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诺贝尔奖科创启示录:企业、社会与冷板凳

article/2025/10/21 7:42:10

前不久,2025年诺贝尔奖各奖项在假期中陆续揭晓。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时,我正在岳父家饭后闲聊。岳父边看新闻边问我:“‘索诺玛生物’很有名吗?”又问起我大阪大学如何,相当于国内什么大学。我检索后告诉他,对照内地高校排第12名左右(2025年泰晤士大学排名)。

岳父听后皱着眉,流露出讶异的神情。在他的观念里,诺贝尔奖就好比“皇冠上的明珠”,理所应当属于那些名声显赫的“皇冠”级学府或研究机构。获奖者出自于“双非”院校(非顶尖高校、非顶尖专业)已属意外。如果来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那就更令人讶异了。

我想,诺奖就好比一面镜子,这无关于是否为“小圈子”的故意设计或别有用心的话语陷阱,就这种讶异本身带来的“多维”视角冲击,就已足够能给予我们全新的启示了。

一、企业:创新主体的海洋

其实,来自企业的获奖者在诺奖历史上并不鲜见。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就是诺奖大户,曾一共出过15位诺奖获得者,还有7位图灵奖和其他顶奖的得主。IBM、通用电气、德州仪器、索尼等全球知名企业也都产生过诺奖成果。

更重要的是,诺奖也并不是巨头企业的专属。2019年化学奖表彰的世界第一个可充电锂电池原型,就源自日本旭化成公司;2023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肯定的mRNA疫苗技术由拜恩泰科推向成熟。此外,例如日亚化学(2014年物理学奖)、岛津制作所(2002年化学奖)等在其专业领域持续深耕的中型企业,也都曾凭借颠覆性成果获奖。

这些案例表明,通过科技进步来创造人类福祉,这不单单是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使命,也并非一定依赖于公共财政投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相互转化、相互促进,本身就孕育着巨大的市场先机。其中最为著名的例子便是硅谷。它最初的创新动力,来自整个国家集体的目标与雄心的汇聚。得益于科技公司与美国政府之间的伙伴关系,成就了新兴的软件和半导体产业。虽然因为产业特质,硅谷企业在诺奖中斩获寥寥,但他们却包揽了图灵奖中几乎所有的企业获奖者。近年来,马斯克创立的Neuralink等新一批的硅谷企业又接续成为了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的尖兵。

这些足以表明创新主力和主体完全可以是多元的,甚至在机制得当的环境下,来自私营部门“游击队”有着完全不逊于大院大所“国家队”的科技创新实力。兴许正是基于这一点的洞察,近年我国政策在顶层设计上“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已成为当前科技政策体系的重要导向。2025年9月,国内创业公司深度求索开发的DeepSeek R1不负众望地登上Nature封面,成功树立了我国私营部门创新的全新标杆。

然而,在更宽泛的基层实践中,还是能看到许多地方依然更愿意对大院大所之“九牛一毛”表现出热情似火,而对真正新兴领域的创新小团队普遍意兴阑珊、耐心有限。这种基层实践中的“功利性”选择并不难理解——上项目有投资、上工厂有就业、上产能有税收。而扶持早期科技团队,做的东西看不懂,产出可能要在若干年后,如果还没有大咖给站台,那在有限的资源下进行“取舍”自然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毕竟像索诺玛和拜恩泰科那样的小公司,才是这个星球上真正的凤毛麟角,碰到的概率比中彩票还低。与其冒着受骗上当的风险追求虚无缥缈的创新,还不如脚踏实地抓点看得见的效益。

这就是理性的选择。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要批判这种“功利性”,强调对创新团队的重视呢?我想如果只是坐而论道地讲大道理显然是不够有说服力的。幸好,今年的经济学奖给出了非常雄辩的答案和配套的路径。

二、社会:承载创新的土壤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三位学者分享,其中一半奖金授予了莫基尔,以表彰他“发现了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这个先决条件,就是知识的启蒙与制度保障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通过研究欧洲工业革命的案例,他发现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成功,既得益于布莱克潜热理论的普及传播,也离不开伯明翰金属工匠群体的精密加工技能支撑。

这项发现为我们勾勒出,基础创新与应用创新相互融合成功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图景。诚然,我们不能过高期待小团队中能像“中彩票”一样产生多了不起的基础原创成果。但真正的进步,不只是约翰·布莱克,还需要像瓦特、哈格里夫斯、阿克莱特、克朗普顿、史蒂芬孙那些许许多多在细分领域的“能工巧匠”。顶尖的大脑万里挑一,而在具体应用领域中的商业转化则离不开数量的积累。创新团队的“新老更替”,则将收获经济的持续增长。这些发现,兴许能将我们从“短期功利主义”的“内卷”陷阱中拉出来一点。

不过,效果恐怕无法更多高估,就像我们都知道“唯金牌论”的弊端,然而一到大赛上上下下都戒不断“金牌至上”一样。这背后深层次的挑战在于,我们的社会评价体系与资源配置方式,是否已经真正准备好容纳那些“用处不详”“见效不快”“大概率失败”的“非功利性”价值取向?

要知道,高质量创新大多源自长期、高风险、无明确应用导向的自由探索。这迥异于任务导向、可量化、短期可见效的绩效逻辑。伟大如爱因斯坦,他的光电效应、相对论,最初都是“无用”的成果,却最终催生了电子设备、卫星导航等现代生活中每天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这样的例子在人类科技史上还有许多,甚至占据了更大比例。

或许,这是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一个健康的创新生态系统,远比个别的技术突破更能决定长期的繁荣与增长。相较于更容易喊出来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口号,构建一个系统性能够承载、滋养创新,并容忍、甚至兜底失败的社会环境与制度体系,依旧任重道远。但这值得整个社会一起逐渐适应,慢慢努力。

三、冷板凳:坚守与制度的平衡

创新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那便自然而然会有伴随而来的“冷板凳”。

此次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坂口志文,早在1995年便首次发现了调节性T细胞的关键标志分子CD25。由于这一发现太过于颠覆,以至于他的论文长期无法发表。然而他始终坚守在这一领域,直至最终改写人类癌症治疗史。类似经历在诺奖得主身上并不罕见。就近两年来说,2024年物理学奖得主辛顿就经历了超过十年的神经网络学术寒冬期。2023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考里科的mRNA研究更是长期无法获得基础性经费支持,以致被高校扫地出门。

这些诺奖得主“非模板化”的经历,常常成为国内学界用以假设对照的话题。例如,对照我国唯一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假设她在今天的科研院所,可能连青蒿素的预实验都撑不到。因为三年没SCI、也没专利,基本上难逃取消资助,课题组解散的命运。

又如,推想此次几位诺奖得主(在获奖前)申请国内高校到处碰壁的情形。因为不仅没有顶刊,文章因子也过于寒酸。但要知道,仅以发表而论的话,爱因斯坦终生才11篇论文,也没有CNS这类“硬通货”,这一水平恐怕是连去好一些高校坐“冷板凳”的机会都没有。面对这些看似玩笑,实则异常严峻的现实,很难不使“后来人”仔细掂量其中的利弊得失——是选择论文好发的热门领域,还是甘于在冷门领域直接放弃待遇。

众所周知,科学突破往往诞生于边缘与冷门领域。好在近两年从国家到省市,从高校到院所,各级领导谈及科技创新,反反复复都提到,科技工作者要“坐住坐稳冷板凳”。这说明,决策者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关键。接下来的挑战,则在于如何将这一共识,转化为一套能够有效支撑长期探索的评价与支持系统,让选择“冷板凳”的研究者不再仅仅依赖个人英雄主义的坚守,而是能获得可持续的、制度性的保障。

四、结语

回望我国科技发展史,大兵团、会战式科研曾创造出彪炳史册的巨大科技成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我国研发人员总量、高水平论文数量已连续高居世界第一。热点论文数量更是占据全球近半壁江山。科研经费投入长年保持世界第二,超过了欧盟27国的总和。这都标志着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站在了前所未有的全新高度上。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通过镜鉴新的启示,探索既定模式“舒适区”外的更多可能,包容并培育多元的科技创新机制,或许能进一步释放我国雄厚的人才潜能。当“团队”不再以“大小”来计量,“成果”不只用“快慢”来定义,“板凳”不总以“冷热”来评价,我国科技和产业未来或将能真正摆脱内卷困境,涌现出更多超越预期的卓越成果,推动更高质量的成长。

而这,兴许不仅仅是一次科技创新模式的调整,更可能是一场深刻社会认知变革的发端。

(作者钱学胜为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军剑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张亮亮

    http://news.xdnf.cn/ettWICgOgP

    相关文章

    观察|印度与韩国举行首次海上联演,两国防务合作逐渐升温

    据媒体报道,印度官员近日表示,印度海军“萨亚德里”号护卫舰已停靠韩国釜山海军港,并将参加两国海军举行的首次双边演习。印度国防部声明称,“萨亚德里”号抵达时韩国海军对其表示热烈欢迎,凸显了印度与韩国政府之间日益密切的海军间互动及战略伙伴关系。该消息也让韩印防…

    AI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程序员

    每年10月24日,被称为“1024程序员节”。有人说它是“程序员的情人节”,也有人调侃是“连续16个小时不下班的节日”。这个节日之所以是1024,因为2的十次方正好是一千零二十四。它象征着二进制的浪漫,也象征着程序世界的原教旨主义。但在这个属于逻辑和代码的日子里,我们或许…

    首创证券冲击第14家“A+H”上市券商,上半年净利仅增2.79%

    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首创证券”,601136)冲击第14家“A+H”上市券商。近日,首创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下称“香港联交所”)递交了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并于同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

    月球水从哪里来?这一重要发现开辟新思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团队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样品开展系统研究,识别出来自太阳系外一种名为“CI型碳质球粒陨石”的撞击残留物,这种残留物里富含水等成分。这一研究为未来月球水资源分布和演化研究开辟了新思路。该成果于北京时间10月21日在学术期刊《美国…

    《冒姓琅琊》:以穿越文学,“重绘”六朝历史

    在公众历史的认知版图中,六朝往往是一片模糊的“中间地带”。这个夹在气势恢宏的汉唐之间的时代,因政权更迭频繁、历史线索散逸,在公众印象中始终带着几分冷僻与艰深。作为一名六朝史研究者,我早已习惯日常阅读典籍碑铭中精炼雅驯的文言,用学术化的语言与问题意识探讨关于…

    国博馆刊|法兴寺碑所见唐宋之际介休寺院经济与社会互动

    自清代以来,学者留心搜访山西碑拓、编纂地方石刻专书。但叶昌炽在《语石》中认为,对山西碑刻的调查研究相较其他地区起步较晚,学术积累不甚丰厚。近年来,在考古工作者、文史研究者和众多文化机构的努力下,山西石刻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越发兴盛。其中,新出土或重新整理的山…

    近代中国财税史研究的新视野、新材料和新方法

    2025年10月12日,第七届近代中国财税史青年学者论坛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论坛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以下简称“历史所”)与《史林》编辑部共同主办,历史所近代史研究室与青年中心承办,并得到华中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相关研究机构的协办。本届论坛…

    纪念|郭岩伟:最好的导师——怀念朱荫贵教授

    参加完恩师的告别仪式回到成都后,我就再也没有用过那枚竹叶青的山峦杯。因为我每每看到这个茶杯,就会想起恩师最喜欢喝的绿茶,想起我的恩师朱荫贵教授。朱荫贵教授一、初识朱老师2008年我进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读硕士。尽管历史地理学科是复旦大学的王牌专业,我个人也…

    纪念|熊昌锟: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敬悼朱荫贵师

    9月23日,敬爱的导师朱荫贵教授与世长辞。噩耗传来,我陷入了深切的哀痛,久久不能平复心情。明知生命无常,人生终有离别,但真正面对那一瞬间,依旧痛彻心扉。除了无尽的怀念,脑海里不断浮现与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自2012年有幸拜入朱师门下,我跟随老师学习迄今已历时13载。…

    纪念|严鹏:江城结缘又入学——关于朱荫贵老师的点滴回忆

    2025年9月23日午后,我在武汉天河机场候机室并不平静地等待着登机广播。这趟飞乌鲁木齐的航班临时推迟起飞,对第一次去新疆的我来说,不免有几分因变数而产生的紧张。但更令我紧张的,其实是微信群里远在上海的同学们对朱荫贵老师病情的实时播报。当几位同学确认朱老师去世时,…

    纪念|苏菲:最后的课堂——怀念老师朱荫贵

    2025年9月7日上午,突闻朱老师病重,我赶往医院探望,同门师兄师姐亦纷纷从各地赶来。所幸这次抢救及时,为我们争取了一些时间可以陪伴老师。傍晚时分进入病房,见老师坐在病床上,虽呼吸艰难,仍勉力开口对我们说:“我对你们都很满意,但是学术是无止境的,还要继续努力!”…

    哈马斯正在埃及讨论加沙停火协议下一阶段内容,涉及解除武装

    总台记者获悉,当地时间20日,阿拉比亚电视台援引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方面消息称,哈马斯代表团正在埃及开罗讨论加沙停火协议的下一阶段,哈马斯致力于执行加沙停火协议中规定的所有条款。哈马斯方面指出,哈马斯解除武装的有关议题“已被提上议程”,但必须通过…

    欧盟未就对俄制裁等议题达成新共识

    欧盟理事会会议10月20日在卢森堡举行,主要讨论了俄乌冲突的最新情况。围绕新一轮对俄制裁以及如何使用俄罗斯被冻结资产支持乌克兰等关键议题,各方未达成新共识。此外,部分欧盟成员国对于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美俄领导人会晤表示不满,认为邀请俄罗斯领导人赴欧“令人难…

    以军称数名巴勒斯坦武装分子越过“黄线”并向以军开火

    据以色列国防军当地时间10月20日声明,数名巴勒斯坦武装分子当天越过以军在加沙地带标示的“黄线”并向以军开火,在交火期间以军无人机打死2名巴勒斯坦武装分子,以军暂无人员伤亡。当地时间19日,加沙地带一度战火再起。以色列军队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违反停火…

    美特使对以总理发出警告:勿破坏加沙停火协议

    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资料图)当地时间10月20日,总台记者获悉,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和库什纳当天抵达以色列,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举行会见。会见期间,美特使警告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不要破坏加沙停火协议”。20日稍早时,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发表声明称,以军…

    热点问答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缘何打打停停

    新华社喀布尔/伊斯兰堡10月20日报道,最近,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在边境地区打打停停。卡塔尔外交部19日发表声明说,在卡塔尔和土耳其调解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在卡塔尔多哈举行谈判,双方同意立即停火,并建立机制以巩固两国之间的持久和平与稳定。最近这轮阿巴边境冲突后的现状如…

    合肥市委常委、包河区委书记程雪涛已任亳州市委副书记

    近日,安徽省亳州市政府网站“市委领导”栏目更新显示,程雪涛已任亳州市委副书记。此前,程雪涛担任合肥市委常委、包河区委书记。在安徽省委组织部9月30日发布干部的任前公示公告中,程雪涛拟任省辖市市委副书记。公开资料显示,程雪涛,男,1983年9月出生,四川宜宾人,2011…

    俄外长与美国务卿讨论落实俄美领导人通话内容

    当地时间10月20日,俄罗斯外交部通报称,俄外长拉夫罗夫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举行了通话。通话双方围绕如何落实俄美领导人10月16日通话达成的共识,就可能采取的具体步骤进行了建设性讨论。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16日举行通话。双方同意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会晤,…

    固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继宏履新宁夏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

    近日,宁夏文史研究馆网站“领导简介”栏目更新显示,此前担任固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的杨继宏,现已履新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稍早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9月22日发布的领导干部任前公示中,杨继宏拟任自治区直单位正厅级领导职务。公开资料显示,杨继…

    分析|中国前三季度GDP增长5.2%,机构称年内增量政策仍有空间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5年中国经济“三季报”。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三季度增长4.8%。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