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辉煌其命惟新!上海美术馆三个楼面举办广东美术大展

article/2025/10/18 19:43:58

10月18日下午,在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室外大平台,一场别开生面的岭南特色非遗英歌舞、醒狮表演正在上演,伴随着矫健醒狮的腾跃,铿锵英歌踏响,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暨“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启幕。

获悉,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次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将通过美术大展、舞台演出、非遗演出等系列活动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创新活力与多元魅力。其中,汇聚了350多位从近现代到当代岭南美术名家代表作品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呈现了广东美术在百年间的革新历程与辉煌成就,追溯粤沪文化交流交融佳话。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共同主办,10月18日至11月15日期间,将通过美术大展、舞台演出、非遗“艺术天空”户外演出、艺术教育、国际演艺大会、国际对话等活动,生动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创新活力与多元魅力,推进两地文化深度交融、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

岭南非遗展演与粤剧唱腔中开启“艺术周”

视频:10月18日,自广州南国醒狮团与普宁南山英歌队在中华艺术宫广场前联袂演出。(01:43)

矫健醒狮腾跃于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前,铿锵英歌唱响于耳旁……10月18日下午,在开幕活动上,蜚声国际的岭南非遗展演——来自广州南国醒狮团与普宁南山英歌队在中华艺术宫广场前联袂演出,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期间,多项植根于岭南大地的非遗表演都将首次集体登陆上海。

现场展演《狮王争霸》

广州南国醒狮团于1994年由“赵家狮”第五代传人赵伟斌创立,现场展演的经典节目《狮王争霸》融合了舞蹈、武术、音乐,生动展现国家级非遗广东醒狮的精湛技艺与独特魅力;传承自明代的普宁南山英歌,以《水浒传》英雄故事为蓝本,气势磅礴被誉为“中华战舞”。此番亮相的节目《雄风》中,舞者们面绘水浒英雄脸谱,以南拳马步为基,配合铿锵锣鼓,每一个腾跃都迸发着激情。

醒狮舞表演现场(摄影 叶辰亮)

英歌表演现场

在上海美术馆内49米层大厅开幕活动现场,三幅超大尺幅岭南美术名家代表作品依次陈列展开,气势恢宏。其中由画家黎雄才创作于1975年的11米巨制《迎客松》首次亮相上海,画面远景为峻秀群峰,飘渺的云雾萦绕其间;近景迎客松遒劲恣肆,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震撼力。在此前在广东和中国香港的展览中,这幅作品都曾亮相,给观众留下深刻记忆和美好回忆。另外两幅作品由艺术家李劲堃,许钦松创作,三幅作品共同勾勒出岭南画派不同时期代表性艺术家的创作面貌。

开幕式现场嘉宾 摄影:蔡晴

古装粤剧《双绣缘》表演现场 (摄影 叶辰亮)

开幕式现场,来自粤港澳三地和上海的省市领导嘉宾、国内知名艺术家及各界代表共同出席见证。广州粤剧院带来大型新编古装粤剧《双绣缘》选段,赢得现场阵阵掌声。8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上海市民代表,获颁“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宣传使者”荣誉称号。他们将带动更多市民走进本次展览,欣赏和了解广东美术,推动粤沪文化更紧密交流。

视频:开幕式现场,艺术家代表致辞。(03:30)

开幕式现场 (摄影 叶辰亮)

开幕式现场 (摄影 叶辰亮)

一个展览饱览广东美术经典

作为文化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当天正式启幕。展览汇集超过350位从近现代到当代的岭南美术名家代表作品,展览面积超20000平方米,系统梳理并全面呈现广东美术在百年间的革新历程与辉煌成就。

展览现场

展览场地横跨中华艺术宫8、10、12三层。位于8楼的33米环形多媒体屏在光影交织中循环展现岭南百年美术经典,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艺术体验。现场还打造300米文献时光长廊,漫步其中,回溯广东美术百年变迁。

展览现场跨界歌舞表演

可以说,展出的800余件广东美术作品,是一部鲜活的广东美术发展史。

展览分为“勇立潮头——洋画运动在广东”“艺术革命——岭南画派与国画研究会”“匕首投枪——新兴木刻运动及漫画”“激情岁月——为人民服务为时代讴歌”“开放变革——改革开放中的广东美术”“百花争妍——创新创造 再筑高峰”和“风起南方——当代艺术实践”七大主题板块和三个特别项目。

李铁夫《盘中鱼》 油画/82cm×97cm/1941年 广东美术馆藏

在“洋画运动在广东”板块,展出了李铁夫、关良、林风眠、余本、司徒乔、关紫兰等艺术家的画作,呈现油画界先行者们上下求索的珍贵成果。

关紫兰《少女像》 油画/90cm×75cm/1929年 中国美术馆藏

“岭南画派与国画研究会”板块作为此次展览的重点之一,通过“岭南画派”三家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人的作品,呈现了岭南画派基本学术脉络以及他们“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画学主张,也展现了“国画研究会”与“岭南画派”两个群体围绕不同的画学主张所展开的唇枪舌剑的论争。展览从高剑父的花鸟画和山水画开始,从不同层面展示岭南画派先行者如何通过画笔开启岭南画派早期的探索。

展览现场

“新兴木刻运动及漫画”聚焦广东版画和漫画创作,展出了黄新波、陈铁耕、古元、李桦、胡一川等版画家的版画作品和廖冰兄、李凡夫等漫画家的漫画作品,呈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东籍艺术家投身新兴木刻运动,漫画家以画笔为武器,用艺术革新的实践在民族救亡图存中作出历史贡献等。

古元 人桥 1948年 版画 20.5cm×36cm 珠海市古元美术馆藏

展览特别项目选取关山月、黎雄才作为“岭南艺术家个案研究”,专题呈现。二人都是岭南画派第二代中坚,既是“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理念的践行者,更是将其推向新高度的传承人,串联起岭南画派从奠基到成熟的关键脉络。展出的关山月作品如《绿色长城》、《漓江百里图》,黎雄才《迎客松》、《黄花岗夕照》等。

《绿色长城》 关山月 1974年 中国画 232×396cm 中国美术馆藏

展览同样聚焦当下,记录时代风貌变迁,从改革开放后特区的变迁,再到新时代绘特区绘大湾区的风景,展现广东美术独特风貌和创新精神。

续写岭南画派与海派不解之缘

展览落地上海也是一次对两地艺术交融历史的系统梳理,展现广东美术百年革新脉络轨迹的同时,也为当下两地艺术界搭建了对话平台。

展览现场 (摄影 叶辰亮)

1912年,在上海福州路的惠福里,来自广州的“二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了审美书馆。他们以《真相画报》为旗帜,在第一期刊出陈树人编译的《新画法》,发出中国画革新先声。这座隐匿于弄堂的小楼,就此成为艺术变革的策源地,也成为了岭南画派真正的摇篮。

“岭南画派”这一历史性命名,也受到海派巨擘刘海粟的重要影响。他在1934年德国柏林举办的“中国现代绘画展览会”前言中,首次明确将“二高一陈”的艺术探索从“折衷派”定义为“岭南画派”,从此基本奠定了“折衷派”即是“岭南画派”的冠名。

在中国美术现代转型过程中,岭南画派与海派均以“破传统桎梏”为使命,拒绝墨守成规,积极吸纳外来养分。“海派多含商业都市滋养的世俗情怀,岭南画派则赋有民族危亡催生的家国担当;海派侧重传统笔墨的创造性转化,岭南画派则强调写实技法的体系化革新。”

林风眠 青衣仕女 20世纪60年 中国画 66cm×69cm 上海美术馆藏

展览现场多件作品展现粤沪两地美术人文纽带。广东籍画家林风眠早年在上海开启艺术求学之路,关良也曾在上海美专执教。展览现场为二人特设展区,呈现岭南画派与海上画派之间的艺术互动。展出的“彩墨画”《青衣仕女》,是林风眠艺术探索的经典成果;关良在沪时醉心戏曲,常出入戏院揣摩角色神态,甚至亲自学戏,这份痴迷化作《三打白骨精》中的生动笔墨,夸张的脸谱、灵动的姿态,充满戏曲艺术的张力,又具西方表现主义特色。

关良 三打白骨精 1978年 中国画 179cm×96cm 广东美术馆藏

展厅里还设置岭南非遗体验区,观展休闲之余,观众可以到美术馆“叹茶”,从早茶文化与文创产品里体验“粤味”。展览期间,广东美术馆与上海美术馆共同策划推出12场高水准、深层次的“岭南文化名家大讲堂”活动。同时,开设多场“上海美术馆现场教学课”绘画体验、专家导赏、Artwalk画中游、艺术脱口秀等活动。展览展期持续至2026年1月18日。

据悉,本次文化周期间,共有7台14场舞台剧目在上海多个场馆集中上演,涵盖舞剧、粤剧、话剧、芭蕾、杂技等多种艺术类型,均为粤港澳大湾区近年的原创精品,共同展现湾区文艺多元共生、融合创新的鲜明特质。

    责任编辑:何涛

    http://news.xdnf.cn/fbKnDyamwx

    相关文章

    西湖大学缅怀杨振宁,施一公曾撰文称是他的敬慕者和追随者

    10月18日,西湖大学官网发布悼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西湖大学董事会名誉主席杨振宁先生,于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他与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是20世纪物理学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早前,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曾撰文回顾与杨…

    聚焦复杂脊柱疾病,一项中国原创医学技术正从上海走向全球

    一项由中国专家原创的医学创新技术正从上海走向全球多个国家,其中包含日本、泰国、印度等。这项技术聚焦复杂脊柱疾病,通过微创内镜手术,可让患者获得更小创伤的手术体验。10月16日至18日,第一届单孔双通道双介质(UBD)脊柱内镜及脊柱微创新技术国际大会在上海举办,近100…

    7年180场活动,行知读书会守住阅读的温度

    10月18日,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纪念日当天,诞生于上海大场镇的行知读书会迎来七周年庆典。庆典不仅通过影像展回顾行知读书会七年历程,还发布了读书会的全新项目“行知新书荟”,未来每季度将联合上海人民出版社精选经典畅销书,为读者筛选优质内容。从“泥地旁的…

    全国五省市九区县在沪齐聚,发布“重走行知路”地图

    2025年10月18日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34周年纪念日。10月16日至17日,以 “承烽火初心,育时代新人” 为主题的全国五省市九区县 “重走行知路” 活动在上海宝山举办。“重走行知路——中国教育人必访地地图”正式上线,将全国陶行知相关场所串联成线,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寻…

    告别杨振宁:我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增加了中国人的自信心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这位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的探索者,用跨越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在探索世界的奥秘中留下了深刻的足迹。1956年,他与李…

    这一次以足球之名造访上海,波尔和樊振东火锅话友情

    这几日,德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蒂姆波尔造访上海,中国对于他来说是一块熟悉的土地。但此番波尔有了新身份——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品牌形象大使,借着这样一个契机,波尔和我们畅谈了他和足球、多特蒙德之间的不解之缘,当然,关于国乒的老朋友樊振东,他也有话要说。德国乒乓名…

    汪诘:诺奖以他为荣,纪念杨振宁先生

    享誉世界的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因病于 2025 年 10 月 18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 103 岁。看到这个消息,心情无比沉重。我曾在杨先生 100 岁生日那天写过这样一句话:希望杨先生能活到人类攻克死亡的那一天。很遗憾,杨先生还是走了。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杨先生获得诺贝尔物理…

    杨振宁逝世!一位“正常的天才”走了!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12时0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一位“正常的天才”走了。我们怀念他——为他在科学史上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记,为他心怀家国的赤诚付出…

    促进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双向赋能、融合发展!第二十二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开幕

    以“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今天(10月18日)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龚正表示,当前,上海正在按照习近平主席的战略擘画和中央决策部署,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

    强化中德学术交流,汉堡工业大学在华拓展学术合作

    1986年,上海与德国汉堡结为友好城市。在上海与汉堡缔结友城关系40周年之际,10月17日下午,汉堡工业大学校长安德雷亚斯蒂姆-吉尔教授一行到访上海“汉堡之家”,并与汉堡驻中国联络处首席代表安克先生在“汉堡教育联盟中国”项目框架下共同签署双方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汉堡驻…

    室内户外皆舞台,上海前滩公园巷变身为“爵士大道”

    10月18日,第21届爵士上海音乐节在上海前滩公园巷启幕。这场以“爵士上海・音乐世博”为主题的盛会将持续至26日,以前滩为核心辐射全城,汇聚全球20个国家的300位顶级音乐家——包括19次获格莱美提名、4次获奖的世界级大师,他们将在九天内呈献120余场精彩演出。10月18日,第 …

    爵士、音乐剧、二次元还有美食,首届外滩音乐节来了!

    夜幕降临,外滩源圆明园路步行街响起爵士乐,观众游客三三两两,端着潮流艺术美食市集上购买的鸡尾酒,在深秋微凉的夜风中感受“轻松一刻”。10月17日,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出品、中美艺术家联袂呈现的音乐节主题曲《Super Bund》拉开了“2025外滩音乐节”的序幕。本次音乐节为…

    为什么说延安精神也是生产力?

    0.34亿元,3.44亿元,2383.4亿元,这分别是延安1949年、1978年、2024年的全市生产总值。数字无言,诉说着历史变迁。党的十八大以来,延安的经济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转变,2021年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2024年达到2383.4亿元,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10月…

    施郁忆杨振宁:他是一名“保守的革命者”,负责任地推动进步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杨振宁 视觉中国 资料图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5年,23岁的杨振宁作为清华大…

    云南通报“高速服务区出现赤裸小孩”:未发现拐卖行为,将调查是否存在虐待

    10月18日,据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消息,南涧县“1016”工作组发布情况通报:近日,网传某高速服务区出现赤裸小孩相关信息引发关注。对此,孩子父亲户籍地南涧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积极协同事发属地联动开展处置工作,并多方联系当事人及家…

    “最美街角”:优秀历史建筑“组团”更新如何做到三个协同

    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更新,应站在整体的高度上出发。2002年《上海市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颁布,上海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保护对象由单体延展到整体,逐步建立了由“点(文物建筑、优秀历史建筑)-线(风貌保护道路、河道)-面(历史文化风貌区、风貌保护街坊)”相…

    杨振宁晚年多次到访沪上高校:聪明和努力重要,最重要的是走上正确的道路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即便在晚年,杨振宁也常做客沪上高校,与师生畅谈科学、治学之道等等。另据华东师大消息…

    中国科协悼念杨振宁:家训“有生应记国恩隆”,他以一生践行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18日,中国科协微信公众号发文缅怀道,从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上的思想碰撞,到科普一线的躬身力行;从科技战略的前瞻建言,到青年人才的悉心培育……杨振宁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国际交流、普及科学知识…

    核物理学家马余刚:杨振宁先生逝世对物理学界来说是损失了精神支撑

    “杨振宁先生的逝世,对我们物理学界来说,是损失了精神支撑。”10月1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马余刚对澎湃新闻说道。10月18日,据新华社报道,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于10月18日在北京…

    燃情绿茵,相约苏州!2026年中学生足球世界杯倒计时一周年

    2026年国际中体联足球世界杯计划于明年十月在苏州举办。这是全球最高水平的中学生足球赛,目前赛事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面启动。10月18日,苏州2026国际中体联足球世界杯倒计时一周年发布活动在金鸡湖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这标志着赛事筹备工作进入了冲刺阶段。国际中体联活动总监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