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进步及硬件成本的下降,机器人技术突飞猛进,在制造业、物流仓储等领域应用日益广泛。然而,这些应用大多局限于特定场景下的重复性任务,并未真正触及复杂环境中的自主操作能力。
不妨让机器人参与足球竞技、篮球投篮、格斗比赛?4月25日上午,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在无锡开幕,活动涵盖开幕式、竞技赛、应用赛等环节,现场展示了鸵鸟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等,进行了舞蹈、书法、足球等表演,观众还可与机器人互动。
100余家科研团队、知名企业及高校代表参与运动会,机器人数量超过150台。前后三天时间,活动不止于竞赛和嘉年华活动展示,还围绕具身智能技术及产业创新发展主题举行了相关会议。
活动现场机器人投篮。微信公众号“无锡发布”图
而在早前的4月18日,无锡发布了建设“人工智能+”标杆城市行动计划,目标三年内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产业集群企业增至200家。
打造“人工智能+”标杆城市,无锡底气何来?
一场“武林大会”对于无锡的意义
本次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设置了竞速跑、越野跑、足球、篮球等竞技赛项目和搬运、智能抓取、室内救援等应用赛项目,还安排了围棋、象棋、书法等人机互动项目和机器人售卖咖啡、烧烤等体验活动。
(www.thepaper.cn)注意到,这些具身智能机器人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步,而且在模拟人类动作和反应方面也展现出了惊人的能力。
比如,在机器人足球比赛中,几支由机器人组成的队伍在绿茵场上激烈对抗。它们灵活地穿梭、精准地传球和射门,动作流畅自然,仿佛一群真正的足球运动员。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主办方还模拟了真实足球比赛的诸多场景,比如,有“队员”受伤,会有志愿者扮演的医疗人员迅速上前,用担架将“伤员”抬离场地,并由替补队员接棒上阵。
机器人足球比赛。微信公众号“无锡发布”图
在格斗项目中,选手刘大宬带来了自己制作的格斗机器人“Wide VD”,格斗机器人爱好者马嘉伟带来了朋友自制的机器人“扁鲨”。两台机器人面对面站立,随着裁判一声令下,它们迅速展开攻势,拳脚交加之间,力量与速度碰撞火花四射,让人目不暇接。
两位选手告诉记者,自己的机器人会在比赛中一轮又一轮地迭代升级。他们表示,以前的比赛更多是来自小圈子的运动,而这次主办方将机器人格斗比赛向公众开放,吸引了众多爱好者来关注。
格斗项目主办方向记者介绍,公司与高校科研团队共同通过赛事,检验机器人各项性能的稳定性,培养未来工程师人才,形成了“技术验证-市场反馈-教育反哺”的闭环。
江苏软通天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阮强表示,作为无锡本土企业,能参加首届机器人运动会意义非凡。他认为,人形机器人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盛会看到行业的进步,审视自己的不足,找到相辅相成的合作伙伴。“我们希望未来机器人行业也可以有行业标准,让技术的迭代能够做得更完善。”
为什么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落在无锡?“无锡作为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城市,在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等新赛道已经迅速形成行业集聚效应。”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为运动会的举办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这场运动会,通过汇聚项目、人才、技术、资本,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无锡人工智能产业更具辨识度。
运动会专设的零部件区,展示了人形机器人伺服系统、关节模组、谐波减速器、传感器、毫米波雷达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无锡牌”优势产品集中亮相,充分展现了无锡在高端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突破能力。
机器人背后的“无锡智造”
在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的前一天,对三家无锡本土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
在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奇股份)人形机器人数据采集实训基地,记者看到多台人形机器人正在模拟汽车生产线工作,可进行汽车外壳修磨、车身外观检测、零部件抓取、物料箱搬运等工作。
人形机器人车身外观检测。记者丁珏汭 摄
天奇股份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主任郭大宏介绍称,该基地作为国内首个参考汽车制造工况的机器人实训基地,自去年开始,就持续开展机器人作业数据采集,为后续机器人与产线协同作业、产线场景改造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撑,也为人形机器人未来正式“入职”汽车工厂、适配整车智造做好准备。
天奇股份成立于1984年,是无锡一家传统制造企业,200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最早是一家乡镇企业,由模具厂起家,在1986年做家电制造时,就已经在探索自动化生产线,并成功研制轻型悬挂输送机替代人工搬运,完成传统行业升级。
公司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设有多家子公司,形成了核心产业“智能装备”,战略产业“锂电循环”和未来产业“机器人”三大产业集群。“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涉及的环节非常多,包括标准体系、顶层设计、材料数据、工业设计、操作安装,还涉及机器操作专业知识,非常复杂,我们必须要把这些数据采集起来训练,达成智能化封装,才能真正解决工业化场景中的具体问题。天奇股份致力于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研发,是衔接工业场景应用‘最后一公里’的集成企业,具有产业链牵引的先天优势。”郭大宏告诉记者。
江苏意优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则致力于将机器人的关节模组做到极致。
公司CEO孙则讵介绍,关节模组作为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运动性能、灵活性以及成本控制,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公司核心团队凭借超过20年的机器人研发经验,率先突破了关节驱控模组的高精度控制算法技术瓶颈,在2024年就已经率先在国内完成了相关产品的大批量生产。2025年,公司总产能将达到20万台,销售收入将跨过亿元大关。
上海智元机器人的关节来自无锡。记者丁珏汭 摄
孙则讵举例称,人形机器人整个身体的部件中,关节成本占50%以上,一个机器人会至少用到30个左右。如果关节的不良率是千分之一,对应到人形机器人身上就是百分之三的不良率,所以关节制造非常重要,公司未来目标是将不良率控制在万分之一。
无锡巨蟹智能驱动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小蟹,是首个“无锡造”人形机器人。该公司从零部件起家,以研发生产谐波减速器和关节模组为核心,已经成为无锡第一家“延链”发展整机的企业,也是国内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
该公司行业经理龚之昊告诉记者,公司从最上游的减速器到中游的模组,再到下游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实现较为成熟的产业链闭环,基本实现自研自制自用。
瞄准“人工智能+”标杆城市
注意到,近年来,无锡较早布局“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在政策体系、平台打造、金融赋能、场景牵引等关键环节全面发力,现已形成“整机项目与核心部件”相配套的产业集群、“计量检测与创新研发”相衔接的平台矩阵和“工业制造、生活服务、城市治理”相贯通的场景架构。
据《无锡日报》报道,近十年来,无锡市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申请总量572件,发明专利授权率达57%、江苏全省第一。
4月23日,《无锡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发布,目标三年内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产业集群企业增至200家,打造制造业、特种领域、民生及重点行业典型应用场景不少于300个,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新高地和“人工智能+”标杆城市。
26日下午,人形机器人百人会议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无锡站)活动在无锡同期举行。中国电子学会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图谱与标准体系框架、无锡“人工智能+”标杆城市政策发布,无锡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工业数据采集与实训中心获授牌。
同时,无锡市惠山区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签约,共建无锡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锡山经开区与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签约,共建无锡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人形机器人地铁安全巡检场景应用项目、人形机器人电池工厂场景应用项目等7个采购意向项目签约,6个产业合作项目签约入驻惠山区人形机器人产业园。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与乡镇企业起源地的无锡,当下又在新质赛道上加速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