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泰海通证券 视觉中国 资料图
今年前三季度,国泰海通总资产、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
10月30日,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泰海通”,601211.SH,02611.HK)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国泰海通营业收入为458.9亿元,同比增长101.6%;归母净利润220.7亿元,同比增长131.8%;基本每股收益1.44元/股,同比增加42.57%。
单看2025年第三季度数据,国泰海通营业收入为220.20亿元,同比(与前一年同期相较)增加136.0%;归母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增加40.60%;基本每股收益0.33元/股,同比减少了32.65%。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国泰海通总资产2.01万亿元,较2024年末1.05万亿元的总资产规模,增加了91.74%。
对于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的增加,国泰海通在三季报中表示,主要原因系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公司业务规模扩大,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净额、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及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和净利润规模方面,国泰海通已与证券行业龙头公司中信证券“旗鼓相当”。
10月24日,中信证券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信证券营业收入为558.15亿元,同比增加32.70%;归母净利润为231.59亿元,同比增加37.86%。今年第三季度,中信证券营业收入为227.75亿元,同比增加55.71%;归母净利润94.40亿元,同比增加51.54%。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中信证券总资产2.03万亿元。

10月30日晚间,国泰海通还同步披露了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公告显示,2025年1至9月,公司合计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3.8亿元,本次减值损失计提同比增加并非公司业务经营发生不利变动,主要是由于公司新增租赁业务的常规计提,以及按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计提信用减值损失所致。
据悉,2025年,国泰海通完成合并重组后,子公司海通恒信开展的租赁业务成为公司新增业务板块。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租赁业务发展平稳,资产质量稳健可控,实现稳定盈利。租赁业务的盈利模式为控制风险、保证资产质量的同时,实现利差收入扣减各项费用以及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后仍能产生盈利。
因此,基于租赁业务这一特点,以及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影响,国泰海通对长期应收款和应收融资租赁款进行了减值计提,减值金额未发生异常波动。
官网最新资料显示,国泰海通由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而成。海通证券成立于1988年,国泰证券、君安证券均成立于1992年,并于1999年8月合并成立国泰君安。2024年9月,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实施合并重组,并于2025年4月正式更名为国泰海通。
股权方面,国泰海通三季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共有2家,分别为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19.88%、14.34%。
据大智慧VIP,截至10月30日收盘,国泰海通A股收报19.34元/股,跌0.46%;港股收报15.11港元/股,跌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