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类的大脑是意识、情感与智慧的源泉。当这个“指挥中心”遭遇不速之客——脑肿瘤时,生命的天平可能瞬间倾斜。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30万人被新诊断出脑肿瘤,脑肿瘤好发于青壮年,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生命及家庭的命运转折。但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脑肿瘤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治疗手段也日新月异。
一、什么是脑肿瘤呢?
脑肿瘤顾名思义就是脑袋里长了肿瘤,本质是大脑内异常细胞的不可控增殖。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通常分为原发性肿瘤(异常细胞起源于大脑本身)和继发性肿瘤(异常细胞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癌症转移)。
据文献报道:继发性脑肿瘤的发病率高于原发性脑肿瘤;继发性脑肿瘤是指原发于脑外的肿瘤通过血液转移或直接浸润的方式转入颅内;通常来源于肺癌、乳腺癌、肠癌等常见肿瘤。
二、识别信号:当身体发出这些警报时需要警惕脑肿瘤?
脑肿瘤的症状可谓“千人千面”,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类型和位置。常见信号包括:
头痛:特别是清晨更严重、伴随恶心呕吐的持续性头痛,或随着时间推移而加重的头痛。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脑肿瘤都会引起头痛,也并非所有头痛都意味着脑肿瘤。
神经功能异常:无缘无故的癫痫发作(俗称羊癫疯)、一侧肢体无力、言语困难(语言不流畅、失读、失语)、视力模糊或复视、听力下降等。
认知与行为改变:反应迟钝、记忆减退、判断力下降、性格改变(情绪暴躁、沉默寡言)、平衡能力受损等。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不必过度恐慌。但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尤其是多种症状同时出现时,应及时就医。
三、诊断之旅:现代医学如何“看见”脑肿瘤
当怀疑脑肿瘤时,医生会开启一段精密诊断之旅。神经系统检查是第一步,测试神志、语言功能、记忆力、计算力、运动协调性、视觉听觉等功能。但影像学检查则是关键环节。常用的有CT和核磁检查,两种检查手段各有优缺点。
其中CT检查是一种检查方便,迅速安全,无痛苦,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它最大的优势在能迅速判断有没有脑出血、水肿及外伤检查。
MRI(磁共振成像):提供详细的脑部三维图像,是检测脑肿瘤的首选方法,通常需要注射造影剂以突出显示异常区域。通过各种不同的功能影像序列能鉴别:肿瘤是否复发,脑内是否有占位,是否合并脑梗。
近年来,先进技术如PET扫描、磁共振波谱(MRS)和液体活检正在改变脑肿瘤的诊断格局,让诊断更加精准微创。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联合检查,以最大的可能提高确诊率。活检:通过手术获取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分析,这是确定肿瘤类型和级别的“金标准”。
四、脑肿瘤的治疗策略
脑肿瘤治疗已进入多学科协作时代,神经外科、肿瘤科、放射科医生共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脑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放疗、化疗。
手术切除:尽可能安全地切除肿瘤是首选方法。现代技术如术中MRI、荧光引导手术和神经导航系统,让手术更加精准,最大程度保护正常脑组织。手术治疗在脑肿瘤的治疗中地位举足轻重,无论在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中,肿瘤不在功能区、不在深层脑部,手术可能完全切除肿瘤。
放射治疗:放疗就是通过放射线杀死肿瘤的原发灶或转移灶。常用于术后治疗残留细胞或无法手术的情况。放射治疗又可以分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调强放射治疗、X刀等多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中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不同的时期选择不同的放疗方式,也可以两种放疗方式融合使用。放疗适合对于放射比较敏感的肿瘤、手术后复发的或者是手术后残留的恶性肿瘤或者是高级别的胶质瘤。
化学、靶向及免疫治疗:使用药物杀死快速分裂的细胞。替莫唑胺(TMZ)是胶质瘤的常用化疗药物,如贝伐珠单抗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帮助免疫系统识别攻击癌细胞。药物治疗往往根据患者的原发灶的分子分型选择靶向、免疫或化疗。治疗由神经外科、肿瘤科、放射科医生多学科协作,依据肿瘤类型、分级、位置、患者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精准治疗方案。
电场治疗:电场疗法(Optune)作为一种创新治疗,通过低强度电场干扰癌细胞分裂。该治疗把贴片贴在头皮上,像戴帽子一样,形成电磁场,通过该电磁场来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达到抗肿瘤的治疗效果,在胶质母细胞瘤上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五、脑肿瘤放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脑肿瘤放疗期间需要注意的大体原则是听从医务人员安排、配合好医务人员、如有不适及时向医师反馈。
1、放疗前的定位非常重要,有可能在CT模拟机下定位,也有可能是在核磁下定位,定位时会制作个性化头部固定模具(如热塑面罩),需保持头部不动(通常 15 分钟),切勿擅自移动,模具的制作精准性直接影响每次放疗的准确性,戴模具后如有不适,请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2、放疗过程中:听从技师指挥,密切配合,减少误差。每次放疗时均需保持体位稳定,按定位时的体位躺好,头部固定后切勿随意转动、抬头或低头,若出现口干、咳嗽、头晕等不适,可通过手势示意技师,切勿突然自行移动身体。需全程保持配合,避免影响治疗效率和精度。
3、放疗期间:控制好临床症状,观察治疗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脑肿瘤放疗可能引发局部脱发、放射性皮炎,头疼不适或全身副作用如:乏力、疲乏等不适,需针对性护理,减轻不适。
六、前沿展望:黑暗中闪耀的希望之光
脑肿瘤的预后因类型和分级而异。良性脑肿瘤手术全切后通常可治愈;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平均生存期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而高级别胶质瘤如GBM则挑战更大,但治疗手段的进步正在不断改善生存预期。
脑肿瘤研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科学家们正在探索肿瘤的分子特征,开发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新药。溶瘤病毒治疗、CAR-T细胞免疫疗法等创新方法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潜力。
对于正与脑肿瘤抗争的患者及家人,重要的是保持希望与积极心态。寻求专业医疗团队的指导,了解所有可用选择,利用支持资源,并记住——每个病例都是独特的,统计数据无法预测个人结果。
在这个挑战与希望并存的时代,科学的光芒正逐渐照亮脑肿瘤治疗的每一个角落。当我们揭开大脑与脑肿瘤的更多秘密时,每一次突破都可能为患者带来新的生机。在这场人类智慧与疾病的较量中,我们正在书写越来越充满希望的篇章。
【作者介绍】黄仁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疗科,肿瘤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2005年起长期从事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课题3项,参与国自然面上3项,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发表专业论文17篇,其中SCI 8篇,获得专利4项,作为副主编参与撰写专业书籍1本,参译1本,参编3本。
专业方向:恶性肿瘤放射治疗(脑胶质瘤,脑转移瘤,乳腺癌,肠癌,骨转移,肺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