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布朗。
“锡伯杜的心情很好,当你能白拿3000万美元的时候,你是不可能生气的。”前不久,罗斯在接受采访时笑谈老搭档锡伯杜被尼克斯解雇后的状态。
没有人会拒绝一份“干一年赚三年”的买断合同,但当迈克·布朗走马上任,接过尼克斯主帅这个“烫手山芋”,他显然不愿意拿到一张“锡伯杜体验卡”。
7月8日,尼克斯官方宣布,球队与迈克·布朗签订一份为期四年的合同,正式聘请两度荣膺NBA年度最佳教练的迈克·布朗担任球队主教练。
迈克·布朗身上的压力,从尼克斯解雇锡伯杜那一刻便已经开始。在解雇锡伯杜的官方声明中,总经理莱昂·罗斯开门见山:“我们的唯一目标,是为纽约带来一座总冠军。”
虽然迈克·布朗的执教风格能修补锡伯杜留下的顽疾,虽然现有阵容更趋成熟,甚至塔图姆、哈利伯顿缺席的下个赛季,东部竞争没以往那般激烈,但要带尼克斯走出52年的“冠军荒”,困难远不止教练一环。
反差
当迈克·布朗拿起尼克斯的主教练,美国媒体ESPN最先提到的球队变化是阵容轮换。
锡伯杜执教尼克斯期间,最被球迷诟病的一点便是他的“五驴战术”——一套主力阵容从头打到尾,即便对手研究透彻、球员疲态尽显,也从不轻易轮换。上个赛季,从1月1日到东部决赛出局,尼克斯的首发五人组始终是联盟使用时间最长的组合,即便替补在空间、防守和篮板上表现更佳,锡伯杜也未尝动摇。
相比之下,布朗则是轮换上的“试验派”。
去年12月,国王球员基恩·埃利斯刚打出生涯新高的33分,但没多久就在与马刺的比赛中因一次情绪性犯规葬送胜局。布朗随后让他连着两场几乎“雪藏”。在布朗看来,哪怕你刚打出高光表现,只要细节处理不成熟,也不能继续重用。
“有时候变一变,也许会带来更好的结果,因为不同的轮换搭配,可能会产生更多化学反应。”这是布朗在国王最后一场发布会上的话。
虽然布朗是一个细节控,他的办公室总是一尘不染,会用不同颜色的水笔画战术,手里随时捧着一个装满笔记的文件夹,但变化却是布朗的执教哲学,而这正是锡伯杜最难做到的事情。
这种反差还体现在舆论场上的用人态度上。锡伯杜纵有“铁腕”,却鲜少公开批评球员。哪怕去年11月乔什·哈特关键时刻送给对手三罚输掉比赛,他也在镜头前替球员兜底。而布朗则相反,哪怕是季前训练营,他也会因草率失误而怒斥球员,并点名批评球队核心福克斯、萨博尼斯,甚至是德罗赞等明星球员。
布朗要的,不只是技术执行力,更是责任心和执行细节的纪律。
两任教练完全不同的执教风格,也给尼克斯的新赛季画上了问号:球员能适应这样“刀子嘴、变动多”的新教练吗?布朗又是否真能“管得住”这些早已形成习惯的球员?
布朗的战术能否落地尼克斯?
当然,两位教练也不是全然对立。
作为同样以防守起家的战术大师,布朗2022年上任国王时第一件事就是“点名改造”福克斯。他认为福克斯有成为防守尖兵的潜质,并围绕他打造防守体系。
但到了尼克斯,布朗面临的是另一类球员。比如布伦森——这位上赛季控球时间全联盟第一的后卫,虽然进攻端神勇无比,但在防守端漏洞也明显。在与步行者的系列赛中,他被作为挡拆目标“点名”了123次,是上赛季对阵步行者时的四倍。
如果布朗能在防守端改造布伦森,并让他与同样存在防守问题的唐斯形成默契,尼克斯的上限或许不止东部决赛。
但这只是布朗面前的一道题。他还需要想办法让布里奇斯和阿努诺比更多参与进攻分担火力,解决对手用锋线球员限制唐斯,还得构建一套比“跑着打”更高效的进攻体系。
在国王时期,布朗曾围绕萨博尼斯与福克斯,建立起联盟历史最佳进攻效率之一的体系。通过手递手、空切、强侧换位等“节奏+空间”的打法,让穆雷、许尔特等角色球员打出超过预期的表现。
在这套体系下,布朗执教国王的首个赛季,就带队打破了长达16年的季后赛荒,全队进攻效率更是达到当时联盟历史最高的118.6分。
但纽约不同。这里的舆论、节奏、球员构成与西部天差地别,能否重新塑造一套既高效又适配的战术体系,对布朗而言,是一次比带国王重返季后赛更具挑战的任务。
真正的难题,是耐心
对尼克斯球迷来说,最让人焦虑的或许并非布朗执教能力,而是——管理层究竟给不给布朗时间?
今年3月,尼克斯老板詹姆斯·多兰在布伦森和哈特的播客里自称“我不插手球队事务,是罗斯负责建队,我只掏钱”。布伦森毫不客气地反问:“你真的一直都下放决策权吗?”多兰当场红了脸,尴尬一笑。
布伦森的反问不无道理。过去20年,这位老板的“空降指令”没少影响尼克斯:强硬推进安东尼交易、解雇多任主帅、驱逐查尔斯·奥克利……一个以“干预”闻名的老板,很难真的成为“甩手掌柜”。就连多兰自己也承认,“有时候我会被‘闪亮的东西’吸引,比如觉得某个球员或教练能立刻拯救球队,但后来发现这没用。”
虽然多兰嘴上说着要“立正挨打”,但依然经常重蹈覆辙。
比如上赛季与步行者的东部决赛,锡伯杜一改往常,让更多替补球员得到上场机会。但就在锡伯杜开始尝试变化时,尼克斯却选择解雇他。
而在选帅阶段,尼克斯同样严重缺乏方向感——球队不去寻找真正适合的人选,而是疯狂“挖墙脚”其他球队的现任主帅。最终,在被芬奇、基德和乌度卡拒绝后,兜兜转转捡了个落单的布朗。
从2012年到2020年,尼克斯换了6位主教练。急躁、不耐烦,几乎刻在了这支球队的管理基因里。
尼克斯管理层缺乏长远眼光,是联盟大多数人的共识。查尔斯·巴克利曾评价尼克斯管理层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底特律活塞主帅、曾在尼克斯担任助教的J.B.比克斯塔夫则是暗戳戳地阴阳:“有些地方不重视教练的价值。”
所以,真正决定布朗在尼克斯命运的,也许并不是球队轮换是否合理,不是球员是否认可,而是这支习惯“急功近利”的球队,是否能在争冠路上第一次学会“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