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英雄。一个社会,要形成一个争做英雄、英雄辈出的氛围,就要尊崇英雄、学习英雄。
带着对英雄的关心、关切、关注,我们回访了英雄的家庭、亲友等,记录英雄回归生活后的日子与故事,也记录下了很多素不相识的人对他们的敬意。
英雄没有被遗忘,人心,不凉。这些故事,终于辑成了专题——《人心,不凉》。
今天要讲的是吕鸿彬的故事。2025年7月,河北武安货车司机吕鸿彬在商登高速登封市段送货途中偶遇车祸。他凭借多年救人经验判断车内一定有受伤人员,一边报警一边向事故现场冲去。直至交警、消防员和医护人员赶至现场,确认伤者得到妥善处置后,他才默默离开。吕鸿彬在高速公路上救人的事迹,起初无人知晓,直到7月29日,登封市见义勇为协会会长弋群立一行驱车千里来到武安为他颁发“登封市见义勇为志愿服务先进个人”荣誉证书时,这事才在当地传开。
设计:郁斐
7月盛夏,热浪翻涌。商登高速公路上,地表温度逼近50摄氏度。河北武安“90后”货运司机吕鸿彬车载着一箱塑料卡扣,正在高速上由北向南驶向河南省濮阳市。
这是一段他再熟悉不过的路线。突然,他看到前方出现一辆严重变形的银色商务车。
“出事儿了!”这是他的第一反应。吕鸿彬心头一紧,几乎本能地,他迅速打开双闪、减速、靠边停车。
没有犹豫,他弯腰在副驾驶座的储物格里快速翻找,抽出常备的急救包,里面有止血带、纱布和医用胶带。他一边拨通报警电话,一边推开车门。热风裹挟着浓烈的汽油味扑面而来,他皱紧了眉头,快步向前奔去。
高速路上的救援
2025年7月4日上午,河南登封卢店镇段高速公路上,一场救援正在酷暑中悄然展开。吕鸿彬判断,受损车辆极有可能发生爆炸,必须立即设置警示。他小跑到事故车尾,打开后备箱发现没有三角警示牌。情急之下,他抓起一个红色塑料盆和一大袋行李,以最快速度向后跑了五十多米,将盆反扣在地,把行李袋压在上面,形成一道临时警戒线。
返回事故车时,他的衬衫已被汗水浸透。透过扭曲变形的车门,他看清了车内状况:四人被困。司机被紧紧卡在驾驶座与操作台之间,已失去意识;副驾驶和后座上的三位五六十岁的乘客意识模糊。车底,混合着汽油和机油的液体正不断向外蔓延,气味刺鼻。
吕鸿彬猫下腰,小心地探进副驾驶侧:“师傅腿能不能动?”见对方微微点头,他立即用卫生纸按住对方流血的地方止血,一手搀扶住对方的臂膀,缓缓将人挪出车厢。将第一位伤者安置到应急车道旁的安全区域后,他又找来几个行李包,让伤者勉强靠着。
随后他又跑到车后排。高温炙烤下的车厢已成蒸笼,两人面色潮红,已出现中暑症状。吕鸿彬再次俯身钻进车厢,他将伤者全部送到安全地带,同时拨打了急救电话。
120、119,110赶到现场后,吕鸿彬先协助医护人员把伤员抬上救护车,又向119、110的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看到伤员全部安全离开现场后,他才回到自己的车里,继续那趟延误了的送货之路。
跨省联动的表彰
吕鸿彬没有想到,这一天的“搭把手”,并未随风消散。事后,他将行车记录仪拍下的救援视频发到了“武安市见义勇为”微信群——自2016年因抗洪救人获评武安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后,他就成为这个群里的一员。
武安市见义勇为协会理事长郑长江第一时间看到了视频。“那天温度极高,他毫不犹豫下车救人,这种精神值得称赞。”郑长江回忆道,他当即在群里为吕鸿彬点赞,“这不是他第一次救人了,但我每次都被他的勇气感动”。
这段视频也传到了河南登封。登封市见义勇为协会会长弋群立得知后,立即通过当地派出所核实了整个救援过程。“很遗憾司机因伤势过重没能救回来,但另外三位伤者因为吕鸿彬的及时相助保住了生命。”弋群立说,“高速救援极其危险,后方来车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二次事故。他的勇气令人肃然起敬。”
更让弋群立感动的是,吕鸿彬并非本地人,他只是驾车路过却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当下社会需要这样的热心人,”他坚定地说,“我们必须表彰平民英雄。”
登封市见义勇为协会负责具体落实政府对见义勇为人员的表彰、奖励和保障工作。当时,弋群立主动致电郑长江,详细了解吕鸿彬的为人。“他这个人很谦逊,一直做好事。”郑长江在电话里说道,“每年我们慰问他时,他总是说‘这只是搭把手的事’。”
这番话让弋群立更加坚定了跨省表彰的决心:“我们要来武安,当面颁奖。”
不止一次“搭把手”
河南省登封市见义勇为协会会长弋群立带队来到河北武安慰问吕鸿彬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7月29日,弋群立带队,一行人驱车数百公里,从河南登封直奔河北武安,代表政府将鲜花、绶带、“登封市见义勇为志愿服务先进个人”证书和1万元慰问金交到吕鸿彬手中。
登封市见义勇为协会为吕鸿彬颁发的证书
在颁奖仪式上,弋群立评价道:“吕鸿彬的义举,不仅是个人的英勇行为,更是对社会责任感的深刻诠释,展现出了人性中最光辉、最伟大的一面。他的行为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又似一座灯塔,为我们照亮了道德的方向。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在他人遇到危难时,应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给予帮助。”
当时,身披红色绶带,手捧鲜花和证书的吕鸿彬笑靥如花。他说:“这真的是搭把手的事儿,没想到能得到政府给的表彰,还千里迢迢来给我颁奖,我心里面特别感动,很暖心。”
这不是吕鸿彬第一次“出手”。
2016年武安暴发洪水,南洺河倒灌村庄,水深逾一米五。吕鸿彬在洪水中用一根绳子、一辆铲车,往返多次救出五名儿童和三名成人——尽管他自己并不熟水性。
“当时我家人也劝我别冒险,但对面是五个孩子……我不能退。”吕鸿彬说。
从抗洪到高速救援,从武安到登封,吕鸿彬用一次次“搭把手”的行为,诠释了何谓平凡英雄。
温暖不止于一纸证书
荣誉跨省而来,温暖却不止于一纸证书。
郑长江说,这次吕鸿彬的见义勇为事迹虽然发生在河南,但他是武安人,是武安的骄傲和光荣,也应该在武安得到褒奖和宣传,让全社会人都向他学习,在社会上形成见义勇为的良好风气。
武安市伯延镇政府到吕鸿彬家中慰问
媒体宣传让吕鸿彬的事迹迅速传开。武安当地制作了“武安吕鸿彬,好样的!”专题宣传片;伯延镇政府上门慰问,送来锦旗与生活物资;许多网友在报道下留言致敬:“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希望这样的好人越来越多”……
就连他的父母,都是从邻居转发的文章中才得知儿子的壮举。“他们为我骄傲,但也提醒我注意安全,”吕鸿彬笑了笑,“毕竟我是家里顶梁柱。”
问及为何总是挺身而出,这位朴实的货运司机思考片刻,说道:“我就是个普通农民,从小家里就教育我们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所以不管走到哪里,看到别人需要帮助,在我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都会伸手拉一把。这样我心里才踏实。”
一句“搭把手”,轻描淡写。但每一次伸手,都可能照亮一个生命;每一次表彰,亦是在唤醒千万颗人心。
吕鸿彬乐呵呵地说,“搭把手”是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如果能影响到更多人都“搭把手”,也是件不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