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335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就朱柯丁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上海市电动自行车改装前照灯的建议”作了答复。
答复称,目前,全市排摸到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1家,电动自行车经营门店4345家,其中销售门店3826家,维修门店519家。2025年,针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领域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立案330件(经营性拼改装204件,质量不合格54件,无照经营、认证违法、未落实主体责任、消保、价格等其他类型案件72件),罚没金额293.7万元,配合公安部门执法18起。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透露,将持续推进电动自行车经营性拼加改装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擅自改装原厂电气配件、拆改限速、外设蓄电池托架、更换大容量蓄电池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涉及未成年人、屡查屡犯、“三大件”(蓄电池、电机、控制器)的,一律从严查处,并加大违法信息曝光力度。
记者注意到,市市场监管局在答复中披露了目前已开展的措施,涉及开展集中整治、强化平台治理、加强合规宣传三方面。
开展集中整治。针对违规加装远光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情况,市市场监管局于2025年7月25日至31日开展为期一周的专项排查,重点开展线下销售单位加装远光灯监督检查,并对公安部门移送涉及拼加改线索进行核查。共排查相关经营户1289家次,发现涉嫌拼加改装问题28个,立案查处18起(主要涉及加装远光灯、改装座椅坐垫等行为);发现产品质量问题11个,均已责令企业改正;公安部门移送的48条涉嫌拼加改线索,已立案11起,相关案件正在调查处理中。
强化平台治理。7月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平台企业做好电动自行车加改装远光灯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对电商平台开展行政指导,压实平台管理职责。一是将电动自行车及相关灯具配件销售纳入重点管理范畴,加强对平台内经营者资质、商品和服务信息发布的审核义务。二是鼓励平台加强对可能用于电动自行车加改装灯具销售的购买提示,在相关商品详情页面增加“请勿用于加装、改装电动自行车”的消费提醒。三是强化对“极速体验”“解锁破解”等描述词的动态监测,积极配合监管部门查处涉嫌兜售非法改装配件及车辆,以及提供经营性拼加改装违法服务等行为。平台通过搜索排查、动态监测等手段,已屏蔽和下架涉嫌问题灯具商品链接277个。
加强合规宣传。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专题解读电动自行车前灯标准要求,向公众科普远光灯不当使用的安全隐患和危害;发布典型案例,向学生群体及家长提示购买拼加改装电动自行车的风险;督促销售者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制度,严禁经营性拼改装行为;8月下旬,联合公安交管部门制作电动自行车拼改装处罚典型案例海报5000份,覆盖全市所有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强化对经营者的警示教育。
针对代表在建议中指出的电动自行车改装前照灯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市市场监管局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形成监管合力,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督促平台自查。市市场监管局已对饿了么、美团、京东等主要外卖平台开展行政指导,要求落实平台主体责任,立即组织外卖配送站点、外卖骑手开展自查,对发现使用加改装远光灯的车辆,督促指导骑手落实整改。目前,美团平台反馈,已自查发现17名骑手存在加装远光灯问题,均已督促骑手拆除。饿了么平台通过向骑手推送线上通知、对骑手车辆严格管控、严把准入资格等手段落实整改。
二是下发工作提示。向各区市场监管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经营性加改装远光灯整治的工作提示》,要求各单位继续做好季度性“双随机”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开展“回头看”整治,重点加强线下销售单位加改装远光灯的监督检查,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及时立案查处,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是加强协同联动。市市场监管局与市司法局、市三中院及法律专家开展专题研讨,就电动自行车加改装远光灯的法律定性、自由裁量等问题进行会商,为持续开展规范整治、案件办理提供法律支撑。市市场监管局向公安部门反馈其移送的拼加改线索核查情况,加强线索信息和证据材料互通,进一步提高线索成案率。
下一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推进电动自行车经营性拼加改装专项整治,强化与公安、消防等部门的信息共享、线索通报、执法联动等工作。此外,加强宣传引导,组织开展政策解读和培训,引导消费者购买符合新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产品,加大对电动自行车经营者全覆盖宣传告知,督促其不得违规销售非标、加改装电动自行车,确保市场销售车辆符合新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