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多前,一幅名为《祷》的四川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展作品,火爆全网。6月30日,这幅画的神秘买家现身上海,他名叫庄诺,是一位收藏家。记者看到,《祷》这幅画已经被他挂在了客厅的一面墙上,记者采访了他,并与之聊了聊关于看中与买下这幅画的故事。
2025年6月30日,挂在庄诺家中的《祷》。记者 吴栋 图
:您为何会收藏这张画?
庄诺:我们已经连续两年收藏这些川美、国美、央美毕业生展上的当代绘画作品了,5月26日一早,大概 8: 45,我排第一个,等着进场看展,我想快人一步,在其他藏家进来前收到好东西。所以9点一开门,我第一个冲了进去。我和我的同事们先看了得奖的三张作品,之后路过了安琪的这张《祷》,当时我被它的色彩吸引住了,觉得挺美的,我在那里足足站了十几分钟,越看越兴奋,一个传统的造型上放了那么多当代司空见惯的快消的元素,蛮好玩的。
我当时看到展签有安琪的电话,就给她打了,她说要中午才能来。两个小时里,我们陆陆续续与6位同学签了约,买了26张画。然后安琪的电话到了,我们去咖啡馆聊了一会儿,她几乎不首先说话,而我则有问必答。最后我们谈了关于这张画的构思和立意。我问这张画能出售吗?她说可以。我们聊了一下价格,没什么讨价还价,很快就定了。我们签了收购协议,整个过程很简单,没想到后面这张画成了一个现象级的网红产品。
:价格方便透露么?
庄诺:抱歉,整个合同是保密的,但我可以透露一下,大概在5位数到6位数之间。
《祷》绘画翻拍。图片由庄诺提供
:您的收藏体系是怎样的?
庄诺:我主要收藏绘画。强调垂直收藏,不要面面俱到。早期收比较传统的。像林风眠、吴冠中、齐白石、徐悲鸿等人的作品我都有收,后面开始关注当代绘画,因为我们身在当代。如果从投资角度上来说,徐悲鸿、林风眠、齐白石应该就像我们现在股票中的蓝筹股,而收藏像安琪这些年轻的、刚毕业的画家,投资收益会更高。我把它称之为天使轮投资,几乎没太大的风险。第二,它未来的投资收益也是不可预见的。所以我现在比较关注年轻画家,也希望从他们的起步阶段就开始收藏,我们现在还成立了一个“种子基金”,收购并扶持他们成长。
:您刚才提到一件事,说《祷》并不是学院展中得奖的作品,但后来通过网络爆火。您如何看待精英主义式的美院系统评判,以及普通人的兴趣点之间的关系?
庄诺:所谓的精英审美与大众审美往往是不同步的,甚至有可能是对立的。坦率讲,这一次安琪这张画没得奖,而得奖的那三张作品反而没有她的火爆。这也说明大众审美与学院审美有时候是隔离的。我觉得现在是流量时代,大众审美它的话语权更多,以前精英审美就几个批评家和教授说了算,现在可能值得商榷了。
:那您认为这张画火的原因是什么?
庄诺:我觉得大概有这么三点。
第一点:好看、耐看。这件作品有点像蒙娜丽莎,很耐看。她用红、黄、蓝三原色构置了很美的色彩视觉,以多巴胺的色彩带给人愉悦感,通过视觉创造情绪价值。
第二点:看得懂。看得懂很重要,因为大众审美不是精英审美,老百姓与网民要能看得懂。安琪这种超写实具象的表现比较容易理解。具象表现强调直观,回到视觉,回到真实的日常生活世界。圣母玛利亚的造型,脸上是常见的塑料气泡袋、脖子上的布尺、耳机、电子表等这些快消时代的东西,还有欧根纱等等,贴近生活,感同身受。很多抽象作品画得很好,点、线、面、绘画语言都很棒,但是一般的观众却看不懂,或者理解不了,很难产生共鸣。
第三点:直观地表达很重要。每张画都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安琪这张画的立意很好,表达方式也容易理解。上面这些快消品放在圣母的造型里面充满矛盾。它既是古典的艺术,又是装置的艺术,还有现代主义消费的艺术。这样的矛盾体更能激起大家的想象,产生一个时空的错位。古典和当代的激烈对撞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反思,对过度消费主义的反思,甚至对现在信仰缺失的一种思考。艺术家对现实的关注有着隐秘的思想情感,而不是仅仅强调观念的、形式上的创作。
我觉得是这三点引起了它的火爆,还有评论说这是重庆版的“蒙娜丽莎”,把它提到这么高的高度,这是流量造星,也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2025年6月26日,川美毕业展闭展时,庄诺(右)与《祷》的创作者安琪合影。图片由庄诺提供
:对于年轻艺术家爆火这件事情,您有什么想法?
庄诺:我始料不及。对安琪来讲,我觉得是可喜也可忧。喜的是一夜成名。有好多毕业生离开学校五年、十年甚至十几年,都在默默无闻地创作,无人问津,还有很多画家,作品已经卖了上百万元了,但没有红过。“一夜成名”可以说是个好现象。担忧的是,她成名太早。毕竟她还太年轻了,太早成名未必是件好事,因为未来不确定性比较多,她能否在艺术上有可持续性的造诣我们还有待观察。我觉得安琪应该沉下心来,在艺术的道路上要继续探索。我们作为藏家也好,作为关注她的网民也好,能够用平常心去对待她,也期待她有更多的好的作品,不辜负大家热烈的期待。
:作品爆火这件事对您有什么影响?
庄诺:坦率讲,画的爆红已经一个多月了。其间有挺多朋友希望我讲一讲,开始我不大想讲,但后来也觉得有必要回应一下。我觉得高光应该属于这张画,属于画家,不应该属于我们。作为买家或叫收藏家应该是默默地在背后支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