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沪东中华的LNG(液化天然气)船国产化率、量产规模、产能效率、技术水平以及市场份额均实现大幅提升。”
近日,在2025年中国船舶集团国企探访活动期间,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东中华“)方面向包括在内的媒体介绍,沪东中华LNG船的国产化率已从17年前的26%提升至目前的80%以上,量产规模从年造2至3艘到今年的计划完工13艘交付11艘,成本优势与价格竞争力显著提升。造船周期从此前的37至38个月缩短至17至18个月,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船沪东中华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五代“长恒”系列17.4万立方米大型LNG运输船
天然气是公认的安全、高效、经济的清洁能源。2024年,我国LNG进口量1.32亿吨,进口持续高速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海上LNG产业链已经成为关乎经济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领域。LNG储运装备则被誉为“大国重器”,也是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中国船舶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也是我国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建造、试验、保障的主体力量,承担以航母、核潜艇、大型驱逐舰、两栖攻击舰为代表的我国海军全部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同时,中国船舶集团还培育了豪华邮轮、超大型智能原油船(VLCC)、液化天然气(LNG)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集研发、制造、配套为一体的世界级海洋装备先进产业集群,不断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建造大型薄膜型LNG船的船企,也是全球唯一能同时建造NO96型和MARK III型围护系统的船企。
据介绍,沪东中华2008年交付的第一艘14.7万方大型LNG船“大鹏昊”时,国产化配套率不足30%,国内配套供应商仅20余家,主要集中在船舶舾装件领域,当时连建造用的高等级钢材全部从国外进口。建造用的工艺装备,尤其是LNG船最核心的薄膜围护系统生产建造工艺装备全部从国外进口,成本高,配套周期长,服务响应慢,对生产建造周期的影响很大,“大鹏昊”从开工到交付高达36个月。此外,2008至2014年的6年时间里仅交付6条,且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异。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沪东中华已成为中国海上LNG产业链“链长”企业。据记者了解,沪东中华大力推进材料设备的国产化研制,国内LNG船配套供应商已发展到130多家,形成数百亿产值的配套市场,大型LNG船的国产化配套能力已提升至80%以上。
例如,核心的配套如双燃料的主机、发电机,船用殷瓦钢、低温不锈钢波纹板、低温绝缘箱、低温聚氨酯模块等等,都能实现自主配套;建造用的工艺装备96%都实现了国产替代,沿海内河小型LNG储运装备的低温核心配套国产化能力达到100%。
“2023年起第五代LNG船型开始收获订单,该船型多项性能指标已超越国外同类产品,2024年27.1万方LNG船在招标中技术实现全球领先。”沪东中华方面介绍,几十年来,沪东中华突破技术封锁,实现了从第一代LNG船到第五代LNG船的快速迭代发展。2024年4月、9月,沪东中华斩获全球油气巨擘卡塔尔能源公司共计24艘27.1万方LNG新船订单,创造了全球最大单笔造船订单新纪录,一举打破国外主要竞争对手一家独大的局面。
2021年,在首届中国船舶集团国企探访活动时,沪东中华方面当时就向指出,在LNG造船技术的更新过程中,中国船企进入了国际LNG装备第一方阵。据悉,截至2024年,沪东中华成功承接LNG运输装备100多艘,已交付54艘LNG运输装备,带动中国LNG主力装备全球市场占有率从2008年的不足5%提升至目前的30%以上。
“凭借LNG船与超大型集装箱船的量产、国产化水平的提升等,沪东中华技术、效率、质量、安全等指标都保持领先。”沪东中华方面向表示,沪东中华手持订单饱满,未来几年规模化生产将持续提升,LNG船年产能提升至20艘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