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大飞机产业园内的GE航空航天上海发动机现场支援服务快修厂(以下简称“OWS上海”)车间里,一台台飞机发动机正沿着U型“流水线”完成拆解、更换和维修单元体、装配等工序。
GE航空航天上海发动机现场支援服务快修厂
航空领域,发动机的“保质期”核心在于其安全高效的在翼运行周期。据记者了解,此前飞机发动机通常5至7年做一次全面的性能恢复。
近日,记者在探访OWS上海时,GE航空航天发动机现场支援服务快修厂负责人王滔向记者表示,“发动机维修厂就相当于飞机的‘4S店’,快修就好比飞机发动机在店里做‘小保养’。”快修即通过将发动机维护拆分,在短期内做小故障排除或构型升级,大大缩短发动机在维修厂里的时间。
2023年在上海临港投产的OWS上海快修厂,是GE航空航天全球七大发动机现场支援服务快修厂中最“年轻”的成员,也是截至目前GE航空航天在中国唯一的快修厂。在两年时间里,OWS上海快修厂通过流程重构与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发动机快修升级路径,让发动机在翼时间更长,更将维修效率大幅提升。
本土流程创新:提升维修效率,破解供应链瓶颈
王滔向介绍,传统发动机维修厂普遍采用“固定位”模式,即发动机静置在固定的维修工位,所有人员和工装围绕其开展工作。这种模式虽能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但随着民航迅猛复苏,在发动机维修需求激增时,极易出现工位占用、工装闲置与人员等待的矛盾。
“因民航供应链困境,今年第一季度OWS上海快修厂积压了多台LEAP待修发动机以及其他停场发动机,导致无法完成交付目标。”王滔进一步指出,主要原因在于“更换和维修单元体”这一环节,涉及需要送修海外的核心部件,待部件修好后运回上海快修厂,由于目前海外维修时间过长,待修发动机只能滞留在固定工位上,等待替换件返回。与此同时,维修工具被占用,工程师待命,更多待修发动机无法进厂。
面对发动机快修停滞困境,今年年初,OWS上海快修厂将制造业的流水线理念引入发动机维修领域,成为GE航空航天全球首个尝试将传统的固定生产位模式改造为流水线模式的快修厂。王滔表示,经过全球技术论证后,团队将传统维修流程改造为U型“单件流”生产线,发动机不再固定不动,而是按拆解、单元体更换、组装的顺序在不同工位间流转,人员则在各节点专注专项操作,“从视觉上来看,发动机一步步拆分、一步步组装,流动起来。我们在生产中因工具造成的等待基本上没有了。”
对航空公司而言,高效快修直接转化为运营收益。这种“流动式生产”模式消除了工具等待造成的时间浪费,流程革新也带来显著成效。王滔介绍,截至二季度末,厂里的发动机维修周期缩短约40%,发动机交付数量从一季度仅1台,在二季度提升到了9台,“明年,希望将周转时间进一步优化。”
同时,存储工装的本土化创新,也进一步推动破解供应链瓶颈。
针对阻碍前后环节流动的“更换和维修单元体”环节,OWS上海快修厂引用了FLIGHT DECK中“平准化”的概念,相当于在流水线上建立一个“蓄水池”。王滔向介绍,通过优化厂房空间和增加发动机存储工装,来存储不断拆解下来的发动机,使生产设备还有空间就可以运转起来。
王滔介绍,通过计算,厂内共增加了10套发动机存储工装,待海外核心部件维修返回后,即可转移至“装配”区域进行部件更换,随即完成交付。值得一提的是,10台发动机存储工装是由中国本土团队设计、本土供应商生产制造。不仅功能和质量与进口工装保持在同一水准,且交付周期较进口工装缩短75%,成本节省近三分之二,促进了发动机维修工期缩短和成本降低。
由中国本土团队设计、本土供应商生产制造的发动机存储工装
“生产流程的调整,也使原本由一个固定团队从头到尾负责一台发动机的维修模式随之改变。”王滔透露,整体来看,新员工培训科目减少三分之一以上,整个工厂的人员效能得到最大化发挥。而释放出来的人力可以被分配到客户现场,为航司客户提供更好的现场支援。未来,伴随着生产效率提升,OWS上海快修厂还计划引入更多的新员工,进行梯队化人才培养。
本土MRO网络持续加强,支持中国民航发动机维修需求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单一航空市场,预计到2043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航空市场。在面临全球格局变化、航空供应链问题的双重挑战之下,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航空业OEM(原始设备制造商)之一,GE航空航天仍对中国经济发展以及中国航空业充满信心。”GE航空航天方面向表示,公司也将运用精益管理体系FLIGHT DECK升级改善维修流程,在确保航司客户运营的高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缩短维修周期,提升维修效率。
近年来,工业巨头GE(通用电气)启动重组计划,将公司拆分为GE医疗、GE能源与GE航空航天三个独立的实体。去年4月2日,GE航空航天在纽交所挂牌,独立上市。
据悉,GE入华45年来,在役发动机超7800台,订单近5000台。据王滔介绍,OWS上海快修厂自2023年7月在临港建成以来,已完成48台发动机快修,补齐了GE/CFM发动机在华快修业务空白,也成为国产飞机的“动力后盾”。OWS上海快修厂是LEAP-1C备用发动机库,快速响应为C909和C919项目提供现场支援服务,如有需求可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支援。
GE航空航天也在持续投资和提高中国本土制造能力。2024年6月,GE航空航天宣布在五年内向全球的MRO(维护、维修和大修)设施投资10亿美元,以提高产能、引进新技术,提升大修厂维修能力,进一步缩短交付时间。在中国,GE航空航天通过开放式维修网络提升MRO服务质量,为航空公司提供灵活多样的解决方案。除上海快修厂外,中国区目前拥有8家合作/授权MRO大修厂和2个发动机零部件周转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