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底,曾经横扫了大半个中国的日军在贵州独山遭遇了最后的打击,抗日战争进入尾声。同年6月,以美国为主的盟军部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对加速法西斯德国的崩溃以及战后欧洲局势起了重要作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即!
1945年,在克里米亚举行了著名的雅尔塔会议,美、英、苏三大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和三国的外交部长参加了会议。会议签订了《雅尔塔协定》,规定苏联在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并决定于当年的4月25日在美国的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大会。

吴贻芳是中国代表团及工作人员中唯一的女性
中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一员,也成为这次盛况空前的历史性会议的参会国。1945年3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发表了中国出席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代表团的名单。外交部长宋子文为首席代表,施肇基为高等顾问,吴贻芳作为无党派人士,和顾维钧、王宠惠、魏道明、李璜、张君劢、董必武、胡适、胡霖等八人一道,当选为正式代表。
消息传到当时为避战火西迁至成都华西坝的金陵女子大学,校园里沸腾了!大家都为吴贻芳校长能代表中国参加这么重要国际性会议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在整个中国代表团中,吴贻芳校长是唯一的女性。
为什么是吴贻芳?
吴贻芳(1893-1985)号冬生,祖籍江苏泰兴,生于湖北武昌。11岁入杭州弘道女子学堂学习,16-18岁之间遭遇家庭悲剧。23岁入读金陵女子大学,26岁成为中国第一批获得学士学位的女大学毕业生,29岁攻读美国密执安大学生物学专业,35岁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
在教育事业很不发达的旧中国,有机会进入大学的人微乎其微,特别是女子,更是罕见。回顾自己锲而不舍的求学动力,吴贻芳说:“旧中国的妇女实在是可怜,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一起压迫她们,使她们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她们不仅生活贫困,而且文化落后,这使我内心很苦闷。记得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叫做‘拯斯民于水火’,可是,我一个女人又能做什么呢?想来想去,只有面壁读书,以后有朝一日报效国家。”
作为教育家,吴贻芳1928年博士毕业后任金陵女子大学(1915-1951)校长,掌校23年(1928-1951)。她以“厚生”教育理念推行“全人教育”,(民间曾有北有蔡元培,南有吴贻芳、男有蔡元培,女有吴贻芳一说。)先后有近千名学生毕业,被世人誉为“999朵玫瑰”。许多金女大学生成就卓著,有将军、院士、教育家、科学家、音乐家……学生的成才率,为社会所作的贡献,不同凡响。她们不但在祖国内地,而且在台港澳和海外为母校为祖国赢得了声誉。遍及海内外的金女大毕业生取得的卓越成就令世人瞩目,为金女大赢得了国际声誉,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1951年,金女大与金陵大学合并成为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金陵女子大学原址上建立了南京师范学院。1987年经江苏省政府批准,依托南京师范大学,在金女大旧址成立金陵女子学院,是对金女大的传承和延续。
作为一位誉满中外的社会活动家,吴贻芳先生参与的社会活动范围涉及国内国际,其影响不仅限于教育界、宗教界,也包括政治领域、社会服务等其他领域。
1919年大学毕业前夕,作为学生自治会会长的吴贻芳就带领同学参加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她作为教育文化界知名人士,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以后又连续担任参政会主席团主席。1943年,她作为著名的“六教授”之一赴美,争取美国朝野对我抗日战争的支持。1945年,吴贻芳作为无党派代表,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制宪大会。
建国以后,吴贻芳当选为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名誉主席、江苏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民进主委、省妇联副主席、省教育厅厅长、南京师范大学名誉校长等职务。1979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和平与智慧女神”奖。1984年11月21日江苏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成立,吴贻芳先生任会长。
吴先生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作出了积极贡献。她深厚的爱国情怀支持着她为人民的进步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她无愧于杰出社会活动家的称号。
在联合国制宪大会期间的活动及其影响
1945年赴美前夕,重庆妇女界隆重集会,欢送吴贻芳。吴贻芳在会上做了即兴演讲。她说,世界和平的真正希望在于世界各国能够相互谅解,以此达到世界大同,世界和平只靠讲道理和武力是无法真正实现的。在两次大战中,由于血泪的经验,人们才明白精神与道德是不可忽视的,她希望世界能够永久和平,武力不再战胜正义。最后,她还希望全世界妇女能够团结起来,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
她的讲话多次被在场听众雷鸣般的掌声打断,不少与会妇女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吴贻芳女士作为中国妇女界的代表,她的言行举止都代表了中国妇女的形象和心声,她出席联合国制宪大会,确实能体现中国妇女的聪明才智和高尚情怀。她是中国妇女的骄傲!
1945年4月15日,吴贻芳由渝经印度赴美。4月25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联合国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开幕,五十多个国家的二百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况空前的国际大会。各国代表团分组讨论《联合国宪章》草案和宪章范围内的问题。中、苏、美、英四个大国分在第四组。因为这组大国云集,因此受到媒体最多关注。参会的女性代表很少,吴贻芳的出现就格外引人瞩目。
一次,轮到中国代表团发言时,吴贻芳从代表席上站起来走向主席台。会场一瞬间十分肃静,继而又出现了一阵小小的躁动,大家用不同的语言交流起来,相互打听这位女代表的背景,无数个相机镜头也纷纷对向吴贻芳,照相机的咔嚓声不绝于耳。
吴贻芳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讲到近代中国遭受的种种磨难,讲到中国在过去的八年中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全民族抗战,力陈伟大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最后,她阐述了中国政府对维护世界和平的看法以及对《联合国宪章》的意见,并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美好未来的希望。她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很多代表被中国军民在抗战中前仆后继的精神所感动,她的演讲也多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
发言结束后,会场上再次爆发出更为热烈的掌声,有些代表甚至站起身来,一边鼓掌一边欢呼,很少会有妇女在国际讲坛上作如此令人难忘的演讲。不少代表还走向中国代表团的席位,向中国代表表示祝贺。
1945年5月29日,在大西洋彼岸的中国成都华西坝,金女大的师生们也很快知道了吴校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的消息,并在校广场收听吴贻芳校长在旧金山向国内的广播。大家纷纷奔走相告,都为有这样一位杰出的校长感到自豪。同时,吴贻芳的二姨夫陈叔通先生,也得知了此事,他老泪纵横,激动不已,这个外甥女没有辜负他的期望,真正地成了中国的栋梁。
1945年6月25日,经过讨论的《联合国宪章》在联合国第九次全体大会上获得一致通过。在《联合国宪章》签署仪式上,联合国会议指导委员会考虑到中国是最早遭受侵略也是最早奋起抗击入侵、捍卫世界和平的国家,因而特别推举中国为签署《联合国宪章》的第一个国家。吴贻芳得知此事,激动不已,她认为这是全世界对中华民族抗战的肯定,也是对正在抗日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的中国人民的极大鼓舞。
26日中午12时,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旧金山的战事纪念歌剧院,签署《联合国宪章》的典礼在这里举行。因宋子文和胡适有公务在身,分别提前离开。代理首席代表顾维钧就率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从而成为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人。接着,中国代表王宠惠、魏道明、吴贻芳、李璜、张君劢、董必武、胡霖依次签字。吴贻芳成为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她的名字因此而永载史册!


1945年6月26日,吴贻芳在联合国制宪大会上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名。
根据联合国官方资料,1945年6月26日共有四位女性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她们分别是:中国的吴贻芳(Wu Yi-fang),金陵女子大学校长;美国的弗吉尼亚·吉尔德斯利夫(Virginia Gildersleeve),巴纳德学院院长;巴西的贝莎·卢茨(Bertha Lutz),生物学家、女权运动领袖;多米尼加共和国的米内尔瓦·贝尔纳迪诺(Minerva Bernardino),女权活动家、外交官。这四位女性在联合国成立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吴贻芳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出色表现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美国的重要组织都主动与她接触,和她讨论各种国际问题,尤其是美国的教育界和宗教界,更是对这位在美国深造过的东方女基督教徒充满了好感和敬佩。此前,中国妇女在美国民众心中的形象无外乎是缠着小脚、大门不出、大字不识、只会勤俭持家,很少会有中国女性参与社会事务,即使有,也不过是陪衬。吴贻芳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出色表现,很大程度上也改变了美国民众对中国女性的看法。

吴贻芳题词1945年

吴贻芳在美国向华侨妇女演讲1945年
她的私人秘书朱菊芳回忆:“在那两三个月内,与校长朝夕相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处事谨慎,对于每一件事都要从各方面去考虑。分析、了解、再思、三思而后行。办事平平稳稳,绝不冒昧行事……她待人接物民主。我对官场有一定的认识,但看到中国代表团外围的一群人,对上笑颜趋奉,对下官架子十足,丑态毕露。今日回想,还觉得一阵气恼。而吴校长呢,对众人一视同仁,始终是那么有礼貌,那么和气。有时讲话妙趣横生,很幽默。两相对照,真是天壤之别。校长的自我牺牲精神令人敬佩。那两三个月中活动异常频繁,吴校长实在疲劳。但从来不诉苦,不埋怨。尤其美国社团请她出席,只要时间安排得过来,从不拒绝。过一阵我理会了。她要为中国人民铺好友谊之路,舍不得丢失任何一个机会。”

签署《联合国宪章》之际,恰逢金女大1945级学生毕业。
吴贻芳在美国旧金山满怀激情给1945级毕业生发了贺电:“在世界和平大宪章签字的今日,中国的历史也揭开了新的一页,中国今后的命运,全靠它的国民是否有竭诚牺牲小我以成全此最高理想的精神!现谨向一九四五级同学道贺毕业之喜,望各位贡献全力,肩此重任。”
吴先生已经成为金女大学生心目中的楷模。金女大学生日后在各行各业做出的贡献与她们心目中的校长有着极大的关系。2019年,北美比较和国际教育协会为了纪念吴贻芳博士作为签署《联合国宪章》时中国唯一女性代表、中国大学女校长,及中美教育与学术交流推动者,在《联合国宪章》签署地召开了“吴贻芳、联合国与教育发展:助力可持续全球的传奇和激励”专题论坛。会上,国内外专家发表交流了最新的吴贻芳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纪念这位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杰出女性。
(钱焕琦,南京师范大学吴贻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教育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此文系作者于2025年10月18日在“新中国与联合国——纪念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专题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