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高通年度的骁龙峰会在北京和夏威夷两地举行。高通CEO安蒙开场演讲提出塑造AI未来的六大核心趋势,包括AI是新的UI(用户界面)、从以智能手机为中心向以智能体为中心转变、计算架构将迎来变革、模型混合化发展、边缘数据相关性增强以及迈向未来感知网络。
高通举办骁龙峰会
高通的愿景是“让AI无处不在”,作为终端芯片厂商,高通的产品重点在边缘和端侧。目前高通在手机、汽车、PC、XR、网络、工业和机器人领域均有芯片平台布局。
智能体重塑对智能终端的认知
安蒙表示,AI正成为新的UI,这可能是最深远的改变之一。AI会越来越多以人为中心,人在哪AI就在哪。
“用户体验的核心已转向智能体AI。这一变革正在重塑我们对所有智能终端的认知。无论是智能手表、无线耳机还是智能眼镜,它们不再只是手机功能的延伸,而是开始直接与智能体交互。智能手机不会消失,但是我们将迎来以智能体AI为核心的时代,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不同品类的智能终端将共同定义全新的移动体验。”安蒙表示对未来智能终端发展也做出预判。
与此同时,为了支持上述转变,需要构建一个全新的计算架构体系,包括操作系统、软件、芯片都需要重新设计以支持这些新体验。
安蒙表示,在由智能体主导的未来,智能体拥有丰富的情境理解能力,能记住用户的习惯,还能理解用户看到的内容,高通正面向这样的需求打造全新的处理器。
安蒙也提出,无论在终端还是云端进行AI处理,二者都将无缝协同,实现边缘侧“云+端”的协同。如今的大模型在被打造之初就支持边缘侧“云+端”协同,这使得任务分配能够高效进行,这样的架构具备扩展能力。“边缘侧数据相关性极高,能够通过边缘数据训练进行不断优化的模型变得更智能、更强大,并通过AI协同部署形成一个动态自适应的智能网络。”
安蒙表示,6G将成为云端与边缘之间的连接桥梁,助力构建具备感知能力的智能网络,它不仅将融合物理与数字世界,还将创造前所未有的体验。高通早已开始6G研发,正在为6G部署进行准备,预计6G预商用终端最早将于2028年推出。
王兴兴:线缆是机器人“亟待突破的关键瓶颈”
高通本次峰会还邀请了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的创始人、CEO王兴兴参会,王兴兴与高通公司研发副总裁兼全球AI研发负责人侯纪磊进行了一场现场对谈。
宇树CEO王兴兴在高通骁龙峰会上
王兴兴认为,通用机器人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能在家庭和工业场景实现“干各种活”的通用能力。宇树将这一目标拆解为几个主要节点去逐步完成。
从当前进展来看,宇树已经完成了去年规划的第一阶段目标,即机器人已经能完成复杂固定动作,无论是舞蹈动作还是武术动作,其流畅度与效果均较以往大幅提升。
在完成固定动作目标后,王兴兴表示下一阶段的核心突破方向是“根据人类指令实时完成任意动作”。宇树科技正全力推进这一技术,若进展顺利,今年年底即可实现;即便稍慢,预计明年上半年也能让智能机器人响应任意指令、生成对应动作。
在任意动作实时生成的基础上,王兴兴认为机器人还需跨越“与物理环境任意交互”的门槛,并预测到明年下半年有望实现“在未知场景下自主干活”:比如在未提前规划的会议室里,听到“拿水”指令,机器人就会自主找水;收到“整理桌子”需求就规划操作流程,真正接近“具身智能”的关键节点。
在机器人技术落地过程中,通信领域的线缆问题被王兴兴视为“亟待突破的关键瓶颈”。他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指出工业机器人虽然发展了几十年较为成熟,但仍然受困于线缆问题。线缆问题在机器人寿命损耗、异常故障中占比高达60%-70%,严重影响设备可靠性。他认为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线缆数量过多与通讯协议滞后。
终端侧AI是机器人实现“本地自主决策”的核心支撑,但王兴兴指出,从机器人角度来看,当前终端AI芯片面临“功耗与空间”的双重限制。以中小型通用机器人为例,由于其空间有限,无法容纳高功耗的高端芯片,此外,高性能功耗会快速耗尽电池,导致机器人仅能运行几十分钟,且散热难题会引发噪声、设备故障等连锁问题。
基于此,王兴兴认为,终端AI的峰值功耗需控制在100瓦以内,平均功耗仅需20-30瓦,这一水平略高于手机芯片功耗,手机芯片用在机器人上是个具有想象空间的解决方案。
侯纪磊向王兴兴问到了关于VLA模型(Vision-Language-Action Model,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和世界模型两种模型的看法。王兴兴回应,无论是VLA模型还是世界模型,目前均处于快速变化中,所以宇树科技都会保持开放心态积极尝试,并与第三方公司合作探索。
高通宣布启动AI加速计划
当天,高通正式宣布了AI加速计划,在所有类型的终端上引入智能体AI的体验,同时强化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合作。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接受采访时表示,多年前高通就坚持大模型的落地一定要放在端侧来,现在看到产业界开始强调端侧的重要性,这对高通无论全球还是中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
孟樸表示,中国的产业链是全球最有活力且最有竞争性的,端侧AI的普及需要强大的终端制造能力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来驱动,中国恰好同时具备这两点。
今年是高通进入中国三十年,高通与几乎所有中国手机品牌都建立了深度合作,并打造了丰富的移动产业生态。
“我觉得高通在中国30年的发展,我们赶上了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移动通信产业链在国民经济里面所起的重要作用。高通是一家坚持长期主义的公司,专注于做技术创新,专注于为客户赋能,我们永远不跟自己的客户竞争,这为我们跟中国产业链合作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孟樸表示。
当被问及未来重点布局时,孟樸预测,假以时日,有两个领域的应用规模可能会等同于甚至超过智能手机。一个是机器人,另一个是各种可穿戴的智能眼镜(包括AR、VR和AI眼镜)。
他解释道,眼镜可能会人手一个,而机器人则会进入家庭、工厂等各种环境。它们的需求量都有可能达到手机的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