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盾量子大楼
股价飙升,国盾量子提示风险。
10月30日晚间,“量子科技第一股”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盾量子,688027.SH)发布关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公告称,股价连续3个交易日涨幅偏离值累计超30%,属交易异常波动,但经自查及控股股东确认,无应披露未披露重大事项。
截至30日收盘,国盾量子股价大涨17.22%,本周累计上涨42.62%,报收599元/股,位列A股股价第三,仅次于贵州茅台与寒武纪。
异动公告强调,公司2023年度、2024年度及2025年前三季度仍然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24亿元、-3184.14万元和-2646.96万元。
国盾量子指出,现阶段公司量子保密通信业务的发展主要依托于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建设,以及政务、金融、电力、通信等重点行业的应用。目前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建设的推进力度和进度存在不确定性,也需要进一步拓展面向行业的商业化应用。在量子计算业务上,相关产品的开发进程和市场开拓需要一定的时间,仍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和实现难题,要实现广泛的商业化和产业化,需长时间的持续研究和发展。
国盾量子的量子计算机
国盾量子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当前量子计算机的算力优势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还不能解决有实用价值的问题,量子计算机更多地被当作科研仪器销售。
国盾量子表示,公司销售的量子计算机整机和核心组件,如测控系统、制冷机等,主要是面向科研机构,用于其在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在量子计算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前,整个行业仍将处于技术积累与生态培育阶段,“量产”并非当前产业的重点,未来公司将继续携手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推动量子计算技术演进与应用场景探索。
根据国盾量子此前发布的三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36.11万元,同比增长126.52%,主要由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及量子精密测量业务收入同步上升,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营业收入达1.9亿元,同比增长90.27%。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67.96万元,累计净利润-2646.96万元,同比减亏明显,但整体仍处于亏损区间。扣非净利润为-1757.16万元,累计-6432.56万元。
同时,公司研发费用持续增加,第三季度投入3304.42万元,同比增长82.30%。此前,国盾量子的国内单台比特数最多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天衍-504”已完成验收。
根据中国信通院统计,目前已有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欧盟等29个国家和地区制定推出了量子信息领域的发展战略规划或法案文件。2025年上半年,继22个欧盟成员国签署《欧洲量子技术宣言》后,欧盟进一步启动《量子欧洲战略》;芬兰、西班牙政府陆续宣布其自身的《2025—2030年量子技术战略》;美国、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等也通过追加投资等方式,加大对量子科学研究的投入与合作力度,发展相关产业。
10月22日,谷歌量子人工智能(AI)实验室研究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在谷歌自研的适用于量子计算机的“威洛”芯片上,其新研发的“量子回声”算法实现了首个可验证的量子优势。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其中提出,要“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地时间10月28日,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GTC DC 2025大会上,发布了NVQLink。这是一种开放系统架构,用于将GPU计算的极致性能与量子处理器紧密结合,以构建加速量子超级计算机。黄仁勋在台上充满信心地表示:“未来的每一家超级计算机都将拥有量子大脑”。
总体看来,量子信息技术正逐步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