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行政争议的关键在于源头预防。7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五位来自司法行政领域的代表围绕“践行为民宗旨 建设法治中国”展开交流。
北京市司法局行政复议一处一级主任科员蔡小凤(徐想 摄)
北京市司法局行政复议一处一级主任科员蔡小凤在见面会上介绍,2024年全国新收行政复议案件74.96万件,增长将近一倍,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选择通过行政复议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化解行政争议的关键在于前端规范和源头预防”。
行政复议是政府系统自我纠错的监督制度,也是解决“民告官”争议、维护群众权益的救济渠道。从事行政复议工作的十年来,蔡小凤累计办理1000多个案件,一面倾听群众诉求,释法说理;一面检视行政行为,监督纠错,成功化解了不少案件。
作为一名行政复议一线办案人员,蔡小凤曾为三四十户养殖户争取到因腾退养殖场而获得的行政补偿,帮助求学青年恢复学籍等。此外,她还通过变更不合理处罚数额、制作调解书责令行政机关缩短涉企行政处罚公示期等方式,直接纠正不当行政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蔡小凤表示,在办案时,要练就善于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近十年来我在直接纠错的同时,累计向相关部门制发20多份行政复议意见建议书,及时指出违法或不当行政执法中的普遍性问题,提出完善和改进意见。”她举例说,针对某些领域存在的重复处理投诉举报的问题,指导相关部门制定案件登记识别规则,完善合并查处制度,减少对企业的重复检查,助力优化营商环境。针对行政机关以信访方式处理履职申请的问题,监督行政机关改进文件办理和答复流程,畅通了群众的维权渠道。
如今,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通过行政复议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蔡小凤认为,首先,要让行政复议更加便民。现在依托司法部在全国推广的“掌上复议”微信小程序,人民群众只要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就可以提交行政复议申请,并全程线上参与案件办理。北京市在十六个区设立了行政复议接待室,并推动街乡建立行政复议联系点,打通行政复议“最后一公里”。
其次,要让行政复议更加公正高效。一方面,我将调解贯穿在案件办理全流程,搭建申请人与行政机关平等沟通的桥梁,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另一方面,对于合法的行政行为,耐心释法说理,解开申请人的心结。第三,要实现行政复议功能延伸。在办理上千件行政复议案件后,我发现化解行政争议的关键在于前端规范和源头预防,于是通过制发复议意见书、开展执法培训等方式,推动行政争议的治理模式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从根源上减少行政争议的发生。
为此,蔡小凤和同事们不断探索行政复议的监督方式,对于案件中发现的轻微问题,创设《行政复议案件问题提示单》,及时指导行政机关规范执法行为。
蔡小凤相信,只要坚持依法办案,复议为民,就能在行政机关与申请人之间搭起一座“正义桥”“连心桥”,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把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