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上海约182万名中小学生迎来开学第一天。
(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教委了解到,2025学年上海全市共新开中小学校34所(含新增学段),其中小学7所、初中4所、普通高中6所、完中2所、一贯制学校15所;全市新增学位近13000个,增量主要集中在五个新城等人口导入区域。
除了“上新”学校,上海还多措并举,为基础教育持续扩优提质营造良好生态。
开学前,上海市延安实验初级中学的教师们有序分发书籍。“上海教育”微信公号 图
重视体育,让孩子们动起来
位于徐汇区的上海宋庆龄学校附属徐汇实验小学和宋庆龄幼儿园滨江园迎来第一批“萌新”。崭新的小学校园打破传统教室边界,构建50余个灵活多元的学习空间。学校还创新聘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樊春海、奥运冠军吴敏霞、指挥家汤沐海、人文博物专家杨志刚、农业专家蔡友铭等各领域顶尖专家担任“五育副校长”。
浦东新区进才实验小学南校,也以全新的校园见面。浦东新区进才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赵国弟兼任新校校长,他表示,“每天第一节课都是体育活动,并安排20分钟的大课间,要让孩子们尽情动起来!”
像浦东新区进才实验小学南校这样重视体育的学校并不在少数。
例如,静安区朝阳中学地处上海内环,校园面积不大,却有一整栋面积达2400平方米的室内运动空间,为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作为教育部颁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学校的体育特色项目之一就是被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打花棍”。
2025年6月,上海出台的《深化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指出,学校要全面落实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并基本在校内完成。
上海市教委表示,将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核心理念,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保障每天运动时长、提升学生运动质量、发挥赛事杠杆作用、优化场馆资源供给、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实施科学干预指导、加强运动安全防护、健全评价督导机制、完善多方联动体系等举措,落实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并基本在校内完成。
优化基础教育生态负面清单
记者从市教委了解到,上海认真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建立“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优化基础教育生态负面清单”,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将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校园餐、教辅、校服专项整治工作,以“吃-穿-学”为切口,以规范教育管理秩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核心,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将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作为学校落实“双减”的“双轮驱动”。2025年5月,上海发布《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开列作业管理十项“负面清单”,推动学校实施“无书面作业日”制度,开展“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中小学高质量作业体系建设。
将课后服务列为全市“民心工程”。早在2022年2月,上海就发布《上海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每学年持续迭代更新,总结开展课后服务的好做法、好经验,为全市面上学校提供有益借鉴和专业指引。上海市学生素质教育优质资源平台于2021年11月上线试运行,首批上线985门课程。到2025年秋季开学时,已建设含有2000多门优质课程的课后服务线上“素质教育优质资源平台”。
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的“VR中国画”课程——创意创作型实践作业。
此外,上海还将深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双新”实施,推进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继续开展中小学校“晒课表”活动,并扩大覆盖范围至高中学段;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规定,严控考试次数;实施面向人人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建设九年一贯分层递进和贯通衔接的综合科学课程,鼓励普通高中开设更多数理化生探究性选修课程;积极探索STEM教育试点,进一步扩大STEM教育实施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