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耀州窑遗址内违法矿场存在多年,省市区文物部门多次处罚叫停仍在生产

article/2025/5/19 11:03:22

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的著名窑场。现存的耀州窑遗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和印台区陈炉镇。黄堡镇耀州窑遗址、陈炉窑址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有群众向人民网举报称,在陈炉窑址的保护范围内,存在一个大型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开采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开采作业,对周边环境及文物、遗址造成了破坏。

“已经开采了好几年,我之前向陕西省文物局和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都举报过,给我的反馈是‘已经让企业停工了’,但实际上好像并未得到落实。”该群众说。

针对群众反映,人民网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大型车辆不断穿行 开采作业已有多年

文保碑附近,不时有重型卡车驶出(摄于4月11日)。

根据群众举报的信息,4月11日下午,记者在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上店村附近找到了这个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开采项目所在地,路边的蓝色指示牌上写着“铜川润鑫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鑫新材料”)。而在公路对面,立着两块文保碑,碑身正面分别刻着“陈炉镇区窑址区”“陈炉窑址”“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字样。

润鑫新材料厂区大门(摄于4月11日)。

在润鑫新材料厂区大门口,记者看到不断有重型卡车从厂区内驶出。

记者沿着厂区外的道路继续前行,看到厂区内部分路面已做硬化处理,几栋疑似办公楼的黄色大楼前停满了轿车,两座巨大的绿色厂房前不时有重型卡车穿行。在不远处,焊接好的钢筋笼堆积在空地上,白色的钢架厂房正在搭建,铲车、挖掘机轰鸣阵阵,运输车辆经过时卷起大量尘土。

润鑫新材料厂区景象(摄于4月11日)。

随后,记者来到润鑫新材料厂区外的一处高地。远远看去,该厂区占地面积广阔,所在区域部分地表已无植被覆盖,土层近乎完全裸露,与四周青山环抱、草木葱茏的景象反差甚为明显。

远眺润鑫新材料厂区及周边,部分土层近乎完全裸露。(摄于4月11日)。

润鑫新材料的厂区附近就是上店村的居住区。“那是个大型石料厂。”“已经开采好多年了。”“旁边就是陈炉古镇,一刮风,灰大得很。”村民和附近陈炉古镇景区的商户对记者说。

已被要求停工停产 实则正常运行

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官网上查询到《耀州窑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保护规划》),其中将保护区划分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控制区3个层次。从保护区划图(陈炉)上可以看出,建设控制范围完全包含于环境控制范围。

保护区划图(陈炉)。《保护规划》截图

《保护规划》第43条和第44条分别指出,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不得进行开山采石、采矿、挖沙取土、填埋水域、修建坟墓等改变地形地貌的活动;环境控制区内建设项目应遵循不得破坏耀州窑遗址空间景观和历史环境风貌,不得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原则。

根据《保护规划》划定的范围,上店村正处于耀州窑遗址的建设控制范围和环境控制范围内。那么位于上店村附近的润鑫新材料开采项目,是否也在《保护规划》划定的相应范围内呢?

润鑫新材料厂区内的一座山头已被削平,隐约可见挖掘机作业(摄于4月23日)。

“我们确实接到了群众举报,涉事企业应该是处于耀州窑遗址保护的建设控制范围内,目前已给涉事企业下发了《停工停产通知书》,并对该项目进行定期检查。”4月23日,记者再次来到陈炉镇上店村,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以下简称“铜川市文旅局”)文博科的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话里对记者说。

但与此同时,润鑫新材料厂区内,车辆穿行、轰鸣阵阵。黄土裸露的山梁上,挖掘机正在作业,大门口不停有重型卡车进出,远处一座山头已被削平。

白色厂房上有“国金控股”四个大字(摄于4月23日)。

顺着厂区外的道路行驶,可以看到之前正搭建的一栋白色厂房外立面上,新安装了“国金控股”四个大字,数十名工人正在清理厂房外的路面。记者从其中一名工人口中得知,该厂房与不远处润鑫新材料开采项目正是同一个项目。

行政处罚置若罔闻 涉事企业底气何来

涉事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到底该如何认定,已经通知停工停产为何仍在运行?4月29日,铜川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接受了记者采访。

据介绍,群众举报的“铜川市印台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开采项目”,在2021年12月7日,由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购买了该处采矿权,其下属子公司铜川润鑫新材料有限公司是该项目的实际投资与建设主体。

一辆重型卡车从润鑫新材料厂区驶出(摄于4月23日)。

“经调查评估,该项目储料库位于耀州窑遗址保护范围边缘,办公用房部分位于耀州窑遗址陈炉窑址上店窑址建设控制地带内,对可能埋藏的地下遗迹有潜在的破坏。”该负责人介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省、市、区三级文物主管部门曾多次对该开采项目及润鑫新材料作出处理:

2023年11月,陕西省文物局建议该项目避让耀州窑遗址后另行选址;

2023年12月,铜川市印台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局在对该企业多次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但违法行为仍未得到有效制止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该项目施工单位(陕西融纪合泰实业有限公司)处以罚款人民币35 万元整;

2025年2月21日,铜川市印台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局向润鑫新材料和施工单位下达《制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要求其停工停产;

2025年3月20日,铜川市文旅局召开现场会,要求印台区政府严格履职,严肃查办,要求企业停工停产,拆除违法建筑……

同时,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2024年8月11日曾发布一篇来源为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文章,名为《铜川市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滞后》。该文中提到,印台区润鑫新材料有限公司上店灰岩矿山2021年超采9.83亩,存在越界开采问题;润鑫新材料及另一家企业存在非煤生产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推进滞后问题。

文博专家、西北大学教授刘军民表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的建设活动,需征得国家文物局同意之后方可建设。项目单位现有行为既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又违背了已公布实施的《保护规划》的保护管理要求,属于典型的文物违法行为。因此,该项目应立即停工,由文物行政部门组织相关专家,科学评估施工对文物造成的影响,并根据评估结论采取相应措施。

厂区内,一辆铲车(箭头所指处)正在进行装车作业(摄于5月16日)。

5月16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润鑫新材料厂区所在地。只见厂区内一辆铲车正在进行装车作业。厂区大门口,仍时有重型卡车通行。

针对此事,人民网将持续关注后续进展。

原标题《耀州窑遗址内的违法矿场何时能关停?》

    责任编辑:杜薇

    http://news.xdnf.cn/iMmYubbYhr

    相关文章

    消费维权周报丨上周涉汽车类投诉较多,涉加油“跳枪”等问题

    近期,澎湃公众互动平台“服务湃”(https://tousu.thepaper.cn)收到汽车安全类投诉增多,涉及加油“跳枪”、油门自动加速、刹车失灵等问题。近日,有消费者反映称,他驾驶的零跑C11新能源车在靠边停车过程中径直撞破路边围挡,坠入围挡后方的荒地中。事故发生时,他曾紧急踩…

    左手免费午餐右手花开岭,邓飞14年公益之路的中国贡献

    免费午餐基金发起人邓飞,在14周年发布会上进行主旨演讲。柔暖改变中国,涓流汇成江海。初心如磐,不负韶华。邓飞和他的团队,用十四年5100多个日夜,用心守护中国44万学童的健康,让他们好好吃饭,天天向上。5月17日,免费午餐14周年公益广告,在上海正大乐园璀璨亮相……当天…

    上海迪士尼蜘蛛侠主题园区正式动工,毗邻“疯狂动物城”

    5月19日,上海迪士尼乐园第九大主题园区——蜘蛛侠主题园区正式动工。上海迪士尼 供图5月19日,上海迪士尼乐园第九大主题园区——蜘蛛侠主题园区正式动工。这一全新的蜘蛛侠主题园区将毗邻“疯狂动物城”,呈现乐园内首个大型漫威主题景点——以蜘蛛侠为主题、惊险刺激的高速过…

    周国辉谈花开岭现象 :年轻的公益人正在用行动点亮希望

    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东坞山村西侧的山谷里,有一个被很多公益人称为“公益主题村”的网红打卡地——花开岭慈善基地。来自政府部门、公益组织、企业的相关人员来到这里,寻找合作机会和乡村问题的解决方案;周边村民茶余饭后来这里散步休闲;游客来这里参观具有乡土特…

    “当代阿炳”甘柏林逝世,创办了国内第一所残疾人高等学府

    据长春大学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高等特殊教育的开拓者、建设者,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首任院长甘柏林先生,因病于2025年5月17日9时20分在大连家中逝世,享年89岁。甘柏林1935年9月29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43年双目失明,1946年春进入长沙盲校,跟武泗玉(盲人)老师学习二…

    三人在共享单车上印小广告被拘,北京警方专项打击非法小广告

    近日,3名男子因给共享单车“盖章”、印制非法小广告被北京警方抓获。从本月起,针对共享单车被喷涂小广告突出情况,公安机关联合城管执法部门开展新一轮专项打击清整活动。目前,北京警方共计查处散发张贴小广告扰序违法23人,对违法人员全部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处罚。每天盖四五…

    不赚“快钱”的佳沛:蒋时杰解密新西兰国果如何在中国“慢养”出43亿生意

    每年四月,南半球的风带着初熟的果香,吹向北半球的广阔市场。对于全球奇异果巨头佳沛(Zespri)而言,这不仅是又一个丰收季的开端,更是对其在中国市场深耕二十余载战略的年度检验。2024年,佳沛中国市场销售额突破10亿新西兰元(约43亿元人民币),占全球销售额的比重高达25…

    AI快速迭代带来知识焦虑,褚君浩院士提出“四维能力模型”

    5月18日,为期三天的2025第二十二届上海教育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落下帷幕,今年的教博会以“‘育’见AI,智启未来”为主题,涵盖了展览和论坛等多种形式,新技术和大咖云集,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在教博会“AI+教育共享空间站”分享会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现身,直面当…

    央媒聚焦文明交流互鉴中的“上博现象” :跨越山海,抒写自信

    2024年7月19日9时,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正式对公众开放。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资料图大展连着大展,珍品接着珍品……上海黄浦江畔,跨年度的古埃及文明大展连续创造中外文博交流新纪录;多姿多彩的文创产品,变身新晋网红、“断货王”,以中国设计讲述世界…

    大学2025丨苏大教授王尧:文科最大的危机是阐释世界的能力弱化

    【编者按】在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的一骑绝尘中,中国大学迎来2025。2025年,注定要成为变革的年份。是以战略敏捷赢得战略主动,还是在延误中错失转型机遇,中国大学踏上征途。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学科建设?人工智能技术给创新人才培养带来哪些启示?澎湃新闻特推出“大学20…

    4月份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

    国家统计局5月19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1至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845亿元,同比增长4.7%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国民经济顶住…

    家国万里·时光故事会|科学家伉俪,用玉米书写家国情怀

    无论是在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的实验室,还是在海南岛的玉米田间,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巫永睿与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文琴的科研生涯,始终与“玉米”二字紧密相连。作为世界最高产的农作物之一,玉米全球年产量高达12亿吨,我国年产玉米2.9亿吨。其中,70%的…

    新华社千笔楼:地方文旅宣传应走出“魔性尬舞”的流量焦虑

    从春节到“五一”,文旅热潮持续攀升。一些基层干部放下身段、亲自下场,在镜头前“花式整活”,为地方文旅“吆喝叫卖”,引发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人为博流量、图“出圈”,错把“出丑”当出新,把搞怪作妖当出奇,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宣传效果,还损害了基层干部形象…

    AI创业者聊大模型应用趋势:可用性和用户需求是关键

    目前AI应用的困境在于同质化严重、维护和流程打磨不足,导致很多企业引入AI后没有实现增长。随着能力更强、成本更低的Deepseek等开源人工智能(AI)大模型出现,面向企业和消费者的AI应用也正在大规模涌现。除了“能聊天”之外,AI应用将如何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真正创造价值,…

    石家庄桥西区通报“中药液”添加安眠药问题:对医院立案调查

    针对“消费者在石家庄一家医院购买治疗失眠的中药饮剂中含有安眠药”一事,5月19日,石家庄桥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开通报称,该局就此问题对涉事医院进行立案调查,目前,正在调查之中。通报称,近日,有媒体报道桥西区河北普泽医养服务有限公司石家庄中医医院生产销售的“中药…

    聘期三年已至:37岁香港青年叶家麟卸任三亚市旅游发展局局长

    在获聘任为海南省三亚市旅游发展局(原三亚市旅游推广局)局长三年后,现年37岁、出身商业世家的香港青年叶家麟已于今年3月底正式卸任。公开资料显示,叶家麟,男,汉族,1988年3月生,大学,法学学士,曾任Aero Link Limited首席执行官。Aero Link Limited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

    北方今年首场高温过程开启,西北华北黄淮多地最高或达40℃

    目前,北方今年首场高温过程已开启。今起至22日进入核心影响时段,西北、华北、黄淮多地或经历40℃高温天气。陕西关中盆地、河北南部、河南西北部等地最高气温可达37℃至39℃,局地40℃,部分站点会出现5月少见甚至破纪录的高温。西安今起3天最高气温或达39℃,太原今明天最高…

    广东信宜一座在建桥梁暴雨中垮塌,镇政府:未造成人员伤亡

    5月17日至18日,广东信宜市多地暴雨,有网友发视频称,信宜市北界镇一处桥梁垮塌。18日晚,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北界镇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称,该桥梁此前处于在建状态,尚未通车,此次垮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桥梁附近居民卢先生告诉记者,18日凌晨2时左右当地下…

    上海百年龙华码头开启新航线,弥补浦江游览南段空缺

    今后,上海浦江游览不止于外滩或杨浦滨江两岸。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坐落于徐汇滨江的龙华码头启用,该码头前身为亚洲最大的百年上海水泥厂码头。同日,浦江游览新航线游船首航,从龙华码头开往卢浦大桥附近掉头,形成“水岸呼吸新航线”。徐汇区文旅局透露,龙华码头的启用弥补…

    倒计时1天:走进“中国荔乡”茂名,探寻农交文旅商融合发展新模式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代文豪苏东坡留下的千古名句,让岭南荔枝产生了跨越千年的深远影响,他对荔枝的热爱之情也成为岭南荔枝文化的经典注脚。5月中旬,岭南的荔枝披上了“红妆”。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茂名市,荔枝栽培历史超过2300年,是世界闻名的“中国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