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www.thepaper.cn)从重庆市民政局召开的2025年重庆市老龄事业发展暨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针对当前涉老矛盾纠纷、诈骗等问题,重庆多部门协同联动,构建全方位老年人权益保护体系,为老年人安享晚年保驾护航。发布会还公布了重庆市老龄办联合市高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遴选的2025年度十大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
以下是部分案例:
男子使用老人手机号注册支付宝账号出售被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2022年3月至5月期间,毛某甲获得重庆市江津区、武隆区、巫山县等地镇(街)开启电子医保凭证申领激活和推广工作的许可,并邀约被告刘某、毛某乙、何某、杨某涛、秦某节、彭某龙、周某等人专门成立团队开展工作。在协助配合使用非智能手机的农村老年群体激活电子医保凭证过程中,前述8人擅自留存、秘密使用该农村老年群体的身份信息和手机号码等敏感个人信息,注册支付宝等账号并予以出售牟利。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前述8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经法院主持调解,毛某甲等8名被告同意按照公益诉讼起诉人诉请协助注销案涉317个支付宝账号、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公开赔礼道歉以及分别自调解书生效后三年内为各自住所地养老机构提供13次至73次不等的公益劳动服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4小时,参与活动的方式和完成效果需经公益诉讼起诉人同意并确认)等义务。
检方督促整治涉老无障碍设施建设
重庆市长寿辖区内葛兰镇福利院、新市街道敬老院等多家养老机构存在未按照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建设无障碍设施的问题,如生活房间和公共洗浴室的门口建有台阶,妨碍老年人通行;公共洗浴室和楼层楼梯通道未设置安全扶手,导致危及老年人人身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遮阳棚漏水导致地面湿滑,增加摔倒摔伤风险。上述情形,严重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安全。
2025年4月8日,长寿区检察院根据“检察+”协作机制征询专业人员意见,针对养老机构无障碍设施建设监管不到位向有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尽快督促涉案养老机构对无障碍环境建设不达标问题进行整改。长寿区检察院于2025年6月组织“益心为公”志愿者、专业人员对葛兰镇福利院、新市街道敬老院等5家养老机构整改情况进行跟进调查,发现涉案无障碍设施缺失问题已有效整改。
向赶集老人推销假药,首犯被判处十年六个月
2018年12月至2022年8月期间,周某某在重庆市永川区通过网络购买“虫草多鞭补肾胶囊”“卓玛丹补肾丸”等药品及“虫草强肾宝补肾胶囊”等保健食品后,雇佣销售人员在村镇赶集时向农村老年人推销,并安排销售人员冒充医生对咨询的老年人进行电话问诊,声称系正规厂家生产药品,能治疗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等疾病。经统计,周某某累计销售上述药品105653瓶,金额达150万元,涉及重庆、四川等地。经检验,上述药品和保健食品中均检出西地那非成分。经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虫草多鞭补肾胶囊”“卓玛丹补肾丸”等均系假药。
2024年5月15日,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法院以销售假药罪判处周某某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百五十万元。周某某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重庆检察五分院认为,本案虽然通过刑事判决追究了周某某的刑事责任,但考虑到“虫草多鞭补肾胶囊”“卓玛丹补肾丸”等假药大部分已经流入市场,并且周某某销售假药的对象主要为老年人消费者,受害者人数众多,受到欺诈的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并没有得到有效维护,具有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必要。2024年12月23日,重庆检察五分院向重庆市第五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诉请法院判令周某某承担惩罚性赔偿金200万元,并在重庆市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公开赔礼道歉。2025年5月20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作出民事公益诉讼判决,认定周某某存在销售假药和消费欺诈的违法行为,侵害了众多消费者的知情权、健康权等合法权益,支持检察机关全部诉讼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