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穿越汉代长安,《丝路之声》即将“落沪”

article/2025/10/17 6:02:26

近日,上海街头多个室内外大屏展现《丝路之声》音乐剧画面,如同散落在城市中的“丝路驿站”,有的定格着演员们演绎时的动人瞬间,有的映照着剧中长安市集的繁华场景,将千年丝路与现代都市巧妙连接,让丝路文化以轻盈的方式融入市民生活。据悉,该音乐剧上海巡演在各网络平台热度持续高涨,各场次余票告急,这也充分反映该剧在上海观众心目中的受欢迎程度。

本文图片均为《丝路之声》音乐剧剧照,均由朗德演艺供图

据了解《丝路之声》上海站巡演,将于11月27日至30日在上海北外滩友邦大剧院开启。届时,上海观众将在多元艺术演绎中深度体验两千年前的汉代长安和“活”起来的丝路文化。而近期“闪现”在上海街头的大屏丝路驿站,实际是这部剧在正式登陆上海前,与线下观众的一种互动预热。

当然,这部横跨千年的丝路文化盛宴,落地上海的意义远超普通艺术展演。作为国内首个面向国际市场的“丝绸之路”主题音乐剧,它既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文化传播的具象化落地,也是中国文化适配国际审美、探索出海新路径的重要尝试。

上海,这座承载唐宋海上丝路记忆、如今仍是“一带一路”建设桥头堡的国际化大都市,为《丝路之声》提供了连接国内市场与全球舞台的独特场域。从国家战略呼应到市场精准适配,再到文化出海铺垫,《丝路之声》上海之行,正成为观察中国文化传播新范式的重要样本。

01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践行文化传播使命

《丝路之声》的诞生,是从根源上紧扣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诉求,以艺术为纽带,让千年丝路文化在当代焕发新活力,成为“丝路文化”传播的具象化载体。

众所周知,“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是“互联互通、文明互鉴”,而这一理念也贯穿《丝路之声》的创作始终。作为国内首个面向国际市场的“丝绸之路”主题音乐剧,该剧通过奇幻叙事构建文化对话的桥梁:西方长大的华裔少年Joey穿越回2000年前的汉代长安,在见证汉长安城的塔楼林立、市井繁华,以及丝路沿线的驼队商栈、多元风情后,完成了从“文化陌生”到“身份认同”的转变。

这种叙事设计,将“一带一路”的“文明互鉴”从政策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艺术体验。Joey与汉代工匠、西域商人的互动,本质上是不同文明间的平等交流;他对“我是谁”“文化根脉在哪里”的追问,则触及了人类对“归属感”的共同渴望。这种以小切口阐述“大主题”的方式,让“一带一路”的文化内涵不再抽象,而是通过人物的情感与经历,走进观众内心。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丝路之声》的创作和运营逻辑均与此形成了精准呼应。

在制作层面,该剧摒弃了传统国风作品的符号堆砌,选择与美国百老汇倪德伦集团深度合作,历时五年打磨。由《美女与野兽》《狮子王》联合制作人董方思(Don Frantz)担纲制作,歌博瑞(Gabriel Barre)执导,香港作曲家金培达与内地音乐人梁芒联手创作16首中西融合金曲。这种“中国内核+国际班底”的模式,既保证了艺术品质的专业性,也让丝路文化以国际观众熟悉的“百老汇语言”呈现,为后续传播打下了基础。

在运营层面,该剧开创的“常态化驻演+全国巡演”双轨制,能有效“释放文化消费潜力”。2023年4月起,在西安丝路欢乐世界开启常态化驻演,让丝路文化与旅游消费深度融合;随后登陆北京、成都等城市,累计演出近千场,接待观众超75万人次,线上票务平台长期高分霸榜,被不少观众称为“人生的第一部音乐剧”,真正实现了丝路文化从“小众欣赏”到“大众感知”的跨越。

长期以来,丝路文化的传播多停留在历史记载或文物展示层面,普通观众难以产生情感共鸣。《丝路之声》则通过技术与艺术的融合,让丝路文化“活”了起来。剧中,裸眼3D技术让满天星辰、草原风貌“近在咫尺”,全息投影让丝路商队的驼铃穿越时空,集市塔楼与巨型浑仪装置还原了汉代市井的生活细节……这些设计不仅带来震撼的视听体验,更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丝路文明的繁华。

02

精准适配上海剧圈文化,实现艺术与市场双向赋能

上海有着“中国音乐剧市场的风向标”之称。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音乐剧演出场次占全国总量的 59%,票房收入占比达56%,持续领跑全国。其成熟的市场生态、国际化的观众审美、多元的消费需求,也与《丝路之声》的艺术定位高度契合。从制作班底到剧情题材,从技术呈现到传播方式,《丝路之声》都针对上海剧圈文化进行了精准适配,有望实现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双赢。

如《丝路之声》采用经典的百老汇音乐剧形态,这对于熟悉《剧院魅影》、《猫》等世界名剧的上海观众而言,几乎没有接受门槛。《丝路之声》这样的黄金制作班底,保证了作品在叙事节奏、舞台调度和音乐呈现上符合国际通行的顶级标准,能第一时间抓住上海资深剧迷的注意力。

剧目的核心剧情设定为一个在西方长大的华裔少年,穿越回2000年前的汉代长安。这一“穿越”不仅是情节工具,更构建了一个文化对话的隐喻。上海是一座拥有大量海归、外籍人士和跨文化家庭的城市,“文化身份认同”与“寻根”是许多市民内心深处的潜台词。主人公在古今中西之间的迷茫、探索与领悟,极易引发上海观众的深度情感共鸣。这种基于普世人性的话题,超越了文化符号的表层展示、直击心灵,是作品能够“走心”的关键。

同时,上海观众对舞台科技的创新应用也有着很高的期待值。《丝路之声》综合运用了裸眼3D、全息投影、巨型浑仪装置等前沿科技,在舞台上“复活”了宏大的汉长安城。同时,手工木偶等传统工艺的融入,又为这份科技感注入了东方的温度与质感。这种“科技+工艺”的组合,打造的是一场沉浸式的视听盛宴,它不仅满足了上海观众对演出“颜值”的高要求,更通过可感、可触的方式,让尘封的历史变得生动鲜活。

此外,上海独有的“海派文化”,其精髓正在于“中西合璧”、善于融合创新。这与《丝路之声》将百老汇形式与丝路文化内核相融合的创作理念也可谓是不谋而合。可以说,上海观众对这部剧的欣赏,不仅仅是对一部外来作品的评判,更像是对一种熟悉的文化逻辑的会心认可。这种深层次的文化基因共鸣,使得《丝路之声》在上海的土壤中更容易扎根、生长。

03

创新表达铺垫国际传播,打造中国文化出海新标杆

不过,《丝路之声》的雄心,远不止于成为一部成功的国内商业剧目。它的上海站演出,从更高维度审视,是制作方精心策划的全球传播战略中一次标志性的“压力测试”与“出海预演”。

在2024年5月于西安召开的第十四届中美旅游高峰论坛上,陕旅集团与倪德伦公司签订了《丝路之声》国际巡演战略合作协议,计划于2026年登陆纽约百老汇,在国际舞台唱响丝路文明之声。这将是中国文化“出海”在演艺领域的一次里程碑式的实践。

而上海,以其高度国际化的观众群体和密集的专业人才资源,成为最佳的“预演场”。可以预期,该剧在这里收获的每一次掌声、每一条批评,都将是宝贵的反馈数据。制作团队可以据此对叙事的节奏、音乐的接受度、情感的传递效率等进行最终校准,打磨出一个更能触动国际观众心弦的版本,最大限度规避文化产品出海进程中常见的“水土不服”问题。

更进一步,基于陕旅集团的“出海”战略来观察,《丝路之声》的上海之行背后,更有一个以顶级演艺IP为引领,以实体文旅项目为承载,以国际交流活动为助推的复合型“出海”矩阵。

首先,从IP角度来看,《丝路之声》并非孤立的项目。它在西安“丝路欢乐世界”主题乐园的常态化驻场演出,与全国巡演形成了“驻场+巡演”的双轨驱动。如果说驻场为剧目提供了稳定的创作基地、人才池和成本支撑,那么巡演则承担着不断扩大IP影响力的重任。这种模式为国际巡演、文化“出海”提供了可复制、可持续的运营范本。

同时,“丝路欢乐世界”作为全国首个丝路文化主题园区,其七大主题街区将丝路沿线文明微缩于一园,截至今年10月,已累计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这使得《丝路之声》从一个动态舞台艺术,延伸为一个可进入、可体验、可沉浸的实体文化空间。剧目为乐园注入了灵魂与故事,乐园则又为剧目提供了深度的文化语境和庞大的受众基础。这种“文化+演艺+旅游”的生态融合,让观众从“观看一个丝路故事”升级为“走入一个丝路世界”,极大地增强了文化传播的厚度与黏性。

此外,在正式巡演前,陕旅集团已通过一系列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为《丝路之声》“预热”。该剧曾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2022中国旅游创业创新精选案例、2025年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亮相中美旅游高层对话、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国际平台。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期间,该剧的片段演出还接待了外媒记者团,相关报道在中亚、欧美等地区引发关注。这些国际交流活动,让《丝路之声》在登陆百老汇前就积累了一定的国际知名度,降低了市场推广成本。

从陕西的长期驻场,到上海的精准适配,再到指向纽约的远大航程,《丝路之声》的旅程,恰如一条现代意义上的艺术丝绸之路。只不过,它依靠的不是驼铃与船笛,而是以文化为桥、以艺术为舟、以系统性的生态为后盾。

可以期待,当演出大幕在上海这座百年东西方文明对话的见证城市升起,《丝路之声》所呈现的,将不仅是一个关于过去的辉煌故事,而更是一个关于未来的深刻启示:中国文化的出海,正在经历一场从“送出去”的单向传播,到“融进去”的双向对话;从单一产品的“点状输出”,到整合IP、空间与活动的“生态输出”的范式革命。

    责任编辑:张沛瑶

    http://news.xdnf.cn/WiAanWevII

    相关文章

    原上海市城市规划建筑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施宜逝世,享年104岁

    10月14日,“上海规划资源”微信公众号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原上海市城市规划建筑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离休干部施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10月12日14时58分在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4岁。施宜公开资料显示,与党同龄的施宜于1921年3月出生于福建闽侯,1939年…

    12场音乐会一期一亮点,“江潮乐”打造公共文化新地标

    当《萤火追光》的悠扬旋律在杨浦滨江渔人码头缓缓消散,为期两个月的2025江潮乐音乐会系列演出正式落下帷幕。本次活动自8月9日启幕至10月8日收官,在每周六傍晚为上海市民连续呈现了12场主题鲜明、风格各异的音乐盛宴,线上线下近68万市民参与。2025年是“江潮乐”系列音乐会举…

    黄少媚:从K11发展,看新世界的长期主义与创新之道

    9月29日,新世界发展旗下广州汉溪K11购物艺术中心在长隆万博商圈开启试营业,成为新世界在广州的第二座K11。而就在9月26日发布的新世界集团2025财年公告上显示,K11系列项目在2025财年中,保持了业绩增长的态势。新世界正以全新的K11项目执笔蓝图,以“长期主义”书写城市新蕴…

    美联储主席:就业下行风险有所上升,未来几月或接近停止“缩表”节点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新华社 资料图当地时间10月14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美国商业经济学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usiness Economics)第67届年会上上表示,从美联储目前掌握的数据看,9月议息会议以来,就业和通胀前景并未发生太大变化。不过,政府“停摆”前的数据显示…

    哈马斯开始重新控制加沙:清算反对者,特朗普称已获解除武装口头保证

    随着加沙停火协议生效,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正重新获得加沙地带的控制权。10月12日,在加沙地带南部汗尤尼斯,重返家园的巴勒斯坦人站在废墟中。 以色列与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的停火12日进入第三天。 新华社 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 摄)自当地时间10月11日起,哈…

    茅台镇污水厂解约纠纷:仁怀市政府否认强买强卖,企业称被接管后水质反超标

    贵州仁怀市政府与重庆泰克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下称“重庆泰克”)围绕安龙场白酒废水处理厂的接管纠纷持续发酵。近日,仁怀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没有对污水厂“强买强卖”,接管系企业“运营能力不达标”。而重庆泰克则对仁怀市政府的说法予以驳斥,企业…

    环球展讯|从印象派的油彩到古埃及的神秘

    从印象派的流光溢彩到古埃及的神秘信仰,从新古典主义的宏大叙事到表现主义的内心呐喊,一系列重磅特展在秋季开幕。无论身在纽约、巴黎还是京都,都能沉浸于大师的笔触与文明的对话之中。在纽约,莫奈展与埃里希赫克尔作品展,领略印象派与表现主义的不同风格。在巴黎,路易大…

    诺贝尔文学奖|在布达佩斯寻找拉斯洛与匈牙利文学的孤独荣光

    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25年10月9日13时(北京时间19时),瑞典学院宣布: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Lszl Krasznahorkai)荣获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这位以“句子如洪流”闻名的匈牙利作家,终于在71岁时成为世界文学的焦点。而在布达佩斯,获得这一消息后的几日里,人们的反…

    安徽霍山“业主私挖地下室”已回填,涉案者担任多家公司高管

    近日,安徽六安市霍山县一小区商铺业主私挖近300平方米地下室引发关注。当地通报称,涉案业主已于8月21日被刑事拘留,9月19日被执行逮捕。10月14日,红星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商铺被挖区域已被混凝土回填至地面,涉事商铺被绿色铁皮围挡遮住。记者走访了涉事商铺楼栋的多个楼层…

    上海文化新消费|“剧女”在上海享受音乐剧盛宴

    笔者相信,男剧女(音乐剧男观众多自称为男剧女,或索性也简称剧女)会随着文明的进步而逐渐增多,不同性别的“剧女”们将一起陪伴中国音乐剧成长。上海的音乐剧市场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音乐剧市场年度报告》[1],2024年1月至10月,全国音…

    古树古宅间的书画和昆曲现场

    秋日午后的上海郊区,千年香樟的树影洒落在宣纸上,八旬知名书法家手持巨笔,在斑驳光影间挥毫泼墨——近日开幕的养云艺术生活节展出何多苓的油画、王冬龄书法以及张军的昆曲表演,展开一场关于东方美学与当代艺术的对话。“大象无形”艺术生活节举办所在的古樟树作为本届艺术…

    上海市青少年书法篆刻展走过第三十年

    澎湃新闻获悉,“扎根传统经典临摹”——第三十届上海市青少年书法篆刻展昨天在上海文艺会堂对外展出。这是一场从两千多件作品通过竞赛选拔出来的展览,不仅展示了上海青少年书法的扎实功底,更折射出海派书法教育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探索与思考。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近500人参…

    新剧|张彬彬、毛晓彤领衔主演,《余生有涯》聚焦性侵维权

    张彬彬、毛晓彤领衔主演的国产剧《余生有涯》将于10月16日起19:30在东方卫视首播。该剧由李木戈执导,饶俊担任总编剧,刘丹、邵峰、石云鹏、杨雨希亦有出演。剧情改编自晋江文学城作家墨书白的同名小说,围绕一对普通夫妻在生活风暴中并肩前行的故事展开,以细腻克制的笔触,书…

    伍迪·艾伦怀念黛安·基顿:她的褒贬是我唯一关心的事

    编者按:好莱坞著名电影人黛安基顿离世之后,各方都以不同的形式怀念她。美国最大的院线AMC宣布将安排她主演的《安妮霍尔》和《爱是妥协》重新上映;她的回忆录《再来一次》(Then Again)和散文集《实话实说》(Lets Just Say It Wasnt Pretty)在过去几天里,登上了美国畅销…

    苹果COO上任后首次到华走访“果链”,九成制造采用可再生能源

    “要加速实现苹果公司2030年全产业链碳中和的目标,供应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今天,我们宣布苹果供应商在中国启动10亿元人民币的新能源基金,希望借此推动供应链的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助力苹果碳中和目标的达成。”10月14日,苹果公司COO(首席运营官)Sabih Khan在接受澎湃新…

    哲学不提问题,也不带来将逐渐填充空隙的答案

    哲学不提问题,也不带来那将逐渐填充空隙的答案。问题内在于我们的生命,内在于我们的历史:它们在那里诞生,在那里死亡;如果它们发现了答案,最通常的情况是它们在答案中被改变了,无论如何,是某种过往的经验和知识(un pass dexprience et de savoir)某一天导向了这个出口…

    《一战再战》《寻她》9部新片周末来袭,谁能突围后国庆档

    国庆档的观影热度还未散,本周末电影市场再度释放多元活力。本周末共有9部新片上映,质量也相当硬核。最重磅的当然是影迷们津津乐道的名导PTA首部登陆中国内地院线的电影《一战再战》,对于扒拉着他的盗版资源们长大的影迷来说堪比过年。《一战再战》海报从艺术片大师的“商业…

    打不开的车门!小米汽车成都事故争议背后:门把手为何再成焦点

    小米SU7再次遇到严重事故,“车门为何打不开”成为外界关注焦点。事发现场视频截图10月13日,据“成都公安”通报,2025年10月13日凌晨3时18分许,天府大道南段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31岁当事人邓某某驾车与李某驾驶小型轿车发生碰撞,事故造成驾驶人邓某某死亡,涉事两车不同…

    中东睿评|沙姆沙伊赫和平峰会的局限性与中东和平进程的退化

    当地时间10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埃及总统塞西、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和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四国领导人,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和平峰会”上签署了《加沙停火协议全面文件》。根据埃及总统府发表的声明,这场峰会强调,国际社会必须合作,提供一切必要手段,确保停火协议条…

    人心不凉 | 好支书周炳耀离开九年:溪水依旧,村庄已新

    【编者按】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英雄。一个社会,要形成一个争做英雄、英雄辈出的氛围,就要尊崇英雄、学习英雄。带着对英雄的关心、关切、关注,我们回访了英雄的家庭、亲友等,记录英雄离去后的日子与故事,也记录下了很多素不相识的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