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后稷之后,何为稷山”:解码弘扬农耕文明的稷山答案

article/2025/9/24 14:59:54

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农耕文化是贯穿始终的重要脉络,而山西稷山,这座承载着“后稷故里、板枣之乡”美誉的千年古县,正是这条脉络上的一个重要坐标。9 月 21 日,第四届后稷论坛在稷山国家板枣公园板枣博物馆举办,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就此展开。

汾水之畔的稷山,蕴藏着与时光对话的密码。或许是在国家板枣公园那株千年古枣树下,或许是在稷王庙斑驳的石柱旁,当秋风掠过田野,仿佛还能听见远古的窸窣声——那是后稷手持谷穗,弯腰向先民传授耕种技巧的声响。这粒从后稷手中撒下的种子,不仅在黄土地里长出了滋养华夏的五谷,更在稷山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形成跨越千年的文明印记。

俯瞰稷山县城。本文图片均由稷山县委宣传部提供

《诗经·生民》中,后稷“教民稼穑”的古老传说、稷王庙中留存近千年的建筑遗构、国家板枣公园中郁郁葱葱的古枣树……数千年时光流转,在稷山的土地上留下了一条中华农耕文明生生不息的文化脉络。

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稷山不仅留存着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专祀谷神后稷的庙宇,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以丰富的农耕文化遗存、创新的文化传承模式,续写着从农耕文明到农科未来的崭新篇章。近年来,稷山县“三农”事业欣欣向荣,获得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等十余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稷山县委书记、县长王润在第四届后稷论坛致辞中说,稷山县委、县政府先后在北京、太原、西安成功举办过三届后稷论坛,第四届后稷论坛追本溯源再出发,以“越千年·启新程:从农耕文明到农科未来”为主题,聚焦“后稷之后 何为稷山”这一时代之问、产业之问和使命之问,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一次汇聚智慧的思想交融、一段面向未来的农科新征程。

论坛旨在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助力稷山进一步挖掘“后稷农耕文化”的时代价值、定义新时代的“稷山价值”,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锻造强劲引擎、注入全新活力。

稷山与后稷传说。

在运城稷山县城,距离稷王南路和后稷街交会处不远,穿过寻常街巷,一座巍峨古建筑蓦然呈现。这便是被誉为“华夏农耕文明祖庭”,我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专祀谷神后稷的庙宇——稷山稷王庙。

后稷,名弃,是周人的始祖。《诗经·生民》记载了他神奇的诞生与被弃而不死的传说。《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后稷,名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这段记载,追溯了周族的起源。相传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足迹,怀孕生子,以为不祥,一度被弃,故名弃,它就是周人始祖。弃自幼便展现出对农艺的天赋,成年后发明农具,并推广谷物种植,最终被帝尧举为农师,教民耕种,天下得其利。其后裔为公刘、古公亶父,直至姬发自立为王,建立周朝。

稷王庙。

传说中后稷的始居地,就在今山西省稷山县,后稷死后也葬在这里。《稷山县志》记载:“稷山,一名稷神山,后稷始教稼穑地也,俗称稷王山,跨闻喜、万泉、安邑、夏县界。”《闻喜县志》载:“邑西北三十五里……山后荒垄数十亩,稷播谷于此始,故其山曰稷。”

后稷是神话中的神,也是中华文明从渔猎走向农耕的时代象征,被奉为“粒食之源”的开创者。正因如此,始建于元代的稷王庙建筑群,虽历经历代修葺,其灵魂却直溯上古,承载着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对“食为天”的敬畏与感恩。

稷王文化广场稷王雕像

元初,稷山稷王庙原建于县城南五十里的稷王山,俗称“上庙”。由于高官百姓上山朝拜路途遥远,十分不便,于是移到该县修善村西北,称为“下庙”。最后,这座庙被移至县城。如今上庙、下庙仅见于文字记载,已无实物可考。据庙中碑文记载,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发生火灾,大殿和献殿均被烧毁,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至二十七年(1847年)重建并增建钟鼓二楼。1996年1月,稷王庙被公布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稷山稷王庙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现存建筑为元、清两代遗构,依次有山门、献殿、后稷楼、八卦亭、姜嫄殿等,两侧配有钟鼓楼。后稷楼是稷王庙的主要建筑,殿内供奉着稷王及二童子神像,稷王端坐于中央宝座上 宽袍博带,神情平和,面容仁慈,手指粗大,手中执有硕大的谷穗。左右两侧,玉女捧五谷,男官捧如意。

稷王庙内景。

漫步庙中,最动人的并非建筑的宏伟,而是一种质朴而深沉的气息。石柱上雕刻的蟠龙纹样,献殿屋檐雕刻的祈谷旧事,无不与“农”字紧密相连。这里没有森严的神佛威慑,更像是一位智慧长者的居所,空气中弥漫着五谷的芬芳和泥土的温厚。可以想见,在漫长岁月里,每逢春耕秋收,四方乡民必会聚于此,用最虔诚的仪式,祈求风调雨顺,答谢天地馈赠。

姜嫄殿

对后稷的崇敬,是稷山人血脉中的基因密码。这种崇敬最直观的体现,便是称谓,稷山人不称“后稷”,只唤“稷王”或“稷王爷”。这个称呼,既确立了他在人们心中无上的地位,又唤出了一种家人般的亲近。这独有的称呼,正是后稷精神于此地活态传承的最好证明。

站在稷王庙前,仰望那历经风雨的殿宇,恍若穿越时空。耳畔仿佛响起古老的祭歌,眼前浮现出先民们在这片黄土地上躬身劳作的身影。一粒种子,从后稷的手中撒下,长成了养育千秋万代的文明硕果。稷王庙,不只是一处古迹,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它静静地矗立在稷山脚下。

农耕文化的当代破题

在稷山,有关后稷的传说比比皆是。至今,稷王山还出产一种被称作五谷石的石子,从外形来看,有的像麦粒,有的像稻粒,大多与农作物种子的形状、颜色相似。相传,后稷在教民耕种时,将五谷种子藏于稷王山,以供子孙后代使用,时光荏苒,种子便化成了石子。

近年来,稷山县的郭家枣园遗址、东渠遗址等农耕文化遗存,佐证着稷山县深厚的农耕文化基因。今年6月1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了山西稷山郭家枣园遗址东周时期炭化植物遗存分析,认定该地属典型中国北方旱作农业传统。郭家枣园遗址位于稷山县下王尹村西南,遗址总面积近100万平方米。

稷山东渠遗址发掘植物碳化种子(图片来源相关新闻报道)。

郭家枣园遗址发现的东周时期炭化植物种子和果实,包括粟、黍、小麦和大豆四种农作物,以及黍亚科、藜科、豆科和唇形科植物种子及少量果壳。分析结果显示,该遗址东周时期农作物以粟为主,其次是黍,小麦和大豆较少,为典型中国北方旱作农业传统。其中小麦测年结果为春秋时期,虽然数量较少,但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东周至秦汉时期是小麦在山西地区推广的重要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麦在作物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最终成为中国北方人民最重要的食粮。

陈列在稷山板枣博物馆中的五谷。

进入工业文明乃至信息时代,耕地、播种、收割的方式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后稷的传说,似乎与收割机的轰鸣和温室里的数据监测相去甚远,然而,其精神却在以新的形式得以延续和升华。在稷山等地,对稷王爷的祭拜已融入地方文化和民俗节庆中,这种活动不仅是单纯的祈福仪式,更是一种文化身份的确认。

稷山县正在积极传承和弘扬后稷文化与农耕文化。近年来,稷山县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弘扬后稷农耕文化为切入点,系统梳理后稷教民稼穑的历史脉络。在此基础上,稷山县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后稷农耕文化研讨会,从史学、考古等多角度深入探讨,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辑出版了《后稷文化论集》。

稷山县后稷文化的活化传承,还找到了一条强有力的当代抓手:板枣。板枣是稷山县另一张名片,稷山的国家板枣公园里有1.75万株千年树龄的古枣树,是中国最大的古树群之一。稷山国家板枣公园用“枣园+”模式,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农业的刻板印象,将板枣从农产品升级为文化载体。

每年农历秋分日,风光旖旎的万亩枣园中,都会举行盛大的贡枣开杆仪式。“一杆风调雨顺,二杆国泰民安,三杆来年丰收”,仪式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观光参与,沉浸式体验喜庆丰收的农耕故事,感受后稷农耕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活力与魅力。

2023年,大型沉浸式实景剧《稷颂》在稷山县国家板枣公园板枣博物馆首演。此剧讲述了远古蛮荒时代,后稷在汾水河畔降生、成长乃至后来冲破狩猎部落及传统势力的反对,选育“五谷”教民稼穑,终使华夏民族跨入农耕文明新时代的故事。《稷颂》全剧融入鼓乐、歌曲、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交融混搭,极具浓郁的民俗风情。

通过这些创新载体,古老的历史传说、丰富的史料记载以及触手可及的考古成果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 这句话的文化内涵被不断发掘,推陈出新。

中国农业的“创新策源地”。

“我们常说的‘后稷稼穑’,就是指中国古代农业之神后稷教授百姓播种与收割的典故象征农业文明的起源。后稷的贡献,形成了“江山社稷”国家象征概念。”在9月21日举办的第四届后稷论坛上,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副团长、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原一级巡视员董希德再次提及后稷传说。

董希德分析了后稷对农耕文明奠基性的贡献。他说,后稷能够担当“农师”,教民耕种,让天下得其利,得益于其对原始农业进行的技术体系创新,如田间沟壑耕作技术,土壤保墒和排水平衡,建立粮食储备制度以备灾年赈济。另外,他突破了作物栽培技术,驯化作物,开创五谷分类种植模式,确立作物种植与节气对应的农时体系,形成二十四节气的雏形。

虽然相隔数千年,停留在传说中的人物与事迹,对21世纪的今天,仍然不乏借鉴意义。比如,知识传播始终是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后稷将农耕技术传授给百姓,推动了部落从狩猎走向农耕定居,奠定周族强盛根基。”董希德说,“知识开放与代际传递,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教育普及、经验共享、科技普惠仍是当前文明进步的基础。”

董希德也指出,后稷对农业的贡献,不仅来自对自然和植物的利用,也在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观念。“后稷十分敬畏自然规律,实现生态平衡、可持续生产。这对今天的人也是有启发的,无论粮食安全,还是环境保护,都要有脚踏实地、精耕细作的精神。”他表示。

板枣博物馆的稷王像。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工作委员会、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乡村振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曹山明在发言中,从稷山的千年板枣中透视后稷农耕文化的代代传承。板枣,这一在稷山生长的古老枣种,承载着千年的农耕记忆。他感叹,在广袤的田野上,农民们辛勤劳作,从春耕到秋收,每一粒板枣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智慧,不仅有丰收的喜悦,更有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

稷山县委书记、县长王润总结表示,当前,稷山正处在“强工兴产、转型突围”关键时期,稷山县将坚持以论坛共识为行动指南,切实把此次论坛发布的各项成果、汇聚的各方智慧,扎实运用到产业升级、品牌塑造的具体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将论坛提出的宏伟愿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

同时,稷山县将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持续办好后稷论坛,推动论坛不断丰富内涵、扩大影响,使其真正成为稷山的品牌名片、运城的开放窗口、山西的交流平台,成为中国农业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成果展示载体与创新策源平台。

山西母亲河汾河从稷山穿境而过。

后稷播下的不仅是一粒普通的谷种,而是华夏民族“敬天爱人、精耕细作”的文明基因。稷山坚守的也不仅是一处静态的故里,而是让农耕精神与时代同频的使命担当。如今,这座千年古县正以后稷论坛、后稷文化为桥,连接起农耕文明的深厚根脉与农科未来的无限可能。

稷山不仅是后稷精神的守护者,更致力于成为农耕文明向现代转化的探索者、中国农业创新发展的践行者。往后岁月,稷山也将带着“粒食之源”的历史使命,在乡村振兴与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续写属于华夏农耕文明新的时代篇章,对“后稷之后 何为稷山”这一时代之问、产业之问和使命之问作出生动回答。

稷王山

    责任编辑:张沛瑶

    http://news.xdnf.cn/NGnEbUseob

    相关文章

    “桦加沙”减弱为强台风级,傍晚至夜间在广东阳江到湛江一带沿海登陆

    今天14时,“桦加沙”减弱为强台风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5级, 50米/秒(约180公里/小时),中心位于距离广东省阳江市东偏南方向约75公里的海面上。据中央气象台,台风“桦加沙”将于24日傍晚到夜间在广东阳江到湛江一带沿海登陆,穿过雷州半岛后进入北部湾,登陆时强度为台…

    上海“杏林”,何以安家三明?

    《神仙传》记载三国时期名医董奉的故事:“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以植树言谢意,“杏林佳话”如今在三明有了内涵更为丰富的现代版本。9月21日,位于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的两山学堂旁,随…

    被民政部曝光九年仍在运作,中国新能源协会“山寨社团”疑云

    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个名为“中国新能源协会”的组织正在以“行业协会”的名义高调运作。近日,经济导报记者接到读者反映称,他遇到自称来自“中国新能源协会”的人员。但细心的他发现,这家“协会”多年前就曾被民政部公开曝光,且至今仍未在民政部门登记。记者…

    上海-大阪世博互动圆桌会在沪举行:以世博精神联结双城合作

    9月22日下午,“和谐共生筑基石、科技驱动新时代”上海-大阪世博互动圆桌会在世博会博物馆举行。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一级巡视员、上海市社会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景莹,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冈田胜,以及中日嘉宾80余人出席本次活动。景莹在致辞中表示,世博会是各国展示发…

    关公故里运城:共寻文化根脉与精神归属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忠义仁勇”的象征,关公文化正以创新的IP化表达方式,成为连接海峡两岸的重要文化纽带,并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近年来,“关公故里”山西运城通过深度挖掘和创新表达,让千年关公文化焕发新生,成为促进两岸交流、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IP。…

    潮州一小区被按商用水收费续:水务称消除违建性质,才能重新申报开户

    潮州市聚兴楼业主谢先生近日向澎湃公众互动平台“服务湃”(https://tousu.thepaper.cn)投诉称,负责为该小区供水的粤海水务几年来始终以商业用水价格向他们的居民小区收水费。7月25日,澎湃新闻曾对此事进行报道,粤海水务向澎湃新闻表示,“公司的建议是由开发商、物业或业…

    每秒67米,破纪录!江门川岛录得最大阵风17级以上

    最新实况!超强台风“桦加沙”正疯狂肆虐我市台山台山市川岛镇沙堤海岛站(海拔高度:260m)12:00出现最大阵风67m/s(17级以上)为江门有历史记录以来录得最大极大风(之前为“山竹”期间54.6m/s)台山市上川岛国家气象站(海拔高度:21.9m)11:55出现最大阵风64.3m/s(17级以…

    尹锡悦妻子金建希出席操纵股价案首次庭审

    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夫人金建希24日下午来到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出席其涉嫌违反《资本市场及金融投资业法》和《政治资金法》等嫌疑的首次庭审。金建希也是韩国宪政史上首位作为被告出席庭审的前第一夫人。金建希涉嫌在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参与操纵宝马汽车在韩经销商德意志…

    承认“国家”还是“政府”?西方多国承认巴勒斯坦背后的“两国方案”共识危机

    9月23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民众挥舞巴勒斯坦旗帜参加庆祝活动。新华社 图9月21日,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葡萄牙先后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法国、马耳他、比利时等国于次日跟进,掀起了本轮西方国家主导的承认潮。据央视新闻9月23日报道,至此,联合国193个会员国…

    上海中心城区第二条中运量公交启动建设,预计2027年上半年运营

    上海中心城区第二条中运量公交线路——北横中运量(凯旋路-军工路)工程启动建设。北横中运量(凯旋路-军工路)项目效果图 “久事公交”微信公众号 图据“久事公交”微信公众号9月24日消息,由久事公交集团负责建设的北横中运量(凯旋路-军工路)工程顺利取得施工许可,这标志…

    “公益体彩 快乐操场”走进宝山,体质监测助力青少年成长

    2025年上海体彩“公益体彩 快乐操场”体质监测进校园活动。脊柱侧弯检测、足底压力检测、体成分测试......当一台台专业的体质监测仪器进入宝山区新民实验学校的校园,200余名六年级学生迎来了一场特别的体质“大体检”。2025年9月24日至25日,由上海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主办,上…

    饭刚做好被连锅端走,在茅台镇投资8亿建厂遭强行接管

    “通过当地政府招商引资,在茅台镇投资8个亿建好的白酒生产废水处理厂,却被仁怀市工业和商务局人员拿着一张解除合同通知书,把人都撵走,强行接管废水处理厂,虽然法院不支持解除合同通知书的法律效力,但三年多了,当地政府依然没有解决,投资方如今连厂子大门都进不去!”近…

    赵厚均|1934年的黄节:赋罢重关忧已深,伤心更注顾亭林

    黄节(1873-1935)黄节作为近代诗学巨擘,长期执教北大,讲授《诗经》、诗学与诗律、汉魏六朝诗等课程。他秉承传统笺注之学,对所讲诗歌都作了精深的解读,共出版有《诗旨纂辞》《变雅》《汉魏乐府风笺》《魏武帝魏文帝诗注》《曹子建诗注》《谢康乐诗注》《鲍参军诗注》《顾亭…

    上海轨交崇明线全部8座车站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上海轨交崇明线的建设再迎新进展。9月24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地铁获悉,昨天深夜(9月23日),位于崇明岛上的上海轨道交通22号线(崇明线)终点站裕安站现场,最后一块车站顶板顺利浇筑完工,这也意味着22号线(崇明线)全线车站实现了主体结构封顶。上海市轨道交通22号线(…

    吉林省援藏干部曲玉祥跨省份履新青海省科技厅厅长

    据微信公众号“青海人大”消息,9月24日,青海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西宁举行。会议决定任命:曲玉祥为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厅长。会议决定免去:陈永祥的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厅长职务。稍早前,曲玉祥已出任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主持省…

    尹锡悦定于26日出庭受审,先前连续10次缺席

    韩国前总统尹锡悦的律师团队23日说,尹锡悦将出席26日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关于去年12月紧急戒严事件的庭审。此前,尹锡悦以健康状况不佳为由已连续10次缺席戒严事件相关庭审。调查尹锡悦在戒严事件中应负刑责的特别检察组已对他提出内乱罪指控,目前该案正在审理中。26日的庭审则…

    腾讯企鹅被风吹走?史上最强台风?最新回应

    近日,随着超强台风“桦加沙”逐渐逼近,谣言比风雨跑得更快。AI合成的图片,穿越去年的视频,史上最强台风的夸张标题……“史上最强台风”?夸张标题党9月22日,自媒体“空警世界”发微博称,“广东或遭遇人类最大的台风灾害”,其在微博中提到,“超强台风‘桦加沙’达到新的…

    第1现场|风王“桦加沙”来袭,港澳挂“十号风球”

    超强台风“桦加沙”正逼近珠江口,港澳两地悬挂最高级别风球,华南沿海严阵以待。目前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以每小时20公里速度向西偏北移动。预计今日在香港南面100公里左右掠过,并于今日在广东珠海到湛江一带沿海登陆,可能成为今年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同时也将是影响最严…

    第1现场|“风王”桦加沙来袭,港澳挂“十号风球”

    超强台风“桦加沙”正逼近珠江口,港澳两地悬挂最高级别风球,华南沿海严阵以待。目前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以每小时20公里速度向西偏北移动。预计今日在香港南面100公里左右掠过,并于今日在广东珠海到湛江一带沿海登陆,可能成为今年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同时也将是影响最严…

    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特展160件文物,讲述长江文脉

    奔腾不息的长江水,孕育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长江文明。历经时光沉淀,玉器、漆器、青铜器、金银器、陶瓷器等无数文化瑰宝璀璨夺目,既是长江文明发展历程的生动见证,也共同勾勒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壮阔图景。澎湃新闻获悉,9月23日,大型特展“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