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双年展的前世今生:映射上海与全球的对话

article/2025/11/5 8:51:30

第十五届上海双年展“花儿听到蜜蜂了吗?”11月8日将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

从1996的上海美术双年展到第十五届上海双年展,作为中国大陆首个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已近而立之年,从人民广场的老上海美术馆,到2012年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从油画、水墨到影像与社会议题,从美术馆白盒子到城市公共空间,再到艺术中的哲学思考,上海双年展在与这座城市共生中,见证着城市、艺术和人的变化,更是上海这座城市与全球对话的映射。

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 ,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3年

1956年,位于南京西路上的“康乐酒家”被改建为“上海美术展览馆”,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最早的专业展览空间之一。1986年,原址上新建的“上海美术馆”落成(今仙乐斯广场位置),这一名称的更替,也标志着它从上海美协的展览场所转变为隶属文化局的公立美术机构。那时,全国仅有十余家省级美术馆,典藏与研究的职能仍在探索中。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探索中,“96上海美术双年展”诞生于此,若干年后,这场展览被叫作“开放的空间:第一届上海双年展”,时任上海美术馆馆长为方增先(1931年-2019年,著名中国画家,“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

最初的起点:为了解更多外国艺术

2017年在专访方增先先生时曾问他当年为何想到筹划做双年展,他的回答很简单——从事艺术需要了解外国的艺术。“双年展可以邀请西方各种流派都到中国展览,眼光放得更大、吸收面多了,对绘画的发展很有好处。”

回顾第一届上海双年展,当代艺术家张健君是重要的参与者。他1970年代末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后于上海美术馆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旅居美国。1994年年底,方增先在纽约和张健君见面,邀请他回国发展。次年,张健君以上海美术馆学术顾问的身份开始协助方馆长着手筹备创立上海双年展。

1996年,上海(美术)双年展

对于“开放的空间”这一主题的设定,张健君回忆说:“这个主题定位从艺术文化和政治生态上考虑,让上海艺术回到国际化、当代化的交流平台中。我们当时决定展出的作品以油画为主,因为当时在油画界探索型的艺术家比较多,能更好地反映这个主题。”

“96 上海(美术)双年展” 展览海报

彼时的上海当代艺术生态尚未成熟,而“开放的空间”以兼容并包的姿态,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与世界对话的起点。当年的参展艺术家包括有陈钧德、许江、徐芒耀、罗中立、何多苓、周春芽、丁乙等,他们呈现的均为架上作品,在目前关于首届上海双年展的档案中,仅陈箴、谷文达和张健君以装置作品参展,其中张健君呈现的是影像作品《Taichi·迪斯科》: 由拆迁上海石库门的老砖铺设的地面,围绕着中央部分是一个随着音响而改变色域的玻璃平面的太极图式,像舞厅那样闪烁。四周的墙面围绕着50台老式的电视机,播放着2组图像:一边是西方人打太极拳,一边是中国老人跳迪斯科。“50台电视机播放老年人跳迪斯科,让个人化的舞蹈变成集体行为。旁边是一位外国人认认真真地在打走样的太极。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种文化误读现象。”张健君回忆说。

张健君,《Taichi·迪斯科》,多频录像,装置 影像视频等,1996

上海油雕院院长江梅在1996年刚刚毕业,并进入上海美术馆学术部工作。在她看来,在这个首次由中国人自己举办的国际双年展上,首次从自己的文化发展需要出发来确定主题邀请艺术家,上海双年展的意义在于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的艺术家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处于一种被选择的尴尬境地。

陈箴,《三十六计金为主》(草图),木、钢、硬币,1996

到了1998年,第二届上海双年展以“融合与拓展”为主题,转向水墨媒介的当代表达。策展团队邀请了50位艺术家,其中三分之一为海外华人艺术家。水墨不再是传统符号,而成为思考当代语境的语言。此时的双年展,仍在媒介与观念之间寻找平衡,也为日后更大范围的国际化铺垫基础。

98 上海(美术)双年展(第二届上海双年展)展览海报

上海美术馆新址与国际化的转折

2000年3月18日,上海美术馆迁入两百米外的南京西路325号(现为上海历史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等一起形成了文化建筑群。上海美术馆入迁此建筑后,展厅面积从原先的2200平方米增加到5800平方米以上,场馆条件改善的同时,美术馆运营团队知识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加之过去近十年的积淀,上海美术馆迎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同年举办的第三届双年展“海上·上海”,成为转折点,标志着上双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国际化的双年展。

上海美术馆旧址

2000年第三届上海双年展“海上·上海”,蔡国强的作品在上海美术馆的院子里宣传栏上展示。

“海上·上海”首次由中外策展团队共同策划,除方增先任策展小组组长外,侯瀚如、张晴、清水敏男、李旭也加入其中,参展艺术家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展览以“城市”为核心,探讨当代艺术在快速现代化的东方都市中的位置。它不仅回应了上海的现实,也象征着中国当代艺术正式进入全球语境,标志着上双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国际化的双年展。

2000年第三届上海双年展严培明油画作品《自画像-3》 (左) 及《自画像-2》(右)现场图照片,12.7 × 8.89 cm。摄影:André Morin,严培明供图。

张培力,《同时播出》(2000上双展览现场),2000年,多频录像,时长11分33秒-64分03秒,艺术家供图。

也正是这一届之后,“上海双年展”从单一媒介展览转向关注社会文化议题,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平台。随后的每一届,都以城市、技术与社会为轴心,呈现出当代艺术与城市精神的双重生长。

2000年上海双年展上,安尼诗·卡普尔作品《使世界变得丰富》雕塑,1999年

2002年的“都市营造”由范迪安与阿兰娜·黑斯共同策划,是国内首次在国际范围内将建筑与视觉艺术并置的展览。它反映出全球化语境下人、空间与城市关系的再思考。2004年,“影像生存”延续这一思路,以多媒体艺术为主,探讨影像作为视觉语言与生存方式的双重意义。当数字媒介进入艺术语境,“影像”成为新的文化符号,也为后来十余年中国影像艺术的繁荣奠定了背景。2006年,“超设计”主题出现,展览关注设计与日常生活的边界,反思消费社会中的视觉文化。

2002年第四届上海双年展“都市营造”展览现场

2006年,“超设计:第六届上海双年展”上,于上海美术馆东墙1:1复制唐代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斗拱

2008年的“快城快客”回到城市经验,聚焦迁徙、流动与文化交融。展览以“人民广场”为创作起点,艺术家以装置、影像和行为等形式回应当代城市的快速变迁。这一年,上海双年展与光州双年展、新加坡双年展、悉尼双年展及横滨三年展联合组成“2008艺术罗盘”,在世界范围内搭建一个信息共享和传播的平台,让21世纪亚太文化的当代性在全球境遇中生成出新的理念。

2006年,“快城快客:第八届上海双年展”上,尹秀珍作品《飞行器》,2008

到了2010年,主题为“巡回排演”的第八届上海双年展,更将展览视作“生产过程”与“排练现场”。这一届的策展逻辑不再以作品陈列为中心,而强调知识生产与话语建构。展览本身成为一场表演、一种“思考的过程”。

2010年,“巡回排演:第八届上海双年展“中的作品《马良的工作室》

这也是上海双年展在“上海美术馆时代”的最后一届。回望1996年至2010年,这十五年间的八届上海双年展,不仅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制度化进程,也映射出上海作为国际都市的文化气质。从“油画”到“水墨”,再到影像、建筑与社会议题,双年展在不断的媒介更迭与思想转向中,呈现出一个城市对自我身份与全球语境的持续提问。

2010年,“巡回排演:第八届上海双年展”第二幕的主题为“指随明灯”,纽约著名艺术家利亚姆·吉利克(Liam Gilick)和安东·维多克(Anton Vidokle)邀请二十余位精英艺术家、批评家和策展人参与,思考和讨论上海双年展提出的若干议题。

2012年,随着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落成,双年展的舞台被推向了更大的城市与国际维度。不知是否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巡回排演”中的参展艺术家安东·维多克、Raqs媒体小组等成为了后来上海双年展的主策展人。

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重新发电”

2012年10月1日,“重新发电”第九届上海双年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ower Station of Art,简称PSA)开幕,这也宣告着这座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的建筑,变身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国有当代艺术博物馆,此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为上双新的主场馆。

坐落于黄浦江畔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左侧有烟囱的建筑)由原上海南市发电厂改建

这一年,“重新发电”的主题与上海双年展的迁址、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创建息息相关,它对应着对原南市发电厂、世博会“城市未来馆”的改造和重启。它充分调动了城市的记忆和世博的资源,承载了工业遗产变革为当代资源的使命,形象地表达了上海双年展和当代艺术博物馆作为思想策源地、能量发动机的意义。

第九届上海双年展“重新发电”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2年

第九届双年展还首创“城市项目”,尝试将当代艺术作品抛入或历史或日常的公共空间,引发日常环境中的非日常经验。在“外白渡桥—圆明园路—四川北路—南京东路”一线的城市历史建筑群中生成当代艺术带,将“当代”与“历史”并置的对话推至市民眼前。这也是上海双年展首次突破既有的展览空间,选取上海多处公共空间作为展场,邀请市民一同构建艺术与城市、与日常生活的对话。如今回看,这条“当代艺术带”已经构成了美术馆和画廊的集聚效应。

2012年上海双年展城市馆项目:何塞·卡洛斯·马蒂纳德参展作品《所有共和集之于一(立体声现实环境 12)》展览现场

2014年,上海双年展改革了策展人制度,主策展人不再受国籍限制,策展主题也从上海现象开放成为上海与世界,艺术如何回应国际当下最紧迫性问题。主策展人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国际学术委员会推荐并遴选。这是上海双年展继迁址之后进一步迈向国际化多元性发展的重要一步。经第一届学术委员会遴选,安塞姆·弗兰克当选为“社会工厂:第十届上海双年展”主策展人。

第十届上海双年展“社会工厂”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4年

2016年,来自印度的艺术家组合Raqs媒体小组担任主策展人。在高度互联的全球语境之中,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着重于探寻“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的可能性,意图呈现一个兼容并蓄且具有发散性的艺术世界,并将系统性的教育活动和城市项目无缝相融,有机串联。

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6年

2018年,由历史学家夸特莫克·梅迪纳担任主策展人的上海双年展首次大规模地展出拉丁美洲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并以中国古代道教仪式的“禹步”步法,以徘徊于进退之间来超越西方二元对立式的思维方式。打破传统艺术话语体系,关注多元话语的同时,上双的成长与世界当代艺术史的成熟不谋而合,向世界展示了上海文化“兼容并蓄”的精神。

第十二届上海双年展“禹步” 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8年

2020年,上海双年展经历了24年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大型展览都停摆的时候,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水体”成为了唯一一个按期举行的世界级展览,并打破传统“展览”形式,联合艺术家、研究者、行动者、机构和社区,以交响乐的结构为观众打造环环相扣、渐趋增强的三段式体验。“水体”也因此成为上双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与上海城市历史、网络平台、国际机构连接最为广泛的一次。

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水体”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1年

2023年,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近80位参展艺术家,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转变为一座探讨天人关系的“电影院”。作为全球首个聚焦于“宇宙”主题的国际艺术双年展,策展团队邀请艺术家通过更为复合全面的方式来思考当今世界的挑战,并向上海作为中国电影发祥地的传统致敬。

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 ,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3年

延续自2012年的城市项目,上海双年展也将当代艺术视为城市另外一种显影的方式。从第11届上海双年展的城市项目“51人”,将51位普通人与他们的城市生活成为被观察、被解读的对象。第12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你的地方”,以80年前出版的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为基底,向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个人发出邀请。通过访谈、漫步等形式,发现和表述每个个体与城市的切身感知。

第12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你的地方”特别活动顺昌路城市考古,2019年

到2020年的“水体”,这种“城市即展场”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在展览的第三阶段走出黄浦江畔的主展场,进入孙科别墅等公共空间进行对话与创作时,双年展的能量也渗透进城市之中。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学生以闵行莘庄为核心,展开一场关于“水脉—人文—科幻写作”的视觉实验,构成了从自然地景到未来想象的连续叙事。2023年的城市项目以“青策计划”的形式落地思南公馆和慎余里,与“宇宙电影”这一主题形成多层面、多角度的对话,重思展览的公共属性,以年轻一代的视角表达艺术之于城市的意义。

第13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开设“上双水文漫步”行动,2021年。通过手机小程序,1932年的城市水网覆盖于实时地图之上,城市水系的历史与当下在行走中交融。

第15届上海双年展“花儿听到蜜蜂了吗?”将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届时将呈现67位/组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艺术家的逾250件作品。本届双年展由主策展人凯蒂·斯科特(Kitty Scott),联合策展人黛西·德罗齐埃(Daisy Desrosiers)与谭雪共同策划,策展团队成员还包括龙奕瑭和张营营。凯蒂·斯科特也是上双历史上首位女性主策展人。

对于主题,凯蒂·斯科特曾阐述到“人类很早就知道当蜜蜂聚集成群,它们会彼此交流,共享信息。直至不久前,我们才发现这个交流网络的范围远不止于蜜蜂之间。研究表明,花儿也在收集信息。花儿‘听到’蜜蜂翅膀的振动,从而在蜜蜂出现时分泌出更加香甜的花蜜。”第15届上海双年展旨在创造艺术作品、观众与环境之间,多样、全新的感官交流方式。展览将立足于不同智慧模式的交汇点,将人类与非人类智慧同时纳入考量,并从自然与文化中汲取智慧。

目前城市项目已经公布,从城市街区的花园篱笆(tbh的小屋),到郊野田间的开阔土地(嘉源海美术馆);从植物园中精心栽培的盆栽(上海植物园),延伸至阳台花园里自在生长的本土草丛(klee klee)……这些穿梭之旅将公众与艺术于不同地点相遇,并继续书写中国当代艺术的篇章。

第15届上海双年展“花儿听到蜜蜂了吗?”海报

历届展览主题

1996年第一届上海(美术)双年展:开放的空间

展期:1996年3月18日-4月7日;展场:老上海美术馆

主办:上海市文化局、上海美术馆

1998年第二届上海(美术)双年展:融合与拓展

展期:1998年10月20日-11月20日;展场:老上海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

主办:上海美术馆、梁洁华艺术基金会

2000年第三届上海双年展:海上·上海

组长:方增先;策展人:侯瀚如(法)、清水敏男(日)、李旭、张晴

展期:2000年11月6日-2001年1月6日;展场:上海美术馆

主办:上海美术馆;协办:上海有线电视台

2002年第四届上海双年展:都市营造

主策展人:范迪安、阿兰娜·黑斯(美);策展人:伍江、李旭、克劳斯·贝森巴赫(美)、长谷川佑子(日)

展期:2002年11月22日-2003年1月20日;展场:上海美术馆旧馆、上海美术馆

主办:上海双年展组织委员会

2004年第五届上海双年展:影像生存

策展人:许江、洛柿田(荷)、郑胜天(加)、张晴;策展助理:高士明

展期:2004年9月28日-11月28日;展场:上海美术馆、上海人民公园

主办:上海美术馆、东方早报;协办: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东杰广告传媒有限公司、上海人民公园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2006年第六届上海双年展:超设计

总策展人:张晴;策展人:黄笃、林书民(美)、李圆一(韩)、乔纳森·沃特金斯(英)、伽弗兰科·马拉涅罗(意);助理策展人:肖小兰

展期:2006年9月5日-11月5日;展场:上海美术馆

主办:上海双年展组织委员会

2008年第七届上海双年展:快客城市

总策展人:张晴;策展人:朱尼安·汉尼(德)、翰克·斯劳格(荷);助理策展人:项丽萍、李凝

展期:2008年9月8日-11月16日;展场:上海美术馆

主办:上海双年展组织委员会

2010年第八届上海双年展:巡回排演

策展人:范迪安、李磊、高士明;策展助理:华怡

展期:2010年10月24日-2011年2月28日;展场:上海美术馆

主办:上海双年展组织委员会

2012年第九届上海双年展:重新发电

总策展人:邱志杰;联合策展人:鲍里斯·格罗伊斯(德国)、晏思·霍夫曼(哥斯达黎加)、张颂仁(香港)

展期:2012年10月1日-2013年3月31日;主展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城市馆:除了设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内部的八个场馆,亦在上海市中心的南京东路至外滩源地带设置22个城市馆(城市馆参展城市:阿姆斯特丹、安特卫普、奥克兰、万隆、巴塞罗那、柏林、波哥大、布鲁克林、大田、达喀尔、底特律、店口、杜尔塞多夫、伊斯坦布尔、里尔、利马、洛杉矶、墨西哥城、莫斯科、孟买、巴勒莫、匹兹堡、罗纳-阿尔卑斯/里昂、旧金山、圣保罗、仙台、悉尼、德黑兰、乌兰巴托、温哥华)

主办:上海双年展组织委员会

2014年第十届上海双年展:社会工厂

主策展人:安塞姆·弗兰克(德国);联合策展人:周安曼(台北)、康喆明(罗马尼亚)、刘潇;电影项目策展人:希拉·法勒(以);音乐项目策展人:尼古拉斯·布斯曼(德);城市馆(城市车间)策展人:朱晔

展期:2014年11月23日-2015年3月31日

主场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城市馆:上海新天地、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静安嘉里中心

主办:上海双年展组织委员会

2016年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

总策展人:Raqs媒体小组(印度);策展组成员:萨比赫·艾哈迈德(印度),刘畑,陈韵,黛丝·默恩德(澳大利亚)

展期:2016年11月11日-2017年3月12日;主场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城市项目地点:上海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定海桥、上海音乐厅广场等

主办:上海双年展组织委员会

2018年第十二届上海双年展:禹步

主策展人:夸特莫克·梅迪纳(墨西哥);分策展人:玛丽亚·贝伦·赛斯·德伊瓦拉(哥伦比亚)、神谷幸江(日本)、王慰慰

展期:2018年11月10日-2019年3月10日;主场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1、2、3楼、烟囱

城市项目地点:上海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上海油罐艺术中心、补时、思南公馆、米盖尔·德·塞万提斯图书馆

主办:上海双年展组织委员会

2020年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水体

主策展人:安德烈斯·雅克(西班牙);分策展人:玛丽娜·奥特罗·韦尔齐耶(西班牙),露西娅·彼得罗尤斯蒂(英国),由宓,菲利帕·拉莫斯(葡萄牙)

展期:2020年11月10日-2021年6月27日;主场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1、2、3楼、烟囱

城市项目地点:孙科别墅、万科莘闵图书馆、水文漫步

主办:上海双年展组织委员会

2023年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

主策展人:安东 · 维多克;分策展人:向在荣、哈莉·艾尔斯、卢卡斯·布拉西斯基斯、本·伊斯特汉

展期:2023年11月9日-2024年2月18日;主场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1、2、3楼、烟囱

城市项目地点:思南公馆、万象城

主办:上海双年展组织委员会

    责任编辑:何涛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丁晓

    http://news.xdnf.cn/wqZsGvIXmF

    相关文章

    甘肃康县一河道现市民淘金潮:当地加强管控,河道附近拉起警戒线

    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甘肃陇南市康县一河道内有人淘砂金。11月3日,有周边商户向极目新闻记者证实,河道中确有黄金但是很少有人能淘到,该现象年初就已出现,虽被官方叫停,但随着河道清理、河床开挖,淘金行为再次回潮,最近政府又加强了管控,河道附近拉起了警戒线,已…

    中国与多个太平洋岛国签署《提升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定》

    11月4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资源和发展部部长秋永,基里巴斯旅游、商务、工业和合作部部长里特,瑙鲁磷酸盐矿部部长托马,瓦努阿图外交、国际合作与对外贸易部部长阿蒂,斐济贸易、合作社、中小微企业和通信部常秘阿里举行集体会见。会见后,王文涛部长与五国…

    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377件作品获奖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于11月5日揭晓。来自各级各类媒体的377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74件、二等奖113件、三等奖186件。本次评选中,人民日报社评论《立足关键时期,用好重要法宝》、新华社通讯《关键时期的关键抉择——…

    55天驻演64场,《悲惨世界》纪念版音乐会燃爆上海大剧院

    11月4日,在全国剧迷的期待中,音乐剧《悲惨世界》40周年纪念版音乐会在上海大剧院拉开了大幕。未来55天,这部剧将在上海开启64场驻演。演出结束,在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当晚的冉阿让扮演者阿尔菲博伊请出了此次上海站另一位冉阿让扮演者杰罗尼莫劳赫一起登台,两人联袂献上了…

    郭守敬望远镜多项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

    11月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截至2025年10月,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累计发布光谱数达2807万条、恒星参数1159万组,数据量稳居世界第一。科研团队介绍,在近期的集中攻关下,LAMOST团队推动多项关键技术从“依赖进口”变为“中国自主”。首先是“天文特种宽谱光…

    佛造像艺术中的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佛造像艺术中的普贤菩萨,各具审美效果。经变画即经变,亦称变或变相,广而言之,凡依佛经而绘制的画,皆可称为“变”。现在去看,经变画可理解为人类智慧之跨界转化,因经画图,目击道存,帮助人们迅速理解经典,突出经…

    陕西培育光子科技实验室,计划两年攻克超30项卡脖子技术

    光子是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它与电子同为基础性支撑技术,在星际光互联、计算成像、基因测序等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11月4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副所长付玉喜在陕西西安举行的2025硬科技创新大会光子产业高峰会议上表示,陕西光子科技实验室进入培育建设期,目标吸引…

    一图看懂|美国“福特”号航母驶往加勒比海,会对委内瑞拉动武吗?

    澎湃新闻记者谢瑞强对此稿亦有贡献。责任编辑:郑洁校对:张亮亮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整面展墙都成了观众的画布

    当整个艺术空间的展墙成为画布,所有来到现场的观众都可以化身为主角,成为完成展览空间“艺术品”的创作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澎湃新闻获悉,位于上海市茂名南路的大沪联合艺术空间曾于2019年入围上海最美公共空间,开放至今已举办了七十多场艺术展览及美学活动。这一艺…

    在希区柯克、宫崎骏等的分镜手稿中,重回那些经典场景

    这些电影导演的手稿与绘画细节确实令人着迷:米老鼠在《幻想曲》中的魔法动作标注着每一个节奏停顿,而《白雪公主》的草图是一组恢弘的画面,宫崎骏的分镜延续了这种“以绘画为思考”的传统,他的每一帧既是场景规划,又是一种心灵描绘……11月3日,上海荣宅展厅开幕的展览“一…

    “含沪量”拉满,《菜肉馄饨》相亲三人组来到澎湃新闻电影湃队

    沪语电影《菜肉馄饨》即将于11月15日上映。这部聚焦上海本土生活的影片,从全上海的制作班底、全沪语对白、全程实景取景,再到地道的上海菜肉馄饨制作细节,堪称“含沪量”拉满。​11月4日,《菜肉馄饨》联合澎湃新闻走进上海报业集团大楼,开启了澎湃新闻有戏工作室“电影湃队…

    涵盖四种动画形式,上美影x迪士尼打造《动物城日与夜》上线

    11月4日下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迪士尼中国携手推出的动画宣传系列短片《疯狂动物城:动物城日与夜》正式上线。该系列由四支90秒的无台词超短片构成,分别名为《对暗“耗”》《“豹”好吃》《拼“抓”速》《睡了“咩”》,意在为11月26日上映的《疯狂动物城2》(Zootopia 2…

    人民日报两个版特别报道:以“进博之新”,答世界之问

    展览规模再创新高,展区设置与内容呈现更加丰富多元细数进博之“首”吴焰 黄晓慧 崔寅图①:第八届进博会展区,工作人员在调试展品。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图②:工业人形机器人扫描车架进行质检。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图③:首次在中国展出的一款刚性充气艇。本报记者 黄晓慧摄…

    “黑色星期二”!高估值担忧引发全球风险资产重挫,国际资本仍看好中国资产

    全球风险资产经历“黑色星期二”。当地时间11月4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重挫。截至收盘,标普500指数跌1.17%,报6771.55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2.04%,报23348.64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0.53%,报47085.24点。11月4日的亚洲交易时段,亚太股市也全线出现跳水。不过,多家外资机…

    土地流转中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土地流转是优化土地要素配置、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和非农部门的重要举措。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05—2023年间,我国土地流转经历10年的快速发展后已趋于稳定。2005—2007年,全国土地流转率保持在约5%的较低水平。自2007年起,…

    美国肯塔基州一机场发生飞机坠毁事故,有人员受伤

    当地时间11月4日,总台记者获悉,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穆罕默德阿里国际机场附近发生飞机坠毁事故,有人员受伤。机场附近升起滚滚浓烟。目前紧急救援人员正在赶往现场。责任编辑:王卉图片编辑:乐浴峰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体坛联播|利物浦送皇马欧冠首败,阿森纳追平122年纪录

    利物浦主场取胜。麦卡利斯特进球,利物浦1比0战胜皇马北京时间11月5日凌晨,欧冠联赛阶段第4轮,利物浦坐镇安菲尔德球场迎战皇马。第31分钟,索博斯洛伊禁区外起脚攻门,击中琼阿梅尼手臂,VAR介入后,主裁判判定此球手球区域在禁区之外,没有判罚点球。第61分钟,利物浦前场任…

    30词读懂五年规划丨“两型社会”理念对五年规划有何启示?

    【编者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制定的第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制定和实施好“十五五”规划纲要,是接续推进中国式现…

    违规拍摄涉密文件多人被处分,国安机关发布最新提示

    记者从国家安全部了解到,在数字化办公日益普及的今天,手机成为工作沟通的重要工具。各类手机通信及办公软件因即时、便捷被广泛应用于办公场景,但这也可能导致涉密信息突破物理防护边界,进入数字传播网络,暗藏失泄密风险,成为危害国家安全的隐患。视觉中国 图危险的“破窗…

    明查|“大阪每六人中就有一人是中国人”?

    点击进入澎湃新闻全球事实核查平台速览- 网传“大阪每六人中有一人就是中国人”的说法与事实不符。根据日本官方数据,大阪府在留中国人占比约 1.05%,大阪市登记中国居民占比约 1.85%。事件背景近日,海外社交平台X用户发布帖文称,“太夸张了,大阪现在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