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得奖,我完全不意外。”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何弦对记者说。
在第58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上,来自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高三学生章奥哲,成功夺冠。何弦身在上海,却过着欧洲时间,隔着7个小时的时差,全程远程指导学生参赛。
“他特别特别稳。很多人会很紧张,但是他能够把持得住,心理素质很好。”谈及章奥哲能成功的原因,何弦说。章奥哲8岁时,何弦就是他的恩师,一路看着他成长,一飞冲天。

何弦
【自述】
(这几天)我在上海几乎过的是欧洲时间,一直在跟踪他的练习,他在那边遇到的所有问题,我都要随时给他指导。我跑不开,学校的课挺多,所以我没去意大利。
以前,我陪他去过一两次比赛,该放飞了。这次章奥哲父亲陪着他去,毕竟还是孩子,父亲可以照顾生活方面,他可以专心去比赛。
比赛日程安排得很紧,他和钢琴伴奏或重奏,时间都非常短,都只有一个小时或只有一次合作,我要及时给他提示。他的父亲会在边上录像,我等于是上远程课。虽然不在现场,但犹如在现场。

章奥哲
从他八九岁起,我就开始带他。考进上音附小之前,他跟我学了一年,一手带大,七八年了。
我按照自己的教学理念,从小把他的技术全部准备完成。他第一次比赛很小,在珠海,他在最小的组,那是他第一次积累曲目去参赛,最后获得第三名。
疫情以后,我想做最后的技术准备,让他把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全部学下来,还开了两场音乐会,并在广州录像。那时他才13岁。后来,他在上音又开了一场音乐会。有老师提醒我,这么大的孩子能做到这样,全世界一只手都数不过来,很少见。我想,我至少要给他留一点资料。
我在教学上很注重舞台实践。2023年金钟奖,我开始让他用比赛来促进学习,现在的孩子要是不给他树立一个目标,很容易涣散掉。
一年后,他开始参加国际比赛。2024年,他在意大利里匹策国际小提琴比赛获得第一名,这是他的第一个国际奖项。这是很老的比赛,王之炅老师也参加过,也拿了第一。我很惊讶,他居然拿了第一名。
当时,我也是每天晚上远程指导,意大利的网络很差,发一个视频要发半天。我比较平常心,当作他学习的过程。
在金钟奖时,他已经表露了稳定的心理素质,很多老师都觉得他很有潜力,我特别重视。我开始给他设定长远的目标:除了帕格尼尼,还有很多大奖,中国人还没有拿过,或者名次不够高,我希望你将来能拿。他说,好的!
我们开始一个个去冲刺。他很愿意,很专注。再忙,他都会坚持每天练琴4-6个小时。而且,他练琴效率非常高,不用重复述说,讲过两三次他就能记住。他很会学习,其他功课也很好。
学音乐,我们通常会看乐感、看手的条件。这个孩子的心灵非常纯净,很专注,静得下心来,这是很难得的。
今年6月,他去日本仙台参赛,非常可惜,拿了第三名。三轮比赛全是用乐队协奏,他平时也有机会跟乐队合作,但那些曲目没有合全,后来有一些曲目表现不够好,因为没经验、不熟悉。
今年8月,他去参加瑞士蒂博尔·瓦尔国际小提琴大赛,我让他当作帕格尼尼比赛的预演。不负众望,他拿了第一名。他借着这股势头,去参加了帕格尼尼。
去帕格尼尼,我也不能说他准备得特别充分,但好在,帕格尼尼的很多作品,四五年前我就开始让他练在手上。
上台前,很多人会很紧张,但是他能够把持得住,心理素质很好。昨天晚上看帕格尼尼决赛直播,他特别特别稳。我跟他强调,拉琴就像说话一样,一定要把每一句话说清楚。所以在完整性上,其他选手根本没法跟他比。
他得奖,我完全不意外。第一轮,一共20 个选手,我全部看了一遍。当时,我就跟朋友说,只要小章能够保持第一轮的状态,一定可以走到底。
17岁能够走到这一步,他的未来,大有可期。

章奥哲在帕格尼尼决赛现场
上海音乐学院从方方面面,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条件和关爱。孩子有任何需要,比如实践,学校都是很开放的。
上海音乐学院践行“大中小一条龙”培养机制。附中老师可以教到大学,大学老师也可以教附中、附小,都是通起来的。
我是上音大学部老师,我的班上有小学四年级学生和博士研究生,最小的和最大的学生都在带。小提琴专业比较特别,很多技术上的训练和本领,需要老师从小给学生塑造,老师要一直陪伴孩子的成长。这是我们学校的一个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