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9场“精准匹配”的招聘活动,即将让深圳与上海进一步紧密相连,为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书写新样本。
9月23日,由深圳联合汕尾、河源两市举办的“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上海交通大学专场将拉开序幕。
届时,涵盖世界500强、科技50强、国企、专精特新“小巨人”等223家企业将通过线下线上悉数参与,聚焦计算机、新能源、生物医疗、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提供岗位1.59万个。
随后,这样的招聘活动还将走进复旦、同济、华东师大等8所上海知名大学。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打破了传统“大而全”的招聘模式,走出一条“小而精、小而美”的精准引才路径。
直抵高校
广东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和工业大省,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这片开放包容的沃土持续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年轻人于此奔赴梦想。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如火如荼的当下,人才之于新兴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2月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后,广东以空前力度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明确以“粤聚英才、粤见未来”为主题,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4月13日,“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上海站)举办。深圳人社 图
半年不到,截至2025年7月底,广东已提前实现“百万英才汇南粤”的揽才目标。“百万”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金九银十”的秋招季,广东乘势而上,再出“大招”——以“万企进百校”高校专场形式,主动叩响全国超百所重点高校的人才之门。
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市,上海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市和科研重镇,双一流高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占人口比重接近4成。
由深圳市福田、罗湖、宝安、龙岗四区承办的9场专场招聘,直接深入上海顶尖高校“腹地”,搭建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平台,让求职者触摸到深圳科技创新的脉动,无疑将极大提升引才的针对性和成功率。
宝安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马强在接受(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像这样“零距离”的接触,能让上海高校学子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深圳的产业生态、发展机遇、人才政策和城市文化,而不仅仅是某个职位的薪资待遇,这是一种“城市品牌”和“雇主品牌”的深度协同。
精准匹配
截至2024年底,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突破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2家,这一密度在全国城市中位居第一。近年来,深圳更是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20+8”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上海站)现场,求职者与机器人互动。 深圳人社 图
当前,新兴产业人才缺口与传统产业人才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实现人才就业与企业用工的精准匹配,成为破解就业难题的关键。
了解到,深圳此次秋招紧密结合“20+8”产业集群发展需求,通过前置性的高校专业梳理和产业需求匹配,有针对性地筛选和招募企业岗位,确保招聘岗位与上海、山东12所高校人才专业背景相契合,着力提升引才精准度和招聘实效。
宝安区是深圳的产业大区、出口大区和制造业强区,该区将于9月25日、26日承办在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举行的专场招聘。活动吸引了宝安区包括欣旺达电子、大族数控科技等先进制造与新能源领域的代表企业,同时还有中兴通讯、比亚迪等跨区域行业龙头积极参与。
马强表示,“宝安区‘精准’的核心就在于瞄准那些与区内重点产业高度契合的顶尖高校及优势专业,精准引导人才资源与产业需求高效对接。”他举例说,本轮招聘的目标院校之一复旦大学在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专业方面培养体系完善,这与宝安在人工智能算法、软件与信息服务等方面需求不谋而合;同济大学在微电子、电子工程、材料科学等专业实力雄厚,这与宝安对半导体产业,特别是芯片架构、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的急需人才需求相互符合。
对企业而言,“深度对接”、“精准匹配”的招聘,消弭了与人才于茫茫人海中相互寻觅的低效状况,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与经济成本。
深圳市九天睿芯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本次重点聚焦核心技术研发岗位,包括数字设计工程师、芯片自动化量产测试工程师、NPU模拟器工程师等。
当谈及是否能够招揽到心仪的核心技术人才时,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鄢梦诗满怀信心,她认为,这一过程中,深圳人社局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说是组织者,但人社局倒更像是一位专业的人才顾问,他们对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布局和人才分布的深入了解,为我们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建议,让我们更精准地锁定目标人才库。”
深圳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张智荣向介绍:“今年8月份,我们就与上海的高校深度对接,系统梳理出了专业清单,并将这份清单提供给企业,由企业根据产业需求自主选择参与的院校专场,力争与高校的优势专业吻合,与城市、产业所需相匹配。”
作为匹配模式的升级,人社部门深度“备课”、读懂专业,给予企业更为高效精准的参考。加上前文提及的组织形式的迭代,即秋招采取分区、分线路推进,由市里相关部门统筹,采用“包田到户”的方式,4个区分别对接高校承办招聘活动。以及动线设计的优化,按照上海9所高校地理分布整合招聘线路,并同步考虑各区域产业功能定位与高校学科强项,实现“区域产业优势”与“高校专业资源”的双向契合,都是深圳引才工作向精细化与科学化转化的生动体现。
张智荣表示,这种“按图索骥”式的人才引进策略,不仅能够满足深圳重点产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为上海的优秀人才提供更加精准的职业发展岗位;也进一步深化了深圳与上海两地之间的互动纽带,为双城在高质量发展中注入持续协同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