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伏案工作8个小时,通勤路上还在低头玩手机。回到家,一抬头就觉得脖子僵硬、头皮发紧,偶尔身上抽痛,安慰自己睡一觉就好。
很多疾病的进展,是因为长时间忍受痛苦,忽略了身体的警告。本期《健康有方FM》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医生、《知脊:徐医生告诉你的事》作者、科普大V徐文斌,以及长期遭遇肩颈不适的打工人代表Stella,共同讨论如何守卫我们的脊柱健康。
在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 在一次次“拖延”“隐忍”的病史背后,医生看到了怎样的人间悲欢?
· 脊柱发出的“求救信号”,我们听懂了吗?
· 高压职场下,如何不让我们这根“生命支柱”先垮掉?
【本期嘉宾】
徐文斌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Stella 长期伏案工作、有颈肩不适困扰的“典型打工人”代表
【本期主播】
雅婷 ·湃客编辑
以下为文字节选,更多讨论请点击音频条收听。
脊柱的“求救信号”,我们读懂了吗?
“我的肩胛骨总是酸胀,一坐就难受。”“低头时间长一点,脖子就像被谁掐住了一样。”
在节目中,Stella讲述了自己的症状:左肩不适、肩胛骨酸痛、肩膀弹响、腰部脊柱紧绷。这类问题在当代办公人群中极为常见。她问道:“我已经尽量不久坐、少低头,为什么还是反复不适?”
徐文斌解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脊柱的风险因子——久坐、长时间低头、缺乏力量训练,都会引起肩颈和腰背部肌肉的慢性劳损。大多数轻症患者并无明显结构损伤,而是“长期姿势不良”造成的软组织炎症和筋膜紧张。
对于Stella的情况,他建议从两方面调整:第一,规律低强度运动,比如每次15分钟的游泳;第二,建立身体节奏感,“可以把生活安排得有‘假期感’,避免长期过劳。”
他也解释了脊柱的构造:颈椎、胸椎、腰椎和骶尾椎四部分,支撑着整个身体、保护神经系统。正常脊柱应从正面看呈一条直线,侧面则有“S形曲度”缓冲应力。生活中,我们可能忽视了一些早期表现——比如反复落枕、头晕、手麻、背部持续酸胀,这些都可能是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的表现。
“我最近做过的一台颈椎手术,影像显示神经通道已被压到只剩5%的空间。”他说,“就像家里供水的水管,年久失修后慢慢生锈堵住了,但竟然还能流出一点水。但是手术时稍微碰一下、晃一下,或者一不小心姿势变化,神经就可能损伤,醒来就彻底不能动了。”这种身体情况不是一夜之间发生,一定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慢慢积累起来的。
高压之下,如何守住这根“生命支柱”?
“我们现在不仅要看影像学指标,更要综合患者的感受、活动能力和心理状态。”徐医生说。很多时候,“挺不住”的并非脊柱本身,还有长久以来积压的情绪压力。
“有很多患者,看了检查一切正常,但脖子、肩背就是痛。这类人大多性格紧张、生活节奏快、情绪压抑。”
有时候偏头痛、紧张性头痛或者神经痛也可能会延伸到脖颈疼痛。如果情绪压力无法疏导,心态问题很容易外化到身体上,导致相应的症状加重和放大。
对于女性患者而言,围绝经期的激素波动也会影响骨质密度。25岁是骨量的巅峰,之后就开始流失。补钙、晒太阳、合理饮食,以及适当的力量训练,都是延缓骨量流失的关键。很多人担心日晒会伤皮肤,徐医生建议,可选择早上9点前或下午4点后的非强烈阳光,每天晒15分钟脖子和手臂,能有效促进维生素D合成,提高钙吸收率。
至于办公室常见的“鼠标手”“肩周炎”“腱鞘炎”,他建议减少连续用力动作,注意劳逸结合。膏药、理疗、热敷是常用的缓解方法,更重要的是从源头减少过度使用。
徐医生开出三条“健康处方”:第一,规律运动,尤其推荐游泳、快走、核心训练;第二,改良工作与生活环境,比如调整桌椅高度,增加站立时长;第三,关注情绪压力,避免“压垮最后一根神经”。
其实,作为医生,徐文斌自己也有肩颈不适问题。讲起自己的“脊柱保养法”,他会久坐时强迫自己起身活动,每看十个门诊病人,就站起来接待第十一位。
从诊室到纸面,《知脊》想告诉我们什么?
在医生的身份之外,徐文斌是百万粉丝追随的医学科普短视频“顶流”。他经常遇到一些本可避免的悲剧:患者因忽视早期症状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最终发展为严重甚至不可逆的疾病。
他讲述了一位中年男性高管的病例,患者平日工作忙、社交多,颈椎不适反复发作却始终未重视。一次醉酒后颈椎急性受压,导致高位截瘫。如果更早了解颈椎病的风险信号、及时介入,悲剧或许可以避免。
这类“最后一根稻草”的故事,在徐文斌的日常工作中并不少见。“我在门诊看到很多人,其实并不需要走到手术那一步。如果他们能早点休息,早点干预,是有可能恢复到健康状态的。”他提到一个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症状虽重,但通过保守治疗就成功避免了手术。
正因如此,他开始尝试用视频、图文、图书等形式做科普,“希望帮助更多在门诊之外的人”。
他的新书《知脊:徐医生告诉你的事》,书名既暗示了作病人的“知己”,也寄托了医生对大众健康的关切。对大众而言,医学知识其实是很抽象的,如果能把它们和真实的故事结合起来,大家就容易记住。因此,书中既有徐文斌在临床中遇到的真实案例,也有对常见疾病症状的细致拆解。
《知脊:徐医生告诉你的事》/徐文斌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偶尔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在安慰。很多时候,医生的多一次询问、多一句解释,就能换来患者的安心。
【时间轴】
01:08 写书初心:希望更多人识别疾病早期信号,避免拖延病情
02:40 科普的出发点:让“非病人”也能自我觉察
04:07 一位差点做颈椎手术的中年患者
07:21 醉酒后瘫痪的CEO
11:50 像“水管堵塞”一样的脊柱病变
15:15 为什么我总是左边疼?
16:42 年轻人常见的颈肩腰痛原因
21:08 脊柱的结构和生理弧度
24:45 情绪也会影响身体
27:00 骨质疏松:25岁就要开始“存骨本”
29:00 有氧 vs 力量训练:晒太阳也能补钙
30:26 日常不适如何解?坐姿、椅子、鼠标手与“膏药人生”
35:06 医生也会颈椎痛:徐医生的自我调节方式
策划、主播 / 胡雅婷
监制 / 徐婉
实习生 / 郑丽丽 苏怡菲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的观点或立场,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