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在山洞里拍戏,都担心第二天会不会神秘失踪。”10月27日,惊悚悬疑电影《象山发光事件》在北京举行“勿近光源”主题首映礼,导演兼编剧赵域在映后交流时分享道。
他坦言,影片核心场景“神秘山洞”的取景地选在816核工程,“那种黑暗空旷带来的‘巨物恐惧症’,是影片惊悚感的重要来源。拍摄时,我真的在里面迷过路,那种环境下,你会不由自主地相信超自然事件或许真的存在。”

全体主创大合影
首映礼现场,导演赵域、监制常雷,主演小沈阳、王唯、张登平、倪景阳,出品方代表王国臻、摄影指导陈晨等主创齐聚,与到场观众交流互动。该片将于10月31日全国艺联专线上映。
作为影片的绝对主角,小沈阳此次一改深入人心的喜剧人形象,首度跨界挑战惊悚题材,饰演一位卷入超自然发光事件、内心深藏秘密的调查者张鹏。戴着半框眼镜出场,表面斯文,实则偏执乃至“魔怔”的状态,与他以往阳光开朗的逗笑形象形成巨大反差。
对于小沈阳此次的表演,导演赵域不吝赞美之词:“小沈阳的表演非常细腻,他身上不是只有喜剧搞笑,也有非常沉静的一面。有时在拍摄现场,我甚至认不出来他是小沈阳,他的表现让我感到震惊和认可。”赵域告诉记者,这一颠覆性选角正是看中了演员身上的多种可能性,“张鹏这个角色直到最后也没让人弄清楚他最真实的一面,小沈阳很好地拿捏了这种复杂性。”

主演小沈阳
谈及为何会选择出演这样一部风格迥异的惊悚片,小沈阳在现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正是因为这个剧本极具创新性,而我自己也时刻寻求突破,有了这样的契机,才决定尝试这条新赛道。”他坦言,无论是惊悚悬疑的故事类型,还是角色本身的巨大反差,对他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我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向观众展现一个不一样的小沈阳。”
记者就此现场提问:“作为一名东北籍演员,我注意到此次电影拍摄地是在西南的重庆、贵州地界,从东北到西南正好是个大吊角。为了饰演好张鹏,你从方言到角色思维,做了哪些调整和转换?”
“之前有个八分钟的片段,我们拍了四五遍。在片场,有个方言的指导老师,他给我录好完整的台词,我至少每天要听两遍,压力也很大,包括后面张鹏要变身的那场戏。其实重庆官话的语气,我学的就是皮毛,要是现在说几句重庆话,可能比影片里还要地道。”小沈阳答道。在全场观众的一致要求下,他现场来了两句重庆话,“大学同学”“票房过亿”。

电影剧照
《象山发光事件》采用伪纪录片的形式呈现,摄影机全程跟随主角团深入神秘禁地,试图揭开十年前一场超自然发光事件的真相。飘忽的发光物、幽暗的山林、相互矛盾的证词,以及如影随形的“嗡嗡声”,都让观众仿佛亲临现场,感受逼近未知的恐惧。
监制常雷在介绍影片特点时强调,伪纪录片手法在内地大银幕上较为罕见,其优势在于能极大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当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甚至不知道要面对的是什么东西时,这种未知会加深恐惧的印象。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手法,让观众真正‘沉浸’到故事里,成为事件的亲历者。”
导演赵域解释说,影片的核心是“诡”而非“鬼”,是通过超自然现象、心理压迫和环境氛围来营造骇人寒意。“我们虚构了‘象山’这一地名,借助西南地区的独特地貌、绿植,甚至方言体系,来构建一种东方式的、扎根于现实土壤的神秘感和惊悚感。”

电影海报
对于片中取景地816核工程遗址,记者查询后发现:其具体位置深藏在武陵山脉的大山腹地,紧邻乌江。整个工程依山而建,将一座大山几乎掏空,“是一个在地图上曾消失多年的地方”,现已退役改造为“816工程景区”,部分区域对公众开放,成为一座独特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三线建设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