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史学百年︱从耿淡如到张广智:两代“跨域”人

article/2025/9/20 8:38:32

笔者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有幸赶上了复旦历史系前二代学人的代际交替。老一代学人让我们认识了何为严密的逻辑和宽广的视野;而第二代学人则手把手教给我们如何进入具体的论证和研究。尽管我们不断从第二代学人张广智先生(以下简称张广智)那里听说本系学术泰斗耿淡如教授,可惜无缘拜见过。

耿淡如(1898—1975),图片转载自“文汇笔会”

一、从政治学到历史学的第一代“跨域”人

耿淡如(1898—1975),江苏海门人,中国世界史学科开创者之一,中国西方史学史学科奠基人。他1917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文科,因家境贫寒,一度辍学回故乡私立海门中学任教。1922年重返复旦,次年毕业。毕业后他相继在海门中学和复旦附中从教,并编写高中世界历史课本。后由同乡富商、复旦大学校董郁震东资助,1929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政治历史与政治制度,1932年获硕士学位归国。1932年至1937年担任复旦大学、光华大学政治系教授,兼任暨南大学教授,讲授政治史、外交史、西洋通史、政治学及国际公法等课程,还任《东方杂志》《外交评论杂志》评论员,曾与沙牧卑合译海斯(C. J. Hayes)、穆恩(P. T. Moon)合著的《近世世界史》(黎明书局“社会科学名著译丛”)。抗战爆发,复旦大学内迁,由于母亲年迈,耿淡如滞留上海,任教于复旦大学(上海补习部),任光华大学政治系主任、大夏大学历史社会系主任。1947至1948年出任复旦大学政治系主任。抗战胜利后,复旦大学渝沪并校,他仍任复旦大学、光华大学政治系主任,直至1949年上海解放。耿淡如由复旦大学政治系转入历史系,专事世界中世纪史的教学和研究,成绩斐然,是20世纪50年代享誉国内的世界史领域专家。

1950年代初,高等教育学习苏联模式。耿淡如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同时刻苦自学俄文,以便更好地借鉴、汲取苏联在世界史学科领域的成就。他据俄文教材和相关资料编译世界中世纪史讲义,和黄瑞章合译《世界中世纪史原始资料选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54年),又据阿·伊·莫洛克著作译出《世界近代史文献》(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年),另译有美国学者汤普逊的《中世纪经济社会史》(商务印书馆1961年、1963年)等学术著作,成为世界中世纪史学术权威。

1960年初,耿淡如开始致力于西方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译出英国史学家古奇的《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History and Historian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1989年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译本)。“文革”开始后,造反派认定耿淡如是“反动学术权威”和“美国特务”,将他关在10号楼底层,对其肉体和精神上双重折磨,后来查不出什么名堂。耿淡如对那种肆意糟蹋历史的行径十分憎恨,他说:“历史学与说谎无缘,应与真实结伴,那些歪曲事实、炮制谣言并进而诬蔑丑化他人的人,不但永远成不了气候,到头来,反成了被历史嘲弄的小丑。”此后,尽管身体羸弱,他仍坚持翻译了《格瓦拉日记》《马里格拉文选》等著作。

在迄至“文革”前的五六年间,耿淡如为中国西方史学史的学科建设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大体可概括为:重视西方史学史的学科建设、主编《外国史学史》教材、翻译西方史学名著。另外,他的贡献也表现在研究西方史学的方法上。1961年他在《什么是史学史》中阐发如下看法:一、概念的合浑,二、现有的定义,三、对象与任务,四、史学史应是历史科学的历史而不是历史学家的传记集和目录学,五、史学史应和历史哲学史或社会思想史有区别,六、史学史应包括历史编纂与历史研究两者在内,七、史学史应结合其他有联系的科学来研究,八、史学史应总结过去史学的成绩,九、史学史应以研究历史的同一方法论来研究,十、史学史对资产阶级伪史学应进行坚决的斗争。张广智认为这十点旨在回答“什么是史学史?”,从第四点至第十点的七个“应”,是第三点“对象与任务”的深化。

耿先生徜徉在政治学和历史学之间,笔者将之视为“跨域”。“跨域”(Crossing Boundaries),在知识学科互涉意义上,是一种学术创造力的自由奔涌。“跨域”早在柏拉图时代就已开始,现代大学使学科互涉的跨域成为一道亮丽的学术风景。作为中国人从事西方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就有“跨域”的意义。之后他的研究生张广智的中外史学交流史的研究,可以说是继承了其学术“跨域”的特色,形成了具有学科交叉性质的跨越西方史学史和中外史学交流史两个领域,统称为史学史“跨域研究”,这种史学史研究的新视野,值得专门研讨。

张广智在《耿师轶事》中称,60年代他协助老师编译《西方史学史译丛》:“某日,寒风刺骨,我在车站等候先生,他一下车就连忙从布包里拿出一本现代英国史家古奇的名著《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英文版)和一份文稿给我,说:‘这篇出自古奇关于兰克的译文,你给我校对一下,有译错或不妥的地方,尽管改就是了’。”这是一个重要的意象,是一次学术接力棒的郑重传递。

耿淡如先生手迹

耿淡如先生手迹

二、漫漫“克丽奥之路”上的教学和研究

张广智1939年出生于江苏海门农村,祖父张汝僖是远近闻名的私塾先生。祖父以其父张文云先生之名,命名私塾为“文云堂”。张广智幼时就在“文云堂”念书。他天资聪颖,背诵古文不费力,如此童子功令他终身受用。1946年冬,7岁的张广智和襁褓中的妹妹随母亲闯荡大上海。10余年后的1959年,他考取复旦大学历史系。张广智在《八十自述》中说:“我是相信缘分的,命运注定我此生要在复旦大学遇上耿先生,并与西方史学史结下不解之缘。不是吗?耿师竟与我是同乡。我的出生地海门县正余乡距老师家很近。我与耿师都毕业于复旦大学,之后又都终身在那里工作。也许在冥冥之中,一双无形的‘上帝之手’把我们牵连在一起。”1964年,他以优异成绩考上耿淡如先生的研究生,专攻西方史学史,成为中国大陆“文革”前唯一一位西方史学史方向的研究生,既是耿先生指导的西方史学史的“开山弟子”,也是这一方向的“关门弟子”。

“文革”开始,张广智被迫中断专业深造,在上海的闸北区(现合并静安区)工作了整整十年。浩劫之后,张广智重返复旦,走上讲台。我在本科时期修读的“世界通史”上古史这一学期的基础课就由李春元(1932—2023)和张广智两位老师承担。张广智不仅在课堂上释疑解惑,还常来我们历史系本科生所住的6号楼征询我们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我记得是在张广智课上第一次听说了“习明纳尔”(Seminar),即由选课者自行选题、独立搜集资料、撰写发言提纲,当众报告,同学互评、自由讨论,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这是19世纪德国史坛巨匠兰克(德语原名: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采用的历史学专门人才培养方法,亦是后世历史教学方法的典范。耿淡如对这种培养方法亦心向往之,开设的三门课以及培养研究生也采用这一方法。张广智深得耿淡如“习明纳尔”教学之真髓。那一学期“上古史”一组的课外讨论安排在我们寝室,二十多人挤满了小小的6号楼寝室。我准备的题目是“大河流域的奴隶制”,懵懵懂懂的我将自己阅读的有关黄河流域和两河流域奴隶制的材料进行比较,提出了幼稚的看法。但这些所谓的观点却受到张老师的表扬。

“克丽奥女神”(英文Clio,是古希腊神话里掌管历史的女神),我是第一次在张老师1982年开设的“西方史学史”课上听说的。张老师精心斟酌课程章节、教学内容,很多西方史学名家、名著,都是在张老师的课堂第一次听说。这门课是我大学四年受益最深的课程之一。那一学期的考试虽然是闭卷考试,但张老师反复强调,希望大家充分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考题颇有创意,最后一题要求大家根据平时的阅读自由答题。我比较梁启超《新史学》与美国鲁滨逊《新史学》,在答卷纸上洋洋洒洒写了好几百字。张老师不仅给了高分,还专门表扬了我,希望我能进一步研究。“西方史学史”一课带给我的发散性思维,深深根植于内心,若干年后,我把答题思路写成了小论文《两部〈新史学〉的比较》,发表在《探索与争鸣》1987年第2期上。

三、多元构建,发出西方史学史研究的中国声音

张广智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第二代学人中学术论著量多质高的代表之一。他最早完成出版的《克丽奥之路:历史长河中的西方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是较早纵贯西方古典的、中世纪的、近代的和现当代史学发展历程体系的读本。全书文笔优美,明白晓畅。张广智认为,不仅历史学,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的大众化、普及化,都是时代的需求,民众的呼唤。因此他要努力写出让读者喜欢的历史读物。

张广智和胞弟张广勇合著的《史学,文化中的文化: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史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新版)是中国第一部从文化史的角度考察西方史学的论著。作者选择了“纵横交错法”这种全新的体例,既在“时空观念的拓展”标题下纵向式考察世界史的编纂,也在“经济·社会·文明”标题下横向式分析年鉴学派及其史学范型,使读者能够多层次多方面地了解西方史学的发展过程。很显然,该书是作者在西方史学史撰述中所尝试的一种新风格。

张广智主著的《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是《克丽奥之路》基础上的深化,全书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是一本出色的西方史学史教材,迄今共计印数近15万册。学界评论此书是“教材的写作与学术研究进行完美结合的著作”。该书的成书过程已见出张广智有一种特殊的群体动员的才能,参编该书的六位作者,即吴晓群、陈新、李勇、周兵、易兰、肖超,都是张广智带出来的博士。张广智为人热情恳切,真挚和蔼,他在研究论著中总是不吝引介后辈学者的成果。我攻读硕士期间,曾陪同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随郭圣铭教授攻读西方史学史专业硕士的王晴佳(1958—)拜见张广智。张广智当时即对后来成为美国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的王晴佳大加赞赏,之后在专著中亦屡屡提及其研究成果,表彰他是新时期的“何炳松”。

张广智认为,上述三本书虽同是对西方史学发展进程的整体性思考,但在视角、立意和写法上各有讲究,形成了一个“系列”,造就了不同的读者群:《克丽奥之路:历史长河中的西方史学》是适应社会大众的“普及版”,《史学,文化中的文化》为学术研究的“经院版”,《西方史学史》则属高校学生的“教材版”。

1961年耿淡如就提出过编纂“世界史学通史”的设想,20世纪80年代,接力棒传到张广智手中。张广智主编的《西方史学通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系统考察西方各个时期的史家、史著、史学思潮和流派等,揭示西方史学的新陈代谢,是国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详细的西方史学通史,形成中国“西方史学史”研究的新路径,同时也再次体现了张广智善于组织后辈学人合作完成大部头著作的动员能力。

张广智的《克丽奥史学的东方形象:中国学人的西方史学观》的第十四章《近现代西方史学的中国声音》中有张广智为其博士生学位论文所写的序。张广智认为,这些年轻的中国学人向国际史坛发出了一种“中国声音”。这些序言也凝聚了他个人对近现代西方史学在这些专题上的思考,同样展示出中国学人的西方史学观,这是一种更为清晰的“中国声音”。作为耿先生西方史学史研究唯一的薪传者,张广智以实际行动完成了先师未竟之业。他主编的《史学之魂: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系统阐释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起源与繁衍、传播与变异、危机与前景,集中探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变化,开创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新高度。

从《克丽奥之路》《史学,文化中的文化》到《克丽奥的东方形象》和《史学之魂》等论著,都是他描画从《西方史学史》《西方史学通史》到《近代以来中外史学交流史》这一学术谱系的奠基之作,是完成这一史学史“跨域研究”的基业。

西方史学史学科建设,是在1961年2月中央发布编写高校教材的指示后才逐步提上日程。耿淡如先生成为全国科学规划的世界史学史项目主持人,负责主编《外国史学史》教材。遗憾的是,中国第一部外国史学史教材,因“文革”而被迫中止,只留下了他精心编成的《西方史学史文献摘编》,未能成章,这是耿淡如先生毕生的憾事。

张广智接过了耿先生的接力棒,在短短20多年里,出版西方史学史论著多达9种,在西方史学研究领域全面开花,形成了西方史学史教学和研究的多元建构。张广智的著述不仅努力超越第一代,与同代或略后的学人相比,在规模、体例还是尝试建立独创性体系方面也都别具一格。正如他在新版《西方史学史》前言中所言,努力奋进,永不止步,从而在“群雄纷争”中脱颖而出。

《西方史学通史》

四、跨域研究的新视野:中外史学交流史

民国以来国人所写的中国史学史论著,几乎都属于历史编纂史,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通观中国史学发展的全局太难。中国史学史写什么?怎么写?也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朱维铮教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1999年,朱先生主持的《中国史学发展进程研究》项目启动,特邀张广智和笔者担任该卷主编,参与者有王立诚、李天纲、钱文忠等。大家纷纷放下手中的研究,参与撰写工作。当我把已经完成的若干章节作为阶段性成果提交给朱先生时,他建议我可以自行独立撰写成一书。于是就有了200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的拙著《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以1815至1900年西方历史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大陆学界多有划地为圈、占山为王者,视进入自我研究畛域的外来学者为“仇雠”,“跨域”在史学史领域也颇受忌讳。尽管笔者在西方史学传入的起点和分段上与张广智看法不同,但他不以为忤,给予拙著很高的评价。

参加《中国史学发展进程研究》重大项目的,基本都是朱先生的学生辈,他何以会邀请同辈的张广智参与呢?朱先生一定是首先注意到了张广智在中外史学交流研究中体现出少有的研究新视野和开创性的观点。这种跨域性一是张广智先生熟稔西方史学史,其次是早在20世纪90年代,张广智就发表了许多与中外史学交流相关的研究成果。为何在研究西方史学史的同时会关注中西史学交流史的研究呢?张广智认为:首先,中外史学交流史本身具有很丰富的内容,值得去认真发掘;其次,中外史学交流史为史学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如何开辟、标界、创建一个新子域,张广智是规划者,也是实践者。为推进中外史学交流史的研究,他凭其组织能力,汇聚了李孝迁、李勇、朱政惠、邬国义、易兰、李长林、梁民愫等来自全国各地的8位学者合作完成了《20世纪中外史学交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接着又一鼓作气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近代以来中外史学交流研究》。

《近代以来中外史学交流史》历时十余年,2020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约120万字。作为中外史学史的跨域硏究,该书为开辟中外史学交流史的新领域、构建中外史学交流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堪称是一部对近代以来中外史学交流探讨最为详尽的巨著,可以视为以复旦大学历史系为主体的两代学人精诚合作之下诞生的学术精品。

张广智曾反复强调:自己及其学生们的成就,都离不开耿师的“精神指引”。他说自己的工作,是代际传递中的“二传手”,把耿先生对学问的执着与敬畏、睿智与识见,视作一座为史学史研究指明了前进方向的“灯塔”。

“博大精深”“兼容各家”“通专并举”,是复旦大学历史系重要的学术传统。在复旦历史系成大气象和大格局的教授群体中,还可以具体分出以谭其骧、周予同先生等为代表的精耕细作、纵深推进型,和以周谷城、耿淡如先生等为代表的视野开阔、跨域拓展型两类,张广智显然属于后者。在当代中国史学长河中开拓创新,既需要从中国传统史学的优秀遗产中汲取营养,也需要从域外史学中获得“他者智慧”。在史学史的跨域研究中,中外史学交流史已成为当今中外史学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作为史学史跨域研究的规划者和实践者,张广智在史学史研究跨越了西方史学史和中外史学交流两个“界域”,成为史学史跨域研究的拓荒者,其成果也是史学史研究中无法绕开的界标。一如当年周予同为首的《中国历史文选》的编选注释团队所完成的高效率教材产品,张广智的《西方史学通史》和《近代以来中外史学交流史》无不体现了复旦大学历史系精诚团结、学术互助的学风,也建构了严谨、求实、创新和批判的复旦史学传统。学术长河生生不息,复旦史学传统,尤其是史学史跨域研究的传统,也必将在张广智传人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张广智在西方史学史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

(为纪念复旦大学历史学科创建一百周年,特推出“复旦史学百年”专栏,刊载关于谭其骧、周予同、顾颉刚、杨宽、章巽、耿淡如等大师、名师的研究性文章。本文是系列文章之九,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周天意摘编,完整版收录于《承百年学脉,开史学新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的学术传统》一书,复旦大学出版社2025年即出。)

    责任编辑:彭珊珊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施鋆

    http://news.xdnf.cn/QXZjPwHuUw

    相关文章

    一百年前,复旦史学系成立背后的人与时代

    2025年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成立100周年。百年来,复旦的历史学(包括历史地理学)学科,已经形成成熟的自身学术特色与传统,特别是“通才”与“专才”并举的教学体系,“博大精深”与“兼容各家”的合作精神,成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本文着重在讨论1903至1925年间学…

    “韦伯之问”与人类文明互鉴

    过去一二百年间世界范围内涌现出关于中国的诸多全局性“世界之问”。这些由海外中国研究学者提出的“世界之问”展示了因中西文明传承、社会发展、文化体验与学术传统迥异而致的“他者”视角。其中,“韦伯之问”就是引发热议、影响深远的中国学核心议题之一。当下我们在文明互…

    全球史与科技史的对话

    第三届全球科技史研究工作坊暨第一届全国科技史研究生论坛在沪举办2025年9月13日至14日,第三届全球科技史研究工作坊暨第一届全国科技史研究生论坛以“全球史与科技史的对话”为主题,在上海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上海大学历史学系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世界科技…

    传染病与欧洲国家:比较视野下的欧洲百年防疫策略

    作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启较早的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等国较早经受了传染病的威胁,如何应对传染性疾病,成为当时政府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对于这些国家的传染病防控策略与具体政策制定实施实践,历来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但将其统合起来,进行对比研究,目前学界尚不多见。鲍…

    体坛联播|樊振东德国杯首秀获胜晋级,花滑奥运资格赛打响

    樊振东在德国杯比赛中获胜。樊振东亮相德国杯助萨尔布吕肯晋级北京时间9月20日凌晨,乒乓球德国杯八分之一决赛,萨尔布吕肯与多特蒙德展开较量。在首盘单打比赛中面对苏迪,樊振东没有给对手任何机会,以11比4,11比2,11比7连下三局横扫对手,为萨尔布吕肯打响了本场对决的开…

    小鹦鹉,大生意

    作者 |姜姜发布 |消费纪声明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再发布当代年轻人的生活里,“陪伴”的形态早已跳出固定框架。有人把情感倾注在小猫身上,为选一款猫粮反复对比配料表,周末能拿着着逗猫棒陪猫玩一下午;有人把牵挂系在小狗身上,哪怕加班到深夜,也会拿上牵引绳陪…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开幕,全球5000余名运动员汇聚申城

    黄浦江畔武韵流芳,虹口北外滩高朋满座。9月19日晚,第十二届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开幕式在世界会客厅外举行,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代表齐聚黄浦江畔,共同见证了这一国际武术盛事的焕新重启。开幕式以“薪火传世破界共生”“和光寰宇天下共武”“光耀未来连通世界”三…

    伊朗谴责英法德强推安理会恢复对伊制裁

    伊朗外交部当地时间19日晚发表声明,谴责英国、法国、德国当天试图强行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恢复制裁伊朗的决议,表示伊朗决心继续推进和平核计划,同时保留“回应的权利”。声明说,英法德此举“非法、不合理且挑衅,严重损害当前外交进程”。在安理会没有达成共识且有多个理事国…

    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彭国忠加盟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文学院官网更新资料后显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彭国忠已于今年8月起任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彭国忠,1966年生人,安徽霍邱人,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他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唐宋文学、词学、文献整理,还担任中国古代…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即将离任

    据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消息,9月19日,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辞行拜会菲外长拉扎罗。黄溪连大使感谢拉扎罗外长和菲外交部对其履职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赞赏菲外交部在拉扎罗外长带领下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希望中菲关系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早日重回正轨。上述消息显示,中国驻菲律宾大…

    特朗普签署法令对H-1B签证加收10万美元新费用

    当地时间9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大幅改革H-1B签证项目,要求申请人缴纳每年10万美元费用,否则不得入境。新规将把企业为H-1B申请人支付的费用提高至每年10万美元,确保引进的外籍劳工“真正具备高度技能,不可替代”。白宫强调,这项新规将促使企业优先培训本土人…

    美军确认华盛顿州直升机坠毁致4名特种作战士兵遇难

    央视记者获悉,当地时间9月19日,美国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确认,一架MH-60“黑鹰”直升机本周在华盛顿州刘易斯-麦科德联合基地附近坠毁,机上4名特种作战士兵已确认遇难。陆军表示,事故发生在当地时间周三晚间9时左右,当时直升机正执行例行训练任务。遇难士兵隶属于第160特种…

    光明日报:是数字技术“腐蚀”了大脑,还是我们用过度了?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健前沿】编者按数字时代,大数据推动社交媒体个性化推送大量碎片化、“短平快”信息——虽然这契合了快节奏生活下人们对认知放松的潜在需求,但“填鸭式”的信息灌送却存在着认知和心理健康的潜在风险。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怎样防范…

    美股三大指数续创新高,苹果涨超3%

    美东时间周五,美国三大股指连续第二个交易日收盘齐创新高。道指涨0.37%,标普500指数涨0.49%,纳指涨0.72%。美联社指出,这得益于美联储降息。美联社报道称,美联储官员本周早些时候确实表示,他们今年和明年可能会进一步降息。他们希望为就业市场提供支持,就业市场已经放缓…

    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生物物理学家王大成病逝,享年85岁

    据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发布的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王大成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9月19日10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讣告指出,王大成先生热爱祖国,对党忠诚,严于律己,治学严谨,…

    深度|跨越山海五十年,上海援摩洛哥医疗队纪事

    50年,197批,2025人次,这一串数据述说了上海援摩洛哥医疗队员们不畏艰苦、用医术架起中摩友谊桥梁的故事。摩洛哥,这一位于非洲西北角的国家,与上海相隔一万多公里。1975年,第一批上海医疗队踏上这片土地,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医疗援助历程。9月19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

    浦江潮头眼望全球,一个高层次国际科创论坛的18岁“成年礼”

    18岁总会被赋予很多特殊的意义,对一个人是如此、对一个平台也是如此。18年是一段很长的路,这个节点被视为成熟的标志,或许走过的当下无甚感怀,但当未来回首,这或许就是那个关键的转折。2008年,浦江创新论坛呱呱坠地。一直以来,这个高层次的国际创新论坛汇聚全球顶尖智慧…

    明查|美国少年接受电击疗法“治愈”同性恋?讽刺新闻莫当真

    速览- 网传“得克萨斯州青少年接受电击疗法后‘治愈’同性恋”的说法不实,相关说法源自讽刺新闻网站notallowedto,该说法使用的图片在2017年已经出现,展示的是电休克疗法在治疗具有严重自残倾向的自闭症儿童方面的案例。- 尽管电击疗法曾经作为所谓“转化治疗”(conversion…

    观察|沙特与巴基斯坦达成“共同防御”,对美国和印度释放什么信号?

    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政府9月17日正式签署共同战略防御协议,由于协议提到,第三方针对两国任何一国的攻击将被视为“对两国的侵略”,其合作迅速引起舆论关注。据新华社18日报道,沙特阿拉伯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与到访的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在会谈后发表联合声明。…

    美前国家安全顾问迈克尔·华尔兹出任美国常驻联合国大使

    迈克尔沃尔兹(资料图)当地时间9月19日,美国参议院确认前国家安全顾问迈克尔华尔兹出任美国常驻联合国大使。美国总统特朗普当选当日,宣布任命众议员迈克尔华尔兹担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今年5月,华尔兹因“群聊泄密门”离职。责任编辑:苏晨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