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1.8℃高温到暴雨洪灾:日韩近一周为何连遭“背靠背”极端天气?

article/2025/8/15 17:27:17

8月12日,刚刚经历创纪录高温的日本,又遭遇破纪录暴雨和严重洪灾侵袭,造成3人死亡,数百万居民紧急疏散。而这一系列极端天气事件都在短短一周内接连发生。

“这是一次典型的高温-暴雨连续型复合事件,也叫 ‘背靠背’复合事件。从组合事件的角度来看,属于极端事件范畴。研究发现,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无论是发生频率还是持续时间,这类复合事件都有明显增加,且发生时间提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孙劭向(www.thepaper.cn)介绍。

孙劭指出,更需警惕的是,气候变暖可能削弱大气急流强度、减缓天气系统移动速度,导致高压或锋面在同一区域滞留。这种“天气阻塞效应”既延长了热浪时间,也让暴雨系统持续肆虐,最终形成高温与暴雨“双破纪录”的叠加灾害。

这类复合型极端天气频发,显示全球变暖下气象灾害的新特征——不再是单一极端事件孤立出现,而是多种极端天气在时空上形成灾害链,对防灾减灾体系提出更严峻挑战。

熊本县发布最高级别暴雨预警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日本气象厅数据显示,群马县伊势崎市5日测得最高气温41.8摄氏度,再次刷新日本高温纪录。而就在创下历史最高温后,据共同社报道,日本气象厅于11日午夜向位于西南部熊本县的玉名市和长洲町发布了最高级别暴雨紧急警报。随后创纪录的降雨引发严重洪灾,迫使300多万人撤离。

当地时间2025年8月11日,日本西南部遭遇暴雨,熊本县玉名市被洪水淹没。视觉中国 图

报道称,玉名市12小时降雨量达404毫米,创下该地区纪录,是8月份平均降雨量的两倍。6日至11日,玉名市北部的福冈县总降雨量达567毫米,熊本县为581毫米,均为8月份月平均降雨量的三倍多。

在熊本,两名60多岁的男子和一名女子被洪水卷走。救援人员仍在寻找一名在前往疏散中心途中遭遇泥石流袭击的人员。

日本气象厅表示,暖湿气流与雨锋相遇是此次破纪录降雨的主要原因。截至12日,熊本县约38.4万居民处于最高级别疏散警告之下,九州西南部地区共有超过300万人收到疏散建议或警告。日本首相石破茂指示迅速评估损失,并调动国家资源实施紧急灾害应对。

与此同时,央视新闻13日报道,邻国韩国首都圈地区也遭遇极端暴雨,每小时降雨量超过100毫米,造成3人死亡。多地道路被洪水淹没,交通中断,当局对水源地和山丘附近发布洪水和山体滑坡警报。仁川市、金浦市和抱川市各有1人死亡;仁川市、高阳市、议政府市等地的主要道路积水导致汽车被困,许多低洼地区居民被迫紧急避难。

日本气象厅预测,未来几天降雨还将加剧,东部和北部地区需保持高度警惕。

“最冷之城”录得36.6℃

在这场暴雨之前,日本和韩国刚刚经历了创纪录的极端热浪“灼烤”。

上周,日本气象厅公布,该国在5日一天内连续两次刷新高温纪录——气温先升至创纪录的41.6摄氏度,随后又升至41.8摄氏度,创下历史最高纪录。高温天气导致全国47个都道府县中44个发布了中暑预警。

当地时间2025年8月5日,日本东京八王子市,民众在酷热中出行。视觉中国 图

日本气象厅称,今年6月和7月是有记录以来日本最热的月份,8月4日单日全国打破17项高温纪录。甚至日本北部北海道多地也出现酷热天气,多个城镇创下历史最高气温。素有“日本最冷城镇”之称的陆别町也录得36.6℃的最高温。

同样,邻国韩国近期也遭遇了创纪录的高温天气。6月份的平均气温打破了历史最高纪录,7月上旬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历史性的高温,一些城市更创下连续22个高温“热带夜”纪录——即夜间气温都超过25摄氏度。

孙劭介绍,日本近期的复合型极端天气,即从极端高温到暴雨的剧烈转变,其成因可从气象机制和气候变化两方面解释。

气象学层面,日本夏季天气格局受副热带高压与梅雨锋/秋雨锋双重控制。8月上旬,异常强盛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如同“巨型热盖”笼罩日本,空气下沉压缩、地表持续加热,同时湿气不断积聚,催生破纪录高温。

当北方低压槽或台风外围系统扰动高压格局时,南方海域的暖湿气流迅速北上,与冷空气激烈交锋,暖湿空气抬升释放潜热能量,转化为持续性暴雨。前期高温使大气含水量达临界状态,导致后续降水更猛烈、更充沛,从而形成“高温烘烤→暴雨倾盆”的天气转折。

而全球变暖则放大了此类极端事件的破坏性。根据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气温每升高1℃,大气饱和水汽含量可提升约7%。这意味着高温积累的大量水汽在天气系统触发下会造成更极端的降水。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博士生、科普博主梁函洲补充道,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极端天气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明显上升。近期,日本沿海及东海、日本海等海域海温显著偏高,通过蒸发等过程提供更多水汽并输送至日本,进一步增强降雨。

根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极端气象归因中心”(WAC)9日发布分析称,日本7月下旬出现的全国性创纪录高温,如果没有人为导致的全球变暖,将几乎不可能发生。研究还指出,周边海域海面温度偏高亦可能助推了极端高温。

高温引发多方面危机

住在东京的安田峰俊告诉,日本的夏季高温在过去七八年间愈发严重。这并不是刚刚开始出现的问题,但对居民来说已极为严峻。有时甚至到了11月,气温仍会超过30摄氏度。

“全球变暖是一个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近年其他国家的夏天当然也炎热,但日本的暑热,即便在日本人的感受中,也属于异常。我小时候,每年夏天超过三十五度的日子,屈指可数。”安田说。

此次日韩遭遇的热浪和暴雨影响巨大。北海道一向以凉爽夏季著称,当地人对极端高温并不适应。据NHK报道,民间预报机构 Weathernews 调查约1.2万当地人发现,最北部县市仅约60%家庭安装空调,而全国平均为94.4%。

极端高温对日本人口中占比较高的老年人尤其危险。据日本消防灾害管理局统计,今年夏天日本已有超过5.3万人因中暑送医。

“今天热得要命,”63岁的汽车工人石川武史在东京喷泉边灌水时说,“如果气温达到42摄氏度,那会比我洗澡水还热。”

而据韩国疾病控制和预防机构统计,今年已有13人疑因高温死亡,是去年同期的三倍。

北海道旅客铁道(JR北海道)甚至因安全考虑暂停了部分线路运行,因为极端高温可能导致铁轨变形。

日本高温天气持续还引发农业危机。作为主要稻米产区的新潟县7月降雨量仅3.5毫米,较去年同期的376.5毫米骤减99%,遭遇严重干旱。与此同时,高温导致全国范围内稻蝽等害虫激增,最新调查显示稻蝽越冬密度同比暴增43倍,对水稻作物构成严重威胁。

农业大臣小泉进次郎在紧急会议上表示:“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保持高度危机意识以预防灾害扩大。”政府计划同步推进病虫害防治和抗旱支援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政府已出台增产政策,但部分稻区仍因高温导致臭虫大规模泛滥,防控形势严峻。

2023年日本遭遇的极端高温已损害大米质量,导致严重短缺,政府误判供需情况加剧危机,使大米价格创历史新高,引发全国性危机。

异常的气候还在影响日本人喜爱的樱花开放。专家警告,气候变暖或导致日本樱花提前开花,甚至因秋冬不够冷而不开花。去年富士山积雪消失时间创纪录,直到11月初才再次出现,而平均为10月初。

    责任编辑:李怡清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张亮亮

    http://news.xdnf.cn/QtJQANtmPM

    相关文章

    男子从桥上落水,三名14岁皮划艇少年与工人合力救人

    8月8日,上海松江,3名年仅14岁的皮划艇少年和附近工人合力救起溺水者。 澎湃新闻编辑 何羽茜 视频来源 上海松江(00:49)“他们像天神降临一样来救人了!”8月8日下午,在梅家浜路通波塘桥上,目睹了上海松江区皮划艇队运动员钱致远、杨紫嫣、胡梓晴以及附近工地工人郑县涛勇救…

    17年让一个故事不朽,双版本《宝岛一村》开启全国巡演

    8月22日至8月23日,《宝岛一村》巡演再次启动,其中,北京站巡演将迎来“眷村二代”王伟忠的特别出演,而9月也将有专属版《宝岛一村》上演。8月13日,“宝岛一村分享会”在北京世纪剧院举办,双版本《宝岛一村》的“灵魂人物”——编剧、导演赖声川、男主人“老赵”的两位饰演…

    内蒙古兴安盟教育局局长张仲春升任盟委委员、统战部部长

    张仲春 资料图据微信公众号“兴安统一战线”消息,8月13日,内蒙古兴安盟委统战部部务会召开会议,盟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张仲春主持会议。上述消息显示,此前担任兴安盟盟委教育工委书记、盟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的张仲春,已升任兴安盟盟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张仲…

    余鹏翔回应“参事”身份造假:聘书通过朋友办理,确实为假证

    “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被指身份造假一事仍在发酵。曾与阮少平同台露面的余鹏翔也被指冒充国务院参事身份频繁参加社会活动。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8月7日报道,记者从权威部门了解到,余鹏翔“国务院参事”的身份系伪造。在国务院参事室官网上,亦无任何关于余鹏翔的…

    日本巨头为何纷纷用上中国机器人?

    金京浩/文最近,我在日本的产业新闻里,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甚至可以说,是颠覆很多人传统认知的现象。我们一提到机器人,尤其是工业机器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都是日本的发那科、安川电机,或是德国的库卡这些巨头。但现在,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日本的仓库和工厂里发生…

    龙湖集团拟提前偿还11月底到期的20亿元中票,正分批偿还12月到期的海外银团贷款

    8月13日,据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公告显示,龙湖集团(02007.HK)旗下重庆龙湖企业拓展有限公司关于提前兑付“2022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的议案,获持有人通过。根据会议决议,龙湖集团将于2025年8月28日兑付“22龙湖拓展MTN002”。本只债券起息日为2022年11月29日,发行金额为20…

    中国目的地·入境游简报009|入境游各城也有“垂直赛道”

    本期简报为2025年7月1日至31日中国入境游相关内容:伴随入境游热潮深入各地,一线文旅市场也愈加呈现出“分赛道”趋势:因地制宜、各展其长,跨境地缘型、文化情缘型等特色路径纷纷浮现,成为城市间竞逐国际游客的“新赛场”。本期简报将围绕各城的“垂直赛道”,梳理典型类型…

    河南干旱的7月,那些埋头浇地的人

    干旱从7月持续到8月初,农民张华等了一个多月的雨终于下下来了,他家住在河南驻马店泌阳县铜山乡。8月6日,河南省气象台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河南气象”公众号提示,本轮降水过程对流性特征较明显,局地雨强大,需关注部分地区旱涝急转。此前的7月,河南省的周口、漯河、驻马…

    1.5亿元“网红”老洋房流拍,曾是多部影视剧取景地

    “网红”老洋房因无人出价而流拍。近日,阿里资产平台上架了一套位于老静安愚园路的花园洋房,起拍价为1.5亿元,该套房产吸引了超2.3万次围观。不过,8月14日10时竞价时间结束时,因无人出价,这套老洋房最终流拍。该房产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曾是《安家》《三十而已》等多…

    用潮流语言沟通年轻一代, 和平精英竞游联动背后的秘诀

    刚刚过去的一个周末,“2025和平精英PSI总决赛暨空投节刺激之夜年度潮流大秀”在三亚圆满收官,在注重用户体验、与潮流拥抱的理念下,和平精英用一套组合拳诠释了自己为什么能够成为当代年轻人心目中的一个文化符号。潮流大秀的现场,360度立体舞台化身经典海岛,40米超长视效…

    云南怒江大雨引发泥石流:已致1人遇难、有人员失联

    13日傍晚,云南省怒江州持续强降雨天气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泸水市称杆乡堵堵洛村多栋房屋受损,已发现一人遇难,并有人员失联。灾害发生后,称杆边境派出所联合当地消防等职能部门紧急疏散居民群众,截至今日(14日)10时,已安全转移重点受灾群众10户23人。目…

    回看磐石抗日斗争史:纵万劫加身,亦坚如磐石

    苍莽的长白山脉在1931年的寒冬中沉默如铁。当东北沦陷于日寇铁蹄之下,一支仅由二十几名党员组成的赤色游击队,在吉林磐石的山林间悄然行动。谁曾想,这支以抗日锄奸为使命的武装队,竟在几年后,在杨靖宇的带领下,成长为威震南满大地的抗日中坚,在伪满洲国的心脏地带插进一…

    超2万次围观!上海这栋1.5亿元起拍的历史建筑因无人出价流拍

    因无人出价,以1.5亿元起拍的上海静安区愚园路一栋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流拍。标的物外观 本文图片均来自拍卖网页8月14日,澎湃新闻记者在阿里资产平台看到,该建筑拍卖网页显示“本场竞价失败,无人出价”。本次拍卖于8月13日上午10时起开拍,截至14日10时,网页显示0人报名、0次…

    上海社科新人访谈录|王海军:建构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

    【编者按】作为上海市理论社科领域一项重要的人才选育机制,“上海社科新人”评选活动有力助推了一批青年才俊加快成长,对加强本市理论社科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勉励本市理论社科青年学者潜心治学、勇攀高峰,第十二届“上海社科新人”评选活动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

    上海社科新人访谈录|陈晓伟:突破王朝史体系,拓展“辽金元”研究视角

    【编者按】作为上海市理论社科领域一项重要的人才选育机制,“上海社科新人”评选活动有力助推了一批青年才俊加快成长,对加强本市理论社科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勉励本市理论社科青年学者潜心治学、勇攀高峰,第十二届“上海社科新人”评选活动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

    上海博物馆“两塗轩”升级,宋画《秋山萧寺》领衔

    在上博的古代书画收藏中,由菲律宾华裔企业家庄万里先生(1899-1965)捐赠的“两塗轩”藏书画是值得珍视的一部分。澎湃新闻获悉,“珠归海上:庄万里家族捐赠两塗轩书画展”将于8月20日起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三楼举办,展出由庄万里先生捐赠的“两塗轩”藏书画,呈现上海博…

    跨越海洋和世纪:北洋水师遗产的跨学科研讨

    2025年7月21日至22日,由纽卡斯尔大学商学院主办的 “跨越海洋和世纪:北洋水师遗产跨学科研讨会”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商学院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纽卡斯尔大学孔子学院、厦门大学、英国北洋水师遗存保护基金会协办,得到了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纽卡斯尔市政府、NorthSta…

    18世纪末法国旧制度时期的阅读热潮

    【编者按】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前,法国社会文化发生深刻变革。法国历史学家乔治米努瓦 (Georges Minois)在其著作《旧制度时期的书报审查制度与文化》中描绘了这一时期法国社会的阅读热潮、学院派的分裂、报刊的兴盛,这预示着现代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法国传统文化管理体系的…

    从乙未之役到淞沪抗战:沪台抗战精神的传承与嬗变

    1895年乙未之役与1937年淞沪抗战,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中相隔42年的两场标志性战役。前者是清廷被迫割台后台湾民众自发的保土抗争,后者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在淞沪地区的惨烈御敌。这两场战役虽时空悬隔,却在民族精神传承、军事经验演进与历史因果链条中形成深刻勾连…

    抗战回望47︱《上海第十四伤兵医院纪念册》:抗战时的伤兵救护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本文介绍的史料是《上海第十四伤兵医院纪念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