它可以给我做心理咨询,唱歌给我听,帮我检索文献,给我推荐餐馆……没有什么不可以。卡普1877年写了一本叫《技术哲学纲要》的书,他认为技术就是人的器官的投射,比如挖掘机就是手的投射.....那时还没有AI,延续这个思路,AI是人脑的投射。

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完全抵抗现代技术是愚蠢的,我们真正要具备的态度是,让技术既在生活之中,又在精神世界之外。你能具体解释一下吗?你平时也能做到吗?

王小伟:海德格尔认为,带着现实目的,把所有东西当工具看,你就是活在技术里面。我们有很多种生活内容,比如闲谈、无所事事、写一首诗……这些跟技术没有关系。现在很多成年人,没有爱情,没有友谊,只有搞钱,其他都是搞钱的工具。海德格尔会觉得这些做法并不明智,人丧失了原初的自由,生命体验过于单薄。

海德格尔非常独特、纯粹、自我,活在哲学史中,他的生活没法模仿,但他的态度可以撷取。我有时也沉迷手机,但尽量地做一些对抗。去养一盆薄荷,逛菜市场,看鱼游来游去……它(注意力)不指向自我,指向他者时,就会让我获得一些超越感。

你认为未来人该怎样跟机器相处?

王小伟:我没有一些原则性的操作方法,也不太相信能用一个原则来指导人的行动,更可靠的思路是和机器在互动过程中逐步培养一些技术美德。

学者夏农·维拉认为,人们迫切地需要培养技术德性。技术德性是指什么?怎么培养?

王小伟:维拉是爱丁堡大学的教授。她觉得,今天的技术在深度操作我们的生活,提出我们应该培养技术德性。技术德性包含智慧、勇气、节制和正义几个部分。一天刷10个小时短视频,是不是不太节制?看到最新的汽车、手机,马上想弄一个,是否有必要?新技术出来后,可能导致很多人失业,有没有勇气去反思和批评?

培养技术德性首先要有技术觉知,使用技术时应该知道技术如何影响你和他人的生活。比如每天刷短视频意味着什么?它破坏我的眼睛,抓取我的数据……使用社交网络,又意味着什么?它造成了一种攀比,造成了过多焦虑……觉知是第一步。

数字时代,你觉得我们怎样保持人的意义和价值?

王小伟:凯文·凯利在《科技想要什么》里提过阿米什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并不完全排斥技术,而是适度使用自己可以充分支配的技术,比如用电池但不接入城市电网等。让技术以单个工具的方式进入生活,而非技术以系统的方式殖民生活。

或许人并不需要对抗技术,需要的是恢复生命的有机感。去从技术系统里短暂地抽离,去跋涉,去养一盆薄荷,战栗地朗诵一首诗,这都会让自己从硅基崇拜中遭遇活的生命,就能在冰冷的科技时代保持体温。

    责任编辑:马世鹏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刘威

    http://news.xdnf.cn/dtacZeSDPI

    相关文章

    招商证券前三季净利增逾24%:手续费及佣金贡献突出,净收入增63%

    招商证券 视觉中国 资料图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600999.SH、06099.HK)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均增逾20%。10月30日,招商证券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指出,今年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77.23亿元,同比(与前一年同期相较)增加64.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上海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举行,陈吉宁作宣讲报告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上海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今天(10月30日)上午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中央宣讲团成员、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作宣讲报告。陈吉宁指出,全市上下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紧密…

    澎湃漫评|斩断“鬼秤”坑农的黑手

    斩断“鬼秤”坑农的黑手近日,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农村地区出现了用“鬼秤”收粮的现象,目前,该县公安局已经对多人进行行政拘留处罚。警方提醒农民朋友,卖粮时要警惕走街串巷的流动商贩使用“鬼秤”。明明100斤的玉米,经嫌疑人一番操作后,秤上显示的仅为60斤,如此欺骗农民…

    挺膺担当展现更大作为!陈吉宁与基层代表交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把个人奋斗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城市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展现更大作为。”今天(…

    成都新都区一客车撞上路边停放货车已致6死,遇难者大多逾60岁

    10月28日,成都新都区普利大道与金枣路交会处,一辆客车撞上一辆货车。30日,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事故已造成6人死亡。极目新闻记者获取的一份材料提到,10月28日4时37分许,江某生驾驶一辆客车,在沿新都区普利大道由马家往货运大道方向行驶,行驶至林泉村9组路段时,与路边停…

    *ST创兴:董事长刘鹏因涉嫌犯罪被批准逮捕,所涉及事项与公司无关

    创兴资源 视觉中国 资料图10月30日,上海创兴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ST创兴,600193.SH)发布关于董事长被采取强制措施的进展公告。公告显示,公司近日收到董事长刘鹏家属通知,其收到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出具的《逮捕通知书》,刘鹏因涉嫌犯罪被批准逮捕,其所涉及事项与…

    旁白|“毒营养土”调查背后的暗访记者们

    江淮平原的8月,炎热与蝉鸣可以伴随一整夜,让人难以入眠。已近凌晨2点,在前方暗访的记者夏如初突然打来电话,没说几句就哭了起来。此刻,两名暗访记者正窝在车里,观察着对面一家营养土生产厂进出运土的车辆,稍打个盹可能就错过了关键的画面。自“毒营养土”这个调查开始以…

    GSMA会长:明年上海MWC将聚焦AI和低空经济等,中国5G应用成果令人欣慰

    10月28日,GSMA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会长白德伟(Vivek Badrinath)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详细介绍MWC26 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筹备亮点。他表示,明年第十三届MWC26 上海将是一个新起点,大会将设置多个全新展区,打造差异化内容矩阵,聚焦移动人工智能创新、低空经…

    世界黄金协会:三季度全球黄金需求总量再创新高,中国金饰需求同比降18%

    2025年三季度,全球黄金需求总量刷新历史纪录。10月30日,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三季度全球黄金需求总量(包含场外交易)达1313吨,需求总金额达1460亿美元,创下单季度黄金需求的最高纪录。“2025年三季度金价向4000美元/盎司的关口攀…

    上海“十五五”如何发力?《解放日报》连续六论剖析六大关键点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定调:“十五五”,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中,上海有“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的使命;当下的特殊形势下,更要在关键领域“为国担当,勇为尖兵”。在很多意义上,“十五五”是上海的发展关键期,亦…

    上海今年已获批8款国产1类创新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截图10月3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乐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注射用维贝柯妥塔单抗(商品名:美佑恒)上市。这是上海市今年第8款获批上市的国产1类创新药,也是第2款生物制品分段生产…

    感受音乐不靠耳朵,上海小囡让无障碍文化在中国生根

    七月的上海,闷热如蒸,连夜晚的空气都带着黏稠的热度。华灯初上,在外滩BFC的露天舞台上,三件套天际线如巨幅画卷铺展开来。舞台中央,来自英国的Deaf Rave团队DJ Troi Lee 正在打碟,灯光闪烁,地板震动,音乐震耳欲聋。然而,这场派对真正的主角,却是一群“听不见”的朋友…

    经纪、自营业务助力,浙商证券前三季度净利同比增49.57%

    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商证券 ”,601878)第三季度的营收、净利同比增幅均超50%。10月30日,浙商证券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指出,今年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9.70亿元,同比(与前一年同期相较)增加105.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称“净利润”)…

    秦洪看盘|交易筹码止盈,短线回落整固

    周四A股市场在早盘维持强势震荡格局,但在午市后,主要股指相继回落,上证综指更是向下击穿了4000点整数关口。不过,沪深两市成交金额有所放大,说明下档承接有力;而且,在A股15:00收盘后,尚在继续交易的港股恒生指数有所拉升,一度收复失地。看来,中国资产的投资信心仍然…

    从“原子弹派对”到AI模拟,特朗普宣布重启核试验意味着什么?|907编辑部

    当地时间1952年4月22日,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代号“大爆炸”的核试验。视觉中国 资料图上世纪50年代,人们曾在拉斯维加斯酒店的露台上,一边喝着鸡尾酒,一边观赏着远方沙漠升起的蘑菇云,如同观看一场盛大的烟花。这是核试验历史中,疯狂而荒诞的一幕。从“原子弹派对”…

    赵美蓉任南开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陈军任常务副校长

    据南开大学新闻网10月30日消息,日前,上级决定,赵美蓉同志任南开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正局级),陈军同志任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正局级,试用期一年)。赵美蓉此前为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南开大学监察专员,负责纪检、监察、校内巡视工作。陈军出生于 1…

    经海关总署批准,“进博直通车”业务模式在上海市中心开启运行

    近日,上海海关创新服务于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进博直通车”业务模式在黄浦区开启运行。位于黄浦区的上海东浩兰生公用型保税仓库。本文图片 上海市黄浦区供图10月30日,澎湃新闻记者从黄浦区获悉,“进博直通车”模式是经海关总署批准,允许在经认定的保税监管场所内存…

    云南弥渡一墓地被损毁引发纠纷,警方称将处罚肇事者

    云南大理弥渡县8岁男童小梦意外离世安葬4个月后,坟墓遭同村周姓族人损毁,骨灰盒被丢弃并裸露在外。小梦2017年出生,患多种疾病且为肢体一级残疾,今年4月意外离世后,葬于村外3公里处的村小组林地。同村村民周某称,因小梦坟墓距周家祖坟仅三四米,多次要求其父亲迁坟未果后…

    南昌:从“网红”到“长红”,中部崛起的新标杆

    在刚过去的国庆中秋超级黄金周,南昌再度火爆出圈,荣登全国“夜经济活跃城市”榜首,十一当天地铁客流强度更是位居全国第一。这并非南昌首次跻身“网红城市”之列。2023年以来,南昌持续闪耀于各大旅游榜单,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旅游目的地必去城市”“全球100热门目的地”等殊…

    特朗普称将下令美航母改回蒸汽弹射,专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我喜欢蒸汽,让我们重回蒸汽时代吧。”特朗普10月28日一番吐槽美航母电磁弹射的言论引发热议。据参考消息网10月29日报道,10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日本中部横须贺海军基地的“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上向数千名美军官兵发表讲话时,吐槽美航母电磁弹射又贵又难用,并称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