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13日开始到10月29日,半个月的时间,原创专题报道《人心,不凉》已经刊发了10位人物的报道。

本组海报设计:郁斐
网友的留言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
网友说,“人心不凉,这个专题搞得好,很有教育意义!”网友还说:“平凡的英雄,值得铭记。”还有网友说:“人心不凉,中华有爱。”



《人心,不凉》这组专题没有宏大叙事,也没有渲染悲情,而是走到英雄的亲友身旁,静静地倾听他们讲述英雄走后的生活和故事。
倾听和记录,也是告慰英雄的一种方式。
我们记录下来这些故事:
——2020年6月的一天,33岁的解放军某机步营营长陈红军不幸牺牲于一次由外军蓄意挑起的冲突事件中。至今,陈红军牺牲已有5年多时间。截至目前,兰州市烈士陵园共收到社会各界人士送给陈红军的礼物、信件等千余件,到兰州市烈士陵园祭奠陈红军的人数已超过150万人次。

——2023年8月,原本休假中的周昆训看到吉林省舒兰市连续强降雨的消息,决定提前结束休假,返回单位工作。不料一日凌晨,周昆训赶赴一处汛情严重的乡镇时突遇洪流、不幸遇难。周昆训牺牲后,许多网友被这位烈士的事迹打动。一些素不相识的网友自发建起“烈士守护群”,定期为周昆训献上鲜花。还有27万网友关注了周昆训妻子王佳的自媒体账号,留下无数的暖心留言。

——2024年8月10日,栾留伟和赵金在河北固安救助落水儿童时,一起英勇牺牲。不同的是,栾留伟身后留下了一家小羊蝎子火锅店。妻子薛巧艳强忍悲痛,将其挂牌为“栾留伟英雄店”。来自全国各地的顾客用排队就餐、悄悄留款等朴素方式表达敬意。栾留伟生前就常热心助人,如今他的精神在这人间烟火中延续。妻子坚守着店铺与家庭,让英雄之光汇聚成温暖力量,在岁月中不断传承。

——一位身为独生子的战友意外离去,其他35位和他有“过命之交”的战友接过了守护其女儿的重任,这一守护已持续了21年。这种默默的守护行为亦是一种“英雄之举”,不计名誉,不计得失。英雄之举不仅在关键历史时刻,亦在生活点滴之间。

有人可能会主观地认为,这种主题报道会不会没有受众?传播的数据击碎了这种“想象”,主题报道一样有大流量。事实上,这组专题报道有人看,还有很多人看,后台点击数据一次次给了我们信心。
仅以“退役军人去世后,35位战友陪他女儿长大”为例,该报道刊发当天就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第二,截至报道发布次日10月22日中午12时,话题总阅读量达1.3亿,多达56家媒体接力转发报道。《人心,不凉》专题报道有效凝聚了社会善意,为构建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提供了正向的情感纽带,这与旨在“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的追求相契合。

中共中央关于“十五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深化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提高主流舆论引导能力。
主流媒体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一位新闻前辈说:“新闻要与人站在一起,而不是与流量站在一起。无论技术如何改变表达方式、传播渠道和商业模式,关键时刻‘我’在现场,秉笔探究真相,破除茧房,内容为王,为读者提供真实有价值的信息,是新闻人永恒的追求,也是新闻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人心,不凉》就是一组来自现场的报道:记者走进英雄亲友的家中,有的地方甚至交通相当不便、语言不通。坐了下来,听了进去,记录、传播……
这些故事可以温暖我们很久。
(作者陈良飞系政治新闻部总监、港澳台新闻部总监,高级记者)

设计: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