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君匋((1907年~1998年),是一位集书法、篆刻、作曲、装帧、绘画、诗文等于一身的艺术家,他曾是闻名上海滩的“封面钱”(指书籍封面设计),也是博采众长的“篆刻钱”,同时,也是现代音乐出版的开拓者和奠基人。4月26日,嘉兴榡美术馆举办的“艺兼众美——钱君陶艺术作品展”将对外展出,以书画、篆刻和装帧设计等展现其艺术人生与成就。今天在现场先睹为快。
钱君匋(1907-1998),乳名玉棠,后更名瑭,号君匋,别名午斋、豫堂,生于桐乡屠甸,祖籍海宁路仲。他集书法、篆刻、作曲、装帧、绘画、诗文等于一身。据说,他一生参与了1700余种书籍装帧,22000 余方篆刻,100余种各类学术著作,100余首词曲创作以及无从统计的书画作品。
钱君匋
1907年2月12日,钱君匋生于浙江省桐乡县屠甸镇。6岁时,入私塾读书。爱画画的钱君匋常背着老师画,有次被发现了,愤怒的老师责以重罚,不服气的钱君匋夺下戒尺扔到窗外,于是被退学回家。其超乎同龄人的艺术灵性,让他得到了乡里名师钱作民的赏识。
在钱作民的推荐下,1923年,年仅16岁的他独自踏上离家的船来到上海,进入上海艺术师范学校学习,专攻图画和音乐。当时他的老师是弘一大师的三位高足:吴梦非教图案、刘质平教音乐、丰子恺教绘画。丰子恺也是桐乡人,对他格外照顾,也使得他眼界大开、诸艺始攀。
1938年7月1日,在上海苏州河北海宁路咸宁里11号,钱君匋等创办的“万叶书店”挂出了自己的招牌
钱君匋幼时家境不好,很早就走上了工作的道路。26岁时,他与江阴籍陈学鞶女士结婚,后任“神州国光社”编辑部主任,5年后,应巴金、靳以之邀共同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广州分社。后在上海创办“万叶书店”,任经理兼总编辑。
他集书法篆刻家、诗人、画家、出版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其书法真草隶篆皆精,简书灵动质朴;绘画承明清遗韵、融 “海派” 风骨,笔墨苍劲意境高古;篆刻上溯秦汉、博采晚清诸家之长,形成独特艺术风格。
钱君匋的篆刻与书画
了解到,此次嘉兴榡美术馆的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展品约200件(组),展示钱君匋书法、绘画、篆刻、出版、装帧、音乐编辑创作以及诗词创作等多方面的成就。该展览由嘉兴市收藏行业协会会长、榡美术馆馆长苏伟纲发起。苏伟纲说,“我们希望依托榡美术馆,为挖掘嘉兴乡贤资源、传承弘扬嘉兴文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钱君匋的绘画以写意花卉为主,他取八大、青藤、陈白阳、赵之谦、吴昌硕诸家之长,复取西洋构图之妙。他描绘的题材包括苍松、翠柏、藤萝、牵牛、山茶等,这些作品无倦苦,多亮色,艳处雅,淡处浓,可见其对生活的热爱。
策展人李雪峰告诉,“展览的展品时间跨越了一个甲子,在书画作品的呈现里,有早年的创作于1939年的作品,也有去世当年的晚年生书画。“展厅中,最小的书画作品仅仅巴掌大,画于笔记本上,最大的作品高3米多,是一幅描写向日葵的画作,“顶天立地”地挂在展厅中。这幅最大的作品创作于1997年,那年他90多岁,由此可见其晚年蓬勃的创作力。
钱君匋作品
钱君匋作品
钱君匋作品
钱君匋作品
相较于绘画,钱君匋的刻印更是一绝。他研究秦汉印,也对明末清初及晚清大家风格了如指掌,于赵之谦、黄牧甫、吴缶庐几番出入,存魂去形,下过苦功,又幸得缶庐、黄宾虹、齐白石指教,和同辈名家易大厂、钱瘦铁、来楚生、方介堪、朱复戡、陈巨来切磋数十年,其印老辣俊爽、外淡内浓,风格独特。据说,他一生刻印22000余方。
从形到意,钱君匋不仅会刻花卉等图案,更善于刻长文。他被称为边款大家,刻至五面,为篆、隶、汉简、草,以及魏碑《龙门二十品》,变化多,精纯酣畅。展览呈现了钱君匋各个时期的印章作品近40方,包括其最具代表性的长跋巨印,有四面边款,刻的草书、行书、隶书既展现了运刀水平,也是“印从书出”这一印学理论的成功实践。
展览现场
钱君匋作品《穷远楼》
钱君匋作品《大好河山》及边款
钱君匋作品《雨苍》及边款
这里还展出一套旧藏印谱和部分钱君匋送给学生的资料,展现了他为丰子恺、启功、关良、朱屺瞻、李苦禅、陆维钊、等名家治印。策展人说,“通过印蜕不仅展示了钱老的篆刻水准,也可以看出他的朋友圈。”
装帧与出版
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毕业后,钱君匋先在私立浙江艺术专门学校担任图案课老师,后受聘于开明书店,任音乐、美术编辑。在这里,钱君匋获得了一方可以发挥的广阔天地:从事书籍装帧工作。他也由此得一雅号——“钱封面”,胡愈之、陈望道、夏丏尊等联袂为其订润例。
钱君匋在上海南昌路家中
1994年6月钱君匋先生在上海南昌路家中 图源
钱君匋与鲁迅的相识相知,更是大大鼓励了他在书籍装帧方面的热情。有一天,鲁迅到开明书店访问书店创办人章锡琛,恰好看到了钱君匋设计的《寂寞的国》、《尘影》等书封面,十分喜爱,由此对这位青年充满好感与赞赏。之后,钱君匋陆续替鲁迅的《朝花夕拾》作印刷监制,为《艺术论》、《文艺与批评》、《十月》、《死魂灵》、《死魂灵百图》等书负责装帧。又先后为沈雁冰主编的《小说月刊》、叶绍钧主编的《妇女杂志》、钱智修主编的《东方杂志》、杨贤江主编的《学生杂志》、章锡琛主编的《新女性月刊》等作装帧设计。慢慢地,他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简洁明快、单纯清丽、时尚而又富有金石气韵。
展览现场,(左)为1927年设计的《尘影》封面
展览现场,钱君匋装帧设计
除了设计书籍封面,钱君匋亦能作词善作曲。他十分重视音乐教育,曾编写过《评幼稚园小学音乐集》《音乐的学习》《小学生唱歌集》《小朋友歌曲》等。1938年,在上海苏州河北海宁路咸宁里11号,钱君匋等创办的“万叶书店”挂出了自己的招牌。从此,万叶书店在抗日的炮火中经历千辛万苦逐渐发展壮大,成长为以出版音乐读物为主的专业出版机构。在中国的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览现场,万叶书店的出版物
展览现场,万叶书店的出版物
在展厅里,观众可以看到1927年22岁的钱君匋为黎锦明设计的《尘影》封面,有为巴金著作《新生》设计的封面,也有当时的绘画出版物《万叶铅笔画》以及音乐出版物等,以此展现他在这两个方面的成就。
在另一个展柜中,观众可以见到钱君匋的《鲁迅印谱》。这是鲁迅逝世多年后,钱君匋感念鲁迅先生的鼓励与教诲,精心刻制了168方鲁迅笔名、别号的印章。在印章和拓本被查抄后,他进行了重刻。一部《鲁迅印谱》,道尽了鲁迅的一生,也讲述了钱君匋对这位忘年之交的敬怀。
展览现场,《鲁迅印谱》
信札与文稿
展览的另一个亮点是钱君匋的信札和文稿。展出的一批信札中,有他托朋友购买沈曾植书法、吴昌硕印谱,他推荐朋友著作到商务印书馆出版,自己的书托别人出售等内容,也有帮人刻印,不厌其烦指导朋友学书法、讲述学书心得,指导学生诗词创作并亲自修改的等。
展览现场,展出的信札
如,在致振华信札中,他谈及了学书心得:“……只是学书法首先要揀合乎自己兴趣的来学,这样可以事半功倍,因为有兴趣与没有兴趣可以左右学习的进程。而且已有某种习惯,要改转来也不容易。学习书法主要在于勤练,如不勤于执笔,肯定不会不劳而获……”
展览现场,《致荆棣信札》
在致荆棣信札中,则谈及了学印,刻边款等建议:“边款刻不好,第一要字要写得好,否则难于生色,希望你多练字。附来印拓多枚,已看过,很好,但还要求进步!有些事都记在印侧,请参考。今另寄一本《钱刻文艺家印谱》送你,希望能照谱中的印看齐,那就好了!边款也是如此,你的诗写的不错……”
在致凤翘信札中,他则谈及了出版事宜:“兹有江阴同乡陆永安君正收集画家照片,北京方面李可染、叶浅予、吴作人、王雪涛四位请你便中代向他们索取现成照片或底片,以便编入《画家摄影专集》,现已收得上海江苏浙江方面画家照片四十余帧,内有刘海粟、关良,唐云、朱屺瞻、谢稚柳、王个簃、亚明、陈大羽、陆抑非等,仅少上开四人,请设法为幸……”
展览现场,《致凤翘信札》
展览现场,《致凤翘信札》
“这些信札是钱老家事、艺事的一个缩影,书法研究者以为写信是最自然的书写,这批时间跨度近五十年的信札,可以看到钱老行书的演变过程,也向我们展示了钱老最轻松的书法状态。”李雪峰说。
钱君匋视艺术为“第二母亲”,曾说:“艺术哺育了我,我也有义务为艺术的发展尽一点人子的微力。”他一生以弘扬民族艺术为己任,奖掖后学,不遗余力。
展览由君匋艺术院担任顾问单位,嘉兴市收藏行业协会主办,桐乡市收藏家协会协办,嘉兴市嘉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
展览将持续至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