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悉,开幕一个多月的2025南京国际艺术季将于近日落幕。本届艺术季以“叠影”为主题,通过影像媒介探讨记忆、技术、身份与观看之间的复杂关系,标志着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自2019年创立以来的重要转型——从以交易为核心的博览会升级为以策展为导向的艺术季。这一转变不仅是形式的革新,更折射出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与城市文化建设的深层互动。

NAFI2025南京国际艺术季现场
本届艺术季以“双轴结构”展开叙事:一方面,策展团队围绕主题组织年轻艺术家群展,呈现新生代创作的精神图谱;另一方面,各参展画廊以独立展区呈现艺术家个展,穿梭于现实、虚构与历史的多重维度。这种结构既保证了学术深度,又兼顾了市场活力,使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在“策展+影像+在地联动”的框架下,形成学术研究、影像放映、教育推广与社区参与交织的复合文化生态。

现场展示的影像作品
据主办方对介绍,影像艺术作为核心媒介,在此次艺术季中被赋予了多重使命,它既是艺术表达的载体,也是联结公众的桥梁。通过影像的“叠影”特性,艺术家与观众共同探索视觉语言在技术时代的新可能。其中,香格纳画廊曹澍的影像装置《无限和无限加一》(2020)以8通道3D渲染与实拍结合,构建孤岛招待所的无限回廊,在不同高度的楼梯上讲述着艺术家眼中的世界;空白空间李燎的《厕所在前边,右转》(2024)将日常指示性话语转化为黑白影像,嵌入转角通道,观众在穿行中遭遇艺术家对生活琐碎仪式的凝视,建筑通道成为现实与虚构的过渡地带。

NAFI2025南京国际艺术季现场
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从博览会升级为艺术季,也是从“展示与交易”向“策展与传播”的转型。这一变化回应了当代艺术领域的两个趋势:一是艺术与城市的深度融合,通过持续近两个月的活动,艺术季打破了传统博览会短暂、集中的模式,将艺术实践嵌入城市文化肌理。分现场“NAFI BAZAAR”及系列公共活动,以轻艺术形式吸引市民参与,推动艺术从精英圈层走向公共空间;另一方面,策展团队张莉娸、贺潇、孟宪晖的加入,强化了学术支撑;30家国内外画廊的参展,则激活了市场活力。

NAFI2025南京国际艺术季现场
NAFI2025南京国际艺术季的转型与南京的城市文化战略紧密相连。作为六朝古都,南京正通过当代艺术实践重塑其文化形象:艺术季主展场选址四方艺术湖区,分现场融入城市街区,既突出本地文化特色,又通过国际画廊参展(如赛迪HQ画廊、纽格赫姆施耐德画廊)连接全球艺术网络。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文投集团、十竹斋艺术集团等机构的支持,以及南京金陵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的参与,形成“政府-市场-公益”多元协同机制,为艺术季提供制度保障。

NAFI2025南京国际艺术季现场
事实上,这一转型也仍面临挑战:如何持续吸引优质画廊与艺术家参与?如何在扩大公众影响力的同时保持学术品质?如何在国际艺术版图中确立独特定位?然而,其前景同样值得期待。作为“亚洲具影响力的影像艺术季之一”,NAFI通过长线运营、策展引领与社区参与,已探索出一条艺术与城市共生的路径。未来,若能在内容生产、国际对话、青年培育等方面持续深耕,NAFI有望成为南京乃至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支点。
NAFI2025南京国际艺术季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