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记者从上港集团获悉,2025年1至9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超4100万标准箱。2025年9月19日,上海港单昼夜集装箱吞吐量又一次突破17万标准箱,达到172395标准箱,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这彰显了上海港作为全球航运枢纽的综合实力,折射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凸显外贸发展强动能。
洋山四期码头 上港集团 供图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上海港将服务延伸至广阔腹地。海铁联运业务如一条条强劲的“动脉”,深入10个省份45座城市。今年截至目前,上海港海铁联运业务量超8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8%。对于内陆外贸企业而言,这不仅是出货通道的畅通,更是成本的降低、订单的及时交付、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在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巨型桥吊自如挥舞,自动导引车穿梭有序,现场却很少能见到一个人影。与传统集装箱码头相比,洋山四期码头是一座高科技新型码头,集装箱的装卸转运全部由智能设备完成。码头装卸作业采用“远程操控双小车集装箱桥吊+轨道吊+自动导引车”的生产方案,主要由码头装卸、水平运输、堆场装卸的自动化装卸设备及自动化码头生产管控系统构成。
目前,这里已从稳定运行迈向高效成熟,据上港集团披露的数据显示,洋山深水港四期年度吞吐能力已经从设计时的630万标准箱提升至800万标准箱,集装箱吞吐量从2021年的570余万标准箱,连续五年实现阶梯式增长,2024年突破700万标准箱,今年更是将达到800万标准箱。
航线网络也实现从“通”到“聚”的能级提升,截至目前,洋山四期已稳定挂靠28条覆盖全球主要贸易通道的国际班轮航线。航线密度的持续增强,证明了国际航运市场对洋山四期高效、可靠作业能力的高度认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从“自动化”向“智能化”全面升级。它不再仅仅是机械自动作业,而是实现了整个系统的智能思考与协同决策,核心技术均自主掌握,运行更高效、更安全。
洋山四期码头 记者 陈逸欣 摄
在上海港罗东自动化码头,全球首个全栈自主可控的“智慧大脑”Neo-TOS系统正稳健运行。它基于国产数据库、操作系统和服务器,实现了码头操作系统的全方位国产化。开港以来,船舶作业最高平均台时量达到27.85move/时,彰显了自主技术精准调度、高效协同的硬核实力。
从1978年“平乡城号”轮首航,到如今连续多年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球首位,上海港描绘着枢纽能级提升的新图景,让经济发展的成果通过高效的物流网络,渗透至企业运营的细微处,映照着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暖人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