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本周半卷书。本周想聊聊杨振宁先生,他的去世,是最近最大的新闻之一,引发了铺天盖地的纪念。我刚看到这个新闻,是朋友圈有人转发清华大学的讣告,当时就感到内心波涛汹涌,甚至眼眶有点湿润。按理说,杨振宁这样一位大科学家,又享有难得的高寿,103岁去世,大家都应该比较能够平静地接受这样一件事情,我为什么会这样?用一个简单的比方来说,他的离世就比一部关于20世纪中国命运的史诗电影,在这里告一段落,画上了一个句号。怎么会让人不感慨万千呢?
之前我在聊奥本海默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提到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我最近在和不同的朋友交流的时候,也反复提到。这个观点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杨振宁和他的挚友邓稼先的故事,如果拍成一部电影,远远比奥本海默这部电影要来得精彩,他们二位的人生故事放在一起,就是一部关于20世纪中国的史诗。通过他们的不同的个人选择,能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种种复杂情况。当然,这个话题实在太大了,不是一期播客可以涵盖的。所以,今天这一期播客,我就想从一个比较小的角度,就是杨振宁和邓稼先的具体为人的不同出发,来和各位分享一下我的想法和感受。
荐书:《杨振宁传·增订版》(杨建邺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3月版)

《杨振宁传:规范与对称之美》(江才健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22年10月版)

《邓稼先传》(许鹿希、邓志典、邓志平、邓昱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版)

时间轴:
00:00:00-00:02:44 杨振宁和邓稼先的故事,可以拍成一部关于二十世纪中国的史诗电影
00:02:45-00:07:18 作为“正常的天才”,杨振宁在为人处世上受到的褒奖与批评,相当程度上源于他的“人间性”
00:07:19-00:14:51 父亲负责“天才”,母亲负责“正常”,儿子最终达至一种圆融而平衡的状态
00:14:52-00:21:06 “憨厚”的邓稼先与杨振宁的深刻友谊
00:21:07-00:24:41 对杨振宁的圆融、平衡而言,邓稼先的纯粹,是生命中一个了不起的例外
00:24:42-00:27:25 在相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里,他们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奋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