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因柔美色调被解读为“乾隆少女心”,在历时近一年的江苏省“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各地巡展中(每个地方展期只有10多天的“快闪展”),受到较大关注,并在相关文创销售中成为“冠军”,这一展览近日来到最后一站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
“小粉炉”的走红,既是文博传播创新的典型案例,也折射出当代社会文化消费与身份建构的深层变革。有评论认为,将大型展馆的网红文物送到基层展览。文博资源向基层倾斜,有助于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
2025年6月14日,江苏省淮安市“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准安站开展。 视觉中国资料图
2024年,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选取省内最热门的三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策划推出了历时近一年的“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此次环省行时间从2024年10月至2025年7月,持续10个月,巡展范围覆盖全省13个设区市。展出二十余件珍贵文物,包括五代《韭花帖》、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东汉初错银铜牛灯、清中期掐丝珐琅鎏金太平有象熏炉、清白玉渔家乐船形摆件等多件国家等级文物。这一展览通过“数字展+珍贵文物+文创艺术”的形式,让公众不出远门就可看到文物。
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 南京博物院
这一展览中,“小粉炉”——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也是一件非常受欢迎的明星文物。该盖炉是用一整块芙蓉石雕刻而成的,通体为粉红色,表面布满长短不一、大小相同的天然纹理。在它的腹部两侧装饰有蟠螭和铺首衔环耳,而且在盖顶也精心雕刻了四条小蟠螭,栩栩如生。
据《南京日报》报道,截至2025年5月,“小粉炉”文创冰箱贴的销量已突破70万件,成为南博最畅销的文创产品。在无锡站的“数见苏韵”巡展中,文创区首日销售额突破40万元,其中“小粉炉”冰箱贴是主要热销品。
“小粉炉”冰箱贴
无锡博物馆文创产品热销
无锡站排队盛况2025年2月22日 江南晚报 图
据《现代快报》今年5月统计,在长达9个多月的时间里,“数见苏韵”环省行已然缔造了诸多文化传播的奇迹:巡展覆盖10座城市,累计接待观众超过150万人次,日均观展流量达1.2万人。这一行动有力地带动了文创销售额突破千万元的大关。
具体而言,常州站共迎来了 23.8万人次的观众;连云港站日接待观众4.2万人次,刷新了江苏全省备案博物馆单日接待量的纪录。在无锡站展览开幕的首日,文创区的销售额就突破了40万元;南通站的文创产品销售总额达到了101万元。
“一件文创产品,带动了文物展的火爆的同时,也将流量带到了我们这个展览和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文创部负责人田甜此前表示,文创产品持续“破圈升级”背后,是博物馆不断拓宽边界的探索,是文化体验与消费升级的“双向奔赴”。
为何这件粉色文物受到大家关注?
其通体粉晶的材质颠覆了传统文物“厚重古朴”的刻板印象,契合年轻人对萌系美学的偏好。小粉炉的文创产品(如冰箱贴)也被赋予“治愈感”标签。 年轻人通过消费、分享,在群体中找到文化认同感。
社交热度的升高,也使得文物本身在大众视野中得到了更多的曝光率。
虽然这一巡展在每个地方的展期只有10多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快闪展”,却引发打卡热潮。不得不说,网红文博产品也打响了巡展名气,使得“逛博物馆”成为假期的热门项目。对于大众美育来说,不啻为一种良好的途径。
6月21日,“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准安站。视觉中国资料图
具体时间以公布为准
巡展将南京博物院、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头部机构的珍贵文物带到基层,解决传统博物馆“冷热不均”问题,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顶级文物。传统博物馆需专程前往,而巡展融入社区、商圈,使忙碌的上班族、学生等群体更便捷接触文化。而AR/VR还原历史场景(如5G大运河沉浸空间)、AI对话古人,使抽象知识可视化,能让更多青少年提高学习趣味性。
邳州市博物馆是此次巡展的第二站 新华社图
家长带孩子观展成普遍现象,据《盐阜大众报》报道,盐城站家长反馈“不仅让孩子增长了见识,也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有家长认为,“小粉炉”冰箱贴扫码后能触发动态展示,让孩子关注文物背后的故事,也是一种良好的启发。巡展不仅掀起了江苏省各地的“博物馆热”,也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增添新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