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小而美”的公共图书馆、文化活动空间、艺术场馆……正在成为这座城市靓丽的文化风景线。《看见人文之城》系列短视频今天推出第二集《人人可享“文化点单权”》,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郑崇选带你走进家门口的公共文化空间,体验便利可及、优质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
以人文之眸,阅魅力之城。《看见人文之城》系列短视频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网信办、中共上海市委外宣办、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文汇报社联合出品。

郑崇选
走进这样一个充满文化积淀的新型文化空间,可以沉淀我们的心灵,也可以使阅读的需要得到满足。可以说,“我嘉书房”的探索和创新是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和人民城市的一个缩影。

最佳实践地建设提出了“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高水平普惠工程”,构建覆盖“全民、全龄、全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是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基础工程,也是人民城市理念在文化领域的集中体现。高水平普惠工程的提出是上海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发展的更高要求,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服务能级提升,更好地体现了最佳实践地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一年多以来,上海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项目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基层文化人才和文化阵地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通过市区街镇三级配送系统,可以充分反馈个性化的文化需求,落实人民群众的文化“点单权”。


如今,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均衡、便利、可及,城市书房、市民夜校以及家门口“小而美”的新型文化空间遍布全城,满足了上海市民多样性高品质的文化需求,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看见人文之城》每日更新一集,邀请知名社科专家和实践地建设者,全景式、沉浸式解读《上海市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行动方案》9大行动、30项重点工程的精彩实践、创新案例和突出成果,阐释文化建设的内在肌理,提炼文化实践的一般规律,展示上海勇担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打造自信自强文化样本的积极探索。

跟随《看见人文之城》,一起去发现这座城市的活力魅力!

(原题为《看见人文之城|郑崇选:人人可享“文化点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