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的寄畅园被称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它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本期漫画家寂地的《书中礼物》系列,和大家分享《寄畅园:一座园林中的晚明艺术与生活》这本书。
今天你在无锡的锡山上,从龙光塔上向下眺望,远处的高楼此起彼伏,你一定想不到,五百年前,曾经有一个仕途曲折的官员也在这个地方,心中怀着苦闷,烦恼忧愁地望着远方。而他的苦闷烦忧竟然成就了中国园林史上的奇迹。他就是秦燿。
他的名字是祖父起的,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他的祖父视他为家族的期望,相信他可以光耀门楣,而他呢,也非常不负众望,21岁时就考中了举人,又在父亲与祖父相继去世的打击中,坚持苦读,考入了翰林院,成为了张居正的门生。然后,他就一路升迁,从七品官员做到四品。他的经历特别像武侠小说,绞杀了李佩的叛军,还斩杀了白莲教妖道李圆朗,获得了皇帝御笔亲题的“擒获有功”匾额。46岁那年,他就升成了正三品,成为了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官职就相当于今天的省长。当时的他入朝拜相指日可待,前途不可限量。而正值壮年的他,也非常渴望着在朝廷中大展身手。
但是想象不到,两年之后,他的仕途就因为对张居正的清算而彻彻底底地结束了。幸好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造园。
在古代的中国为官需要处理好出和处的关系。出呢,指在朝堂做官,意在建功立业、兼济天下;处,指在山林归隐,意在颐养性情、独善其身。明朝的官员就特别爱给自己修园林,园林是他们自己心灵的家园,是在事业结束后安放疲惫灵魂的一个地方。非常讽刺的就是,官做得越大、仕途越顺利的人,他们往往有更大的财力和物力去修建自己的退休乐园,但是,园林的主人却可能特别忙碌,一生也没有什么闲情逸致在园中漫步,只能常常问问自己的园丁,树木长得怎么样了,有没有添什么新景象啊,叫画师画来给自己看一看也就算了。秦燿呢,他却非常幸运,由于仕途彻底结束了,被迫退休,他就有了大量的时间在这座园林中游荡,并且亲力亲为地去建造。将自己满身的才干学识用在造园这件事情上,也许是他一个人的不幸吧,但是呢,从此中国园林史上留下了一件璀璨无比的作品,那就是寄畅园。
《寄畅园:一座园林中的晚明艺术与生活》, 黄晓、刘珊珊/著,北京出版社,2025年8月版
庄子的鱼乐之槛、谢安的高卧之堂、陶渊明的抚松之室、王羲之的流觞之渠,还有白居易的赏月之榭、李德裕的醒酒之石,中国数千年的隐逸文化都一一地被收录和建造在了寄畅园中。秦燿还写了一首诗:罢官处城市,恒苦百虑关,茲晨草堂上,一笑心自闲。被罢官的苦闷在山水之中得到了慰藉。
现在的我们想起修建园林的时候呢,总是以为人为的建造占据着更主要的因素,但是其实在明朝人的眼里,园林更是一种自然与人心的结合,修建一座园林,更像是在自然界中轻巧地点缀一些建筑,让它们巧妙地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而成为一幅非常非常有趣的画卷。所以今天呢,我们能够很幸运地去看到秦燿为他的寄畅园留下的一幅幅很美丽的画卷。
但是,这座园林却经历了许多曲折,他曾经在雍正时期被没收过,让秦氏家族深受震撼,却又获得了乾隆的喜爱,常常去那里居住,所以被归还了回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时候,寄畅园有了颓废之态。1952年,秦家将它捐献给了政府。1993年开始了整治、修复与研究。
寄畅园与历史的演变紧密相连,并且在一次次的改造中越改越奇,最终冠绝众园。今天,它成为了无锡非常非常重要的人文景观,也是中国园林中最闪耀的瑰宝之一。我们游览在其中,不光能够看见晚明的艺术与生活,还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所思所想。
十一就要到了,不知道大家想去哪里旅行,也许无锡的寄畅园是一个非常非常不错的目的地。