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由中国社会史学慈善史专业委员会、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民国史研究中心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麻风病隔离防疫史料整理与研究(1368-1978)”课题组联合主办的“中国社会史学会慈善史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慈善与生命:中西互视与中国经验’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苏州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日本东洋大学、韩国信韩大学等7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社会史学会慈善史专委会秘书长、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曾桂林主持,中国社会史学会慈善史专委会会长、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周秋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名誉会长圣辉长老,日本社会事业史学会会长、日本东洋大学教授金子光一,韩国社会福利史学会会长、韩国信韩大学教授林元善,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陶水木致开幕辞。周秋光会长指出慈善史是社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史研究应当相互借鉴,交流形式应当更加丰富。圣辉长老从佛教的角度出发,真切讲述麻风病人的故事,佛教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慈善领域也给予了温暖的一面。金子光一表示我们追求的社会是一个尊重所有生命、彼此承认价值的社会,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我们都需要学习社会福祉的历史。林元善表示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对促进社会福利史领域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本次会议设有两场主旨报告。第一场主旨报告环节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徐涛主持。周秋光教授报告慈善文化、慈善事业与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系问题;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王卫平教授报告裕谦所提倡并努力践行的“教养兼施”慈善救济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问题;信韩大学博士郑美淑报告韩国当代残疾人居住设施的制度化过程与个人运营设施制度变迁问题;杭州师范大学陶水木教授报告上海慈善团车站路地区房地产开发与慈善团体经费问题。第二场主旨报告由杭州师范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周东华教授主持。中国海洋大学蔡勤禹教授围绕抗战时期赛珍珠的跨国慈善活动,展现民间外交在中美交流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苏州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池子华教授考证了全面抗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救护人员伤亡的人数;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文教授报告南宋乡居士人致力于乡里建设的代表人物刘宰的慈善活动;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林主要从急赈电报豁免费用角度,探析电报与赈灾问题。
分组讨论围绕慈善思想文化、传统善会善堂、医疗慈善事业、市镇慈善事业、宗教团体慈善、抗战前后慈善、当代慈善福利、慈善人物、红十字会和慈善空间网络等10个主题展开,信阳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叶宗宝和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慈善公益研究院向常水作了小组总结。在圆桌会议环节,来自不同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慈善史研究的前沿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呈现出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图景。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郭常英教授率先开启议题,以“慈善史研究的核心脉络与拓展方向”为引,直指当前研究中不可忽视的“慈善网络”命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艾东教授则从史料挖掘与视角创新切入,指出抗战大后方的慈善史研究前景;浙大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华炳教授从“历史研究的方法论”切入,提出“时间序列与空间格局双重视角下的慈善史研究”思路。

在闭幕式环节,中韩两国慈善史研究会互赠礼物,共同推进东亚慈善史研究。周东华教授致闭幕辞,对与会学者表示感谢,倡导拓宽慈善史研究视野、扩容慈善史研究队伍、加强慈善史研究国际合作,为当代慈善事业实践提供历史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