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能技术从科研向应用迈进,“人造太阳”加速商业化意味着什么

article/2025/10/19 6:43:10

图①: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 中核集团供图 图②: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摄 图③: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主机杜瓦底座进行落位安装。 徐旻昊摄(人民视觉) 图④: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夸父”八分之一真空室。 新华社记者 周 牧摄

10月14日—18日,“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第30届聚变能国际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会上,聚变能商业化成为热议的话题。

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单忠德表示,聚变能技术正在从科学研究向工程实践和商业应用的目标加速迈进。近年来,中国先后发布相关政策文件,将可控核聚变列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绿色低碳前沿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前瞻部署聚变能等未来能源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人造太阳”如何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界?全球范围内聚变能技术商业化的加速意味着什么?还面临哪些挑战?本期“瞰前沿”揭秘这一热点话题。

——编  者

我国聚变科研装置加速向“产业枢纽”转型

近年来,我国聚变装置矩阵持续扩容,形成覆盖不同技术路线、衔接不同发展阶段的多元支撑格局,为工程化、产业化突破筑牢硬件基础。

仅今年以来,我国聚变科研装置就频频取得突破,加速从“实验工具”向“产业枢纽”转型。这既为工程化、商业化突破提供技术验证,更搭建起连接全球的开放合作平台。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HL—3)国内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摄氏度、电子温度1.6亿摄氏度,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实现大幅跃升,挺进燃烧实验。在实现“双亿度”等离子体运行基础上,日前,研究团队自主设计并建成了用于聚变能量导出研究的工程性液态金属和氦气工质热工研究台架,并已全面投入运行,为未来聚变堆的工程化应用奠定了关键实验基础。2023年12月,“中国环流三号”被确立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卫星装置”,面向全球开放。

今年以来,中国“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刷新了世界纪录。”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徐国盛表示,“中国‘人造太阳’包含超过200多项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在持续优化1000秒级长脉冲技术的同时,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与多家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孵化出等离子体焊接设备、微波污水处理装置等产业化成果。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夸父启明”(BEST)完成主机杜瓦底座落位安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正式步入新阶段。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夸父”(CRAFT)自主设计的偏滤器原型部件近期顺利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该部件不仅是国际尺寸最大、热负荷最高的同类部件,更能直接应对聚变堆运行中的热管理、等离子体控制等重要工程挑战,为后续商用堆关键系统研发提供关键技术验证。

民营企业在相关领域的探索也有进展。

在先进聚变构型探索领域,新奥集团“玄龙—50U”球形环装置实现重要突破。作为全球首个采用氢—硼燃料实现百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的装置,它不仅验证了150千安下环向场线圈稳定运行、产生1.2特斯拉磁场的满负荷磁体性能,更达成了所有关键工程设计目标。

初创公司能量奇点研发的高温超导磁体“经天磁体”,成功实现21.7特斯拉峰值磁场强度。该磁体专为下一代托卡马克装置设计。

这些装置聚焦发电演示、工程验证、先进构型、核心部件等不同方向,共同织就我国聚变研究“多点突破、协同推进”的立体网络,为从科研向产业转化提供全方位支撑。

聚变能商业化仍面临技术、产业生态等多重挑战

从全球视野看,聚变能商业化已形成加速态势。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25年世界聚变展望》报告,全球近40个国家推进聚变计划,处于运行、在建或规划中的聚变装置超160座,私人投资总额已突破100亿美元。

意大利政府颁布了旨在重新引入核能和建立全面可持续能源生产(包括聚变)框架的法令,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首个等离子体;美国能源部宣布了6个新的“聚变创新研究引擎”合作项目,提供1.07亿美元资金,以加速燃料循环、材料和先进模拟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德国发起“聚变2040”计划,2028年前拟投入3.7亿欧元加强研发……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所长钟武律介绍,实现聚变能的商业化运用,需经历6个阶段:原理探索、规模实验、燃烧实验、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其中,原理探索已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完成,规模实验通过多装置获取数据规律,燃烧实验指的是开展燃烧等离子体实验,实验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示范堆验证商用堆可行性,商用堆实现规模化发电。目前我国正处于“燃烧实验”阶段,已具备开展相关实验的等离子体参数条件。2027年底,“中国环流三号”计划将等离子体三乘积提升2—3倍、温度突破1.5亿摄氏度,开展高性能等离子体实验。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张立波表示,“2027年,我们期待能开启聚变能燃烧实验,2030年左右,具备中国首个工程实验堆的研发设计能力,2035年左右,建成中国首个工程实验堆,到2045年左右,能建成我国首个商用示范堆。”

尽管进展显著,聚变能商业化仍面临多重挑战。技术层面需突破等离子体稳态燃烧、耐强场高温负荷材料、超导磁体、氚燃料自持等难题;产业生态上,还需解决产供链成熟性、经济可承受性、投资可持续性、监管可适配性等问题。

构建支持聚变能工程化产业化发展的“生态体系”

为推动“人造太阳”的梦想加速照进现实,我国从政策引导、国际合作、机制创新等多个层面,构建起支持聚变能工程化产业化发展的“生态体系”。

2021年,《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首次将可控核聚变列为“低碳前沿技术攻关”的重点领域。2022年,《“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支持受控核聚变的前期研发,积极开展国际合作。2024年,《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以核聚变为代表的未来能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5年9月,原子能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受控热核聚变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多地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安徽合肥依托“东方超环”,打造聚变能源产业集群,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百亿元级产业规模;四川聚变科创城致力建设“可控核聚变全球性‘技术研发高地、产业发展集群、对外交流中心’”。

国际合作拓宽工程化全球视野。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黄平介绍,作为ITER计划的关键合作伙伴,我国高质量完成18个关键部件和系统的设计制造任务,2025年主导的ITER核心安装标段真空室模块组件成功吊装入位,磁体支撑系统、包层屏蔽模块等大型装备如期交付,为全球聚变堆工程化贡献中国经验。同时,我国与50多个国家的140余家核聚变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发布聚变能领域首个ISO国际标准——《聚变堆热氦检漏技术》,推动技术标准“全球共用”。

机制创新激活产业化市场活力。2025年7月,中核集团在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基础上牵头组建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重点布局大科学实验、聚变堆材料研制等领域。技术研发联合体——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的成员单位扩容至38家,涵盖央企、民企、高校、科研院所。“我们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与企业的市场优势形成互补。”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叶表示,目前联合体已启动“聚变堆超导磁体产业化”等重点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展望未来,“人造太阳”点亮万家灯火,为人类提供丰富、清洁的理想能源,或将从科幻走向现实。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单忠德表示,中国将与各国携手合作,不断推进全球能源创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共建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让聚变能更好造福人类。

(李仪参与采写)

资料来源:国家原子能机构

    责任编辑:刘雯
    图片编辑:金洁

    http://news.xdnf.cn/eYOapaqNje

    相关文章

    特朗普称美军摧毁一艘“载有毒品”的大型潜艇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布的打击画面当地时间10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称,美军摧毁了一艘“携带毒品、正驶向美国的大型潜艇”。他表示,美国情报部门确认该潜艇装载有毒品,船上共有4名“毒贩”,其中两人被打死,另两人幸存。特朗普指出,这两名幸…

    伊朗谴责以色列违反加沙停火协议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资料图)当地时间10月18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多次违反加沙地带停火协议,尤其是近日以军对一辆载有巴勒斯坦流离失所者的车辆发动袭击,导致包括7名儿童和2名妇女在内的11人死亡。此外,巴加埃还批评以色列拒绝履行重新…

    哈马斯称停火后不参与加沙地带治理相关安排

    当地时间18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言人哈泽姆卡西姆表示,哈马斯已一次性移交了在世的以色列被扣押人员,且能够移交的遗体也已立即移交。当地时间10月18日,加沙地带南部汗尤尼斯,哈马斯正在搜寻被扣押人员的遗体。卡西姆确认,哈马斯正与调解员进行沟通,以…

    新闻调查丨领跑全球!解锁杭州“六小龙”崛起背后的创新密码

    当中国首款3A游戏登顶全球,机器人在春晚迈出整齐的秧歌步,杭州“六小龙”的崛起引发关注。而当大模型Deepseek对标OpenAI,宇树机器人比肩波士顿动力,脑机接口强脑科技与Neuralink并驾齐驱……一波波科技浪潮下,“为什么是杭州?”成了2025最热的追问——这些“偶然”的颠覆…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拉法口岸将暂时不开放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资料图)当地时间10月18日,以色列总理办公室表示,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已指示,拉法口岸将暂时不开放,直至另行通知。以总理办公室称,该口岸的开放将根据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履行其在归还被扣押人员遗体方面的义务以及双方商定框架的执行情…

    泽连斯基:特朗普未明确拒绝向乌提供“战斧”导弹

    当地时间18日,乌克兰国家通讯社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美国总统特朗普仍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泽连斯基表示,在10月17日的会晤中,特朗普并没有对转让“战斧”导弹的问题说“不”,尽管他没有说“是”。泽连斯基说,“特朗普没有说‘不’是…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在多哈举行会谈,讨论延长停火等议题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10月18日获悉,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两国代表当天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会谈,讨论延长停火等议题。卡塔尔首都多哈(资料图)巴基斯坦外交部18日早些时候表示,巴国防部长阿西夫将率代表团赴多哈参加与阿富汗方面的会谈,此次会谈旨在寻求立即采取措施,恢复两国边…

    拉法口岸即将重新开放,20日起准许人员通行

    据巴勒斯坦官方通讯社“瓦法”当地时间18日报道,巴勒斯坦驻埃及大使馆当天宣布,在与埃及有关当局沟通后,拉法口岸将于20日重新开放,以允许居住在埃及并希望返回加沙地带的公民按照既定的协调机制出行。以色列12频道报道称,20日开放后,拉法口岸仅供人员进出,暂不用于货物…

    “中国天眼”首次捕获恒星黑子区射电暴信号

    记者今天(18日)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获悉,近日该学院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探测到一种新的来源于恒星黑子区域磁场的毫秒级射电暴。该成果填补了我们对太阳系外恒星小尺度磁场认知的空白,对于推动太阳系外的空间天气研究有重要…

    北邮建校70周年:发布UNETS未来学习中心

    10月18日,北京邮电大学建校70周年发展大会举行。会上,北邮发布了“UNETS未来学习中心”。该学习中心着力构建AI-EMS联动机制,探索个性化学、差异化教、智能化研、精细化管的数智北邮开源生态,着力打造“无边界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建校70周年发展大会现场。北邮 供图澎湃新…

    赛旅融合赋能新城发展,第17届上海国际大众体育节正式开幕

    10月18日,以“让热爱 更无限”为主题的第17届上海国际大众体育节在临港滴水湖畔正式开幕。体育的激情与活力,再度为这座“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注入蓬勃动能。开幕仪式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亚明宣布开幕。上海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上海市体育总会主席徐彬代表主…

    达博征服“皇后赛段”,环广西世巡赛竞争白热化

    达博率先冲过终点。经历了马尼耶的4连胜,10月18日,2025库迪咖啡-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终于迎来了新的赛段冠军。第五赛段宜州-弄拉是名副其实的皇后赛段,也是环广西世巡赛进入竞争白热化的标志。最终,来自杰科-埃尔奥拉车队的保罗达博(Paul Double)率先冲上山顶,拿…

    上海“一网通学”平台上线,为市民就近学习提供便利

    社区银行网点开设金融素养课程,让居民在办理业务的同时学习理财知识;社区药房开展健康管理课程,将专业的医药知识传播给社区居民……“一网通学”移动端平台正式上线。上海开放大学 供图10月18日,“一网通学”移动端平台在首届上海老年学习课程展开幕式上正式上线。在上海市…

    国际演艺大会及国际对话开幕,全球500家演艺机构共聚上海

    10月18日,以“链接共识机遇”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国际演艺大会及国际对话正式开幕。今年大会从10月17日至10月20日在前滩31演艺中心举行,吸引了全球约500家专业机构、约2000名业界代表来到上海,参加形式多样的推介、聚焦前沿的对话、进行主题鲜明的体验。大…

    九轮点球大战分出胜负,“黑马”泰州队率先杀入“苏超”决赛

    10月18日晚,泰州队在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首场半决赛中通过点球大战,以9:8战胜南京队,61565人涌入南京奥体中心观战,再次刷新“苏超”以及中国业余足球赛事的上座人数纪录。进入淘汰赛阶段的“苏超”由主客场单循环制改为一场定胜负,如90分钟内战平,直接进入点球大战。“八…

    “苏超”半决赛上演,泰州队点球大战击败南京队晋级决赛

    10月18日,2025年“苏超”半决赛在南京奥体中心上演。第17分钟,主场作战的南京队取得领先,宋子文豪左路传中,冯伯元头球助攻滕帅凌空射门得分,南京队取得1比0的领先优势。第72分钟,泰州队开出角球,王振宇门前头球抢点进球,双方比分来到1比1平,随后两队都未能取得进球。…

    往事|杨振宁的艺术收藏与翰墨情缘

    在公众的普遍认知中,杨振宁先生是20世纪物理学苍穹中的一颗巨星。其实,杨振宁还有着他的人文艺术世界——对艺术的鉴赏,对友情的珍藏,以及他于翰墨间流淌出的个人修养。科学与艺术,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共同塑造了一位完整、丰满且深具中国文化底蕴的科学家。102岁的杨振宁…

    独家|友人追忆杨振宁:他没能二度获诺奖是一个遗憾

    在10月18日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逝世当日,杨振宁的友人王征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杨振宁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科学智慧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的史诗,极少有遗憾,“然而,他其实还是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没能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如果二度获得…

    一图看懂丨大湾区文化周隆重开幕

    10月18日,作为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暨“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开幕式在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隆重举行。这次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是岭南画派的“回家”,更是见证岭南文化与海派文化交融探索新艺术形式的重要契机。责任…

    因饮用水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规范,云南宣威市多所小学被罚

    近日,云南曲靖宣威市多所学校因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已分别被当地卫健局处以罚款。澎湃新闻梳理发现,此次被处罚的学校名单包括宣威市海岱镇中心学校所属宣威市海岱镇岩上村完小、宣威市龙场镇中心学校所属的宣威市龙场镇旧营完小、宣威市西泽乡中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