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炒现卖、当天菜送上门、菜场还能成社交场……8月28日下午,上海市商务委举办2025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开门办实事”现场会暨政府开放月活动。(www.thepaper.cn)记者跟随市商务委,来到了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的“静安区宁家·黄山市集”,实地感受菜市场改造升级后的全新体验。
2025年8月28日,上海静安区宁家·黄山市集。本文图片均为 记者 邹娟 实习记者 张云鹏 摄
位于静安区平型关路上的宁家·黄山市集,今年3月开业,如今深受街坊欢迎。进门处,熟食店、包子店、烧饼店、以及一家现炒现卖店分列道路两边。“为的就是让路过的消费者可以快速填饱肚子。”市集场长王晓艳告诉记者,市集一楼为生活区,烹饪好的餐食、面馆、惠民理发店都有,二楼是平价菜场,因为业态多了,周边来消费的居民不少。
市集里的理发店,55岁以上客人理发10元每人。
现炒现卖店名为“好再来”,老板余先芳今年48岁。15岁开始,他就已跨入餐饮行业,现炒现卖也做了十余年。“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在工地烧饭,后来这种现炒现卖慢慢推广到快餐店、菜场,只要菜新鲜、手艺不差,居民都很喜欢。”余先芳告诉记者,“有时候,老顾客还会提前点菜:年龄大的,想吃粉皮;小孩子想吃糖醋。碰到这样的客户,我都会尽量满足,因为这证明人家认可我,是回头客。做我们这一行,口碑很重要。”
余先芳说,现在他也承接来料加工业务,顾客买了有些菜,不想烧或者不会烧,就送过来,余先芳打点烹饪好,收个五块十块的加工费,主客皆宜。
“好再来”现制现烧档口,客人吃不完的餐食在打包
“平常没事的时候,我们很愿意来这里坐坐。”说这话的时候,近70岁的陈翠凤正和80多岁的余慧珍坐在市集大厅的椅子上闲聊。陈翠凤说:“以前这家市集没开的时候,我们就跟打游击一样,今天这里买买蔬菜,明天那里买买肉。现在好了,吃的这里基本都能解决,有时候不想烧饭,在这里吃碗面,或者买份现烧的回去,不要太好。在附近有一家大润发超市,以前我们也时不时会去买菜,现在难得去一次,里面的服务员还要问我们为啥不去了。还能为啥,因为这里又便宜又新鲜又好啊。”
在市集二楼,记者看到,每个摊头每种菜价格都标明。王晓艳介绍,市场设平价菜专柜,每天根据官方数据制定指导价。在蔬菜区一个自产自销摊头,来自浦东航头镇的摊主赵晶介绍,她就是航头人,在菜市场卖菜也已经几十年,摊头的菜都是自己地里的,这么多年一直坚持薄利多销。比如当季的空心菜,市场价大概6元/斤左右,她只卖5元/斤,中午不到就卖空了。
平价菜专柜
“要说现在卖菜跟以前比起来有什么不同,主要是更注重服务了。”赵晶说,以前买菜,如果碰到买得多拎不动的,他们会帮忙送到家。现在她的老顾客都会加她的微信群,一些需要送货上门的顾客,她会提前一天统计好,第二天一早送到家门口,价格和线下一样。
“全市已有80家标准化菜市场初步完成升级改造,提前完成今年建设任务的100%。”上海市商务委市场运行调控处包闻杰处长告诉记者,宁家·黄山市集作为今年静安区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全市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的一个缩影。
市商务委刘敏副主任表示,将认真吸取此次“开门办实事”积累的社会各界意见和先进做法经验,会同各区和相关企业全力完成好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并做好明年计划和储备,不断扩大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覆盖面,让上海市民的“菜篮子”更稳地拎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